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桉树林下金花茶不同密度栽培试验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荫伟 张敏 +2 位作者 杜忠 周新富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第4期19-22,共4页
试验设4个处理,重复3次。分析结果是:种植后经过4年的栽培管理,在4个处理的种植密度中,其保存率均在90%以上,最高的保存率达92.93%;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径生长量的最高值均是1.0m×2.5m密度区,其值分别为111.41cm、1.75cm、8... 试验设4个处理,重复3次。分析结果是:种植后经过4年的栽培管理,在4个处理的种植密度中,其保存率均在90%以上,最高的保存率达92.93%;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径生长量的最高值均是1.0m×2.5m密度区,其值分别为111.41cm、1.75cm、85.50cm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其次是1.5m×2.5m密度区,树高、地径、冠径3项的平均生长值分别是102.73cm、1.51cm、67.6cm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在桉树林下种植金花茶适宜采用的种植密度是1.0m×2.5m或1.5m×2.5m的密度区,每亩种植266株或177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桉树林下 栽培 密度
下载PDF
金花茶扦插育苗试验 被引量:9
2
作者 邓荫伟 吴婵榕 +1 位作者 郭俊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886-2890,共5页
本试验设8个处理、1个对照,重复4次。结果表明:ABT 1号生根粉0.1 g+清水1 000 m L浸泡2 h、双吉尔-GGR 6号0.1 g+清水1 000 m L+黄心土调成糊状粘12.0 s、"森乐"APT生根粉5.0 g+清水1 500 m L浸泡2.0 h、强力生根壮苗12.5 g+... 本试验设8个处理、1个对照,重复4次。结果表明:ABT 1号生根粉0.1 g+清水1 000 m L浸泡2 h、双吉尔-GGR 6号0.1 g+清水1 000 m L+黄心土调成糊状粘12.0 s、"森乐"APT生根粉5.0 g+清水1 500 m L浸泡2.0 h、强力生根壮苗12.5 g+清水2 000 m L浸泡3.0 h的4个处理的平均成活率分别达96.75%、93.17%、90.50%、90.42%,而对照的平均成活率为70.25%,这4个处理明显高于对照;从扦插成活率、扦插成活后的生长情况分析:金花茶的扦插育苗宜选用ABT 1号生根粉0.1 g+清水1 000 m L浸泡2 h和双吉尔-GGR 6号0.1 g+清水1 000 m L+黄心土调成糊状粘12.0 s的两种处理方法,其成活率、抽梢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扦插 成活率 抽梢率
原文传递
油茶不同栽培密度早实丰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敏 +2 位作者 邓荫伟 杜忠 周新富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第6期22-25,共4页
筛选油茶早期丰产的最适栽培密度,达到油茶早实丰产高效。调查设5个处理样地,重复3次。调查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茶生长、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油茶早期生长过程中,在密度为1.0m×3.0m,品种为长林40号的油茶林中,油茶的树高,基径... 筛选油茶早期丰产的最适栽培密度,达到油茶早实丰产高效。调查设5个处理样地,重复3次。调查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茶生长、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油茶早期生长过程中,在密度为1.0m×3.0m,品种为长林40号的油茶林中,油茶的树高,基径,冠径生长最优;品种为岑软3号的种植密度中,生长最好的是密度为1.0m×1.5m的处理;从产量产值分析认为,采用岑软3号品种定植密度为1.0m×1.5m,每亩定植444株,平均亩产果量为512.13kg,平均亩产值可达3277.60元,显著高于其他的4个处理,适宜生产上推广;其次是岑软3号品种采用密度1.0m×1.2m定植和长林40号品种采用密度1.0m×3.0m定植,其平均亩产果量和平均亩产值分别是279.44kg、1788.53元和254.76kg、1630.67元。结果表明,在广西桂北地区营建油茶早期丰产林,适宜采用的种植密度为1.0m×1.5m,品种为岑软3号,加强栽培管理工作,种植后第5年平均亩产茶油40.97kg,平均亩产值达3200多元,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密度 早实丰产
下载PDF
金花茶6种嫁接方法试验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邓荫伟 唐娅娜 +1 位作者 张敏 《中国林副特产》 2017年第4期18-21,26,共5页
对金花茶嫁接试验设6个处理,重复4次。分析结果表明:从嫁接成活率看,以芽劈接、芽根接2种方法的平均成活率较高、达90%以上,苗芽接的平均成活率次之、成活率为80.33%;从抽梢率来看,以苗芽接的嫁接方法平均抽梢率最高、达81.20%;从抽梢... 对金花茶嫁接试验设6个处理,重复4次。分析结果表明:从嫁接成活率看,以芽劈接、芽根接2种方法的平均成活率较高、达90%以上,苗芽接的平均成活率次之、成活率为80.33%;从抽梢率来看,以苗芽接的嫁接方法平均抽梢率最高、达81.20%;从抽梢长度分析,以苗切接、苗芽接、苗劈接3种嫁接方法的平均抽梢长度较佳,分别为17.87cm、18.54cm、18.27cm,这主要是采用2年生的小苗作砧木,其根系发达,嫁接成活后能迅速生长;从成本、效益、培育苗木数量与质量综合分析,金花茶的嫁接育苗宜采用芽劈接、芽根接2种嫁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嫁接 成活率 抽梢率 抽梢长度
下载PDF
油茶采穗圃早期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邓荫伟 +2 位作者 杜忠 张敏 周新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65-2471,共7页
为筛选油茶良种采穗圃最适栽培密度,为油茶生产提供优质穗芽。调查设6种栽植株行距、在同一坡向的上坡、中坡、下坡设立样区进行调查。调查不同栽植密度的株行距与油茶良种采穗圃植株的早期生长状况、单位面积的有效穗芽和平均产值的影... 为筛选油茶良种采穗圃最适栽培密度,为油茶生产提供优质穗芽。调查设6种栽植株行距、在同一坡向的上坡、中坡、下坡设立样区进行调查。调查不同栽植密度的株行距与油茶良种采穗圃植株的早期生长状况、单位面积的有效穗芽和平均产值的影响。在油茶良种采穗圃的早期生长过程中,以定植株行距为100 cm×300 cm的最优,其平均树高、基径生长分别为200 cm和5.83 cm,显著高于其他5种定植株行距;其次是100 cm×120 cm、100 cm×150 cm、100 cm×200 cm的3种定植株行距的平均树高分别197 cm、193 cm、197 cm,平均基径分别为4.43 cm、4.33 cm、3.97 cm。从保存率和产穗芽量、产值分析看:以定植株行距为45 cm×45 cm的最优,其保存率为93.73%,平均每公顷有效穗芽、产值分别为9.98×106个和5.00×105元,显著高于其他5种定植株行距;其次是100 cm×120 cm、100 cm×150 cm的2种栽培密度,其保存率分别为89.9%、89.4%,平均每公顷有效穗芽、产值分别为5.15×106个、2.57×105元和5.36×106个、2.68×105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采穗圃 密度 穗芽 产量
原文传递
