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一种新命名的皮肤病 被引量:32
1
作者 曾学思 +5 位作者 薛燕宁 宋琳毅 常宝珠 顾恒 徐秀莲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8-430,共3页
目的:报告11例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称性肢端角化病"这一新的病名。方法:收集2005年5月以来在我所门诊就诊、以手背及手腕出现特征性褐色角化性斑... 目的:报告11例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称性肢端角化病"这一新的病名。方法:收集2005年5月以来在我所门诊就诊、以手背及手腕出现特征性褐色角化性斑片的患者11例,详细询问个人史及家族史,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部分患者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35.4岁,平均发病年龄2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背、指背、手腕出现对称性褐色角化性斑片(11/11),主要分布在掌指关节及其周围、指背、手背两侧和手腕屈侧,足背损害较轻,损害有明显的季节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和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结论: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现有的任何一种皮肤病均不吻合或无法归属于某种皮肤病,因此提出一种新的皮肤病病名——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病 肢端 对称性
下载PDF
9例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柳青 曾学思 +4 位作者 林彤 桑红桂 李阿梅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常规组织病理变化及CD31、CD34、Ⅷ相关因子(FⅧ)免疫组化标记特点。结果:该病发病年龄平均71.4岁,男:女为2:1,临床早期常在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 目的:探讨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常规组织病理变化及CD31、CD34、Ⅷ相关因子(FⅧ)免疫组化标记特点。结果:该病发病年龄平均71.4岁,男:女为2:1,临床早期常在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后期发生浸润性暗红斑,伴结节及溃疡,易破溃出血。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广泛血管增生及浸润,组织形态变异较大,常见细胞异形。CD31、CD34、FⅧ均可标记内皮细胞,在管腔明显区域表达强,实体瘤区域表达弱或不表达。结论:老年人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时,应及时做组织病理检查,早期明确诊断。CD31、CD34、FⅧ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其来源。目的:探讨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常规组织病理变化及CD31、CD34、Ⅷ相关因子(FⅧ)免疫组化标记特点。结果:该病发病年龄平均71.4岁,男:女为2:1,临床早期常在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后期发生浸润性暗红斑,伴结节及溃疡,易破溃出血。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广泛血管增生及浸润,组织形态变异较大,常见细胞异形。CD31、CD34、FⅧ均可标记内皮细胞,在管腔明显区域表达强,实体瘤区域表达弱或不表达。结论:老年人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时,应及时做组织病理检查,早期明确诊断。CD31、CD34、FⅧ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其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血管 诊断
下载PDF
皮肤浅表脂肪瘤样痣2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孙建方 +3 位作者 李阿梅 吴黎明 陈柳青 徐秀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脂肪瘤样 皮肤 病理分析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5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温斯健 胡彬 +8 位作者 杨励 宋昊 熊竞舒 张韡 徐秀莲 陈浩 曾学思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1998—2014年诊治的50例 DFSP 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50例患者发病年龄(29.5±15.9...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1998—2014年诊治的50例 DFSP 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50例患者发病年龄(29.5±15.9)岁,平均病程9.6年。皮损位于躯干部33例,占66.0%;其次为四肢和头颈部。典型皮损表现为,萎缩性斑片/斑块13例,占26.0%;在此基础上多发性大小不一结节30例,占60.0%;正常皮肤上单发或多发结节7例,占14.0%。组织病理学特征由单一编席样或车辐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表达 CD34和波形蛋白。20例患者皮损切除后原位复发,复发率43.5%,未见远处转移和死亡患者。结论 DFSP 皮损形态变化多样,容易误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DFSP 切除后局部复发率高,可多次复发,但罕见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皮肤纤维肉瘤 回顾性研究 神经纤维瘤 纤维肉瘤 组织细胞瘤 脂肪肉瘤 黏液样
原文传递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柳青 +2 位作者 吴黎明 徐秀莲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明确先证者的临床诊断后,收集该家系成员的血样抽提基因组DNA,应用基因分型和连锁分析的方法进行基因定位,并对该定位区域内DSRAD基因直接测序,分析其突变位点。结果基因分型和连锁... 目的探讨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明确先证者的临床诊断后,收集该家系成员的血样抽提基因组DNA,应用基因分型和连锁分析的方法进行基因定位,并对该定位区域内DSRAD基因直接测序,分析其突变位点。结果基因分型和连锁分析将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和已知报道的区域一致。突变研究发现该家系所有患者的DSRAD基因2号外显子均携带CAA→TAA的突变,使得517位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中止密码子。结论该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的患者存在DSRAD基因的无义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突变研究 基因组DNA 致病基因定位 连锁分析 基因分型 1号染色体 D基因 临床诊断 家系成员 直接测序 突变位点 研究发现 无义突变 谷氨酰胺 先证者 区域内 TAA CAA 外显子 密码子 氨基酸 患者
