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皮移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6
1
作者 陈璧 姜笃银 +5 位作者 贾赤宇 汤朝武 韩军涛 刘亚玲 徐明达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 寻求一种较理想的真皮替代物 ,用以修复全厚皮肤缺损创面。 方法  (1 )将异体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allo/xeno ADM) +自体刃厚皮组成复合皮 (CS),以自体刃厚皮作对照 ,采用一步移植法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移植术后应用生... 目的 寻求一种较理想的真皮替代物 ,用以修复全厚皮肤缺损创面。 方法  (1 )将异体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allo/xeno ADM) +自体刃厚皮组成复合皮 (CS),以自体刃厚皮作对照 ,采用一步移植法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移植术后应用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方法观察移植物抗原性的改变、表皮 真皮连接区 (DEJ)基底膜带结构的再形成情况。 (2 )在此基础上 ,应用前述CS移植技术治疗5 3例全厚皮缺损或瘢痕切除患者 ,观察术后皮片成活情况并作随访。 结果 CS一步法移植后的成活情况良好。 (1 )移植后 2 8周可见DEJ基底膜带重新形成 ,基底膜细胞呈极性生长并呈波浪形排列 ,真皮乳头与皮钉再生。allo ADM的抗原性明显低于xeno ADM,仅在术后早期有少数炎性细胞浸润 ,未见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2 )移植于 5 3例患者的 70块CS中 ,6 5块完全存活占 92 9%,2块因更换敷料不当部分存活 ,3块因创面感染移植失败。患者最长随访时间为 8.5年 ,所移植的CS质地和色泽接近正常皮肤。 结论 allo/xeno ADM的抗原性很低 ,移植后能发挥长期的真皮支架或诱导组织再生的真皮“模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移植后 基底膜 患者 ADM 抗原性 复合皮移植 生物化学 存活 细胞
原文传递
自体皮源奇缺条件下瘢痕挛缩畸形的晚期临床修复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璧 贾赤宇 +4 位作者 徐明达 朱雄翔 王波涛 刘亚玲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1-364,共4页
目的 寻找对烧伤后畸形伴自体皮源奇缺患者进行晚期修复的新方法。 方法  5例特重度、特大面积烧伤患者治愈后伴较严重畸形 ,且自体皮源奇缺。采用柔软成熟的瘢痕皮肤作为修复的皮源 ,用扩张器扩张瘢痕皮肤后 ,切取中厚瘢痕皮片进行... 目的 寻找对烧伤后畸形伴自体皮源奇缺患者进行晚期修复的新方法。 方法  5例特重度、特大面积烧伤患者治愈后伴较严重畸形 ,且自体皮源奇缺。采用柔软成熟的瘢痕皮肤作为修复的皮源 ,用扩张器扩张瘢痕皮肤后 ,切取中厚瘢痕皮片进行修复 ;不宜行瘢痕皮肤扩张术时 ,切取刃厚瘢痕皮片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组成复合皮进行修复。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 结果 所移植的扩张瘢痕皮片和复合皮均成活 ,功能和外形恢复良好 ,远期疗效近似正常自体中厚皮移植。 结论 采用不同厚度的瘢痕皮片修复烧伤畸形是可行的 ,可扩大自体皮源。此法对于皮源奇缺的瘢痕患者尤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挛缩畸形 皮肤移植 脱细胞真皮基质 皮肤扩张术 复合皮 烧伤
原文传递
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制备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树森 胡蕴玉 +5 位作者 罗卓荆 刘慧玲 梁伟 阎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69-873,共5页
目的 :探讨以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结合特定条件下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组成成分和内部空间结构均仿生神经的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胶原蛋白、硫酸肝素均溶于 0 .0 5mol/L的乙酸中 ,搅拌成凝胶状 ,注入硅胶管模具 ,在 2... 目的 :探讨以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结合特定条件下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组成成分和内部空间结构均仿生神经的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胶原蛋白、硫酸肝素均溶于 0 .0 5mol/L的乙酸中 ,搅拌成凝胶状 ,注入硅胶管模具 ,在 2 0 μm/s速度下浸入 - 1 80℃液氮中 ,冷凝成冰晶圆柱体 ,冷冻干燥 ,以紫外线照射的方法使其交联 .经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其与周围神经和脊髓的内部空间结构的异同 ,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测量微孔直径 .