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耐低磷性状鉴定及优异种质筛选 被引量:10
1
作者 武海燕 李喜焕 +3 位作者 李文龙 杜汇 张彩英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发掘耐低磷大豆新种质,培育耐低磷新品种,以前期构建的含有247个株系的大豆耐低磷遗传群体为材料,在低磷和适磷处理下分别测定各株系的株高、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冠比、根系磷含量和根系磷利用... 为发掘耐低磷大豆新种质,培育耐低磷新品种,以前期构建的含有247个株系的大豆耐低磷遗传群体为材料,在低磷和适磷处理下分别测定各株系的株高、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冠比、根系磷含量和根系磷利用率等9个耐低磷相关性状,并评价供试株系的耐低磷特性,筛选耐低磷优异种质。结果表明,9个参试性状中,除株高外,其余8个性状在不同磷处理间、供试材料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低磷处理有效且各株系对低磷逆境的适应性不同。主成分分析将上述8个存在显著差异的单一性状转化为2个综合指标,根据隶属函数和株系耐低磷综合评价值,结合聚类分析将供试247个株系分为耐低磷、中间型和不耐低磷3种类型,明确了各株系的耐低磷特性,并筛选出ZN-251、ZN-299、ZN-229等14个耐低磷优异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低磷遗传群体 低磷胁迫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优异种质
下载PDF
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GmPAP14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宁英达 +3 位作者 刘渊 李喜焕 常文锁 张彩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1,24,共6页
采用RT-PCR技术克隆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PAP)基因,并对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植物磷高效转基因育种及分子机制解析提供候选基因。结果表明:从低磷处理14d的‘中黄15’cDNA中克隆获得一条开放... 采用RT-PCR技术克隆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PAP)基因,并对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植物磷高效转基因育种及分子机制解析提供候选基因。结果表明:从低磷处理14d的‘中黄15’cDNA中克隆获得一条开放阅读框1 395bp的基因,经保守域分析发现该基因属于紫色酸性磷酸酶类,命名为GmPAP14(GenBank No.JN967626)。对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GmPAP14编码1条含有46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分子量约53.1kD,理论等电点6.14,且含有紫色酸性磷酸酶所特有的5个保守基序和7个金属离子结合位点。进一步分析发现GmPAP14具有跨膜结构与信号肽,定位于质膜或分泌到胞外。经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GmPAP14与苜蓿MtPAP1及大豆GmPAP1具有同源性,预测可能与植物磷素高效吸收利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胁迫 大豆 紫色酸性磷酸酶(PAP)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4启动子结构与活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喜焕 张彩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2-590,共9页
【目的】克隆GmPAP4启动子(PAP4-pro),并分析其表达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依据GmPAP4 c DNA序列(Gen Bank No.HQ162477),通过比对大豆参考基因组,设计特异引物,克隆GmPAP4启动子序列,通过PLACE与Plant CARE在... 【目的】克隆GmPAP4启动子(PAP4-pro),并分析其表达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依据GmPAP4 c DNA序列(Gen Bank No.HQ162477),通过比对大豆参考基因组,设计特异引物,克隆GmPAP4启动子序列,通过PLACE与Plant CARE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该启动子相关调控元件。构建GmPAP4启动子驱动GUS表达载体(PAP4-pro-GUS)并转化根癌农杆菌GV3101;通过Floral dip法将PAP4-pro-GUS转化拟南芥,利用卡那霉素(Kan)抗性筛选和特异引物的PCR鉴定,最终获得T3转基因拟南芥。通过对T_3转基因拟南芥不同组织GUS染色,分析启动子的组织表达特性,将T3转基因拟南芥通过适磷和植酸磷处理,20 d后,取其根部进行GUS活性和表达分析,研究启动子对不同磷环境的响应。【结果】克隆了GmPAP4上游启动子序列,通过PLACE与Plant CARE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显示,GmPAP4启动子除含有启动子核心的调控元件外,还含有(1)组织特异调控元件:as1(根系特异表达调控元件)和Skn-1_motif(胚乳特异表达调控元件);(2)应答元件:TC-rich repeats(逆境胁迫反应调控元件)和Box-W3(真菌应答相关调控元件);(3)结合位点:MBS(MYB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等。不同组织GUS染色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整个根系GUS染色较深,茎、叶中仅微管组织有较明显GUS染色,花瓣微管组织中也能观察到微弱GUS染色。定量PCR结果显示,植酸磷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根系GUS表达比适磷处理提高了1.3倍(P<0.05);同时GUS活性测定显示,与适磷处理相比,植酸磷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根系GUS活性提高了1.9倍(P<0.05)。【结论】获得大豆GmPAP4启动子,通过不同组织GUS染色和不同磷环境GUS表达分析显示该启动子主要在根部且受低磷信号诱导表达,为诱导型启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PAP4 启动子 组织特异性 植酸磷响应
