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被引量:518
1
作者 孙鸿烈 郑度 +1 位作者 张镱锂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2,共10页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藏高原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藏高原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与珍稀生物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发挥。针对当前高原生态安全状况,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和生态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加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作用影响及区域生态安全调控作用的基础研究;系统开展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部署建设生态屏障功能动态监测体系,加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成效评估,构建评估体系和标准,并凝练经验,以系统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总体功能,在应对全球变化中占据主动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建设 生态安全 生态屏障
原文传递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被引量:439
2
作者 施雅风 孔昭宸 +6 位作者 王苏民 唐领余 王富葆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300-1308,共9页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P为不稳定的暖、冷波动阶段,伴随着降水增加和植被带的北迁西移。新石器文化的迅速发展。7.2—6ka BP为稳定的暖湿阶段,即大暖期的鼎盛阶段(Megathemal Maximum)。夏季风降水及新疆与蒙古,北方降水显著增加,植被空前繁茂,为仰韶文化的盛期。6—5ka BP是气候波动剧烈,环境较差的阶段,出现强降温事件,影响文化发展。5ka BP后,气候和环境较前改善,文化遗址数量猛增。4.0ka BP左右,气候一度恶化,出现大洪水灾害,此后直到3ka BP左右气候仍相当暖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大暖期 气候波动 中国
原文传递
近百年中国年气温序列的建立 被引量:378
3
作者 王绍武 叶瑾琳 +2 位作者 龚道溢 朱锦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2-401,共10页
该文根据气温观测,并利用敦德及古里雅冰芯资料及有关史料、树木年轮资料,得到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台湾、华中、西南、西北、新疆、西藏10个区1880~1996年的年平均气温序列.然后根据每个区的面积加权平均得到代表... 该文根据气温观测,并利用敦德及古里雅冰芯资料及有关史料、树木年轮资料,得到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台湾、华中、西南、西北、新疆、西藏10个区1880~1996年的年平均气温序列.然后根据每个区的面积加权平均得到代表中国的气温序列.根据这个序列,1880~1996年增温为0.44℃/100a,显著高于过去对中国气候变暖的估计值0.09℃/100a.这主要是因为新计算的中国气温包括了我国西部地区,而那里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气温显著偏低.另外本世纪90年代的迅速增暖也加强了这个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序列 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 中国
下载PDF
古里雅冰芯中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记录研究 被引量:260
4
作者 施雅风 +5 位作者 秦大河 焦克勤 杨志红 田立德 L.G.Thompson E.Mosley-Thompson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7年第5期447-452,共6页
通过对古里雅309m冰芯上部268m的研究,重建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根据对古里雅冰芯 δ^(18)O的研究,可以清楚地划分出阶段1(冰后期)、2(末次冰期冰盛期)、3(末次冰期间冰阶)、4(末次冰期早冰阶)和5(末次间冰期).阶段5又可分出... 通过对古里雅309m冰芯上部268m的研究,重建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根据对古里雅冰芯 δ^(18)O的研究,可以清楚地划分出阶段1(冰后期)、2(末次冰期冰盛期)、3(末次冰期间冰阶)、4(末次冰期早冰阶)和5(末次间冰期).阶段5又可分出a,b,c,d,e 5个亚阶段.古里雅冰芯δ^(18)O记录明确地显示了青藏高原温度变化和太阳辐射的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太阳辐射是驱动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古里雅冰芯记录与北极格陵兰冰芯和南极Vostok冰芯的对比研究表明,这些相距遥远、不同地区冰芯所记录的大的冷暖事件变化是一致的.但不同地区气候变化幅度是不一致的.青藏高原地区变化幅度大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芯 末次间冰期 气候变化 三极对比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问题 被引量:178
5
作者 刘晓东 王宁练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8-106,共9页