将Honchst荧光标记的雪旺细胞种植于硫酸肝素 胶原支架材料并移植于大鼠坐骨神经 ,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光镜下观察其在材料内部的空间排列形式 .结果 :以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的支架材料具有纵行的、平行排列的微管结构 ,高度仿生神经的内部空间三维结构 ,其微管直径为 1 80 μm ,孔隙率可达 91 % .雪旺细胞在支架材料微管内呈线性平行排列 ,类似于神经基底膜与雪旺细胞形成的Bunger带 .结论 :以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结合特定条件下冷冻干燥技术 ,可以制备在组分和内部空间结构上高度仿生神经的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肝素 胶原 神经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三维结构 雪旺细胞 ■-·L 0……
下载PDF
一种大鼠蒸气烫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3
4
作者 贾赤宇 +4 位作者 陈璧 汤朝武 徐明达 丁国斌 王洪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可控深度及面积的大鼠烫伤模型。 方法 用高压蒸气消毒锅及自制烫伤支架制作高压蒸气烫伤装置 ,用压力为 0 .12MPa(1MPa=75 0 0mmHg)、直径 2 .6cm的致伤孔上分别在大鼠背部烫 3、4、5、6、7、8、9、10s,每时相点 5个... 目的 建立一种可控深度及面积的大鼠烫伤模型。 方法 用高压蒸气消毒锅及自制烫伤支架制作高压蒸气烫伤装置 ,用压力为 0 .12MPa(1MPa=75 0 0mmHg)、直径 2 .6cm的致伤孔上分别在大鼠背部烫 3、4、5、6、7、8、9、10s,每时相点 5个创面。伤后 2 4h取标本行组织学观察 ,用Photoshop软件测量烫伤深度 ,并观察有无毛囊、汗腺附件受损、烫伤区被毛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 结果 烫伤深度与烫伤时间的变化呈正相关 (r =0.99)。浅Ⅱ、深Ⅱ、Ⅲ度烫伤模型的致伤时间分别为 3、5、7s。烫伤 7~ 10s创面深度虽逐渐加重 ,愈合时间却相近。 结论 该模型可以控制烫伤深度、面积 ,烧伤深度划分准确且操作简便 ,是研究创伤修复机制及评价创面用药的较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蒸气 动物模型 创伤 修复机制
原文传递
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在创伤和整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宋爱华 +3 位作者 涂增烽 卢宁 李培林 李柏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比较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与传统美容缝合方法在伤口愈合和愈后遗留瘢痕上的差异。方法对接受无菌整形手术(150例)及急诊创伤缝合伤口的患者(150例)分别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缝合,即皮下浅筋膜及真皮深层行... 目的比较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与传统美容缝合方法在伤口愈合和愈后遗留瘢痕上的差异。方法对接受无菌整形手术(150例)及急诊创伤缝合伤口的患者(150例)分别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缝合,即皮下浅筋膜及真皮深层行特殊的垂直褥式缝合,真皮层应用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行连续皮内缝合,用7-0尼龙线“梯形”缝合外层皮肤;另一组采用传统的美容缝合方法,即皮下垂直褥式缝合,皮内间断水平褥式缝合,外层皮肤对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应用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的患者,其伤口愈合后瘢痕呈细线形,瘢痕宽度小于采用传统美容缝合方法的患者(P〈0.05)。结论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虽然和传统的方法在伤口愈合上无明显区别,但在愈后瘢痕遗留及美观性上有很大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容缝合 瘢痕 缝合方法 外科手术 随机对照
原文传递
强脉冲激光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后红斑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赵冰清 韩维鑫 +1 位作者 党艳茹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强脉冲激光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后红斑的临床效果。方法痤疮后红斑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光子组42例和常规组43例。常规组给予红蓝光照射治疗,光子组在常规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给予波长为525~1200 nm的强脉冲激光治... 目的观察强脉冲激光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后红斑的临床效果。方法痤疮后红斑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光子组42例和常规组43例。