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荧光指纹的土门西沟小流域农业面源溯源研究
1
作者 刘卓然 金中天 +4 位作者 陈大地 陈磊 沈珍瑶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0,157,共11页
于2022—2023年采集密云水库的典型农业小流域土门西沟小流域内源样品构建指纹库,采集7、8月河道6个重点断面水样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测定,通过平行因子分析解析小流域氮素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氮平均质量浓度为7.92 mg/L,主要形态为硝态... 于2022—2023年采集密云水库的典型农业小流域土门西沟小流域内源样品构建指纹库,采集7、8月河道6个重点断面水样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测定,通过平行因子分析解析小流域氮素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氮平均质量浓度为7.92 mg/L,主要形态为硝态氮;通过结合荧光激发发射矩阵与平行因子分析共解析出4种荧光组分,主要包括两种类腐殖质组分(C1、C2)及类蛋白组分(C3、C4),C1与农业有机肥施用有关,C2与堆肥有关,C3、C4主要来自农村生活污水或未分解的尿素化肥;研究区农村生活污水荧光指数平均值约为2.16,土壤浸提液荧光指数平均值约为1.83,农村生活污水在8月对农业面源约贡献35%;小流域丰水期水质波动主要与类腐殖质C1、C2组分相关,应对研究区有机肥带来的农业面源给予关注并加强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水污染溯源 荧光指纹法 平行因子分析 密云水库 土门西沟小流域
下载PDF
UCT/高密度沉淀池/活性砂滤池工艺用于城镇污水厂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婧 赵卫兵 +2 位作者 袁玺 张帆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71-74,共4页
河北省白沟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3.5×10^(4)m^(3)/d,原水为市政污水和少量工业废水(比例3∶1),出水执行《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3/2795—2018)中的重点控制区标准。通过对进出水水质进行对比分析,确定COD、BOD_(5)... 河北省白沟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3.5×10^(4)m^(3)/d,原水为市政污水和少量工业废水(比例3∶1),出水执行《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3/2795—2018)中的重点控制区标准。通过对进出水水质进行对比分析,确定COD、BOD_(5)、TN和TP为本项目的重点控制指标。针对本项目脱氮除磷要求较高的特点,二级生物处理工艺选用UCT,通过往缺氧池投加碳源和改变传统A^(2)O的回流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生物脱氮除磷效果,降低深度处理中化学除磷药剂投加量。深度处理工艺选用技术成熟的高密度沉淀池,以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COD和TP。运行结果显示,各项出水指标均稳定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T 高密度沉淀池 活性砂滤池
原文传递
白念珠菌生物被膜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汐文 +1 位作者 唐希远 陈丽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899-903,共5页
白念珠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当其形成生物被膜后可以形成保护膜,抵抗抗真菌药物的作用和避免宿主免疫系统攻击,将会造成难治性感染,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探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多... 白念珠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当其形成生物被膜后可以形成保护膜,抵抗抗真菌药物的作用和避免宿主免疫系统攻击,将会造成难治性感染,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探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多种药物治疗,生物医学材料的改进等方面综述了白念珠菌生物被膜治疗的最新进展,旨在为白念珠菌感染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生物被膜 治疗 抗真菌药物 生物材料的改良
下载PDF
1961—2016年呼和浩特市寒潮频数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内蒙古气象》 2020年第5期8-12,共5页
选取呼和浩特市6个气象观测站56个完整年度的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并分析寒潮过程特征和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从年平均空间分布来看,武川县出现寒潮、强寒潮过程的频次均为最高。(2)区域性寒潮过程全市型发生频次最高,有243... 选取呼和浩特市6个气象观测站56个完整年度的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并分析寒潮过程特征和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从年平均空间分布来看,武川县出现寒潮、强寒潮过程的频次均为最高。(2)区域性寒潮过程全市型发生频次最高,有243次,占60%。区域性强寒潮过程南北型发生频次最高,有100次,占54%。(3)56年内呼和浩特市共出现408次寒潮过程,平均每年7次。56年来区域性寒潮出现的频数呈减少的趋势,但每个季节所占比例变化较小。(4)56年内共出现184次区域性强寒潮过程,平均每年3次。寒潮、强寒潮频次月分布均呈单峰型,均在4月出现频次最高,9月最低。(5)在184次强寒潮过程中,大风降温型和大风降雪降温型共占63.6%,说明呼和浩特市发生强寒潮过程以这两种类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强寒潮 时空分布
