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癌药物索拉非尼体外抗多房棘球蚴的效果评价(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党志胜 +6 位作者 周晓农 胡薇 张颋 陈军虎 徐斌 赵玉敏 肖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7-422,共6页
目的对抗癌药物索拉非尼体外抗多房棘球蚴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感染小鼠体内收集多房棘球蚴小囊泡,加入预先接种大鼠肝细胞的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100 U/m L青霉素、100 mg/L链霉素)中,37℃、5% CO_2培养2~3个月后,选取直径2~4... 目的对抗癌药物索拉非尼体外抗多房棘球蚴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感染小鼠体内收集多房棘球蚴小囊泡,加入预先接种大鼠肝细胞的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100 U/m L青霉素、100 mg/L链霉素)中,37℃、5% CO_2培养2~3个月后,选取直径2~4 mm的完整包囊用于药物效果评价实验。实验分阿苯达唑组(阳性对照),阿苯达唑终浓度分别为10μmol/L和30μmol/L;索拉非尼组(实验组),索拉非尼终浓度分别为10μmol/L和30μmol/L;DMSO组(溶剂对照组),加DMSO(1︰9溶于PBS中);PBS组(阴性对照),仅加PBS。每孔取25~30个包囊,每个浓度设3个重复。药物处理48、72、96、120、144和168 h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包囊形态结构变化,计算包囊抑制率,对其体外抗棘球蚴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0、30μmol/L索拉非尼处理48、72、96、120、144和168 h后,包囊的抑制率分别为6.6%、42.4%、68.5%、77.4%、84.0%、89.5%和7.1%、45.6%、70.9%、82.6%、84.0%、89.9%。10、30μmol/L阿苯达唑在每个时间点的包囊抑制率分别为2.6%、6.6%、21.4%、47.8%、59.9%、70.6%和3.8%、12.7%、27.0%、51.4%、54.0%、73.0%。DMSO和PBS对包囊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索拉非尼的抑制效果均高于阿苯达唑,从处理后72 h起,索拉非尼和阿苯达唑的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索拉非尼处理后,包囊向内部陷塌,形成"日全食"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索拉非尼处理后,包囊内部生发层细胞脱落,完全失去活性。结论索拉非尼显示出较高的包囊抑制效果,是棘球蚴病治疗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病 生发层 索拉非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