常规组给予红蓝光照射治疗,光子组在常规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给予波长为525~1200 nm的强脉冲激光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面部整体改善情况、红斑指数、黑色素指数和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光子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红斑指数(EI)、黑色素指数(MI)、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DLQI)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光子组EI、MI、DLQI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激光联合红蓝光照治疗痤疮后红斑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红斑指数、黑色素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激光 红蓝光 痤疮后遗症 痤疮后红斑
下载PDF
全颜面部深度烧伤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19
7
作者 朱雄翔 胡大海 +4 位作者 陈璧 韩军涛 董茂龙 贾赤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提高患者全颜面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质量的处理方式。方法将54例全颜面部深度烧伤患者分为延期植皮组(48例)和早期切痂组(6例)。伤后3周对延期植皮组患者实施剥、削痂或手术刀柄刮除新生肉芽组织至基底层,在全颜面部分区进行自... 目的探讨提高患者全颜面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质量的处理方式。方法将54例全颜面部深度烧伤患者分为延期植皮组(48例)和早期切痂组(6例)。伤后3周对延期植皮组患者实施剥、削痂或手术刀柄刮除新生肉芽组织至基底层,在全颜面部分区进行自体中厚皮片移植术;早期切痂组患者于伤后1周行切痂术,其他处理同延期植皮组。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手术时间、面部手术时间、手术总次数、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术中输血量及出血量,随访观察患者治愈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首次手术时间、手术总次数、手术前后Hb浓度及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植皮组患者面部手术时间为(21.9±3.2)d,较早期切痂组(12.6±1.3)d晚 (P<0.05);延期植皮组术中出血量(98±52)ml/100 cm2,明显少于早期切痂组(331±121)ml/100 cm2(P<0.01)。延期植皮组患者创面愈合后较早期切痂组面部外观丰满,皮肤弹性好,表情丰富。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小口畸形、双眉缺失,80%的患者出现睑外翻,皮片缝接处遗有增生性瘢痕等,经多次整形手术予以矫正。结论全颜面部深度烧伤患者行自体中厚皮片分区移植,创面无论采用早期切痂,还是延期剥、削痂或完全清除新生肉芽组织至基底层,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与前者相比,后者术中出血少,术后外观、功能恢复好;同时术后有效的物理治疗和有计划地进行后遗畸形整形手术,也是保障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面部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治疗方法及趋势 被引量:17
8
作者 崔佳 +4 位作者 韩维鑫 刘海涛 赵冰清 崔文华 王文刚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91-191,I0011,I0012,共3页
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化学剥脱、组织填充、外科治疗、微针治疗、射频治疗、激光治疗等,但采用单一方法的治疗周期长恢复缓慢。近年来对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治疗多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现就临床上使用的多种有效治疗方法及近... 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化学剥脱、组织填充、外科治疗、微针治疗、射频治疗、激光治疗等,但采用单一方法的治疗周期长恢复缓慢。近年来对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治疗多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现就临床上使用的多种有效治疗方法及近年来对痤疮凹陷性瘢痕的联合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凹陷性瘢痕 联合治疗 激光治疗