以青藏高原冰芯记录和仪器记录为主,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和不同的空间尺度讨论了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问题.根据对过去10万年、过去2 000年和现代等几个关键时段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发现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大于低海拔... 以青藏高原冰芯记录和仪器记录为主,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和不同的空间尺度讨论了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问题.根据对过去10万年、过去2 000年和现代等几个关键时段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发现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大于低海拔地区.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幅可达10℃,而接近海平面的低海拔地区的气温变化幅度在4℃左右.在过去2 000年内,6000m以上青藏高原古里雅地区的气温变幅可达7℃,而中国东部低海拔地区则在2℃左右。在当代气候变暖条件下,在青藏高原地区,海拔 3 500 m以上地区过去 30年内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增温率达每 10年 0.25℃,而 500 m以下低海拔地区的温度几乎无变化。因此认为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敏感性 气候变化幅度 气候突变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适应对策 被引量:169
6
作者 朱立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9-464,共6页
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和强烈影响。青藏高原的现代环境与地表过程相互作用,引起包括冰冻圈和水资源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对高原本身以及周边地区的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国际研... 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和强烈影响。青藏高原的现代环境与地表过程相互作用,引起包括冰冻圈和水资源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对高原本身以及周边地区的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地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目前出现三个新的科学动向:关注关键地区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系统研究;关注以现代地表过程为核心的监测研究;关注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圈层相互作用研究。本项目的研究对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的发展、国际科学前沿的贡献以及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项目的研究将揭示青藏高原隆升到现代地貌与环境格局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大构造事件和环境事件;重建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环境变化序列并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阐明青藏高原冰冻圈、湖泊和主要生态系统与土地覆被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特征;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点和高原热力与动力过程对不同气候系统变化的影响。本项目将在高原南北典型区域利用地貌学与沉积学手段,研究青藏高原现代地貌与环境格局的形成过程;利用湖芯、冰芯、树木年轮等手段,研究青藏高原过去环境变化的特征事件、区域分异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利用冰川、冻土、积雪的时空变化,结合对高原特殊大气边界层的观测,研究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与能量水分循环过程;从冰川、湖泊、大气的监测入手,结合模式方法,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机制;利用生态系统碳的源—汇变化,研究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综合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水资源变化所产生的区域效应和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环境变化 全球变化 适应对策
下载PDF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 被引量:132
7
作者 施雅风 孔昭宸 +6 位作者 王苏民 唐领余 王富葆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865-873,共9页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可能高3℃,青藏高原南部达4—5℃,冬季升温幅度更大于年平均温度。百年级的增暖相伴夏季风的扩张和冬季寒潮的衰退,植被带北迁西移,内蒙、新疆、青海和西藏普遍出现高湖面指示着降水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东部则在6.5—5.0kaBP间出现全新世中的最高海面,约高于现今1—3m,导致沿海地区约7×10~4km^2被海水所淹,达到全新世最大海侵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变化 高海面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典型冰川和湖泊变化遥感研究 被引量:149
8
作者 鲁安新 +2 位作者 王丽红 刘时银 郭治龙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3-792,共10页