下载PDF
黄淮海大豆种质资源品质鉴定与优异种质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邵振启 李文龙 +4 位作者 杜汇 李占军 李喜焕 张彩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8-69,共12页
大豆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籽粒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异黄酮以及生育酚等多种活性物质。我国大豆资源丰富,为综合鉴定其品质性状,以黄淮海生态区520份大豆种质为材料,参照国标方法在2年6种环境下鉴定籽粒16个品质性状。结果发现,供试材料... 大豆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籽粒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异黄酮以及生育酚等多种活性物质。我国大豆资源丰富,为综合鉴定其品质性状,以黄淮海生态区520份大豆种质为材料,参照国标方法在2年6种环境下鉴定籽粒16个品质性状。结果发现,供试材料品质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其中异黄酮和生育酚含量变异系数较大,蛋白质、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变异系数较小,且不同品质性状间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可将16个品质性状归为5个主成分。基于主成分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可将520份种质划分为3类,各类之间差异显著。综合以上结果并结合各种质高稳系数,筛选出35份多个或单一性状表现优异的大豆种质,为黄淮海地区大豆品质性状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质性状 相关性 主成分 种质筛选
下载PDF
大豆细胞色素P450家族GmCYP78A71固氮功能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占武 杜汇 +4 位作者 邢馨竹 李文龙 李喜焕 张彩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7,共8页
大豆可与根瘤菌互作进行共生固氮,有效缓解其对土壤氮素的依赖。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是一种血红素单加氧酶,参与植物信号分子、植物激素和黄酮类等多种次生代谢物的合成,为探究其在大豆结瘤固氮中的生物学功能,分析了... 大豆可与根瘤菌互作进行共生固氮,有效缓解其对土壤氮素的依赖。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是一种血红素单加氧酶,参与植物信号分子、植物激素和黄酮类等多种次生代谢物的合成,为探究其在大豆结瘤固氮中的生物学功能,分析了该家族GmCYP78A71基因的结构,并对其表达模式及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深入解析。qRT-PCR和转启动子大豆毛根的根瘤GUS染色表明,GmCYP78A71在根瘤中特异表达,且随着根瘤的发育表达量逐渐增高,在成熟根瘤中达到峰值;与对照相比,超表达复合植株的根瘤个数、鲜重、固氮酶活性等显著提高,而RNAi毛状根的根瘤个数、鲜重、固氮酶活性等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GmCYP78A71对根瘤的生长发育和固氮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共生固氮 根瘤 细胞色素单加氧酶 优异种质
下载PDF
基于SLAF-BSA技术挖掘大豆酸性磷酸酶候选基因及标记开发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渊 +1 位作者 李喜焕 张彩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磷利用效率与大豆产量密切相关,根尖酸性磷酸酶活性是筛选大豆品种磷效率的重要指标。挖掘酸性磷酸酶活性候选基因并开发其功能标记对获得磷高效功能基因、解析磷利用分子机制和培育磷高效大豆新品种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酸性磷酸酶活... 磷利用效率与大豆产量密切相关,根尖酸性磷酸酶活性是筛选大豆品种磷效率的重要指标。挖掘酸性磷酸酶活性候选基因并开发其功能标记对获得磷高效功能基因、解析磷利用分子机制和培育磷高效大豆新品种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酸性磷酸酶活性重组自交系群体F12构建了2个极端性状混池DNA文库,通过SLAF-BSA技术,获得了268个与大豆酸性磷酸酶活性关联的SNP,包括12个非同义突变,其中亲本间7个,后代混池间5个;在2个关联候选区域,获得79个酸性磷酸酶活性相关基因,其中第3号染色体的20138271~20268154间4个,17号染色体的14368648~15526449间75个;对该区域内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开发了非同义突变基因Glyma.17G166200.1功能标记GMsnp-B,用该标记检测169份大豆栽培品种基因型,与表型符合率达到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酸性磷酸酶 SLAF-BSA 候选基因 功能标记
下载PDF
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14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悦 赵志华 +1 位作者 张宏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0-596,共7页
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14受低磷诱导表达,其超表达显著提高植物有机磷利用效率,为进一步探究其调控机制,本研究以GmPAP14 cDNA序列检索大豆参考基因组,获取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了中黄15 GmPAP14启动子序列。利用PLACE... 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14受低磷诱导表达,其超表达显著提高植物有机磷利用效率,为进一步探究其调控机制,本研究以GmPAP14 cDNA序列检索大豆参考基因组,获取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了中黄15 GmPAP14启动子序列。利用PLACE与PlantCARE预测启动子调控元件发现,该序列中含有增强子调控元件、组织特异表达元件,根特异表达元件、转录因子PHR1结合的PIBS元件等。构建了GmPAP14启动子3个5’端缺失片段融合GUS的植物表达载体P_(GmPAP14-2568-)GUS、P_(GmPAP14-2238-)GUS、P_(GmPAP14-1635-)GUS,并通过Floral dip法获得转基因拟南芥。利用GUS染色和活性测定分析GmPAP14启动子不同片段表达活性发现,正常磷条件下各片段转基因拟南芥均在根尖表达,低磷条件下GUS染色可扩展到成熟区和根毛,另外转P_(GmPAP14-2238-)GUS植株的GUS活性最高。这些结果为后续的基因调控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PAP14 启动子 诱导表达 低磷