下载PDF
2020年1月呼和浩特市雾霾天气的气象成因分析
5
作者 韩仙桃 佟彤 +2 位作者 王俊秀 赵毅勇 《干旱气象》 2022年第2期275-283,共9页
利用2013—2020年1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月平均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指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 利用2013—2020年1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月平均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指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ERA5再分析资料等,对2020年1月呼和浩特市雾霾天气偏多的气象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1月较弱的冬季风环流背景、高湿度条件、维持较低的边界层高度、逆温结构等是造成呼和浩特市雾霾偏多的主要原因;(2)2013—2020年1月同期呼和浩特市逐日平均相对湿度、前期累计降水量、逐小时2 min平均风速小于等于1.5 m·s^(-1)的日数与雾霾日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逐小时2 min平均风速小于等于1.0 m·s^(-1)更利于雾霾的发生;(3)地面积雪对呼和浩特市持续雾霾天气影响较大,积雪越深、持续时间越长,则雾霾日数也越多;(4)2020年1月呼和浩特市雾霾天气持续时,边界层平均高度约430~550 m,最低约210 m,较低的边界层利于污染物在近地层集聚,导致水平能见度较低,雾霾加重,边界层高度越低,污染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风环流 逆温 地面积雪 边界层高度 雾霾
下载PDF
2020年1月呼和浩特市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
6
作者 《内蒙古气象》 2020年第6期6-11,共6页
利用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站发布的污染物数据、气象观测数据、3D激光雷达资料等对2020年1月呼和浩特市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1月份大气严重污染的成因。结果表明:(1)1月份呼和浩特地区气象要素表现为地面风速小、相对湿度高、大气... 利用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站发布的污染物数据、气象观测数据、3D激光雷达资料等对2020年1月呼和浩特市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1月份大气严重污染的成因。结果表明:(1)1月份呼和浩特地区气象要素表现为地面风速小、相对湿度高、大气层结稳定,冷空气强度偏弱,更加促进大气污染物累积,并有利于颗粒物吸湿增长,致使空气质量恶化,强雾霾事件频发。(2)1月呼和浩特地区边界层平均高度430~550m。污染边界层高度持续偏低,造成了此次重污染天气的持续发生。(3)近地面物理量相关分析中,相对湿度与AQI的关系最为紧密,呈显著相关。(4)通过3D激光雷达的分析,得出造成1月份重污染天气的污染源以本地污染源为主,大气污染物以细粒子为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天气 3D激光雷达 污染边界层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一次暴雨过程中北部偏大的成因分析
7
作者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6期50-51,共2页
利用台站加密资料和Micaps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云图雷达应用等方面做了分析,得出中北部降水偏大、南部偏小的原因为:2018年7月23日凌晨中北部有MCS生成,对流性质显著,有短时强降水发生;台风外围水汽供应充足,偏东风携带水汽... 利用台站加密资料和Micaps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云图雷达应用等方面做了分析,得出中北部降水偏大、南部偏小的原因为:2018年7月23日凌晨中北部有MCS生成,对流性质显著,有短时强降水发生;台风外围水汽供应充足,偏东风携带水汽主要影响中北部地区;水汽辐合位置偏北,降水集中在中北部,导致本次过程中北部偏大,南部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台风 MCS
下载PDF
呼和浩特地区一次大雾过程的动力和热力特征
8
作者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15期79-81,共3页
利用呼和浩特市气象要素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以及微波辐射计、3D激光雷达等资料对2019年3月8日~9日呼和浩特地区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本次大雾天气过程的热力和动力特征、地面辐射冷却作用等,揭... 利用呼和浩特市气象要素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以及微波辐射计、3D激光雷达等资料对2019年3月8日~9日呼和浩特地区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本次大雾天气过程的热力和动力特征、地面辐射冷却作用等,揭示了大雾过程的形成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地面辐射冷却对此次呼和浩特地区的大雾过程具有明显的触发作用;近地面空气层处于饱和、边界层风力较小,逆温层的维持以及对流层中低层存在一支弱下沉气流是大雾形成的有利条件;地面冷高压南压致使在白天气温维持较低,使地面蒸发减弱,是此次大雾维持较长时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热力特征 激光雷达 微波辐射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