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变化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利用地形图、航空照片、TM卫星遥感资料和其它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的冰川和湖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0—2000年期间,在气温上升、降水增加、最大可能蒸散降低的背景... 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变化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利用地形图、航空照片、TM卫星遥感资料和其它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的冰川和湖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0—2000年期间,在气温上升、降水增加、最大可能蒸散降低的背景下,研究区内不同地区湖泊的面积变化存在比较大的空间差异.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的纳木错和色林错地区的主要湖泊以扩大为主,而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黄河源地区的主要湖泊则基本上全面萎缩.研究区的冰川在1960—2000年期间以退缩为主,但各地退缩的幅度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遥感技术 湖泊变化 冰川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2ka来温度与降水变化——古里雅冰芯记录 被引量:133
9
作者 秦大河 +4 位作者 田立德 焦克勤 杨志红 谢超 L.G.Thompson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4期348-353,共6页
古里雅冰芯中^(18)O和冰川积累量高分辨地和连续地记录了过去2ka来的温度和降水变化。在这一段时间内,曾出现了8次暖期和7次冷期。其中4次重要寒冷事件有3次出现在小冰期,1次出现在11~12世纪。降水的波动相对较小,这段时间内共出现过5... 古里雅冰芯中^(18)O和冰川积累量高分辨地和连续地记录了过去2ka来的温度和降水变化。在这一段时间内,曾出现了8次暖期和7次冷期。其中4次重要寒冷事件有3次出现在小冰期,1次出现在11~12世纪。降水的波动相对较小,这段时间内共出现过5次相对高降水期和4次相对低降水期。古里雅冰芯所记录的温度与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呈正相关,但降水变化滞后于温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芯 Δ^18O 气候变化 降水 温度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末次冰期青藏高原的气候突变——古里雅冰芯与格陵兰GRIP冰芯对比研究 被引量:118
10
作者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9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通过对古里雅冰芯的研究和与格陵兰GRIP冰芯的对比 ,探讨了末次冰期青藏高原的气候突变事件 .冰阶 间冰阶变化以及反映大范围气候变化的 7次暖事件 (BrΦrump ,Odderade,Oerel,Glinde ,Hengelo ,Denekamp ,BΦlling) ,在两冰芯中都有一... 通过对古里雅冰芯的研究和与格陵兰GRIP冰芯的对比 ,探讨了末次冰期青藏高原的气候突变事件 .冰阶 间冰阶变化以及反映大范围气候变化的 7次暖事件 (BrΦrump ,Odderade,Oerel,Glinde ,Hengelo ,Denekamp ,BΦlling) ,在两冰芯中都有一致的反映 .但古里雅冰芯记录有一系列独具的特征 .古里雅冰芯中气候由暖变冷的速率及气候变化幅度都大于格陵兰GRIP冰芯记录 .古里雅冰芯记录的另一显著特征是 ,在距今 18~ 3 5ka时 ,出现了一系列时间尺度在 2 0 0a左右的循环 ,其中温度变幅超过 7℃的升温事件 2 2次 ,超过 7℃的降温事件 2 0次 ,而温度变幅在 3℃以内的升温、降温事件达 10 0多次 .研究表明 ,不同的因子对不同时段的气候突变起作用 .冰阶 间冰阶尺度的气候由暖变冷的突变是由太阳幅射变化驱动并经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变化放大作用导致的 ,而更短时间尺度的气候突变是太阳活动和季风相互作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里雅产 GRIP冰芯 气候突变 青藏高原 冰期
原文传递
我国降水中δ^(18)O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134
11
作者 章新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6-364,共9页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我国东南部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的大气降水中δ18O较高,东北和青藏高原南部的δ18O则较低。在我国,温度效应主要出现在中高纬度大陆内部,降水量效应则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这些地区明显受...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我国东南部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的大气降水中δ18O较高,东北和青藏高原南部的δ18O则较低。在我国,温度效应主要出现在中高纬度大陆内部,降水量效应则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这些地区明显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大气水线存在一定的差异,它们与水汽在源地的蒸发以及水汽凝结致雨两个过程的稳定同位素分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8O分布 温度效应 降水量 大气水线 降水
下载PDF
近百年来青藏高原冰川的进退变化 被引量:140
12
作者 蒲健辰 +2 位作者 王宁练 苏珍 沈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7-522,共6页