下载PDF
大豆磷高效基因GmPHR1和GmPAP4共转化及新种质创制 被引量:3
8
作者 耿昭 +4 位作者 赵莉莉 刘翠 杜汇 李喜焕 张彩英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2,共5页
磷对大豆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土壤有效磷缺乏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目前已有学者通过转基因手段将磷高效相关基因转入大豆,并获得转基因新材料,但多数集中于单基因转化,而双基因共转化研究甚少。本研究在前期获得转磷高效相关基因Gm PHR1... 磷对大豆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土壤有效磷缺乏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目前已有学者通过转基因手段将磷高效相关基因转入大豆,并获得转基因新材料,但多数集中于单基因转化,而双基因共转化研究甚少。本研究在前期获得转磷高效相关基因Gm PHR1、Gm PAP4大豆新材料基础上,利用农杆菌介导与常规杂交技术进行双基因共转化,结果发现,采用这2种方案均可实现双基因共转化,获得了经PCR及DNA测序分析验证正确的转Gm PHR1与Gm PAP4双基因新材料"JD12-PHR1-PAP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低磷胁迫 GmPHR1 GmPAP4 双基因共转化
原文传递
转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14大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毛璐璐 +1 位作者 李喜焕 张彩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29,共5页
为获得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新材料,构建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14超表达载体pBI121-GmPAP14与pCAMBIA3301-GmPAP14,通过农杆菌介导子叶节转化技术将2个载体分别转入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并分析了GmPAP14在转基因植株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显... 为获得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新材料,构建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14超表达载体pBI121-GmPAP14与pCAMBIA3301-GmPAP14,通过农杆菌介导子叶节转化技术将2个载体分别转入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并分析了GmPAP14在转基因植株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利用PCR和DNA测序分析可检测到转化植株中的目的条带,其中,转入p BI121-GmPAP14载体的保豆3号阳性植株有6株;转入pCAMBIA3301-GmPAP14载体的中豆32有9株,冀豆12有11株,农大豆2号20株。进一步将上述T0植株自交,目前已获得T_1转基因后代;经实时定量PCR检测,部分株系的GmPAP14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说明GmPAP14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并能够在转录水平正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 载体构建 遗传转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杂交转育植酸酶phyA大豆阳性材料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喜焕 刘渊 +4 位作者 闫瑞叶 李桂兰 常文锁 张彩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植酸及其盐类占土壤非有效态磷30%~40%,利用转基因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培育能够分解利用植酸磷的作物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新途径。本研究以农杆菌转化子叶节所获得的JL35-phyA为试材,采用PCR与RT-PCR进行目的基因检测,获得转基... 植酸及其盐类占土壤非有效态磷30%~40%,利用转基因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培育能够分解利用植酸磷的作物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新途径。本研究以农杆菌转化子叶节所获得的JL35-phyA为试材,采用PCR与RT-PCR进行目的基因检测,获得转基因阳性材料;随后将这些阳性材料与38个常规大豆杂交,实现phyA向不同大豆品种的转育。结果表明,利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已将phyA转入吉林35,且基因在大豆根系能够正常转录表达,转基因株系的单株荚数、粒数、粒重及百粒重显著高于野生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利用这些转基因株系,通过杂交转育获得F1阳性单株427个,涉及上述38个不同组合,说明目标基因phyA已转移到杂交后代;将F1阳性单株自交后筛选得到部分组合的阳性F2植株及F3子粒,经农艺性状考察,这些后代材料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并在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一些转有目标基因的优良株系,为今后培育转phyA大豆新品种(系)提供了一批重要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基因 农杆菌转化 大豆 杂交转育 遗传资源
