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的商榷 被引量:563
1
作者 郑长春 于中麟 +1 位作者 陈学清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年第6期427-428,共2页
本人详细阅读了贵刊2004年第2期的“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既为我国在慢性胃炎内镜分型分级方面的发展感到高兴,同时对文中的某些陈述和图例感到不解,特提出供编委会参考并指正: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内镜 分型标准 分级标准 治疗
原文传递
广东地区近20年大肠癌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86
2
作者 许岸高 +2 位作者 钟旭辉 余志金 刘集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了解近20年来广东地区大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方法总结分析广州南方医院和广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1985—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3870例资料。将20年资料按每5年为一时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5—1989年段与2000... 目的了解近20年来广东地区大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方法总结分析广州南方医院和广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1985—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3870例资料。将20年资料按每5年为一时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5—1989年段与2000—2004年段比较,大肠癌收治率增加102.0%,平均每年上升5.1%;发病中位年龄从50.2岁上升至58.6岁,上升了8.4岁;男女比例逐渐下降,从1.50下降到1.35;发病部位直肠癌比例从64.8%下降到49.7%,右半结肠癌比例则从18.0%上升到28.7%;组织学类型中,中高分化者占的比例从70.1%上升到80.6%,低未分化者比例则从29.9%下降到19.4%;诊断Dukes A期的大肠癌比例从3.2%上升到9.8%。结论近20年来广东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率上升;发病中位年龄上升;男女比例下降;直肠癌比例下降,右半结肠癌上升;组织学类型高中分化者占的比例上升,低未分化者下降;诊断Dukes A期的比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趋势
原文传递
国产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对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效果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2
3
作者 高文 胡伏莲 +23 位作者 成虹 王化虹 杨云生 梁浩 张澍田 孟凡冬 崔梅花 魏红 盛剑秋 安贺娟 陈烨 李延青 左秀丽 龚均 赵萍 董蕾 王邦茂 张桂英 李建生 赵晔 郜恒骏 杨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目的观察以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在常规四联疗法后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至8月全国12个中... 目的观察以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在常规四联疗法后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至8月全国12个中心接受胃镜检查并诊断伴有Hpylori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共430例,进行Hpylori感染四联10d疗法初次根除治疗(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疗程10d)。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将其中31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分段随机法分为2组,A1组:四联疗法+铋剂模拟(四联疗法后予铋剂模拟剂21d);A2组:四联疗法+铋剂延长(四联疗法后予枸橼酸铋钾21d);各155例。12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分组,给予四联疗法后,继之雷贝拉唑14d。患者均在停药28d后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结果最终共人组428例患者,其中404例完成试验。意向性分析(ITT):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总体根除率为85.1%(262/308),其中A1组根除率为81.7%(125/153),A2组根除率88.4%(137/155);十二指肠患者Hpylori根除率为85.8%(103/120)。所有入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A1和A2组药物对疼痛、烧灼感、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程度近似,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10d疗法作为一线/初始方案对初次治疗的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ylori感染均能获得较好的根除效果;胃炎患者延长铋剂使用时间可能提高Hpylori根除成功率。含质子泵抑制剂及铋剂的四联方案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四联疗法 初始治疗 雷贝拉唑
原文传递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平坦型大肠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1
4