原文传递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脊髓神经元及运动终板中的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树森 胡蕴玉 +4 位作者 白建萍 马雁 王军 吕荣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0期4008-4009,i004,共3页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relatedpeptide,CGRP)在脊髓神经元及运动终板中的变化,以探讨CGRP与运动终板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以切断坐骨神经的大鼠为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CGR...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relatedpeptide,CGRP)在脊髓神经元及运动终板中的变化,以探讨CGRP与运动终板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以切断坐骨神经的大鼠为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CGRP在脊髓神经元及运动终板中的变化,并以镀银法作同期运动终板退行性变的观察。结果:神经损伤1周后CGRP即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升至最高,并持续4周,8周后恢复正常。在正常胫前肌中可见神经末梢及运动终板均被CGRP抗体清晰标记。神经损伤1周后,CGRP在神经末梢和运动终板中即完全消失。神经切断后镀银法显示运动终板在前2周无明显变化,3周运动终板开始部分染色模糊、浅淡,8周运动终板完全消失。结论:在运动终板退行性变的机制中,CGRP的缺乏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运动神经肌肉终板 大鼠
下载PDF
一例大面积特重度烧伤的救治及后期畸形修复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璧 胡大海 +3 位作者 贾赤宇 丁国斌 刘亚玲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 探寻特重度烧伤后早期救治及后期畸形修复、功能重建的新措施。方法 对1例火焰烧伤总面积99.5%TBSA(Ⅲ度80.0%、深Ⅱ~Ⅲ度混合度14.5%、浅Ⅱ度5.0%)合并高钠、高氯血症的患者,入院后及早切痂,用异体皮覆盖创面;因自... 目的 探寻特重度烧伤后早期救治及后期畸形修复、功能重建的新措施。方法 对1例火焰烧伤总面积99.5%TBSA(Ⅲ度80.0%、深Ⅱ~Ⅲ度混合度14.5%、浅Ⅱ度5.0%)合并高钠、高氯血症的患者,入院后及早切痂,用异体皮覆盖创面;因自体皮源奇缺,根据皮源量分次移植自体皮或异体皮封闭创面。晚期采用瘢痕皮、瘢痕瓣、复合皮移植修复30多处瘢痕挛缩畸形。结果 患者伤后早期经上述治疗病情逐渐稳定,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手术7次,历时106d,创面完全愈合。晚期进行15次整形手术,各部位功能均恢复良好,容貌得以改善。伤后26个月患者完全康复,重返工作岗位。结论 对自体皮源奇缺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切痂用异体皮覆盖创面,待有少量自体皮源时分次行微粒皮移植,可稳定病情,减少并发症;溶痂创面用异体皮覆盖,可保护未受损的皮肤附件细胞,促进再上皮化,有利于创面及早愈合。晚期采用瘢痕皮、瘢痕瓣及复合皮进行畸形修复,能达到重建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挛缩 畸形 皮肤移植
原文传递
水胶体敷料治疗小面积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大海 董茂龙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 评价水胶体敷料治疗小面积Ⅱ度烧伤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烧伤面积(totalbodyburnarea,TBSA) <10%的Ⅱ度烧伤患者 30例,选择深度、面积相近的两处创面自身对照,实验组用水胶体敷料,对照组用凡士林油纱治疗,分别观察两组在创... 目的: 评价水胶体敷料治疗小面积Ⅱ度烧伤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烧伤面积(totalbodyburnarea,TBSA) <10%的Ⅱ度烧伤患者 30例,选择深度、面积相近的两处创面自身对照,实验组用水胶体敷料,对照组用凡士林油纱治疗,分别观察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医师工作量、治疗费用、患者疼痛反应方面的差别.结果: 两组间在 4项观察指标上均有显著差别,实验组水胶体敷料比对照组凡士林油纱创面愈合时间平均快 4d;医师工作量明显减少;医疗费用下降;患者较舒适.结论: 水胶体敷料优于传统敷料,是目前治疗小面积Ⅱ度烧伤的理想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敷料 水胶体 Ⅱ度烧伤 创面 愈合
下载PDF
小腿及足部慢性创面的评估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大海 +6 位作者 董茂龙 徐明达 陶克 王洪涛 谢松涛 周琴 陈璧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寻治疗小腿及足部各类慢性创面的较佳手术方法。方法根据42例患者51处慢性创面分布于小腿及足部的不同位置与创面感染及炎性反应程度进行评估,针对性采取围手术期治疗措施,后续选择植皮、皮瓣移植、截趾等手术方式。根据一次性... 目的探寻治疗小腿及足部各类慢性创面的较佳手术方法。方法根据42例患者51处慢性创面分布于小腿及足部的不同位置与创面感染及炎性反应程度进行评估,针对性采取围手术期治疗措施,后续选择植皮、皮瓣移植、截趾等手术方式。根据一次性治愈的创面数计算手术成功率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结果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86.3%,住院时间为(17.8±2.1)d。结论依据创面评估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及结合创面具体位置确定手术方案,对小腿及足部的慢性创面治疗非常重要。手术是修复此类创面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保护肢体功能并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围手术期护理 外科手术 创面评估
