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信仰的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理论界》 2002年第1期83-84,共2页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法治国家的形成有待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实现,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制度、规范、价值、文化、社会诸层面的协力共进,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甚或否定法律意识或法律信仰对于法治现代化的规定...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法治国家的形成有待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实现,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制度、规范、价值、文化、社会诸层面的协力共进,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甚或否定法律意识或法律信仰对于法治现代化的规定性.相反,法律意识尤其是基于其基础上的法律信仰才是法治现代化的真正的内在动因."徒法不足以自行."从根本上说,法治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人们之尊崇法律,遵守法律不是因为或者主要不是因为外在的强制,而是对法律忠诚和信仰.没有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依法治国的建设只能是空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现代化 立法 法律适用 监督机制 法律信仰
原文传递
感性选择视阈中的守法可能性及其限度 被引量:4
2
作者 《唯实》 2009年第7期58-61,共4页
对于"国家法"的理解,尤其是关于"国家法"运作环境与状态的"知识"构成了人们守法动机中感性选择的知识前提或"偏见"。这种关于法律的态度、情感和反应性行为,对于法律的实现意义重大。它既可以... 对于"国家法"的理解,尤其是关于"国家法"运作环境与状态的"知识"构成了人们守法动机中感性选择的知识前提或"偏见"。这种关于法律的态度、情感和反应性行为,对于法律的实现意义重大。它既可以成为法治建构的积极因素,也可能成为一种阻滞、侵蚀甚或破坏力量。我国法治环境不容乐观,宜有意识地提升法律的亲和力,增强人们的法律情感和守法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选择 感性行为 守法动机 法律实效
下载PDF
言说着的“真理”:对法律实践理性特质的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1,共4页
实践理性维度下的法概念不仅内蕴着人类的自我意识与价值关怀,更指向了法律的公共性和民主性,表达出程序主义前提下的言说、对话、协商和妥协的内在要求。现代立法和司法推理倚重公众能够自由言说的场域和在场域中的自由言说。法律与实... 实践理性维度下的法概念不仅内蕴着人类的自我意识与价值关怀,更指向了法律的公共性和民主性,表达出程序主义前提下的言说、对话、协商和妥协的内在要求。现代立法和司法推理倚重公众能够自由言说的场域和在场域中的自由言说。法律与实践理性有着内在的契合,是实践理性的体现,一种言说着的"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说 价值关怀 实践理性
下载PDF
普法的担当及其限度 被引量:3
4
作者 《西部法学评论》 2010年第4期91-95,共5页
知识不会必然地外化为人的行为,法律知识亦是如此。对于法律目的的达成,普法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法律实效的获得,法治社会的达成有赖于多项因素协同作用。法律知识的宣传,法律意识的培养只具有有限的意义。公众对法律的接受或信任更多... 知识不会必然地外化为人的行为,法律知识亦是如此。对于法律目的的达成,普法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法律实效的获得,法治社会的达成有赖于多项因素协同作用。法律知识的宣传,法律意识的培养只具有有限的意义。公众对法律的接受或信任更多地来源于自我的切身感受与生活体验。执法与司法也是一种普法,而且是一种更具有影响力的普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公信力 普法 法律实效
下载PDF
普法普什么——知识抑或理念? 被引量:2
5
作者 《党政干部学刊》 2002年第9期43-20,共2页
关键词 普法 意识 政治 法律理念 法治现代化
原文传递
隐私权的法理学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5,共4页
隐私权是一项绝对权 ,是公民人身权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以及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人们的隐私意识、观念、心理、行为都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对社会交往、人际关系。
关键词 隐私 民法 隐私权 法律调整 法理学 定义
下载PDF
在“事实”与“价值”之间:马克斯·韦伯学术方法的法理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第8期23-28,共6页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兼及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要求,折衷于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能坚守科学性与客观性而又不忽略价值的意义与理解。他既不同意实证主义把人类行为化约为可观察的外部表现的做法,也不赞同完全回到人...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兼及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要求,折衷于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能坚守科学性与客观性而又不忽略价值的意义与理解。他既不同意实证主义把人类行为化约为可观察的外部表现的做法,也不赞同完全回到人的主观世界,进行没有任何验证标准的"思辨式"研究。马克斯·韦伯是一个穿梭于科学客观性与主体价值之间、因果解释与意义理解与阐释之间的智者。这为法学研究或法律实践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基础和指导。因为,建构一种不同于自然科学,而又能够保证其客观性的社会科学方法,是法学或法律运作的一项长期的任务或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 价值 意义阐释 法理学
下载PDF
高校师生关系的新特点及其成因 被引量:3
8