下载PDF
大豆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GmCCD8固氮功能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馨竹 杨占武 +4 位作者 李文龙 杜汇 李喜焕 张彩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3,共8页
大豆可与根瘤菌共生进行生物固氮,固氮机制受许多基因诱导调控,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CCDs)可调控多种植物激素、色素、芳香类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为探讨其在大豆生物固氮中的功能,从大豆育成品种... 大豆可与根瘤菌共生进行生物固氮,固氮机制受许多基因诱导调控,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CCDs)可调控多种植物激素、色素、芳香类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为探讨其在大豆生物固氮中的功能,从大豆育成品种中黄15中克隆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GmCCD8基因,分析了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及生物学功能。亚细胞定位表明GmCCD8在细胞质中表达。qRT-PCR技术及启动子融合GUS表达载体转化大豆毛状根,发现GmCCD8随大豆根瘤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上升,且在第28天根瘤中表达量最高。通过构建过表达及RNAi转基因复合植株,验证了GmCCD8影响根瘤发育及固氮能力。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根瘤内部结构,发现GmCCD8被干扰后根瘤内泡囊、类菌体和聚β-羟基丁酸盐的含量明显减少。上述结果表明,GmCCD8参与大豆根瘤生长发育及生物固氮过程,为大豆高效固氮分子育种提供了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 共生固氮 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 大豆GmCCD8
下载PDF
植物蛋白融合HA标签通用载体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冰 +3 位作者 张华 刘渊 李喜焕 张彩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137,共7页
以植物表达载体pCamE(GenBank No.:JX841315)为基本骨架,HA蛋白YPYDVPDYA为标签序列,构建可分别融合目标蛋白N端与C端表达载体pCHAN与pCHAC,并增加有利外源基因插入的酶切位点,使之成为含有7个常见限制性内切酶(PstⅠ、SpeⅠ、XbaⅠ、Ba... 以植物表达载体pCamE(GenBank No.:JX841315)为基本骨架,HA蛋白YPYDVPDYA为标签序列,构建可分别融合目标蛋白N端与C端表达载体pCHAN与pCHAC,并增加有利外源基因插入的酶切位点,使之成为含有7个常见限制性内切酶(PstⅠ、SpeⅠ、XbaⅠ、Bam HⅠ、KpnⅠ、SmaⅠ、ApaⅠ或SalⅠ)单一识别位点的通用型标签载体;为验证该载体实用性,将项目组自主克隆的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GmPAP14(GenBank No.:JN967626)连接至上述载体,并转入拟南芥;经PCR检测与测序分析获得T2转基因株系,HA标签抗体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转pCHAN-GmPAP14、pCHAC-GmPAP14拟南芥可获得目的蛋白融合HA标签杂交条带,而对照无该条带出现,证明2个HA标签载体能够稳定融合外源基因编码蛋白N端与C端,且可在转基因植物中正常翻译表达,为植物蛋白分离纯化及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通用型融合标签载体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 通用表达载体 HA标签 大豆GmPAP14 蛋白分离纯化
原文传递
大豆品种农大豆2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喜焕 李文龙 +3 位作者 杜汇 常文锁 张彩英 《中国种业》 2016年第8期80-81,共2页
农大豆2号是河北农业大学利用中作01—03×中科7412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大豆品种,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14002号。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本文介绍农大豆2号选育过程、特征特... 农大豆2号是河北农业大学利用中作01—03×中科7412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大豆品种,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14002号。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本文介绍农大豆2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品质、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套栽培技术 大豆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河北农业大学 大面积推广 高产优质 杂交选育 选育过程
下载PDF
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GmPAP17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颜硕 +3 位作者 李喜焕 杜汇 李文龙 张彩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8,共7页