原文传递
间歇式正压对随意皮瓣组织细胞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明达 陈璧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通过测量随意皮瓣组织细胞氧分压 (P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CO2 )的变化 ,进一步阐明间歇式正压提高随意皮瓣成活的机理。方法 :16个 4cm× 16cm猪随意皮瓣原位移植后被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用 7.5kPa、加压 1min、间... 目的 :通过测量随意皮瓣组织细胞氧分压 (P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CO2 )的变化 ,进一步阐明间歇式正压提高随意皮瓣成活的机理。方法 :16个 4cm× 16cm猪随意皮瓣原位移植后被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用 7.5kPa、加压 1min、间歇 4min的间歇式正压 ,将皮瓣均分三段 ,测量两组皮瓣术后 4h、1d至 7d 8个时间点各段的PO2 和PCO2 。结果 :在中远段对照组比实验组PO2 下降 ,PCO2 上升显著。结论 :间歇式正压能够改善随意皮瓣微循环 ,主要是改善随意皮瓣中段血液循环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学 间歇式正压 随意皮瓣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不同参数间歇正压对随意皮瓣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明达 +1 位作者 陈壁 李永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5期453-454,共2页
目的:了解间歇式正压对随意皮瓣成活率影响及筛选间歇式正压参数:不同压力、不同加压时间、不同间歇时间.方法:我们将压力分为0,2.5,5.0,7.5kPa4个水平,加压时间分为1,4,7min3个水平,时间与压力交叉组... 目的:了解间歇式正压对随意皮瓣成活率影响及筛选间歇式正压参数:不同压力、不同加压时间、不同间歇时间.方法:我们将压力分为0,2.5,5.0,7.5kPa4个水平,加压时间分为1,4,7min3个水平,时间与压力交叉组合成12个随机单位组.取健康小白猪6只,沿中线两侧各切取16cm×4cm随意皮瓣2个,每2个皮瓣随机分一个单位组,皮瓣外置施压硅胶囊,加压7d后测量皮瓣成活长度.间歇时间分为1,4,7min3组,方法同前,每组8个皮瓣.结果:多元分析结果显示:①在压力与加压时间两因素提高皮瓣成活中,仅压力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两因素的单独效应中,压力在7.5kPa与加压时间在1min水平较其它水平强;压力与加压时间两因素有协同作用(P=0.0003);加压7.5kPa组随意皮瓣成活长度与空白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n=6,P=0.0102),皮瓣成活长度平均加长4.8cm,长宽比分别为2.67∶1,1.45∶1.②间歇时间为1,4,7min时随意皮瓣的平均成活长度分别为9.8,10.7,9.1cm,间歇时间4min组与7min组间有显著性差别(P=0.0084).结论:间歇式正压能显著提高随意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式正压 外科皮瓣 压力 皮瓣成活率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宁 高天文 +1 位作者 高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ER-RFLP分析技术,检测690例汉族白癜风患者和700例汉族对照者ER-α基因内含子1Pvu Ⅱ T/C和Xba Ⅰ A/G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白癜风组与对照组之间C/T基因...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ER-RFLP分析技术,检测690例汉族白癜风患者和700例汉族对照者ER-α基因内含子1Pvu Ⅱ T/C和Xba Ⅰ A/G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白癜风组与对照组之间C/T基因型频率(P=0.000)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其C等位基因频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OR:1.33,95%CI:1.14~1.51);女性患者C/T基因型频率(P=0.001)、C等位基因频率(P=0.002,OR:1.41,95%CI:1.13~1.75)亦明显高于女性对照组;男性患者和男性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P=0.043,OR:1.25,95%CI:1.01~1.56)差别有显著性意义;ER-α基因内含子1XbaⅠA/G酶切多态性男性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P=0.040,OR:1.32,95%CI:1.01~1.71)明显高于男性对照组;其余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R-α基因Pvu Ⅱ酶切多态性与白癜风存在相关性,携带C等位基因的女性患者更易患白癜风。XbaⅠ酶切多态性可能与男性白癜风患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ER-α可能是白癜风患者易感性的备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Α 基因多态性 白癜风
