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小明 +2 位作者 潘璇 陈鹏 王峻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4-1329,共6页
目的探讨4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T管引流),35例... 目的探讨4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T管引流),35例行LC+LCBDE(一期缝合),27例行LC+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38例行LC+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对4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各项指标、术后早期及远期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C+LCBDE(T管引流)组术后不适(腹胀、呕吐等)者比例最高、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得分最低,LC+LTCBDE组术后住院时间最短,LC+ERCP/EST组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最高,上述指标在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LC+LCBDE(T管引流)组出现2例胆道感染、1例T管脱落、4例高淀粉酶血症,LC+LCBDE(一期缝合)组出现4例胆漏、2例高淀粉酶血症,LC+LTCBDE组出现2例高淀粉酶血症,LC+ERCP/EST组出现8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胰腺炎。术后随访半年以上,LC+LCBDE(T管引流)组出现1例结石残留、1例结石复发、1例胆道狭窄,LC+ERCP/EST组出现4例结石复发、2例胆道狭窄。结论上述4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其中LTCBDE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术者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6
2
作者 方小三 王小明 +3 位作者 韩婷 蒋彬 王冠男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构建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LH)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PH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收集基线资料,行LH治疗,记录病人术后胆漏发生情况,将病人分为胆漏组与未发生胆... 目的构建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LH)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PH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收集基线资料,行LH治疗,记录病人术后胆漏发生情况,将病人分为胆漏组与未发生胆漏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检验LH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因子,建立胆漏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并绘制ROC曲线,评价胆漏风险预测模型对LH术后并发胆漏的预测效能。结果 100例PHC病人LH术后共有11例发生胆漏,有89例未发生胆漏;初步比较胆漏组与未发生胆漏组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变量后,经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合并术前胆管炎、术中出血量多是LH术后胆漏发生的风险因子(OR>1,P<0.05);余肝体积高是LH术后胆漏发生的保护因子(OR<1,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胆漏风险预测模型用于预测LH术后胆漏发生风险的AUC>0.80,有一定预测价值;在原有研究人群的基础上采用Bootstrap法重采样100次,获得内部验证人群,将建立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对内部验证人群病人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提示,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05,拟合无显著差异,拟合满意。结论 PHC病人LH术后并发胆漏受多个风险因子影响,根据多个风险因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对预测术后胆漏发生风险有一定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胆漏 风险预测模型 病灶直径 肝功能 胆管炎 余肝体积 出血量
下载PDF
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术在临床相关术后胰瘘高危胰腺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
3
作者 钱道海 刘斌 +6 位作者 李赵兴 蒋彬 沈正超 王冠男 胡明华 王小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2-596,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术,即胰腺断面U型加固的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术(U-PPJ)在临床相关术后胰瘘(CR-POPF)高危胰腺肿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胰腺手术的33... 目的评估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术,即胰腺断面U型加固的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术(U-PPJ)在临床相关术后胰瘘(CR-POPF)高危胰腺肿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胰腺手术的33例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64.9±8.6)岁。按照术中胰肠吻合方式不同分为U-PPJ组(n=11)和贯穿式胰肠吻合(PPJ)组(n=22)。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R-POPF、腹腔出血等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接受胰腺手术,术后均顺利出院。U-PPJ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00.0(100.0,200.0)ml,术后住院时间为13.0(11.0,18.0)d,引流管拔除时间为17.0(12.0,21.0)d,无术后CR-POPF发生。U-PPJ组和PPJ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生化漏发生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PPJ组患者CR-POPF的发生率低于PPJ组[0比22.7%(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PJ在CR-POPF高危胰腺肿瘤患者中安全、有效,与PPJ相比,可降低CR-POPF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肠连续吻合术 治疗效果 术后胰瘘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胰腺癌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王小明 +3 位作者 王冠男 蒋亚琦 钱道海 方小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胰腺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术前诊断为胰腺癌并行手术切除的1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67.0±8.6)岁。15例患...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胰腺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术前诊断为胰腺癌并行手术切除的1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67.0±8.6)岁。1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切除,术中注射吲哚菁绿使病变显影,显影范围外手术切除。记录手术方式、病变病理类型、吲哚菁绿显影、手术切缘等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7例,1例为腹腔镜探查后中转开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中分化腺癌9例,胰腺中低分化腺癌4例,胰腺腺泡细胞癌1例,胰腺炎性病变1例;所有肿瘤切缘阴性。15例患者中14例患者术中显影,1例未显影(系1例胰腺中分化腺癌)。在显影的14例患者中,13例病理为胰腺癌,表现为肿瘤被膜显影,1例为炎性病变,表现为病灶实质显影。结论腹腔镜手术术中注射吲哚菁绿能够使胰腺癌肿瘤被膜荧光显影,有利于肿瘤定位及判断切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切除术100例手术体会