近百年来,青藏高原的冰川虽然出现过两次退缩速率减缓或相对稳定甚至小的前进阶段,但总的过程仍然呈明显的波动退缩趋势.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变暖,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增温,使高原冰川末端在近几十年间出现了快速退缩.以高... 近百年来,青藏高原的冰川虽然出现过两次退缩速率减缓或相对稳定甚至小的前进阶段,但总的过程仍然呈明显的波动退缩趋势.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变暖,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增温,使高原冰川末端在近几十年间出现了快速退缩.以高原东部和南部边缘山地的冰川变化幅度最大,而高原中北部山区和羌塘地区的冰川变化幅度较小,相对比较稳定.显示出青藏高原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在边缘山区较中腹地区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变化幅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距今40~30ka青藏高原特强夏季风事件及其与岁差周期关系 被引量:107
13
作者 施雅风 刘晓东 +1 位作者 李炳元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4期1475-1480,共6页
古里雅冰芯记录、青藏高原和其北侧的高湖面记录、植被变化记录指示 40~ 30kaBP即末次冰期间冰阶或深海氧同位素 3阶段后期 .青藏高原异常的温暖湿润 ,温度高于现代 2~4℃ ,降水有 4成至成倍以上的增长 ,代表着一次特强的夏季风事件 ... 古里雅冰芯记录、青藏高原和其北侧的高湖面记录、植被变化记录指示 40~ 30kaBP即末次冰期间冰阶或深海氧同位素 3阶段后期 .青藏高原异常的温暖湿润 ,温度高于现代 2~4℃ ,降水有 4成至成倍以上的增长 ,代表着一次特强的夏季风事件 ,推测其动力一方面为高原夏季低气压强盛 ,增大了对夏季风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热带洋面的旺盛蒸发 ,助长了西南季风携带丰富水汽吹越青藏高原 .特强夏季风形成背景是 40~ 30kaBP正值 2 0ka左右岁差周期的太阳高辐射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岁差周期 夏季风事件 暖湿气候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123
14
作者 鲁安新 +2 位作者 刘时银 丁良福 李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9-562,共4页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冰川为例 ,利用 2 0 0 0年的TM数字遥感影像资料、196 9年的航空相片遥感资料、地形图及数字地形模型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研究区小冰期最盛期 (LIA)、196 9年和 2 0 0 0年的冰川范围 ,并...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冰川为例 ,利用 2 0 0 0年的TM数字遥感影像资料、196 9年的航空相片遥感资料、地形图及数字地形模型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研究区小冰期最盛期 (LIA)、196 9年和 2 0 0 0年的冰川范围 ,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该地区冰川的进退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 196 9年冰川面积比小冰期最盛期的冰川面积减少了 5 2 % ,2 0 0 0年的冰川面积比 196 9年的冰川面积减少了 1.7% .从 196 9年到 2 0 0 0年最大冰川退缩速度为 - 4 1.5m·a-1,最大冰川前进速度为 +2 1.9m·a-1.本区的冰川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冰川退缩的速度不是太大 ,并有前进的冰川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拉丹冬地区 青藏高原 冰川变化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 图像处理
下载PDF
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研究——GAME/Tibet与CAMP/Tibet研究进展 被引量:124
15
作者 马耀明 王介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4-351,共8页
“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GAME/Tibet)和“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的加强期观测和长期观测已经进行了8年多,并取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和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首先介绍... “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GAME/Tibet)和“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的加强期观测和长期观测已经进行了8年多,并取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和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首先介绍了GAME/Tibet和CAMP/Tibet试验的科学目标、研究内容、试验区概况、仪器设置、观测时间及资料采集的情况,然后介绍了这两个试验在地气相互作用的观测研究、观测与卫星遥感资料相结合估算区域陆面过程参数和对青藏高原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藏北高原降水的时空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目前试验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能量与水循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低纬度MIS 3b(54~44 ka BP)冷期与冰川前进 被引量:108
16
作者 施雅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共9页