作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现阶段高校师生关系呈现出较为疏离的状态,这不只是大学教育的特点或学生身心发育阶段所使然,同时与资讯的发达,高校扩招、收费上学等有一定关系,也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密不可分。这种疏离的实质是传统师生关系向平等、民主型师生关系转... 现阶段高校师生关系呈现出较为疏离的状态,这不只是大学教育的特点或学生身心发育阶段所使然,同时与资讯的发达,高校扩招、收费上学等有一定关系,也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密不可分。这种疏离的实质是传统师生关系向平等、民主型师生关系转型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转变尚未完成,正处于冲突、协调之磨合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师生关系 疏离 平等 民主 转型
下载PDF
关于对农民工普法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9期60-62,共3页
城市农民工流动性强,难以组织;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集中培训的可能性小;平均文化水平低,对普法的兴趣和积极性差。所以,对农民工的普法宜立足平时,着眼于积累。普法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形式要有改进,制度要富有操作性,使普法教育经常性。
关键词 农民工 普法 实效性
下载PDF
道德诉求法律化的法理学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6-52,共7页
道德诉求法律化并非解决道德困局的真正出路。法律同样面临,而且正在面临其不可避免的困境。法律的实效不容乐观。不加区别的道德法律化,不仅不利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法治建设,而且可能有损于道德自身的社会调整,还可能构成对人本质中自由... 道德诉求法律化并非解决道德困局的真正出路。法律同样面临,而且正在面临其不可避免的困境。法律的实效不容乐观。不加区别的道德法律化,不仅不利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法治建设,而且可能有损于道德自身的社会调整,还可能构成对人本质中自由主义部分的侵害。要看到法律道德化的前提与必要的条件,谨慎于道德法律化的限度。要以一种理性的而非常识的视角,看待并回应公众的道德诉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国家立法,使法律与道德既能协力合作,又可使调控效能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诉求法律化 社会转型 调控机制 治国策略
下载PDF
“婚姻法解释三”房产权属条款的法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4期67-70,共4页
"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第十条无意于侵害婚姻的伦理本质,推进或构建所谓的"契约"式婚姻;也不是漠视目前中国"从夫居"的婚姻现实,忽略性别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法律只是行为的底线。婚姻法是私法,人们完全... "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第十条无意于侵害婚姻的伦理本质,推进或构建所谓的"契约"式婚姻;也不是漠视目前中国"从夫居"的婚姻现实,忽略性别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法律只是行为的底线。婚姻法是私法,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协议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婚姻法解释三"对房产权属的配置所直面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毋宁是如何在离婚率增加、房价畸高、判决标准不一的情形下,为离婚时的房产权属争议提供公正、统一的司法判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法解释三 房产权属 法社会学
下载PDF
重新检视“以法律为准绳”
12
作者 《河北法学》 2002年第4期117-119,共3页
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地方常常存在着陷阱。受个性化“前见”或背景的影响 ,不同的法官对于有待解释的“文本”会有不尽相同或者相异的看法。正所谓“一样的风景 ,不一样的眼睛”。“以法律为准绳”需要作重新的检视和全面的理解。法律适用... 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地方常常存在着陷阱。受个性化“前见”或背景的影响 ,不同的法官对于有待解释的“文本”会有不尽相同或者相异的看法。正所谓“一样的风景 ,不一样的眼睛”。“以法律为准绳”需要作重新的检视和全面的理解。法律适用是逻辑推演的说法只能是一个浪漫的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本 司法解释 法哲学 法律适用 公正
下载PDF
“婚姻法解释三”对房产权属配置的法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山东大学法律评论》 2012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第10条无意于侵害婚姻的伦理本质,推进或构建所谓的"契约"式婚姻;不是漠视目前中国"从夫居"的婚姻现实,忽略性别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对于可能出现的重新约定房产权属、要求房产"... "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第10条无意于侵害婚姻的伦理本质,推进或构建所谓的"契约"式婚姻;不是漠视目前中国"从夫居"的婚姻现实,忽略性别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对于可能出现的重新约定房产权属、要求房产"共名"、女方可能更多地走出家庭等新的社会问题,公权力当然并不反对,事实上亦无能为力。应当看到,法律只是行为的底线。婚姻法是私法,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协议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婚姻法解释三"对房产权属的配置所直面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毋宁是如何在离婚率增加、房价畸高、判决标准不一的情形下,为离婚时的房产权属争议提供公正统一的司法判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产权属 婚姻本质 生活逻辑 司法裁断
原文传递
法律实证主义“分离命题”的学术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3,共4页
法律与道德的分离,是法律实证主义的核心命题,它从道德、哲学、宗教或政治的混沌迷思中,剥离出法律问题,从而,法律科学思考的清晰性和技术性开始成为可能。"分离命题"不是漠视或忽略显而易见的社会常识,看不到法律与"应... 法律与道德的分离,是法律实证主义的核心命题,它从道德、哲学、宗教或政治的混沌迷思中,剥离出法律问题,从而,法律科学思考的清晰性和技术性开始成为可能。"分离命题"不是漠视或忽略显而易见的社会常识,看不到法律与"应然"间的内在关联。而法律实证主义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学术现象,它以其独到的学术视角与现实关怀,将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与实践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命题 法律实证主义 学术关怀