5
作者 王冠男 王小明 +4 位作者 韩猛 钱道海 王徐 潘璇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非血流阻断下腹腔镜肝切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6~2021年100例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脏病变患者资料,阻断组采用肝门血流阻断,非阻断组未进行肝门血流阻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相关... 目的:分析非血流阻断下腹腔镜肝切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6~2021年100例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脏病变患者资料,阻断组采用肝门血流阻断,非阻断组未进行肝门血流阻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相关生化指标等。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非阻断组(P<0.05),术后转氨酶水平高于非阻断组(P<0.05)。术后3例发生胆漏,经冲洗引流后治愈,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无非计划再次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肿瘤患者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对于合适的患者,非血流阻断的腹腔镜肝切除术,可以减少因肝门阻断对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 非血流阻断 循肝蒂入路
下载PDF
胰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小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26-231,共6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胰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现状及进展,以期提高对胰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认识,并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通过阅读并复习国内外有关胰腺癌新辅助化疗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病灶、提高R0切除率、降低术后并... 目的总结近年来胰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现状及进展,以期提高对胰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认识,并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通过阅读并复习国内外有关胰腺癌新辅助化疗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病灶、提高R0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国际上并无统一的胰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FOLFIRINOX、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吉西他滨+替吉奥3种方案较为常见。同时,新辅助化疗存在化疗方案无统一标准、疗效评估手段不足等问题。结论尽管胰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尚存在一些核心问题亟待解决,但其显示出的疗效正逐渐被临床工作者所认可并广泛应用,这有利于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新辅助化疗 方案选择 疗效评估 综述
原文传递
肝圆韧带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5
7
作者 季月辉 王小明 +6 位作者 孙卫东 胡明华 吴强 李方宽 胡开泰 潘璇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胰肠吻合口肝圆韧带包绕方法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肝胆二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52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行贯穿式胰肠吻合联合肝圆韧带包绕(... 目的探讨采用胰肠吻合口肝圆韧带包绕方法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肝胆二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52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行贯穿式胰肠吻合联合肝圆韧带包绕(试验组),35例仅行贯穿式胰肠吻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术前转氨酶、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术后出血、术后胃排空延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试验组术后BL级胰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6%vs 45.7%,P=0.049),在术后住院时间[(15.00±2.45)d vs(21.40±7.09)d,P=0.021]和术后胰肠引流管拔除时间[(13.89±5.53)d vs(22.40±11.03)d,P=0.049]上,试验组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胰肠吻合口肝圆韧带包绕方法可以降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肝圆韧带包绕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冠男 韩猛 +5 位作者 王小明 王徐 钱道海 潘璇 张宇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545-550,共6页
腹腔镜肝切除是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肝脏手术的一种新兴手术术式,腹腔镜肝切除的适应症在逐渐扩大,腹腔镜操作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升。本文就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推广、精准肝切除在腹腔镜外科中的应用等方面做一下总... 腹腔镜肝切除是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肝脏手术的一种新兴手术术式,腹腔镜肝切除的适应症在逐渐扩大,腹腔镜操作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升。本文就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推广、精准肝切除在腹腔镜外科中的应用等方面做一下总结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 腹腔镜ALPPS 机器人腹腔镜肝切除
下载PDF