原文传递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琼 杨勤萍 +11 位作者 方栩 韩凌 郑志忠 傅雯雯 孙建方 顾军 高春芳 许爱娥 陈俊帆 苏炳华 何清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55-658,共4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4个研究中心共144例中、重度寻常性...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4个研究中心共144例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皮下注射rhTNFR:Fc 50 mg/周,同时口服空白模拟甲氨蝶呤7.5 mg/周;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7.5 mg/周,同时皮下注射空白模拟rhTNFR:Fc 50 mg/周,疗程12周。结果124例患者完成了试验,治疗12周后,试验组PASI50、PASI75、PASI90的比例分别为86.11%,76.39%,52.78%,对照组分别为63.89%,44.44%,22.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生对病情的整体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和患者10 cm视觉模拟评分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达到痊愈和几乎达到痊愈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下降、感染、肝功能异常、注射局部水肿、瘙痒等,发生率试验组为26.39%,对照组为29.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hTNFR:Fc比甲氨蝶呤起效快,治愈率高,且毒性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临床对照试验 甲氨蝶呤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原文传递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性皮病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秀莲 孙建方 +6 位作者 曾学思 崔盘根 贾虹 杨雪源 李和莲 刘维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了解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性皮病AGEP的发病原因、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AGE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2例有银屑病病史。男女发病之比为1∶3,平均发病年龄31.3岁。7例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用药史,4例有... 目的了解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性皮病AGEP的发病原因、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AGE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2例有银屑病病史。男女发病之比为1∶3,平均发病年龄31.3岁。7例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用药史,4例有病毒或细菌感染史,11例患者有发热及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增多。AGEP病程短暂且有自限性。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内或角质层下脓疱和真皮浅层水肿。去除可能的发病因素药物和清除感染灶,给予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口服或注射,患者基本痊愈。结论AGEP为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多由药物引起,临床及病理上具有特征性,去除诱发因素和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疱性皮病 发疹性 急性泛发性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常见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皮肤不良反应及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乔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4-1058,共5页
近年来,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内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药物作用靶点不同,具体可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 EGFRI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 近年来,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内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药物作用靶点不同,具体可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 EGFRI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BRAF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不同种类药物诱发的皮肤不良反应谱有重叠,也有各自特殊表现。治疗原则依据皮损的严重程度,轻中度皮损仅对症处理,重度皮损应减药或停药。本文对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所引起临床常见的皮肤相关不良反应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药物 抗肿瘤药物 皮肤不良反应 临床诊疗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高萌 杨仙鸿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随着技术发展,医疗行业正进入"大数据"和"精准医学"的新纪元。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诊疗过程,减轻医生的数据分析压力。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主要应用于图像识别、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智能诊疗、预测预后等方面,其准... 随着技术发展,医疗行业正进入"大数据"和"精准医学"的新纪元。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诊疗过程,减轻医生的数据分析压力。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主要应用于图像识别、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智能诊疗、预测预后等方面,其准确性可接近人类专家水平。其中,图像识别的研究最多,包括皮肤图像识别。在非图像识别领域,人工智能在皮肤科的研究较少。未来,人工智能可提高诊疗效率,使医患双方共同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图像识别 皮肤科
原文传递
