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LUS模型的湖北省生态空间多情景模拟预测 被引量:111
1
作者 王旭 马伯文 +2 位作者 李丹 陈昆仑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0-242,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保障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对未来生态空间进行模拟预测十分必要。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背景下,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利用FLUS模型基于湖北省2010年、2015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保障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对未来生态空间进行模拟预测十分必要。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背景下,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利用FLUS模型基于湖北省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及包含自然和人文因素的15种驱动因子数据,对2035年的湖北省生态空间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利用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模拟出的2015年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总体精度达到0.976,Kappa系数达到0.961,模拟精度较高。设置的生产空间优先、生活空间优先、生态空间优先以及综合空间优化4种不同情景,基本满足未来湖北省不同发展导向的需求。从地貌单元角度来看,在不同情景下,湖北省生态空间主要分布于湖北省边陲四大山区,中部江汉平原生态空间零星分布。从数量规模上来看,不同情景下各个用地类型数量规模差异较为明显,生产空间优先情景下耕地面积增加1216 km^2,生活空间优先情景下城镇用地规模增加5959 km^2,生态空间优先情景下生态空间用地增长722 km^2,综合空间优化情景下生态空间用地规模变化更趋于平缓。从生态空间变化分布来看,四大山区的生态空间变化不大,但中部江汉平原生态空间变化较为明显,其中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变化范围主要分布于武汉城市圈、襄阳市、宜昌市中西部地区及随州市中部地区。总而言之,FLUS模型对于湖北省生态空间模拟的适用性较好,多情景模拟结果可为湖北省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及未来生态空间管控提供多角度、多方向的政策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模拟预测 FLUS模型 湖北省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内涵辨析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 被引量:76
2
作者 郝庆 彭建 +12 位作者 魏冶 王丰龙 李禕 王伟 张书海 邓玲 赵雲泰 马学广 戈大专 戴俊骋 朱鹤 张茂鑫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19-2247,共29页
科学辨析"国土空间"概念内涵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前提。应根据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变化和学科理论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对"国土空间"的理解。本刊邀请15位青年学者研讨"国土空间&qu... 科学辨析"国土空间"概念内涵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前提。应根据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变化和学科理论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对"国土空间"的理解。本刊邀请15位青年学者研讨"国土空间"的概念内涵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主要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是复杂的人地耦合系统,具有构成要素多元性、时空尺度嵌套性等特征。需要用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维,进行国土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与系统修复保护,提出基于自然的空间治理方案。(2)国土空间是"流"所构建的网络空间,是不同利益主体组成的关系空间和为精细化治理服务的可计算领域。需要通过"流空间"进行国土空间的整合,推动区域之间资源和要素的共享,实现协同发展;也需要重视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构,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和谐发展;还需要完善国土空间开发管控的技术手段,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灵活性与统一性矛盾。(3)国土空间是有温度的空间。需要充分感知国土空间的风险性、适宜性、约束性、可达性,编制"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国土空间的人文关怀、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4)国土空间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对象,是具体的海洋空间、乡村空间、文化空间等,具有载体属性、资产属性、权利属性等,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资源资产统一管理,彰显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满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对国土空间的多样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治理 人地耦合系统
原文传递
中国流动人口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3
作者 许学强 薛德升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76,共8页
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于流动人口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通过对近20年中国流动人口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将中国流动人口研究的重点归纳为以下8个方面:流动人口概念体系、人口迁移的动机、人... 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于流动人口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通过对近20年中国流动人口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将中国流动人口研究的重点归纳为以下8个方面:流动人口概念体系、人口迁移的动机、人口迁移的障碍因素、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生存的资本、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影响、全国或区域层面的流动人口实证研究、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以及流动人口的空间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中国流动人口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户籍制度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广州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47
4
作者 许学强 薛德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6,共7页