下载PDF
论法律文化的物质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12期61-63,共3页
法律文化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 ,有着强烈的传承性或渗透性 ,具有物质性的特点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加强法律文化的物质性研究 。
关键词 法律文化 物质性 法治现代化 法律 立法 司法 执法
下载PDF
在“事实”与“价值”之间——马克斯·韦伯学术方法的法理学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北方法学》 2009年第5期59-63,共5页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兼及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要求,折衷于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能坚守科学性与客观性而又不忽略价值的意义与理解。他既不同意实证主义把人类行为化约为可观察的外部表现的做法,也不赞同完全回到人的主观...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兼及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要求,折衷于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能坚守科学性与客观性而又不忽略价值的意义与理解。他既不同意实证主义把人类行为化约为可观察的外部表现的做法,也不赞同完全回到人的主观世界,进行没有任何验证标准的"思辨式"研究。马克斯.韦伯是一个穿梭于科学客观性与主体价值之间、因果解释与意义理解与阐释之间的智者。这为法学研究或法律实践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基础和指导。因为,建构一种不同于自然科学,而又能够保证其客观性的社会科学方法,是法学或法律运作的一项长期的任务或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 “价值” 意义阐释 法理学
下载PDF
法律实证主义在形式理性坚守中的道德立场——以哈特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70,共5页
法律实证主义考虑的是意义明晰且不存在争议的法律,看重概念、规则及其逻辑推演,追求法律思考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没有自然法学(者)所洋溢或内蕴的"古道热肠"。法律与道德的分离是其核心命题。法律实证主义也因此常常被人误解,... 法律实证主义考虑的是意义明晰且不存在争议的法律,看重概念、规则及其逻辑推演,追求法律思考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没有自然法学(者)所洋溢或内蕴的"古道热肠"。法律与道德的分离是其核心命题。法律实证主义也因此常常被人误解,似乎法律实证主义是一种冷冰冰的理论,法律实证主义者是一伙不食人间烟火的冷血动物。事实上,在法律实证主义者理性、冷静或近乎淡漠的思考中,潜隐着深刻的自由主义立场和悲天悯人的现实关怀。只不过他们以一种更为理性、现实、诚实的进路与方式,平实地表达着对自由、正义、公平、价值的热爱。法律实证主义法学有其独特的哲学视角,有着特定的问题意识和政治抱负。本文试图以哈特为例,阐释与论证法律实证主义形式理性坚守中的道德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实证主义 “分离命题” 问题意识 道德立场
下载PDF
“品德”的诉求及其限度
18
作者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3-57,共5页
调控社会、规制秩序的机制会因传统或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中国传统社会多诉求于道德,而西方国家则更看重制度。随着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与文化更替,"品德"诉求或"表率"诱引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理论与实践困境。审思... 调控社会、规制秩序的机制会因传统或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中国传统社会多诉求于道德,而西方国家则更看重制度。随着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与文化更替,"品德"诉求或"表率"诱引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理论与实践困境。审思并凸现"品德"诉求在社会调整中的意义及其可能的限度,已显得十分必要。必要而可行的选择只能是:既倚重道德,更强调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诉求 制度选择 社会情势
下载PDF
公职人员“外树形象”助推法律信仰的形成
19
作者 《人民法治》 2015年第5期122-123,共2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因。只有公民不再把法律看作一个异己的存在,而是当成实现自己美好生活不可或缺方面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自觉与自律。虽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因。只有公民不再把法律看作一个异己的存在,而是当成实现自己美好生活不可或缺方面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自觉与自律。虽然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否认的是,公权力的运作及其公职人员的'形象'对于法律认同、法律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职人员 公权力 法律信仰 法律情感 助推
下载PDF
道德诉求法律化的理论思考
20
作者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116,共4页
道德诉求法律化并非解决道德困局的真正出路。法律同样面临而且正在面临其不可避免的困境。法律的实效不容乐观。不加区别的道德法律化,不仅不利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法治建设,而且可能有损于道德自身的社会调整,还可能构成对人本质中自由... 道德诉求法律化并非解决道德困局的真正出路。法律同样面临而且正在面临其不可避免的困境。法律的实效不容乐观。不加区别的道德法律化,不仅不利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法治建设,而且可能有损于道德自身的社会调整,还可能构成对人本质中自由主义部分的侵害。不是说道德绝对的不可以法律化,而是要看到道德法律化的前提与必要的条件,要谨慎于道德法律化的限度。用一种理性的,而非常识的视角,看待并回应公众的道德诉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国家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法律化诉求 社会转型 调控机制 治国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