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白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0-32,共3页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脂膜炎,常发生于双侧胫前,以红斑、痛性皮下结节为主要表现.青年女性好发.组织学表现为间隔性脂膜炎,伴多种炎症细胞浸润.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一种迟发超敏反应,也有学者认为,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脂...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脂膜炎,常发生于双侧胫前,以红斑、痛性皮下结节为主要表现.青年女性好发.组织学表现为间隔性脂膜炎,伴多种炎症细胞浸润.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一种迟发超敏反应,也有学者认为,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脂肪间隔的小静脉所致,引起嗜中性脂膜炎.病因复杂,与感染、系统性疾病、药物、激素水平、恶性肿瘤等因素相关.由于地区差异,病因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红斑 细菌感染 磺胺类 免疫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
原文传递
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临床及皮肤镜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俞婉婷 程伟 +7 位作者 臧洁 邵雪宝 龚向东 张国毅 蒋娟 侯伟 李阿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64-567,共4页
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又称脂溢性脱发.是最常见的慢性脱发性疾病。在男性患者中常表现为典型的男性型脱发,与遗传、雄激素水平及其受体等因素有关。由于毛发稀疏,头皮显露,影响美观,往往对患者心理和社交造... 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又称脂溢性脱发.是最常见的慢性脱发性疾病。在男性患者中常表现为典型的男性型脱发,与遗传、雄激素水平及其受体等因素有关。由于毛发稀疏,头皮显露,影响美观,往往对患者心理和社交造成影响。本研究以信息调查表形式对男性AGA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皮肤镜检查,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进一步了解男性AGA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皮肤镜特征、疾病相关因素及对患者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性秃发 男性 皮肤镜
下载PDF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建方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4年第3期161-163,共3页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系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 ,以面部和肢端背面色素异常为主要表现 ,主要发生于日本 ,其分子病因学尚未阐明 ,近年对该病的致病基因的研究相当活跃。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泛发性色素异常症 分子病因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伊曲康唑治疗74例浅部真菌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建方 林麟 +13 位作者 刘维达 张国毅 胡兹嘉 岳晓玉 李慧珠 刘训荃 曹元华 李和莲 周展超 曾学思 膝传远 贾虹 弓娟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 药物疗法 伊曲康唑
下载PDF
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二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浩 薛燕宁 +4 位作者 王焱 佘晓东 曾学思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65-467,共3页
报道2例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分别为16岁和24岁的男性,临床最初均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萎缩型红斑,逐渐在红斑基础上发生结节。病程分别为6年和5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萎缩或正常,肿瘤细胞在真皮浅层呈波浪状排列,平... 报道2例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分别为16岁和24岁的男性,临床最初均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萎缩型红斑,逐渐在红斑基础上发生结节。病程分别为6年和5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萎缩或正常,肿瘤细胞在真皮浅层呈波浪状排列,平行于表皮;肿瘤细胞在真皮下部呈席纹状、车幅状、编织状排列,并可见肿瘤细胞侵犯皮下脂肪,分割脂肪细胞。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CD34,不表达CD68和S100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肉瘤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原文传递
短发卡RNA对人黑素瘤细胞BRAF基因的沉默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永智 孙建方 +2 位作者 周武庆 曾学思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25-628,共4页
目的构建BRAF基因序列特异性的短发卡RNA(shRNA)质粒载体,检测其对人黑素瘤细胞BRAF基因的干扰作用。方法设计2条BRAF基因序列特异性的shRNA编码序列和1条非特异性阴性对照序列,插入质粒pGenesil-1,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用构建成功的3条... 目的构建BRAF基因序列特异性的短发卡RNA(shRNA)质粒载体,检测其对人黑素瘤细胞BRAF基因的干扰作用。方法设计2条BRAF基因序列特异性的shRNA编码序列和1条非特异性阴性对照序列,插入质粒pGenesil-1,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用构建成功的3条质粒转染人黑素瘤细胞株A375和M14,分别采用RT-PCR和蛋白印迹检测其BRAF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所设计的shRNA序列被正确插入质粒pGenesil-1。非特异性对照质粒neg对黑素瘤细胞BRAF基因表达不产生干扰,2条序列特异性质粒braf 1和braf 2抑制了BRAF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中braf 1干扰效果最为明显,最高抑制率可达90%。结论质粒介导的shRNA可成功干扰人黑素瘤细胞BRAF基因的表达,其抑制时间可持续至少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RNA干扰 BRAF基因 SHRNA
原文传递