PD贯穿式胰肠吻合术后胰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钱道海 刘斌 +3 位作者 沈正超 王冠男 王小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贯穿式胰肠吻合(PPJ)临床相关性术后胰瘘(CR-POP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PD且术中采用PPJ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43...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贯穿式胰肠吻合(PPJ)临床相关性术后胰瘘(CR-POP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PD且术中采用PPJ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43例,年龄65.5(54.2,72.0)岁。观察患者术后胰瘘、胆瘘、腹腔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对CR-POPF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0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08例患者均成功行PD治疗,其中腹腔镜PD患者76例(70.4%),开腹PD患者32例(29.6%)。术中均采用了PPJ,包括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39例(36.1%)、贯穿式胰肠间断吻合49例(45.4%)和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20例(18.5%)。手术时间390.0(314.0,480.0)min,术中出血量200.0(100.0,384.0)ml,术后住院时间为12.0(10.0,15.0)d,术后胰瘘(B+C级)发生率为11.1%(12/108)。年龄、体质量指数、胰腺CT值、胰管粗细是发生CR-POPF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95,95%CI:0.822~0.975)、胰腺CT值(OR=0.812,95%CI:0.698~0.946)、胰管直径(OR=0.457,95%CI:0.220~0.952)是PPJ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PJ是一种安全的胰肠吻合方式,其术后胰瘘可能与年龄偏小、胰腺CT值偏低和胰管直径较细有关,仍需扩大数据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危险因素 贯穿式胰肠吻合 临床相关性术后胰瘘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脾门区脾动脉三维分型
10
作者 高旭东 王小明 +2 位作者 陈江明 潘璇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34-43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3DVT)的脾门区脾动脉(SA)三维分型。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诊治的100例患者CT检查影像学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3DVT)的脾门区脾动脉(SA)三维分型。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诊治的100例患者CT检查影像学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49~88岁,中位年龄63岁。所有患者行薄层增强CT扫描,提取数据导入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观察SA分支数目、分布范围、立体走行,与胰尾末端及脾门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三维可视化分型。结果100例脾门区SA、脾脏、胰腺三维模型重建成功率均为100%(100/100)。SA一级分支数目为1支者4例(4%),2支76例(76%),3支15例(15%),多支(≥4支)5例(5%)。SA总分支点与脾门的距离为0~68 mm,中位数为19 mm。SA总分支点与胰尾末端的距离为0~127 mm,中位数为16 mm。脾门与胰尾的距离为0~138 mm,中位数为21 mm。SA分为5型:A型4例(4%),B型76例(76%),C型16例(16%),D型2例(2%),E型2例(2%)。结论脾门区解剖结构复杂多变,术前采用3DVT可对SA末端分支观察和个体化分型,该分型对临床实施精准个体化脾脏和胰腺手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 脾门区 成像 三维 三维可视化技术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小明 +4 位作者 潘璇 陈江明 王成 鲁正 侯辉 《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等5家医院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116例,术前行腹部薄层CT扫描,并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分别使用CT及三维可视化模型...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等5家医院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116例,术前行腹部薄层CT扫描,并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分别使用CT及三维可视化模型评估患者肿瘤的可切除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通过手术探查比较二者评估的准确性。结果116例患者纳入术前评估,其中CT及三维可视化模型共同评估为不可切除或交界可切除的患者31例,此部分患者接受化疗,其余85例患者接受手术探查。探查结果显示,术前CT评估肿瘤可切除的准确率为87.1%,三维可视化模型评估的准确率为97.6%,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CT评估患者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9.5%,三维可视化技术评估的准确率为88.2%,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三维可视化技术对肿瘤可切除性评估的准确率高于CT,可用于指导胰腺癌患者的术前评估,提高术前评估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三维可视化技术 胰腺癌 可切除性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循肝静脉入路的腹腔镜肝中叶上区肿瘤切除
12
作者 蒋彬 沈正超 +6 位作者 方小三 储鸿鹏 潘璇 王冠男 蒋亚琦 王小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58-460,47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循肝静脉入路在肝中叶上区(2区)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8~2021年行肝中叶切除的肝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分型选取中2型共27例,对其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腹腔镜循肝静脉入路在肝中叶上区(2区)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8~2021年行肝中叶切除的肝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分型选取中2型共27例,对其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303.70±210.35)mL,手术时长(263±90.25)min,术后住院时间(8.00±3.65)d,术后通气时间(3.52±1.73)d,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胸腔积液3例,肺不张1例,腹腔积液1例。结论:通过对肝中叶肿瘤的分型后,肝中叶上区的肿瘤选择循肝静脉入路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术者控制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中叶 肝肿瘤 肝切除 安全性 分型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占位患者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璇 王小明 +5 位作者 王成 张超 侯辉 鲁正 于江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占位患者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蚌埠...