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后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以探讨更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一椎间隙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加...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后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以探讨更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一椎间隙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加地塞米松组(RD组),每组30例(n=30)。3组患者均于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脊神经后支阻滞,共6个阻滞点。C组予生理盐水30 m L(每点5 m L),R组予1%罗哌卡因10 m L加生理盐水20 m L共30 m L(每点5 m L),RD组予1%罗哌卡因10 m L加地塞米松2 m L(10 mg)加生理盐水18 m L共30 m L(每点5 m L)。分别记录入室后静息时(T0)、手术开始前15 min(T1)、手术开始后15 min(T2)、30 min(T3)、1 h(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镇痛药使用量、切皮前后30 min血糖变化、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R组较C组在T2、T3、T4、T5时间点动脉收缩压(SA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明显下降(P <0. 05); R组较C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 <0. 001); R组较C组在术后1、6、12、24及48 h吗啡累积用量明显减少(P <0. 001),RD组较R组在术后24及48 h吗啡累积用量明显减少(P <0. 05); C组切皮前后30 min比较血糖值明显升高(P <0. 05); R组较C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减少(P <0. 001),RD组较R组在24 h明显减少(P <0. 05); R组较C组恶心及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减少(P <0. 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脊神经后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后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能提供更好的麻醉效果和更长的镇痛时间,能节省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不良反应少。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后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以探讨更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一椎间隙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加地塞米松组(RD组),每组30例(n=30)。3组患者均于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脊神经后支阻滞,共6个阻滞点。C组予生理盐水30 m L(每点5 m L),R组予1%罗哌卡因10 m L加生理盐水20 m L共30 m L(每点5 m L),RD组予1%罗哌卡因10 m L加地塞米松2 m L(10 mg)加生理盐水18 m L共30 m L(每点5 m L)。分别记录入室后静息时(T0)、手术开始前15 min(T1)、手术开始后15 min(T2)、30 min(T3)、1 h(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镇痛药使用量、切皮前后30 min血糖变化、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R组较C组在T2、T3、T4、T5时间点动脉收缩压(SA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明显下降(P <0. 05); R组较C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 <0. 001); R组较C组在术后1、6、12、24及48 h吗啡累积用量明显减少(P <0. 001),RD组较R组在术后24及48 h吗啡累积用量明显减少(P <0. 05); C组切皮前后30 min比较血糖值明显升高(P <0. 05); R组较C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减少(P <0. 001),RD组较R组在24 h明显减少(P <0. 05); R组较C组恶心及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减少(P <0. 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脊神经后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后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能提供更好的麻醉效果和更长的镇痛时间,能节省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