作者 刘思德 陈烨 +15 位作者 白杨 潘新颜 李娜 李明松 陈学清 赖卓胜 白岚 智发朝 潘德寿 万田谟 周丹 张亚历 张振书 肖冰 周殿元 《中国消化内镜》 2007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证、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有内镜治疗适应证的546例共602处平坦型大肠肿瘤,应用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共切除602个病变,术后定期内...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证、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有内镜治疗适应证的546例共602处平坦型大肠肿瘤,应用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共切除602个病变,术后定期内镜随访6~73个月,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并分析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602处病变中588处病变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治愈率为97.7%,术后病理报浸润癌(SM2癌)再追加外科手术者8例(1.3%),因严重并发症(迟发性大出血)转外科手术者2例(0.3%),因病变残留转行外科手术者4例(0.7%)。并发症:术中出血17例(3.1%),均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3例,其中2例(0.4%)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开腹手术。术后局限性腹膜炎4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穿孔发生。术后病理:黏膜内癌(上皮内高级别瘤变)48例,黏膜下浸润癌10例,类癌37例,良性腺瘤440例,良性间质瘤6例,增生性息肉38例,锯齿状腺瘤10例,B细胞淋巴瘤1例,错构瘤1例,其它3例。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多数平坦型大肠肿瘤能达到完全切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平坦型大肠肿瘤 大肠腺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
下载PDF
内镜窄带成像与染色技术诊断大肠肿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潘新颜 +1 位作者 张亚历 刘思德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年第6期416-420,共5页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技术(NBI)和染色放大方法对大肠新生性病变进行观察,比较这两种技术对大肠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精度差异。方法2006年6月至9月间,共302例年龄在20至80岁之间的患者进行了NBI肠镜检查,其中98例入选。内镜插入至...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技术(NBI)和染色放大方法对大肠新生性病变进行观察,比较这两种技术对大肠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精度差异。方法2006年6月至9月间,共302例年龄在20至80岁之间的患者进行了NBI肠镜检查,其中98例入选。内镜插入至回盲部,退镜时分别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观察,发现病变后,分别用NBI模式及染色放大方法进行血管分型及腺管开口分型,然后行病理检查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在98例患者发现新生性病变147个,其中常规内镜下发现的病变有90.5%(133/147),采用NBI发现病变有98.6%(145/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漏诊的主要为平坦型病变。NBI观察对肿瘤性或非肿瘤的判断符合率为91.8%,染色内镜为82.3%(P<0.01)。结论NBI技术观察黏膜表面变化,判断肿瘤或非肿瘤病变的符合率比普通内镜和染色内镜高,敏感性强;操作转换简单易行,尤其有利于平坦型病变的发现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内窥镜检查 诊断 窄带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诊治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被引量:57
6
作者 刘思德 +5 位作者 智发朝 白岚 韩宇晶 周殿元 潘德寿 万田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其诊治不同于一般的隆起样肿瘤,文章总结LST内镜诊断与治疗的经验,以引起临床上对这个特殊类型肿瘤的重视。方法内镜检查发现肠道黏膜发红或粗糙、血管网不清或消失等病变,行靛胭脂染色后... 目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其诊治不同于一般的隆起样肿瘤,文章总结LST内镜诊断与治疗的经验,以引起临床上对这个特殊类型肿瘤的重视。方法内镜检查发现肠道黏膜发红或粗糙、血管网不清或消失等病变,行靛胭脂染色后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结果18个月中共发现34例LST 35个病变。其中黏膜内癌4例,锯齿状肿瘤2例。35个病变内镜分型颗粒均一型15个,结节混合型18个,假凹陷型2个。病变最大为68 mm×85 mm;11~20mm 8个,21~30 mm 13个,30 mm以上14个。大肠黏膜腺管开口类型ⅢL型10个,其中8个为管状绒毛状腺瘤;Ⅳ型22个,其中16个为绒毛状腺瘤,1个黏膜内癌;ⅤA型3个,均为黏膜内癌。35个病变全部即时或择期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发生出血和局限性腹膜炎各1例。结论应用黏膜染色技术和放大内镜有助于LST的诊断。LST的腺管开口大多数表现为Ⅳ型或ⅢL型,ⅢL型腺管开口多为管状腺瘤,Ⅳ型腺管开口多为绒毛状腺瘤,一旦出现Ⅴ型腺管开口则表明已经有癌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内镜 放大内镜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无效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8
7