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占位患者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胰腺占位并完成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98例患者资料。最终入组94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61.2±7.2)岁。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腹部脏器及血管,分析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包括腹腔干、肝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胰背动脉。结果腹腔干血管三维重建率为100.0%(94/94)。60例异常腹腔干分别为:肝脾干型5例(5.3%)、胃脾干型1例(1.1%)、肝胃脾肠系膜干型3例(3.2%)、肝胃脾肝左干型17例(18.1%),腹腔干发出1支或多支膈下动脉34例(36.2%)。肝动脉系统MichelsⅠ型69例(73.4%)、Ⅲ型2例(2.1%)、Ⅴ型1例(1.1%)、Ⅷ型2例(2.1%)、Ⅸ型1例(1.1%),不属于Michels分型的包含腹腔干发出副肝左动脉17例(18.1%),副肝左动脉由胃左动脉发出合并肝左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1例(1.1%),副肝右动脉由腹腔干发出合并肝固有动脉发出肝右前动脉联合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肝右后动脉1例(1.1%)。异常走行胰背动脉3例。38例(40.4%)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4例(4.3%)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连接处。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确定胰周血管变异情况,对胰腺占位患者术前精准评估及指导手术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解剖变异 胰周血管
原文传递
“胰腺中心解剖法”在62例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冠男 钱道海 +3 位作者 韩猛 王徐 王小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胰腺中心解剖法”在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共收治胃癌患者62例,男性35例,女性27例,胃窦癌42例,胃体癌20例。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62.40±11.25)岁,... 目的:分析“胰腺中心解剖法”在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共收治胃癌患者62例,男性35例,女性27例,胃窦癌42例,胃体癌20例。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62.40±11.25)岁,胃窦癌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胃体癌行腹腔镜全胃根治切除术,采用“胰腺中心解剖法”进行腹腔淋巴结清扫。记录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60~270(217.36±51.45)min,术中出血量100~200(135.24±32.48)mL,清扫淋巴结个数16~28(21.76±5.48)枚,住院时间8~13(10.25±1.73)d,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8~66(52.46±14.37)d。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无非计划再次手术。术后随访6~12月,肿瘤患者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以胰腺为中心的胃周淋巴结清扫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中心解剖法 腹腔镜胃癌手术 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肝脏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亚琦 王小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在肝脏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行肝脏手术患者60例,通过术前静脉注射ICG(0.5 mg·kg^(-1)),术中根据荧光成像效果追加静脉注...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在肝脏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行肝脏手术患者60例,通过术前静脉注射ICG(0.5 mg·kg^(-1)),术中根据荧光成像效果追加静脉注射,统计并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ICG注射时间及剂量、ICG对手术的指导作用等。结果:60例患者中共31例成功完成在ICG引导下的肝切除手术,其中11例行局部切除,35例行肝叶或肝段切除,14例行规则性半肝切除。术后病理肝细胞肝癌最多,为33例,胆管细胞癌14例,混合型2例,肝转移癌4例,其他类型7例。结论:ICG荧光成像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定位及引导作用,有利于实行精准肝肿瘤切除,同时合理地掌握术前ICG注射时间对术中荧光成像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 肝脏肿瘤
下载PDF
基于Hsp90α的胰腺癌化疗耐药预警机制构建及其临床转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道海 +3 位作者 王冠男 韩猛 孙卫东 王小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在胰腺癌患者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并建立基于Hsp90α的化疗耐药预警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弋矶山医院住院的胰腺癌患者37例,给予一线方案化疗,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和...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在胰腺癌患者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并建立基于Hsp90α的化疗耐药预警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弋矶山医院住院的胰腺癌患者37例,给予一线方案化疗,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资料等;判定肿瘤进展还是稳定,进而分成敏感组(控制组,n=20)和耐药组(失控组,n=17),对比两组间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出现疼痛的比例较敏感组升高(P<0.05),且CA199、Hsp90α水平亦升高(P<0.05);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疼痛、Hsp90α是胰腺癌化疗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sp90α、疼痛用于诊断化疗耐药的灵敏度分别为82.4%和70.6%,特异度分别为70%和85%,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90%。Hsp90α诊断临界值为69.01 ng/mL。