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五例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秀莲 邵雪宝 +4 位作者 陈浩 王千秋 孙建方 曾学思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诊断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皮损为暗红色或棕色结节,3例皮损近期突然增大;3例位于四肢,2例位...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诊断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皮损为暗红色或棕色结节,3例皮损近期突然增大;3例位于四肢,2例位于胸部和下颌。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具有典型皮肤纤维瘤的组织学特征,同时见多数不规则出血性裂隙和囊腔结构,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积;免疫组化示波形蛋白和CD68阳性,血管性标记(CD34和CD31)均阴性。结论鉴于AFH临床上具有近期快速增大的特点,组织学上显示出血性裂隙及囊腔形成,该肿瘤需要与血管肉瘤和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瘤 良性纤维性 临床和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儿童斑块型粟丘疹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浩 +2 位作者 徐秀莲 曾学思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1-382,共2页
报告2例有特殊临床表现的斑块型粟丘疹。2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2岁及13岁,表现为双侧耳郭及耳垂出现群集的小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快,皮损在夏季反复出现,冬季自然消退。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真皮内表皮囊肿。文中对斑块型粟丘疹进行... 报告2例有特殊临床表现的斑块型粟丘疹。2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2岁及13岁,表现为双侧耳郭及耳垂出现群集的小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快,皮损在夏季反复出现,冬季自然消退。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真皮内表皮囊肿。文中对斑块型粟丘疹进行了文献复习,发现该2例患儿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的斑块型粟丘疹不完全一致,故认为是粟丘疹的一种新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丘疹 斑块型
下载PDF
早期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浩 周璐 +5 位作者 熊竞舒 徐秀莲 张韡 曾学思 孙建方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3445-3448,共4页
目的 提高对早期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及组织病理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008-2014年诊断的14例早期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特点.结果 本组患者以年轻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21岁,进展较慢,... 目的 提高对早期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及组织病理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008-2014年诊断的14例早期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特点.结果 本组患者以年轻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21岁,进展较慢,临床最初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萎缩性斑或硬化性斑块,其后逐渐出现结节性皮损.组织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在真皮浅层数目较少,常平行于表皮,呈波浪状排列,而在真皮下部和皮下脂肪,肿瘤表现出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改变.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和CD34,但不表达S100和CD68.结论 早期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及组织学容易误诊多种良性疾病,重复活检及临床联系病理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病理学特点
原文传递
IL-23/Th17细胞/IL-17通路在皮肤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琼 吴侃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93-396,共4页
IL-23是-个由IL-23p19和IL-12p40组成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属IL-12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其能够增加已分化的Thl7细胞的数量,保持Thl7细胞所产生的IL-17水平并维持Thl7细胞的存活,依赖IL-23的信号途径在Thl7细胞致病活性中起到重要的作... IL-23是-个由IL-23p19和IL-12p40组成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属IL-12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其能够增加已分化的Thl7细胞的数量,保持Thl7细胞所产生的IL-17水平并维持Thl7细胞的存活,依赖IL-23的信号途径在Thl7细胞致病活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发现,IL-23/Th17细胞,IL-17通路的紊乱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病相关,针对该通路的特异性治疗可能会带来新的治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皮肤肿瘤
原文传递
无绿藻病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绍熙 吕桂霞 +2 位作者 陈伟 郭宁如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27,128,共2页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18岁。因面部、颈部红色丘疱疹、斑片1余余,于2002年5月7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3月发现右耳后有五六个绿豆大淡红色丘疹,融合成片,无自觉症状,未诊治,皮损亦未增多,但有轻度瘙痒。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18岁。因面部、颈部红色丘疱疹、斑片1余余,于2002年5月7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3月发现右耳后有五六个绿豆大淡红色丘疹,融合成片,无自觉症状,未诊治,皮损亦未增多,但有轻度瘙痒。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后皮损出现破溃、渗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绿藻病 皮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