作者 蔡文智 智发朝 +2 位作者 李凤伶 陈秀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785-178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无效率的因素方法:对年龄、心理状态、病情、饮食方式、用药方法、口服总液量、肠道准备药物和肠镜检查次数等因素进行不同水平的分组,然后以肠道准备无效率为评价指标. 结果:肠道准备无效率与心理状态、... 目的:探讨影响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无效率的因素方法:对年龄、心理状态、病情、饮食方式、用药方法、口服总液量、肠道准备药物和肠镜检查次数等因素进行不同水平的分组,然后以肠道准备无效率为评价指标. 结果:肠道准备无效率与心理状态、用药方法、口服总液量因素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与年龄、病情、肠镜检查次数因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与肠道准备药物、饮食方式因素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肠道准备无效率受心理状态、用药方法、口服总液量、年龄、病情和肠镜检查次数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影响因素 心理状态 病情 饮食方式
下载PDF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解读与释义 被引量:53
8
作者 刘运喜 邢玉斌 +16 位作者 索继江 巩玉秀 田晓丽 李兆申 王力红 张流波 李六亿 方英 孔金艳 邓敏 张宇 张京利 杨云生 任旭 张澍田 郭学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612-3615,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为简便准确,但由内镜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时有发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清洗消毒不严格,导致寄居于内镜及附件上的致病菌侵入患者而发生感染,已成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为简便准确,但由内镜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时有发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清洗消毒不严格,导致寄居于内镜及附件上的致病菌侵入患者而发生感染,已成为医学界、患者和社会媒体关注的问题,为此,各国纷纷制订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指南。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编制任务来源、规范主要内容的编写依据及说明、标准的可行性与实施建议等,并对规范宣传贯彻执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解读 释义 答疑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及其与炎性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49
9
作者 张婷 陈烨 +5 位作者 王中秋 周有连 张绍衡 王浦 谢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74-1477,1498,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67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113例,克罗恩病(CD)54例]、54例健康志愿者新鲜粪便,用梯度稀释法定量培养进行菌群分析,同时收集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67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113例,克罗恩病(CD)54例]、54例健康志愿者新鲜粪便,用梯度稀释法定量培养进行菌群分析,同时收集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血沉四项炎性指标数据评价其与菌群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U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球菌(6.60±0.23,P<0.01)、酵母菌(2.22±0.27,P<0.05)、拟杆菌(5.57±0.28,P<0.001)、双歧杆菌(5.08±0.30,P<0.01)、消化球菌(6.22±0.25,P<0.001)、乳酸杆菌(6.00±0.26,P<0.001)、小梭菌(3.57±0.30,P<0.05)的数量显著增加,真杆菌(1.56±0.24,P<0.01)的数量显著下降。C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球菌(6.93±0.28,P<0.01)、酵母菌(2.73±0.37,P<0.01)、拟杆菌(4.32±0.52,P<0.05)、双歧杆菌(4.88±0.42,P<0.05)、消化球菌(6.19±0.32,P<0.01)、乳酸杆菌(4.73±0.47,P<0.001)的数量显著增加,真杆菌(1.01±0.29,P<0.01)、小梭菌(0.87±0.31,P<0.01)的数量显著下降。培养阳性率与其数量变化结果基本符合。炎性指标与菌群相关不大。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D患者肠道菌群呈失衡状态。真杆菌减少与炎症性肠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炎症指标
下载PDF
采用腺管开口分型和内镜黏膜切除术诊治大肠肿瘤 被引量:43
10
作者 智发朝 +5 位作者 刘思德 韩宇晶 潘德寿 周丹 万田谟 周殿元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新方法。方法 2000年11月~2001年8月结肠镜检查1250例采用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内镜黏膜切除术50例次... 目的 探讨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新方法。方法 2000年11月~2001年8月结肠镜检查1250例采用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内镜黏膜切除术50例次。结果 282例患者发现大肠隆起、扁平等不同病变共478个,共检出大肠黏膜内癌3例,黏膜下癌1例,进展期癌57例,其中Ⅱa、Ⅱb、Ⅱa+Ⅱc病变44个。LST型病变16个,直径16~58 mm,其中Ⅱ型 1个,ⅢL6个,Ⅳ8 个,Ⅴa型1个,2例黏膜内癌,1例 Ⅱa+Ⅱc病变,肿瘤已浸润到浅肌层。内镜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治疗50例次,包括侧向发育肿瘤(LST)病变14个,Ⅱa病变22个,Ⅱb病变14个。