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当代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流动人口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以中国特大城市——广州为例,首先系统分析了广州流动人口近30年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发现流动人口总体分布具有近郊区指向、... 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当代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流动人口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以中国特大城市——广州为例,首先系统分析了广州流动人口近30年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发现流动人口总体分布具有近郊区指向、文化程度较高者多集聚于发展新区、产业转型与转移对流动人口职业分布有重要影响、以户籍地为基础的集聚区经济形态已经出现。此外,全球化背景下广州出现了跨国移民聚居区的基本雏形。其次,对其原因进行归纳,包括城市发展格局的演变及产业地域转移、户籍和劳动力二元市场等制度因素及人力和社会资本的拥有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演变规律 流动人口 广州市
原文传递
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对空间的再认识 被引量:48
5
作者 许学强 薛德升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2,共5页
作为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空间在全球化、信息化、人文主义、后现代主义、地理学社会与文化转向等语境下需要重新认识。首先对空间认知转变的背景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重点辨析国内外研究成果中对于"空间"的核心论述,把对空... 作为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空间在全球化、信息化、人文主义、后现代主义、地理学社会与文化转向等语境下需要重新认识。首先对空间认知转变的背景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重点辨析国内外研究成果中对于"空间"的核心论述,把对空间的认知转变归结为4点:(1)从科学的空间到人性的空间;(2)从物质的空间到非物质的空间;(3)单纯的空间到复杂的空间;(4)从"外壳"的空间到空间里面的空间。最后提出对我国当前人文地理学研究的3点启示:(1)注重学科基础概念的重新认识;(2)重视微观层面的细化研究;(3)加强跨学科的整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再认识 人文地理学 启示
下载PDF
国内外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33
6
作者 黄耿志 薛德升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5,共7页
后现代思潮背景下,性别研究在人文科学领域越来越重要。性别不只是关于个体身份的自然属性,更是一种映射社会变革、社会不平等和反抗特权的社会关系。本文梳理国内外女性主义研究的相关文献,具体从女性主义地理学理论渊源、西方女性主... 后现代思潮背景下,性别研究在人文科学领域越来越重要。性别不只是关于个体身份的自然属性,更是一种映射社会变革、社会不平等和反抗特权的社会关系。本文梳理国内外女性主义研究的相关文献,具体从女性主义地理学理论渊源、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和中国本土女性主义地理学等三方面对女性主义地理研究进行综述。较之于国外同行,国内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仍显单薄,多数是采借和沿袭西方的相关理论进而通过特定案例加以印证(佐证),某种意义上是对西方同行的回应性研究。未来的我国女性主义地理研究,需要关注三个问题:从我国传统文化女性发展理论中吸取营养;聚焦女性日常生活世界领域的实践逻辑;女性作为能动者的个体和自组织的集体智慧需要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研究 女性主义地理学 社会与文化转向 生活世界
原文传递
西方人口迁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许学强 《世界地理研究》 2008年第1期154-166,共13页
人口迁移研究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体系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西方人口迁移研究的系统梳理,将研究重点概括为6点:人口迁移机制、人口迁移途径、人口迁移模型、人口迁移过程中的文化适应、国际移民研究和国内人口迁移研究。最后,归... 人口迁移研究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体系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西方人口迁移研究的系统梳理,将研究重点概括为6点:人口迁移机制、人口迁移途径、人口迁移模型、人口迁移过程中的文化适应、国际移民研究和国内人口迁移研究。最后,归纳了西方人口迁移研究中重要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 文化适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28
8
作者 许学强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12-1420,共9页
在收集和整理1900—2009年国内主要地理及相关期刊和外文相关期刊基础上,对近100多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对我国城市地理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其次,对城市地理研究的核心主题和内容进行归纳,大致包括城市化、城市(... 在收集和整理1900—2009年国内主要地理及相关期刊和外文相关期刊基础上,对近100多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对我国城市地理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其次,对城市地理研究的核心主题和内容进行归纳,大致包括城市化、城市(区域)体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技术地理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等方面。最后,对我国城市地理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并提出未来我国城市地理学有待加强的若干建议:①加强"过程机理和互动关系"的城市地理研究;②加强"全球视野和地方行动"的宏、微观并举的研究;③加强"地理社会与文化转向"的城市社会与文化地理研究;④加强"区域差异性"的城市地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理学 社会与文化转向 综述
原文传递
广州流动人口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许学强 薛德升 《热带地理》 2008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基于广州市典型区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对流动人口的人口属性、迁移、工作、经济状况特征及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市流动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已/未婚比例相当,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户籍来源以广东... 基于广州市典型区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对流动人口的人口属性、迁移、工作、经济状况特征及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市流动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已/未婚比例相当,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户籍来源以广东、湖南、广西、湖北、江西、河南、四川等7省区最多。迁移特征表现为来广州时间1月至1年居多,以赚钱为主要目的;来广州途径以亲戚朋友介绍为主。工作特征以工人居多,大都就业于私营企业,合同率很低,且工作变动频繁。经济状况表现为以中低收入为主,整体消费水平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空间差异 广州
下载PDF
空间的力量:广场舞的社会文化意义与地方认同效应 被引量:26
10
作者 周春山 +2 位作者 黄耿志 陈昆仑 邵小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6-1146,共11页