结论:Hsp90α诊断胰腺癌化疗耐药的灵敏度较高,而Hsp90α、疼痛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其准确性和特异度;基于Hsp90α的化疗耐药预警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化疗耐药 药物抵抗 早期诊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LCBDE与ERCP/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小明 +2 位作者 季月辉 胡开泰 潘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1期2489-2491,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提供此类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2月8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提供此类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2月8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患者40例,ERCP/EST取石术患者4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淀粉酶、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术前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LCBDE组与ERCP/EST组患者取石成功率(95.0%VS 85.0%),术中出血[(32.25±6.40) ml VS(28.75±5.03) ml]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ERCP/EST组在手术时间[(52.75±16.28) min VS (145±48.18) min]及平均住院时间[(8.65±2.37) d VS(12.68±3.37) d]上要优于LCBDE组(P<0.05),但ERCP/EST组术后淀粉酶[(128.15±85.10) U/L VS(263.83±142.96) U/L]要高于LCBDE组,且手术总体并发症要高于LCBDE组(42.5%VS 10.0%,P<0.05)。结论两组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后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外周血CD5^+B淋巴细胞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关系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强强 +1 位作者 王际铭 王萍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和正常育龄妇女外周血CD5^+B淋巴细胞的含量,探讨CD5^+B淋巴细胞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自然流产患者5例,正常育龄妇女5例。运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 目的:通过检测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和正常育龄妇女外周血CD5^+B淋巴细胞的含量,探讨CD5^+B淋巴细胞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自然流产患者5例,正常育龄妇女5例。运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B淋巴细胞的含量。结果:正常育龄组外周血中CD5^+B淋巴细胞的比例为(0.78±0.40)%;自然流产组为(6.64±4.34)%。自然流产组明显高于正常育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5^+B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B淋巴细胞 自然流产 免疫磁珠法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评估的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化疗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19
作者 王小明 +2 位作者 王冠男 钱道海 沈正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FOLFIRINOX(mFOLFIRINOX)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通过增强CT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共同评估为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38例,其中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20例,转移性... 目的:探讨改良FOLFIRINOX(mFOLFIRINOX)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通过增强CT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共同评估为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38例,其中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20例,转移性胰腺癌(MPC)患者18例,予以mFOLFIRINOX方案化疗,研究主要终点为中位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疾病客观缓解率、手术转化率、化疗不良反应等。结果:最终入组患者30例,中位年龄62岁,其中LAPC 17例,MPC 13例;以腹痛症状就诊者最多,共16例,转移性患者以肝脏转移最多见,共10例;出现3~4级化疗不良反应共16例(53.3%),中性粒细胞减少(26.7%)和贫血(13.3%)为常见;LAPC组OS及PFS分别为15.5个月和9.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35.3%,且有4例患者完成转化手术,MPC组OS及PFS分别为11.3个月和7.8个月,ORR为23.1%。结论:mFOLFIRINOX方案临床疗效可靠,患者能够耐受,适合不可切除胰腺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OLFIRINOX 三维可视化技术 不可切除胰腺癌 化疗 疗效与安全性
下载PDF
胰腺癌组织LncRNA XIST及MiRNA-101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洲 陈鹏 +3 位作者 章琴 王峻 王小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5期701-702,707,共3页
目的:研究与胰腺癌有关基因LncRNA XIST及MiRNA-101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50例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切除标本,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各取25例,采用Real time-PCR技术分析计算各标本中LncRNA XIST及MiRNA-101... 目的:研究与胰腺癌有关基因LncRNA XIST及MiRNA-101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50例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切除标本,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各取25例,采用Real time-PCR技术分析计算各标本中LncRNA XIST及MiRNA-101表达量,研究两种基因在胰腺癌患者临床特征中的相关性。结果:LncRNA XIST表达量增高与肿瘤分化程度具有负相关性(P<0.05),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神经脉管侵犯、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TMN分期等无关(P>0.05)。MiRNA-101表达量增高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及TMN分期具有负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神经脉管侵犯、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LncRNA XIST和MiRNA-101在一定程度上与胰腺癌的组织学分化、肿瘤的生长与发展相关,为未来胰腺癌的多向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LncRNA XIST MiRNA-101 病理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