结论 大肠腺管开口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Ⅴ型腺管开口高度提示早期癌的可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合于大肠平坦型病变的切除,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管开口分型 内镜黏膜切除术 大肠肿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量表和质子泵抑制剂试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周丽雅 郝建宇 +9 位作者 李兆申 陈旻湖 李瑜元 侯晓华 唐承薇 王邦茂 牛占岳 薛艳 林三仁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胃镜检查和PPI试验对中国人GERD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研究,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至12月在全国9所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存在上消化道症状且年龄≥18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指...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胃镜检查和PPI试验对中国人GERD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研究,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至12月在全国9所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存在上消化道症状且年龄≥18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指导下完整填写GerdQ问卷。选取GerdQ≥8分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和PPI试验。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GerdQ≥8分的患者共5 349例。在1 584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465例(29.4%),消化性溃疡75例(4.7%),上消化道恶性肿瘤9例(0.6%)。在328例接受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的患者中,监测结果阳性130例,其中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48例(36.9%);监测结果阴性198例,其中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35例(17.7%);前者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比例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79,P〈0.01)。未行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组与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阳性组的PPI试验阳性率分别为85.4%(549/643)和89.6%(120/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2,P=0.204)。PPI试验阳性患者的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值监测阳性率为61.2%(120/196),高于PPI试验阴性的41.2%(1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9,P=0.038)。 结论 GerdQ评分对GERD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我国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在治疗前均应行胃镜检查,此后可直接应用PPI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问卷调查 胃镜 质子泵抑制剂
原文传递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25例诊治报告 被引量:39
12
作者 刘思德 +4 位作者 智发朝 潘德寿 周丹 万田谟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1,共3页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被称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大肠LST的病变形态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腺瘤,并与大...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被称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大肠LST的病变形态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腺瘤,并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目前大肠LST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2000年12月-2001年10月作者所在医院常规肠镜检查中发现的25例大肠LST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总结分析。该25例病例共发现26处病变,内镜下大体分型为颗粒均一型11处,结节混合型15处,病理检查发现粘膜内癌3例,锯齿状肿瘤2例;病变大小11-20删除th ,21-30mm9处,31mm以上11处,其中最大者60mm×12mm,26处病变的腺管开口类型以Ⅳ型为主,占61.54%916/26);ⅤA型2处,与另1处Ⅳ型共3处病理诊断为粘膜内癌,ⅢL型8处,病理诊断为管状绒毛状腺瘤,25例病例全部在发现病变的同时或择期进行粘膜剥离或分片粘膜剥离治疗,全部病例未发生任何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型肿瘤 大肠肿瘤 腺管开口类型
下载PDF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3