广场不仅是健身与娱乐空间,更是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涵义的社会空间。从空间生产与地方认同的视角入手,基于3个广州广场舞社区的案例研究,揭示广场舞对不同群体(本地人和外地人)的不同社会意义以及广场舞对地方与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 广场不仅是健身与娱乐空间,更是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涵义的社会空间。从空间生产与地方认同的视角入手,基于3个广州广场舞社区的案例研究,揭示广场舞对不同群体(本地人和外地人)的不同社会意义以及广场舞对地方与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对本地人而言,广场舞具有再造社会主义集体生活与关系的功能,广场发挥了类似单位社区的作用;对外地移民而言,广场舞有助于重建因迁移而断裂的社会关系网络,广场具有类似乡村社区的功能;②类单位社区和类乡村社区的构建,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居民的身份认同和地方认同;③广场舞群体的身份认同和地方认同的强化,进一步为自治性社区能力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舞 社会空间 地方认同
原文传递
全球化背景下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娟文 《世界地理研究》 2004年第4期25-33,共9页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域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城市圈域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宏观环境息息相通。本文在分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剖析了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域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城市圈域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宏观环境息息相通。本文在分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剖析了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经济全球化 二次工业化 产业转移 产业群
下载PDF
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大关系 被引量:17
12
作者 《城市观察》 2009年第2期62-69,共8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将广州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这是广州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的重大机遇。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对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并总结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伟大意义,然后结合广州...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将广州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这是广州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的重大机遇。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对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并总结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伟大意义,然后结合广州发展实际,对广州未来发展定位和城市功能作具体解析,最后抽炼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的五组重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纲要 国家中心城市 定位 广州
下载PDF
1990年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薛德升 许学强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7,共6页
本文对1990年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的研究特点进行概括,表现为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主题多样化和研究方法上从量化到质化的转变,然后从内容上进行归纳,包含社会公平、疾病与健康地理、犯罪地理、感应地理等研究重点,其中社会公平又细分为... 本文对1990年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的研究特点进行概括,表现为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主题多样化和研究方法上从量化到质化的转变,然后从内容上进行归纳,包含社会公平、疾病与健康地理、犯罪地理、感应地理等研究重点,其中社会公平又细分为对弱势群体地理研究、福利地理以及女性地理学。这些研究在侧重点上有较大转变,从一般性社会要素空间区位探讨过渡到要素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情境的结构式剖析,注重研究社会空间的隐喻和文化意义、社会问题对空间的塑造机制以及特定空间对人的再造等。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归结为问题导向、主题多样化、地方性研究和质化与本位研究主导,最后提出对中国社会地理研究的初步建议:壮大中国社会地理研究队伍、积极借鉴其它学科、以居民日常行为地理研究为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地理学 社会学 社会与文化转向 社会公平 空间隐喻
下载PDF
新时期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娟文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76-80,共5页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域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从城市圈相关理论人手,论述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所具有的诸多有利因素与条件,同时也阐明其发展现状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最后重点提出在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全球正进...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域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从城市圈相关理论人手,论述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所具有的诸多有利因素与条件,同时也阐明其发展现状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最后重点提出在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全球正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时期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圈域经济 武汉市 增长极 簇群 产业结构 经济职能分工
下载PDF
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薛德升 许学强 《现代城市研究》 2007年第9期74-81,共8页
在地理学社会化和人文化的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概念界定基础上,重点对国内外关于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做系统回顾并进行对比,最后对新时期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 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系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城镇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的倒U型关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耿志 张虹鸥 +1 位作者 薛德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6-83,共8页