下载PDF
1064nm长脉冲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 被引量:7
16
作者 卢宁 +3 位作者 涂增烽 蒋初云 党艳茹 靳奕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2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1064nm长脉冲激光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眯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1064nm长脉冲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联合曲安余德注射液局部注射;对照组37例,仪局部注射曲安奈德。... 目的探讨1064nm长脉冲激光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眯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1064nm长脉冲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联合曲安余德注射液局部注射;对照组37例,仪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复诊每隔3周1次,术痊愈及复发者继续治疗,4次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分别于第1、第2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和小良反应,随访1年以验证复发情况。结果第1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21.95%,有效率73.17%;对照组痊愈率10.81%,有效率45.9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2个疗群后治疗组痊愈牢70.73%,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45.95%,有效率83.78%,治疗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岛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脉冲1064nm激光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见效快,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铝-石榴钉激光 曲安奈德 瘢痕疙瘩
原文传递
深Ⅱ度烧伤早期及愈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16基因表达的甲基化调控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璧 +3 位作者 胡大海 徐明达 董茂龙 王树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了解深Ⅱ度烧伤愈合早期及愈合后不同时 期增生性瘢痕基因组中抑癌基因p16甲基化程度.方法:深Ⅱ 度烧伤临床标本取材在烧伤后17,30,44d及愈后4,8,18,32 mo增生性瘢痕组织,每组5例,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PCR,MS... 目的:了解深Ⅱ度烧伤愈合早期及愈合后不同时 期增生性瘢痕基因组中抑癌基因p16甲基化程度.方法:深Ⅱ 度烧伤临床标本取材在烧伤后17,30,44d及愈后4,8,18,32 mo增生性瘢痕组织,每组5例,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PCR,MSPCR)动态观察基因组中p16基 因甲基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p16基因甲基化水平 在深Ⅱ度烧伤愈合前17,30d组织中显著增高;在愈后4mo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在8mo 以后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逐渐增高,瘢痕增生时间越长,甲基 化程度越高.结论:p16基因在烧伤愈合早期高甲基化可能与 促进愈合有关,在4mo增生瘢痕中低甲基化可能对快速的瘢 痕增生有抑制作用,8mo以后逐渐增高的甲基化水平可能是 瘢痕继续增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肥大性 基因 p16 DNA甲基化 聚合酶联反应
下载PDF