作者 智发朝 肖冰 +6 位作者 万田莫 郭瑜 周丹 王莉惠 潘德寿 周殿元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索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怀疑小肠出血患 者54例,经口途径检查21例,经肛门途径检查20例,分别从两端进镜13例,在X线监视下进行。结 果 检查阳性率90.7%,其中单发或多发性小肠溃疡11例,克罗恩病7例,慢... 目的 探索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怀疑小肠出血患 者54例,经口途径检查21例,经肛门途径检查20例,分别从两端进镜13例,在X线监视下进行。结 果 检查阳性率90.7%,其中单发或多发性小肠溃疡11例,克罗恩病7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6例, 小肠间质肿瘤6例,高分化腺癌3例,息肉病2例,淋巴瘤1例,粪类原线虫病2例,钩虫病2例,小肠 血管畸形出血2例(1例合并活动性出血),美克尔憩室2例,回肠多发性憩室1例,溃疡性结肠炎1 例,十二指肠淤滞症1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无明显异常5例。结论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是目 前诊断小肠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小肠出血的主要病因是小肠良性溃疡(包括克罗恩病)、肿瘤、慢 性炎症,其次是寄生虫感染,憩室和血管畸形是少见病因,但美克尔憩室是儿童小肠出血的重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小肠出血 诊断 X线监视
原文传递
广东地区3870例大肠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35
14
作者 许岸高 +1 位作者 钟旭辉 刘集鸿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方法总结分析广州南方医院和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1985—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3870例大肠癌的资料。结果3870例大肠癌患者中位年龄55.3岁。好发年龄为41~70岁。其中青年大肠癌(年龄≤30岁)...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方法总结分析广州南方医院和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1985—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3870例大肠癌的资料。结果3870例大肠癌患者中位年龄55.3岁。好发年龄为41~70岁。其中青年大肠癌(年龄≤30岁)204例,占5.3%。随年龄增长,直肠癌逐渐减少,而右半结肠癌逐渐增加。男:女为1.42:1。3870例共检测出3958个病灶,其中单病灶3783例(97.8%),多病灶87例(2.2%)。3958个病灶部位分别位于直肠2243例(56.7%),左半结肠717例(18.1%),右半结肠998例(25.2%)。组织学分型为:管状腺癌2943例(76.0%),乳头状腺癌256例(6.6%),黏液癌425例(11.0%),其他246例(6.4%)。青年大肠癌分化不良者占38.2%,而中年和老年大肠癌只占29.9%和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诊时Dukes分期A、B、C和D期分别占234例(6.0%),1936例(50.0%),1310例(33.9%)和390例(10.1%),其中进展期癌(B、C、D期)共3636例,占94.0%。结论近20年问广东地区大肠癌的收治率逐渐增加,并随年龄增长,直肠癌比例逐渐减少,而右半结肠癌比例逐渐增加。半数大肠癌发生于直肠,其次为右半结肠和左半结肠。广东地区大肠癌已失去中国大肠癌既往的三大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流行病学研究 腺癌
原文传递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被引量:38
15
作者 朱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4年第4期6-8,共3页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 消化性溃疡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门脉高压性胃病
下载PDF
链霉蛋白酶提高胃镜检查图像可见度的前瞻性、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王东 李兆申 +4 位作者 方军 厉有名 何利平 邹晓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年第11期604-607,共4页
目的评价并比较胃镜检查前应用链霉蛋白酶、二甲基硅油及二者联合使用对提高可见度的有效性。方法5个中心选择44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70例,口服链霉蛋白酶和碳酸氢钠;B组170例,VIN--甲基硅油和碳酸氢钠;C组100例,口服... 目的评价并比较胃镜检查前应用链霉蛋白酶、二甲基硅油及二者联合使用对提高可见度的有效性。方法5个中心选择44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70例,口服链霉蛋白酶和碳酸氢钠;B组170例,VIN--甲基硅油和碳酸氢钠;C组100例,口服二甲基硅油、链霉蛋白酶和碳酸氢钠。观察主要疗效指标为胃镜直接观察胃窦、胃体、胃底3个部位黏膜可见度总评分。次要评价指标为胃镜检查喷洒亚甲蓝后观察胃窦、胃体以及胃底部3处的黏膜可见度总评分。结果胃镜检查直接观察可见度总评分在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组总评分高于A组(P=0.0001),A组总评分高于B组(P=0.0019);喷亚甲蓝后胃镜检查观察可见度总评分在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组总评分高于A组(P:0.0054),A组总评分高于B组(P〈0.0001)。结论胃镜检查前联合应用链霉蛋白酶和二甲基硅油可明显提高可见度,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链霉蛋白酶 硅油类 手术前期
原文传递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内镜诊治 被引量:33
17
