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下肢部位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下肢部位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中,从建库至2021年5月公开发表的有关ICU机械通气患者下肢部位进行NMES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措施基础上进行下肢部位NMES。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漏斗图分析文献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8篇RCT,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项研究为A级,7项研究为B级,提示纳入文献质量相对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下肢部位NMES能够有效缩短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标准化均数差(SMD)=-0.51,95%可信区间(95%CI)为-0.72~-0.31,P<0.00001〕,提高最大吸气压〔MIP;均数差(MD)=14.19,95%CI为9.30~19.09,P<0.00001〕,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ICU运动功能状态评分(FSS-ICU);MD=10.44,95%CI为3.12~17.77,P=0.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在提高MRC肌力评估量表评分(MRC评分;MD=2.13,95%CI为-1.38~5.63,P=0.23)、降低ICU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0.80,95%CI为0.51~1.24,P=0.31〕、缩短ICU住院时间(MD=-0.54,95%CI为-3.67~2.59,P=0.74)等方面均未见明显优势,合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基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相关文献绘制漏斗图显示,纳入文献分布基本对称,未检测到发表偏倚。结论下肢部位NMES能有效缩短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提高MIP及运动功能状态,但对MRC评分、ICU病死率及ICU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未来仍需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对研究结果加以论证。展开更多
探讨在新生儿心电图检查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的护理效果,为临床风险防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FMEA模式实施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就诊的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探讨在新生儿心电图检查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的护理效果,为临床风险防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FMEA模式实施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就诊的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FMEA模式实施后)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就诊的新生儿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管理。对比两组的检查时间、检查过程中负压吸球/肢电极夹脱落频次、检查后患儿皮肤瘀斑、淤血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检查时间(5.30±1.78)min短于对照组(6.70±2.22)min;观察组负压吸球/电极夹脱落次数(2.43±1.31)次少于对照组(5.07±1.44)次;观察组皮肤瘀斑、淤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7% VS 40%);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93.33% VS 7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在新生儿心电图检查风险防范管理中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检查的效率,改善过程中的干扰,保护患儿在检查中少受皮肤损伤,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下肢部位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中,从建库至2021年5月公开发表的有关ICU机械通气患者下肢部位进行NMES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措施基础上进行下肢部位NMES。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漏斗图分析文献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8篇RCT,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项研究为A级,7项研究为B级,提示纳入文献质量相对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下肢部位NMES能够有效缩短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标准化均数差(SMD)=-0.51,95%可信区间(95%CI)为-0.72~-0.31,P<0.00001〕,提高最大吸气压〔MIP;均数差(MD)=14.19,95%CI为9.30~19.09,P<0.00001〕,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ICU运动功能状态评分(FSS-ICU);MD=10.44,95%CI为3.12~17.77,P=0.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在提高MRC肌力评估量表评分(MRC评分;MD=2.13,95%CI为-1.38~5.63,P=0.23)、降低ICU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0.80,95%CI为0.51~1.24,P=0.31〕、缩短ICU住院时间(MD=-0.54,95%CI为-3.67~2.59,P=0.74)等方面均未见明显优势,合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基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相关文献绘制漏斗图显示,纳入文献分布基本对称,未检测到发表偏倚。结论下肢部位NMES能有效缩短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提高MIP及运动功能状态,但对MRC评分、ICU病死率及ICU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未来仍需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对研究结果加以论证。
文摘探讨在新生儿心电图检查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的护理效果,为临床风险防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FMEA模式实施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就诊的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FMEA模式实施后)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就诊的新生儿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管理。对比两组的检查时间、检查过程中负压吸球/肢电极夹脱落频次、检查后患儿皮肤瘀斑、淤血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检查时间(5.30±1.78)min短于对照组(6.70±2.22)min;观察组负压吸球/电极夹脱落次数(2.43±1.31)次少于对照组(5.07±1.44)次;观察组皮肤瘀斑、淤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7% VS 40%);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93.33% VS 7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在新生儿心电图检查风险防范管理中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检查的效率,改善过程中的干扰,保护患儿在检查中少受皮肤损伤,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