MIS 3b冷期在古里雅冰芯记录表现为 5 4~ 44kaBP比现代温度低 5℃的冷期 ,与MIS 3c (早期 )和MIS 3a (晚期 )温度高出现代 3℃和 4℃情况迥然相反 ,而和以 2 3ka的岁差周期 (precessionalcycle)所导致的日射变化一致 ,在 6 5°N~ ... MIS 3b冷期在古里雅冰芯记录表现为 5 4~ 44kaBP比现代温度低 5℃的冷期 ,与MIS 3c (早期 )和MIS 3a (晚期 )温度高出现代 3℃和 4℃情况迥然相反 ,而和以 2 3ka的岁差周期 (precessionalcycle)所导致的日射变化一致 ,在 6 5°N~ 6 0°S间有重大作用 .初步检阅现代有测年资料的末次冰期冰川前进文献 ,发现MIS 3b冷期导致的山地冰川前进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12个地区 2 3个地点 .当时降水较多与冷期降温抑制消融相结合 ,使冰川伸展范围都超过气候严寒而干燥的MIS 2期内通常所说 2 5~ 15kaBP末次冰盛期 (LGM)的冰川规模 .若干种新的测年方法包括改进的光释光 (OSL)法、红外释光 (IRSC)法、宇宙成因3 He、10 Be、2 6Al和3 6Cl测年、U系法、连同原应用的14 C法、热释光 (TL)法、ESR法和径迹法 (fissiontrackmethod)有助于末次冰期多次冰川前进时间的确定 ,但某些数据也存在不确定性 .虽然古里雅冰芯记录明确了MIS 3b冷期的重要性 ,但我国西部山区对该期冰川前进的定年研究还很少 ,亟应加强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 3b冷期 古里雅冰芯 岁差周期 冷湿气候 碳同位素 热释光法 径迹法
下载PDF
敦德冰帽中的小冰期气候记录 被引量:107
17
作者 谢自楚 +1 位作者 武筱舲 L.G.Thompson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1196-1201,共6页
本文讨论了敦德冰帽中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在敦德冰帽记录中,自公元1400年以来,有3次冷期、3次暖期,最冷是在17世纪,但敦德冰帽记录与上海冬温记录的比较发现,中国东西部气候变化又有时间的差异性,总的趋势是西部的变暖、变冷过程早... 本文讨论了敦德冰帽中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在敦德冰帽记录中,自公元1400年以来,有3次冷期、3次暖期,最冷是在17世纪,但敦德冰帽记录与上海冬温记录的比较发现,中国东西部气候变化又有时间的差异性,总的趋势是西部的变暖、变冷过程早于东部,在敦德冰帽中,目前已处于异常温暖期,而在上海冬温记录中,并没有敦德冰帽记录那么明显,除了中国东西部气候变化可能有时间差异这一原因外,另一可能原因是CO_2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增温过程,在地处中国西部中纬内陆地区的敦德冰帽地区可能已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冰期气候 敦德冰帽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古里雅冰芯近20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记录 被引量:85
18
作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2-61,共10页
古里雅冰芯高分辨率地连续记录了近20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以δ18O和冰川积累量为指标的气候变化记录的重建表明,温度的波动频率大于降水波动频率,但每次干湿变化中的幅度却又大于温度变化幅度。同时,可以明显看出降水变化滞后温... 古里雅冰芯高分辨率地连续记录了近20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以δ18O和冰川积累量为指标的气候变化记录的重建表明,温度的波动频率大于降水波动频率,但每次干湿变化中的幅度却又大于温度变化幅度。同时,可以明显看出降水变化滞后温度变化的特征。以Na+,Mg2+,Cl-,SO^2-_4等阴、阳离子为指标的大气成分和环境变化记录的重建,揭示了青藏高原地区大气成分和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芯 氧同位素 阴离子 气候环境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近2000a古里雅冰芯10a尺度的气候变化及其与中国东部文献记录的比较 被引量:90
19
作者 施雅风 杨保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1999年第S1期79-86,共8页
据古里雅冰芯提供的高分辨率按 1 0a为单位统计的δ18O和积累量记录 ,划分出 2 70a以前的高温湿润期 ,2 80~ 96 0a的低温干旱期 ,970~ 1 5 0 0a的中温干旱期 ,1 5 1 0~ 1 92 0a冷暖波动强烈的“小冰期”及 1 92 0a后的升温期 .在温... 据古里雅冰芯提供的高分辨率按 1 0a为单位统计的δ18O和积累量记录 ,划分出 2 70a以前的高温湿润期 ,2 80~ 96 0a的低温干旱期 ,970~ 1 5 0 0a的中温干旱期 ,1 5 1 0~ 1 92 0a冷暖波动强烈的“小冰期”及 1 92 0a后的升温期 .在温度和降水组合中 ,冷湿 1 0a的次数 ( 1 4次 )略少于冷干 1 0a( 1 6次 ) ,而暖湿 1 0a( 1 0次 )远多于暖干 1 0a( 4次 ) ,以相邻 2 0~ 30a的δ18O值相差 2‰ ,相当 3℃作为突变统计标准 ,则自 3世纪至今共发生 33次之多 .和中国东部文献记录的最新综合研究结果比较 ,许多重大气候事件是同时以至同年代出现的 ,反映低中纬度带相距很远的不同区域间气候变化的共同特征 ,但也有显著的差别 ,主要在“中世纪暖期”东部有相当表现而西部不显著 .近 1 2 0 0a低频变化趋势 ,东部呈显著降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里雅冰芯 近2000a 气候变化 中国东部 比较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最盛时的冰川与环境 被引量:93
20
作者 施雅风 郑本兴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7-113,共17页
在16~32kaBP的末次冰期最盛时,青藏高原较现代降温7℃左右,降水为现代的30%~70%。极地型冰川广泛分布,高原内部平衡线较现代下降值减至500~300m以内,高原东部、南缘及西缘可能以亚极地型冰川为主,并有小... 在16~32kaBP的末次冰期最盛时,青藏高原较现代降温7℃左右,降水为现代的30%~70%。极地型冰川广泛分布,高原内部平衡线较现代下降值减至500~300m以内,高原东部、南缘及西缘可能以亚极地型冰川为主,并有小部分温冰川,平衡线下降800m以至1000~1200m。初步统计,包括周围高山在内冰川面积在35×104km2左右,为现代冰川的7.5倍,冰储量相当于全球海平面变化24.2cm。其时,多年冻土分布范围亦大为发展,面积达220×104km2。海拔较低处季风降水量影响强烈的湖泊出现低水位或接近于干枯,海拔较高处季风影响微弱的高原中西部湖泊呈现低于间冰段、高于冰后期的次高水位,湖水含盐量普遍增加,柴达木出现多层石盐沉积。荒漠草原扩大,占领了高原大部分地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冰川 平衡线 湖泊 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