杉木种子园人工辅助授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文 +2 位作者 邓荫伟 杜忠 张敏 《园艺与种苗》 CAS 2016年第11期26-29,49,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人工辅助授粉方法,对杉木种子园的种子品质的影响,为解决杉木良种种源提供科学方法。[方法]试验采用不同授粉方法对杉木进行授粉,比较后代种子的出芽率、种子饱和度,出种率等种子活力指标。[结果]不同授粉方法下,后代种... [目的]探索不同人工辅助授粉方法,对杉木种子园的种子品质的影响,为解决杉木良种种源提供科学方法。[方法]试验采用不同授粉方法对杉木进行授粉,比较后代种子的出芽率、种子饱和度,出种率等种子活力指标。[结果]不同授粉方法下,后代种子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 g咸水种子园雄花粉+2.5 L清水、10 min内喷完和2.0 g咸水种子园雄花粉+2.5 L清水、25 min内喷完及2.0 g桂林市林科所雄花粉+2.5 L清水、10 min内喷完3种处理方法较优,更宜推广使用。[结论]本次试验分析认为通过改变人工辅助授粉方式可以提高杉木后代种子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子园 人工授粉
下载PDF
15个油茶种源栽培技术及产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文 张敏 +2 位作者 邓荫伟 杜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13-15,共3页
介绍了油茶林的栽培技术,并分析其平均单株产果量。结果表明,在15个油茶种源中,岑软油茶的平均单株产果量为7.46 kg,明显高于其他种源;其次是龙胜毛茶、常山霜降籽、衡东大桃、安徽大红,其平均单株产果量分别为6.18、5.59、5.44、5.20 ... 介绍了油茶林的栽培技术,并分析其平均单株产果量。结果表明,在15个油茶种源中,岑软油茶的平均单株产果量为7.46 kg,明显高于其他种源;其次是龙胜毛茶、常山霜降籽、衡东大桃、安徽大红,其平均单株产果量分别为6.18、5.59、5.44、5.20 kg,而其他种源的平均单株产果量较低,不适宜在桂林产区种植。在油茶生产发展中,除选择种源外,选择种源的良种更重要,要使其达到丰产稳产,必须选用适宜该地区的良种,定植后加强抚育、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等,促进油茶植株生长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源 栽培技术 产量
下载PDF
Survey on Early-bearing High-yielding Model Plant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被引量:1
8
作者 Jixia YAO Huilin QIN +3 位作者 Yinwei DENG Fenling SU Zhiming ZHANG Qingqing 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期93-97,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creen the best variety and optimum planting density for constructing early-bearing high-yielding model plant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Methed] This survey was carried out in ...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creen the best variety and optimum planting density for constructing early-bearing high-yielding model plant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Methed] This survey was carried out in two demonstration bases, one for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cultivated varieties with growth and production, the other for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with growth and production. [Result] For different cultivated varieties, Cenruan 2 showed tree height, ground diameter and crown produc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wo varieties, besides, the per unit area fruit yield of Cenruan 2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wo varieties. From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the best variety was Changlin 4, which showed number of differentiated flower bud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hanglin 27,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enruan 2 with Changlin 4 and Changlin 27. Fo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plant height and crown product at planting density of 1.5 m×2 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wo planting densities, but from ground diam- eter, the best planting density was 1.5 m×1.0 m, with a ground diameter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wo planting densities. From per unit area fruit yield, the best planting density was 1.5 m×2.0 m, under which early plant growth and fruit production were better. Therefore, the best planting density is 2.0 m ×3.0 m when constructing early-bearing high-yielding model plantations. For variety Cenruan 3, it's fruit production is high in the early pedod, and the best planting density is 1.5 m× 2.0 m or 1.0 m×1.5 m when constructing early-bearing high-yielding model plantations, and after 4-6 years when it put into production, the plants could be transpla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 oleifera VARIETY Density Early-bearing HIGH-YIELD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