非正规经济已成为21世纪世界城镇化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文章从经济和就业两方面揭示了中国城镇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发现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下非正规经济的作用不同。在... 非正规经济已成为21世纪世界城镇化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文章从经济和就业两方面揭示了中国城镇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发现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下非正规经济的作用不同。在城镇化初级阶段,非正规经济在经济系统的份额随城镇化发展而不断上升;城镇化发展至某一水平后,伴随经济结构转变和全球竞争力增强,非正规经济扩张速度减缓,在经济系统的比重出现下降。这表明非正规经济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城市化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相关政策应对应有所不同。尽管非正规经济/就业在经济/就业系统的份额趋于降低,但不能认为它会完全消失,新的经济模式可能产生新的非正规经济来源。呼吁对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关系开展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经济 非正规就业 隐性就业 经济贡献 城镇化 创新驱动发展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及其中国化:规划与实践反思 被引量:13
17
作者 蔡运龙 叶超 +13 位作者 特雷弗·巴恩斯 保继刚 蒋锦洪 杨永春 蔡晓梅 赵雪雁 刘俊 杨友仁 张敏 魏立 马仁锋 黄耿志 颜丙金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99-1419,共21页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跨国、跨界、跨代"知识行动产生较大反响,有必要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理论讨论与规划实践。围绕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中国化的话题,从规划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入反思,从不同层面讨论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地...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跨国、跨界、跨代"知识行动产生较大反响,有必要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理论讨论与规划实践。围绕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中国化的话题,从规划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入反思,从不同层面讨论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与规划结合,并探讨了开展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实践的意义、方法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 空间的生产 人文地理学 城镇化 规划 实践 中国
原文传递
诸侯经济、一体化经济还是不完全一体化经济?——论珠三角区域发展之路 被引量:10
18
作者 许学强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1-244,279,共5页
就区域发展模式与战略选择而言,诸侯经济和一体化经济是两个重要方面,前者强调城市个体经济增长,后者注重区域统筹发展。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回顾,检视两种区域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其次,对一体化经济模式进行深刻反思,认为完全... 就区域发展模式与战略选择而言,诸侯经济和一体化经济是两个重要方面,前者强调城市个体经济增长,后者注重区域统筹发展。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回顾,检视两种区域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其次,对一体化经济模式进行深刻反思,认为完全一体化经济虽能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但可能导致地方自主性丧失,滋生更大区域内的空间极化和区域隔离。文中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完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主张有选择性的空间封闭,下放发展权力给地方或区域"社区",既保持城市开放,也延续地方发展自主权。最后,从外部性理论、"新区域主义"和"权力下放"等西方区域发展新理论、珠三角发展实践等三方面对不完全一体化的可能性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侯经济 一体化经济 不完全一体化 珠三角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下的武汉城市暴雨渍水空间特征及发生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昆仑 许红梅 +2 位作者 李志刚 黄耿志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9-135,219,共8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内涝已成为继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之后的又一大城市病。武汉是我国内涝频发的城市之一,尤其是2016年夏季发生的城市内涝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文章以武汉中心城区汤逊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内涝已成为继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之后的又一大城市病。武汉是我国内涝频发的城市之一,尤其是2016年夏季发生的城市内涝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文章以武汉中心城区汤逊湖水系为研究范围,利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强度分析法、湖泊变化强度指数等方法,探讨2016年6月30日-7月6日期间城市内涝灾害发生最严重时段的渍水特征,并揭示其形成原因和发生机制。研究发现:①城市暴雨渍水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居住区渍水、道路渍水和产业园区渍水三类。②渍水点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渍水点以湖泊为中心集中分布,围湖造地区域是渍水发生的重灾区,城市新开发区和在建施工区也是渍水发生的集中区域,水系中下游比上游渍水严重。③湖泊容量萎缩、水系结构简化、水利建设滞后、汇水强度增大、异常气候突发等共同导致暴雨渍水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人类活动 城市暴雨渍水 内涝灾害 发生机制 湖泊 异常气候
原文传递
中国乡村治理的新视域:基于现代性与认同互动的角度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邵小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1-589,共9页
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倚仗于良好的乡村治理。从本质上认识乡村治理,需要把乡村治理放置于中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以考量。目前中国出现的种种乡村发展问题和治理乱象,某种意义上是传统中国乡村在遭遇迅速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不适&qu... 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倚仗于良好的乡村治理。从本质上认识乡村治理,需要把乡村治理放置于中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以考量。目前中国出现的种种乡村发展问题和治理乱象,某种意义上是传统中国乡村在遭遇迅速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不适"之后的必然反应。从现代性与认同的互动关系的理论视角出发,采取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重点探讨现代性进入乡村后的诸种遭遇,聚焦现代性对乡村4种类型治理主体的影响过程与作用机制,具体表现为村干部的角色认同从"当家人"向"代理人"转变;作为"资本下乡"的主体,返乡创业企业主难以站在村民的立场推进乡村治理;外出务工人员因为思想分化、凝聚力差,成为乡村治理的阻梗;留守者因为"能人"的标准发生变化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最后,着重分析村民基于自身身份认同的角度是如何面对和调试现代性,从农民文化认同、治理主体性形塑和外部支撑条件等方面提出优化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 乡村治理 治理主体 现代性 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