作者 刘思德 李明松 +5 位作者 陈学清 岳辉 赖卓胜 智发朝 张亚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28-931,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近 2年内在肠镜检查中发现的 4 6例共 4 7个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病变的检出及处理情况。方法 记录所有LST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及内镜下大体分型 ,所有病例均行放大内镜观察病变表面的pit形态 ,4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近 2年内在肠镜检查中发现的 4 6例共 4 7个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病变的检出及处理情况。方法 记录所有LST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及内镜下大体分型 ,所有病例均行放大内镜观察病变表面的pit形态 ,4 6例LST患者中 ,4 2例共 4 2个病变接受内镜下治疗 ,其中 14例行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 (EMR)切除病变 ,2 4例行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分片切除术 (EPMR)切除病变 ,1例行透明帽辅助EPMR切除病变 ,3例行单纯高频电热圈套切除术切除病变。结果 LST检出率 :常规肠镜检查中LST病变检出率为 0 8%。病变分布 :4 7个LST病变中 ,直肠 2 2个 ,乙状结肠 10个 ,降结肠 7个 ,横结肠 4个 ,升结肠 2个 ,盲肠 2个。内镜下病变大体分型 :颗粒均一型 2 5个 ,结节混合型 12个 ,平坦隆起型 8个 ,假凹陷型 2个。Pit形态 :Ⅱ型pit 2个 ,Ⅱ型 +ⅢL型pit8个 ,ⅢL型pit9个 ,IV型pit2 8个。病理形态 :绒毛状腺瘤 2 8例 ,均伴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 ,其中 7例有局部癌变 (6例m癌 ,1例sm1癌 ) ,但根部无癌残留 ;增生性息肉 2例 ;管状腺瘤 11例 ,10例合并中度不典型增生 ,1例局部癌变 (m癌 ) ;锯齿状腺瘤 (Serrated腺瘤 ) 6例。结论 大肠LST病变在我国有较高的检出率 ,其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特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型肿瘤 大肠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绿茶水提取物诱导体外培养的大肠癌LOVO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22
18
作者 谭晓华 张亚历 +2 位作者 周殿元 张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绿茶水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大肠癌LoVo细胞的抑制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方法:用MTT法、琼脂糖凝胶电泳、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的方法,观察绿茶水提取物处理LoVo细胞后其生化和形态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M... 目的:探讨绿茶水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大肠癌LoVo细胞的抑制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方法:用MTT法、琼脂糖凝胶电泳、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的方法,观察绿茶水提取物处理LoVo细胞后其生化和形态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MTT法证实绿茶水提取物对LoVo细胞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绿茶水提取物的浓度呈正相关;透射电镜可见LoVo细胞在形态学上出现典型的细胞核固缩、碎裂等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呈典型的“梯状(DNAladder)”带。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在绿茶水提取物处理LoVo细胞后0~12hG1期前无亚二倍体峰出现,而在36hG1期前出现一亚二倍体峰,即凋亡峰。结论:绿茶水提取物对大肠癌LoVo细胞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而这种作用的机制之一是通过诱导大肠癌细胞发生凋亡,即诱导大肠癌细胞发生凋亡是绿茶杀灭肿瘤细胞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水提取物 大肠癌 LOVO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经口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切除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 被引量:33
19
作者 郭智慧 龚伟 +5 位作者 彭阳 叶秀杰 周丹 黄颖 智发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82-2084,共3页
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瘤目前多采用胸腔镜下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粘膜下切除术(ESD)亦可用来切除源于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物,但是出现穿孔的风险大,穿孔以后内镜下闭合难度高。我们在开展ESD的基础上,借鉴经口内镜下括... 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瘤目前多采用胸腔镜下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粘膜下切除术(ESD)亦可用来切除源于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物,但是出现穿孔的风险大,穿孔以后内镜下闭合难度高。我们在开展ESD的基础上,借鉴经口内镜下括约肌切断术的经验,成功采用经口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物切除术切除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物1例,相对于ESD操作,即使出现穿孔,亦可轻松闭合隧道口,有效防止气体以及消化液外漏。因此,经口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法切除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粘膜下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粘膜下肿瘤 固有肌层
下载PDF
结肠镜下标准黏膜剥离切除术(EMR)——技法与经验 被引量:33
20
作者 刘思德 周殿元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5年第3期169-171,共3页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剥离切除术 标准 黏膜下肿瘤 平坦型病变 技法 结肠 内镜下切除 注射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