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位限制下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换 韩雪 +2 位作者 宋佳苧 徐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目的 探讨体位限制下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3年3月至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机器人组(n=20)和体位限制组(n=20)。3组... 目的 探讨体位限制下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3年3月至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机器人组(n=20)和体位限制组(n=20)。3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体位限制组在体位限制下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三角肌后束和冈上肌收缩时的平均肌电值(AEMG)和均方根值(RMS),肌骨超声测量患侧肩峰-大结节(AGT)间距。结果 治疗后,3组FMA-UE评分、MBI评分、AEMG、RMS和AGT间距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 10.850, P <0.001),体位限制组各项指标最优(F> 42.031, P <0.001)。结论 体位限制下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上肢功能及脱位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肩周肌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上肢机器人 康复
下载PDF
针刺联合间歇性θ刺激对脑卒中后痉挛期肘关节功能和表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陶雅亭 +3 位作者 王敏 徐磊 郝群 江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4-897,共4页
脑卒中易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1—2],痉挛是导致脑卒中后残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研究显示,脑卒中后前3个月痉挛发生率为42.7%,发病6个月后为65.7%[3],且上肢痉挛程度多重于下肢,并以上肢屈肌痉挛为主,影响着脑卒中患... 脑卒中易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1—2],痉挛是导致脑卒中后残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研究显示,脑卒中后前3个月痉挛发生率为42.7%,发病6个月后为65.7%[3],且上肢痉挛程度多重于下肢,并以上肢屈肌痉挛为主,影响着脑卒中患者的总体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进程 肘关节功能 脑卒中患者 上肢痉挛 表面肌电 脑卒中后 间歇性 残疾
下载PDF
强化腹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的影响
3
作者 赵旭 张心钊 +2 位作者 张子昂 徐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4期4291-4294,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强化腹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躯干控制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强化腹肌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躯干控制测试(T... 目的: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强化腹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躯干控制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强化腹肌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躯干控制测试(TCT)、Rivermead运动指数评定、躯干损伤评定量表(TIS)、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进行评定,肌肉骨骼超声测量治疗前后患侧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厚度。结果:治疗后,两组TCT、Rivermead、TIS、FMA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厚度明显大于治疗前,且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腹横肌层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腹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改善其下肢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肌训练 脑卒中 偏瘫 躯干控制
下载PDF
不同部位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陶雅亭 江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4期4174-4177,共4页
神经源性膀胱(NB)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所引发的尿潴留、尿失禁甚至肾衰竭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何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目前医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重复磁刺激是一种无痛无创、易操作... 神经源性膀胱(NB)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所引发的尿潴留、尿失禁甚至肾衰竭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何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目前医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重复磁刺激是一种无痛无创、易操作、可精准定位的非侵入式的治疗技术,近年来被用于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并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就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机制,以及不同部位的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机制与疗效展开综述,旨在为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磁刺激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