土壤磷多以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植酸盐形式存在,而紫色酸性磷酸酶具有分解利用植酸磷,提高磷素利用效率的功能。为进一步发掘该类基因,本研究利用磷高效大豆‘中黄15’与磷低效种质‘牛毛黄’,克隆并分析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17... 土壤磷多以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植酸盐形式存在,而紫色酸性磷酸酶具有分解利用植酸磷,提高磷素利用效率的功能。为进一步发掘该类基因,本研究利用磷高效大豆‘中黄15’与磷低效种质‘牛毛黄’,克隆并分析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17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发现:GmPAP17具有996bp开放阅读框,编码331个氨基酸残基,编码蛋白具有较高的酸性磷酸酶与植酸酶活性;植酸磷处理条件下,GmPAP17在磷高效大豆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效种质,且以胁迫处理后30~42d差异最大,说明该基因与大豆开花结荚期磷素高效利用相关;进一步分析超表达转GmPAP17拟南芥发现,3个转基因株系在植酸磷胁迫下的植株生物重与磷浓度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证实GmPAP17具有提高转基因拟南芥植酸磷利用效率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植酸磷 紫色酸性磷酸酶 磷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大豆鲜荚籽粒上位性QTL及其互作效应分析
15
作者 陈士亮 孙亚倩 +5 位作者 邵振启 李文龙 杜汇 李喜焕 张彩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6,共12页
荚粒是大豆主要的收获器官,直接影响鲜食大豆品种审定和产品出口。然而,荚粒性状由多基因控制,目前主要集中在加性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发掘方面,对上位性QTL及其互作效应报道甚少。鉴于此,通过鉴定大豆重组自交系... 荚粒是大豆主要的收获器官,直接影响鲜食大豆品种审定和产品出口。然而,荚粒性状由多基因控制,目前主要集中在加性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发掘方面,对上位性QTL及其互作效应报道甚少。鉴于此,通过鉴定大豆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2年4种环境条件下鲜荚和籽粒的长度、宽度、重量等相关性状,发掘控制其上位性QTLs,并研究其互作效应,结果发现,8种测试性状共检测到321对"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涉及所有染色体,构成复杂的上位性QTLs互作网络,其中包括144对正向效应和177对负向效应QTLs,并以13号染色体分布数量最多;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4对"一因多效"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且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间的互作贡献率为1.89%~4.85%,高于其与环境互作贡献率,说明遗传因素为主;上述34对QTLs涉及18条染色体,其中包含定位区间一致的23对"一因多效"QTLs,并有6组上位性QTLs以"一对多"方式发挥功能,16组以"一对一"方式发挥作用。上述结果不仅为实现大豆荚粒性状精准分子遗传改良提供了选择标记,并为进一步揭示大豆荚粒性状分子遗传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荚粒性状 上位性QTL 互作网络 遗传效应
下载PDF
转GmPTF1大豆耐低磷优异新材料创制研究
16
作者 李强 颜硕 +4 位作者 杜汇 李文龙 李喜焕 张彩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25,共5页
本试验以课题组前期获得的转耐低磷转录因子GmPTF1大豆为材料,分析其在低磷、适磷条件下的性状表现,研究其在来源物种中的生物学功能,并遴选优异转基因新材料。结果表明:目的基因GmPTF1已稳定整合至受体品种基因组,且可在RNA和蛋白水平... 本试验以课题组前期获得的转耐低磷转录因子GmPTF1大豆为材料,分析其在低磷、适磷条件下的性状表现,研究其在来源物种中的生物学功能,并遴选优异转基因新材料。结果表明:目的基因GmPTF1已稳定整合至受体品种基因组,且可在RNA和蛋白水平正常转录翻译表达;土壤低磷处理条件下,2个转基因株系OE-2、OE-4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显著优于野生型对照,并以OE-2株系表现较优,为进一步选育耐低磷大豆新品系(种)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土壤低磷胁迫 转录因子基因GmPTF1 产量相关性状
下载PDF
低氮条件下响应接种根瘤菌的大豆产量相关性状遗传位点及基因挖掘
17
作者 霍晓波 李喜焕 +3 位作者 杜汇 李文龙 张彩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发掘响应接种根瘤菌的大豆产量相关性状遗传位点和基因,对于大豆固氮能力改良的分子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在低氮条件下对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和自然群体分别接种根瘤菌,进而发掘了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 发掘响应接种根瘤菌的大豆产量相关性状遗传位点和基因,对于大豆固氮能力改良的分子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在低氮条件下对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和自然群体分别接种根瘤菌,进而发掘了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QTL位点和候选基因。通过关联分析共获得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59个产量相关性状显著性SNP,有8个SNP与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重要产量性状显著关联。在RIL群体中,共定位到23个产量相关性状加性QTL和13对上位性QTL,其中加性QTL分布于8条染色体,表型贡献率为5.90%~32.87%。在这些QTL中,控制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的QTL各有2个、控制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QTL各有3个,对表型的贡献率为5.95%~24.60%。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自然群体和RIL群体中的产量相关性状一致性QTL主要位于6号与19号染色体上,有23个可能的候选基因位于这些一致性QTL附近的基因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固氮 关联分析 连锁分析 产量相关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