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合理采样数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赵倩倩 赵庚星 +2 位作者 怀 李敏 唐建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82-1391,共10页
以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以山东费县为例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5种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县域尺度土壤养分的合理采样数。研究表明,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 以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以山东费县为例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5种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县域尺度土壤养分的合理采样数。研究表明,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有机质、全氮、速效钾3种养分呈现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且变程较大,基于土壤养分的空间相关性和克里格插值的独立验证得出费县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3种养分合理采样数分别为1 035、842和1 033个,合理采样间距约为1 352、1 500和1 354 m。碱解氮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后续采样需要加大采样密度进一步研究其空间结构性。而有效磷呈现很强的空间相关性,但是变程很小,小范围内受人类活动等随机性因素较大,后续采样不能低于目前采样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县域 合理采样数
原文传递
人地关系视角下农村居民点转型的时空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31
2
作者 商冉 曲衍波 怀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2-684,共13页
土地利用转型(LUT)对调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地关系”冲突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过程与农村人口迁移与流动密切关联,系统认识农村人地关系转型规律及其形成机理,可以为农村... 土地利用转型(LUT)对调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地关系”冲突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过程与农村人口迁移与流动密切关联,系统认识农村人地关系转型规律及其形成机理,可以为农村转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人地关系变化的视角刻画了农村居民点转型的理论过程,以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PCRA)为表征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最小线性二乘回归(OLS)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揭示了农村居民点转型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通过山东省1996—2016年的实证分析发现:①PCRA整体转型趋势不显著,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充分和不均衡性,仅在局部地区呈现出倒“U”型演变特征,原因在于被动性的农村居民点规模缩减滞后于主动性的农村人口流动。②PCRA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整体趋向高值簇或低值簇集聚,以青岛和济南为核心的两大经济区附近呈冷点先收缩后扩张之势,而广阔的一般地区呈热点先扩张后收缩之势。③农村居民点转型受地形、经济、城镇化和政策等因素综合影响,不同时段的主导因素作用力和不同区域的因素作用敏感性均有所差异,且作用过程带有一定的不稳定性。④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点转型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且驱动因素也有所不同,政府管理部门应因地施策促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并加快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缩减进程,助推农村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农村居民点 时空格局 机理 山东
原文传递
基于不同评价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周迎雪 李贻学 +1 位作者 孙仪阳 怀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07-210,共4页
为寻求最适宜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研究在经过相同数据处理方法及熵权赋权下,运用物元模型、TOPSIS模型和综合指数模型对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三种评价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总体排名一致,土地生... 为寻求最适宜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研究在经过相同数据处理方法及熵权赋权下,运用物元模型、TOPSIS模型和综合指数模型对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三种评价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总体排名一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由高到低均为威海、东营、青岛、烟台、滨州、日照和潍坊,三种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同评价模型下各城市评价等级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比发现最适宜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为物元模型;物元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水资源量、单位耕地农药施用量及化肥施用量、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是制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物元模型为最适宜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研究结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安全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为生态安全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物元模型 改进的TOPSIS 综合指数模型
下载PDF
县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合理采样数的确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怀 李贻学 赵倩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3-146,共4页
以有机质为例,以高密度土壤养分采样数据为数据源,通过随机抽取生成不同采样密度的样点数据,分析了不同采样密度下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县域合理采样数。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研究尺度下采样密度对土壤养分的模型拟合、变程和空间... 以有机质为例,以高密度土壤养分采样数据为数据源,通过随机抽取生成不同采样密度的样点数据,分析了不同采样密度下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县域合理采样数。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研究尺度下采样密度对土壤养分的模型拟合、变程和空间相关性没有显著影响,即适当减少样点数可以满足插值分析的需要,充分考虑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评价的精度分析,确定县域土壤有机质合理采样数应控制在400个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 精度分析 合理采样数
下载PDF
基于Markov和GM(1,1)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仪阳 李贻学 +1 位作者 怀 周迎雪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89-296,共8页
为了探索莱芜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论文分别基于Markov模型与GM(1,1)模型对莱芜市进行了2015—2050年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分析讨论了预测结果。结果表明:(1)2种预测模型得出各地类变化趋势一致,短期内相应年份预测值吻合度高,说明短期内预... 为了探索莱芜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论文分别基于Markov模型与GM(1,1)模型对莱芜市进行了2015—2050年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分析讨论了预测结果。结果表明:(1)2种预测模型得出各地类变化趋势一致,短期内相应年份预测值吻合度高,说明短期内预测结果可信,中长期预测的趋势可作参考。(2)耕地在2015—2020年之间基本保持不变,2020—2050年呈小幅度减少趋势;而园地、林地、草地自始至终都为减少趋势,其中草地的减少幅度最大;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为增加趋势,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幅最大;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略有减少,幅度很小。2种模型预测的短期内预测结果是可信的,可为莱芜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预测方法可为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统计 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模型 莱芜市 MARKOV GM(1 1)
下载PDF
夯实藏粮于地物质基础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6
作者 刘晓燕 张勇 怀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3年第8期9-12,共4页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保证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是持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梳理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必要性,分析了实施藏粮于地战略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完善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几点建议:一是加快健全耕地保护法治体系;二是强化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三是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落细耕地保护制度;四是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粮于地战略 中央一号文件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