不同皮瓣修复虎口电烧伤的功能与美学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雄翔 胡大海 +2 位作者 董茂龙 韩军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皮瓣修复虎口电烧伤的功能与美学效果。方法:本组共有13例15处虎口电烧伤,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急诊清创,依据伤口情况,分别采取3种皮瓣修复。①设计以第一掌背动脉为蒂的示指背皮瓣,宽约5cm,远端达近侧指间关节;可携蒂部... 目的:比较三种皮瓣修复虎口电烧伤的功能与美学效果。方法:本组共有13例15处虎口电烧伤,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急诊清创,依据伤口情况,分别采取3种皮瓣修复。①设计以第一掌背动脉为蒂的示指背皮瓣,宽约5cm,远端达近侧指间关节;可携蒂部分中指背皮肤,形成的皮瓣远端为双叶。②骨间背则动脉为蒂的前臂背侧逆行岛状皮瓣,通过腕部皮下隧道转移。③以旋髂浅或腹壁浅血管为蒂的同侧下腹部薄皮瓣带蒂转移,术后2周断蒂。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3年,评价修复虎口功能与外形。结果:8例11处虎口电烧伤创面以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4例4处虎口损伤以同侧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例以下腹部皮瓣带蒂转移修复。15例皮瓣转移后循环良好,创面Ⅰ期修复。1例前臂背侧岛状逆行皮瓣边缘因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边缘0.5cm坏死。第一掌背动脉皮瓣和同侧前臂逆行皮瓣血运可靠,质地较薄,虎口修复后外形及功能良好。腹部皮瓣可提供较大面积修复组织,供区隐蔽,但修复后虎口外形和功能欠佳。结论:以同侧第一掌背动脉皮瓣或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虎口电烧伤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烧伤 虎口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导致血管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19
作者 赵冰清 韩维鑫 +3 位作者 宋爱华 边佺 崔佳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鼻部、眉间、额部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导致血管栓塞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整形修复外科及天津市河北区时光整形美容门诊部收治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后血管栓塞女性患者9例,年龄19~44(32... 目的探讨鼻部、眉间、额部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导致血管栓塞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整形修复外科及天津市河北区时光整形美容门诊部收治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后血管栓塞女性患者9例,年龄19~44(32.6±2.3)岁,均给予急诊手术多点穿刺减压、局部低分子肝素及透明质酸溶解酶皮下注射,并改善微循环、抗感染、局部创面换药及抗瘢痕等相应治疗。结果9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3~10 d后,皮肤症状均逐渐恢复正常,局部无组织坏死,随访6个月未遗留明显瘢痕,效果满意。结论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导致血管栓塞患者及时给予多点穿刺,联合低分子肝素及透明质酸溶解酶皮下注射等综合治疗后,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注射 血管栓塞 面部填充 减压
原文传递
一种大鼠烫伤后皮肤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大海 +4 位作者 陈璧 徐明达 董茂龙 贾赤宇 王树森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5-26,共2页
目的建立一个模拟临床深Ⅱ度烧伤后3种不同厚度皮肤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两处相当于体表面积(TBSA)1%的深Ⅱ度烫伤,每一处切痂后随机行刃厚、中厚、全厚三种厚度自体皮肤中的一种移植,每组皮片5个标本, 移植后采用3... 目的建立一个模拟临床深Ⅱ度烧伤后3种不同厚度皮肤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两处相当于体表面积(TBSA)1%的深Ⅱ度烫伤,每一处切痂后随机行刃厚、中厚、全厚三种厚度自体皮肤中的一种移植,每组皮片5个标本, 移植后采用3种方法固定皮片,组织学观察、测量三种厚度皮片的厚度,观察皮片的成活率、自身皮源是否充足、固定方法的有效性及移植皮片可取材的次数。结果刃厚、中厚、全厚皮片厚度分别为(0.60±0.04),(0.95±0.06),(1.25±0.06)mm,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组织学观察与人的相对应的三种皮片间差别类似,成活率分别为0.98±0.02,0.97±0.02,0.97±0.01,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自体皮肤移植所需皮源充足,皮片移植固定方法有效,可以满足多于5次以上的取材。结论这一模型能够模拟临床深Ⅱ度烧伤后外科手术治疗过程,操作简便、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皮肤移植 动物模型 大鼠 烫伤 皮片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