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低剂量I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姚一芸 朱琦 +6 位作者 邹丽芳 汪蕾 唐勇 程毅敏 林文洁 任志宏 夏祖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9-11,15,共4页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2例老年AML患者分别以减低剂量IA方案、标准剂量IA方案和标准剂量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方案(MA)治疗,比较3组病例在临...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2例老年AML患者分别以减低剂量IA方案、标准剂量IA方案和标准剂量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方案(MA)治疗,比较3组病例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病死率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减低剂量IA组完全缓解(CR)6例(40%),标准剂量IA组CR5例(38%),标准剂量MA组CR5例(35%),减低剂量IA组与标准剂量IA/MA组相比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低剂量IA组4级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降低率低于标准剂量IA/MA组(P<0.05),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可耐受,治疗相关死亡率低于标准剂量IA/MA组(P<0.05)。患者主要死于骨髓抑制阶段感染诱发的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减低剂量IA方案是老年AML的治疗有效且耐受良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性 急性 老年 减低剂量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G-CSF在以CHOP为基础方案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春艳 薛恺 +7 位作者 张群岭 夏祖 吕方芳 沈维娜 季冬梅 曹军宁 洪小南 郭晔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70-975,共6页
背景与目的:由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和泼尼松组成的CHOP方案是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标准化疗方案,其发生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风险为10%~20%。近年来聚乙二醇化粒细... 背景与目的:由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和泼尼松组成的CHOP方案是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标准化疗方案,其发生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风险为10%~20%。近年来聚乙二醇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 G-CSF)在临床中逐渐广泛应用。该研究旨在明确PEG-rh G-CSF在接受CHOP方案为基础化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预防性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5例患者,其中36例接受了初级预防,39例接受了次级预防,所有患者均完成所有治疗并纳入数据分析。结果:在初级预防组中,52.8%的患者未再发生4度中性粒细胞缺乏或FN,63.9%未导致化疗减量。在次级预防组,61.5%的患者未再发生4度中性粒细胞缺乏或FN,66.7%未导致化疗减量。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大于等于65岁)和3/4期是预防后仍然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导致化疗减量的独立高危因素。安全性方面,短暂的腰骶部1~2级疼痛是主要的不良反应。结论:PEG-rh G-CSF的预防性应用不但使用方便,并且显示了良好的预防效果和耐受性,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非霍奇金淋巴瘤 CHOP方案 中性粒细胞缺乏 粒细胞 减少性发热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表达谱揭示分子发病机制及预后 被引量:1
3
作者 夏祖 李军民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74-76,共3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约占成人NHL的30%~40%,具侵袭性。1994年REAL分类正式提出DLBCL这一名称。2001年WH0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约占成人NHL的30%~40%,具侵袭性。1994年REAL分类正式提出DLBCL这一名称。2001年WH0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采纳该名称,并补充了6种新的形态学变异(variants)。DLBCL不仅形态多样,且生物学异质性显著,对治疗的反应可完全不同,目前常规的联合化疗可使约40%的患者达到持续缓解。随着人-鼠嵌合性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DLBCL的临床疗效,但仍有30%~40%的患者对治疗无效或治疗后迅速复发,疾病进展快,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表达谱 分子机制 预后
下载PDF
抗生素抗肿瘤,这些真相必须了解
4
作者 夏祖 《家庭用药》 2018年第4期10-11,共2页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有青霉菌落在培养基上并生长,奇怪的是,青霉菌周围没有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生长。由此,他怀疑是青霉菌产生了某些化学物质,导致了周围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实验...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有青霉菌落在培养基上并生长,奇怪的是,青霉菌周围没有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生长。由此,他怀疑是青霉菌产生了某些化学物质,导致了周围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经过分离提取,弗莱明发现了史上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由此开启了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抗肿瘤 细菌生长 细菌学家 培养基 青霉菌 化学物质 分离提取
原文传递
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值与老年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性
5
作者 曹佳真 郭林 夏祖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410-417,共8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常规检测各项指标及比值与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眼眶DLBCL老年患者作为疾病组(眼眶... 目的探讨外周血常规检测各项指标及比值与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眼眶DLBCL老年患者作为疾病组(眼眶DLBCL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PCNSL-DLBCL组),以及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血常规检测的各项参数的差异。Lasso回归筛选出眼眶DLBCL的关键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确认。绘制ROC曲线,计算线下面积。结果3组之间年龄与性别相匹配(P>0.05)。相较于健康对照组,眼眶DLBCL组的单核细胞计数(M)、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而淋巴细胞计数(L)、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分析显示,PLR和LMR是眼眶DLBCL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降低(OR,11.1868;95%CI,4.222229.6401;P<0.0001)、M升高(OR,1.8990;95%CI,1.488929.6401;P<0.0001)、PLR升高(OR,1.0609;95%CI,1.02251.1009;P=0.0017)和NLR升高(OR,4.5157;95%CI,2.71277.5170;P<0.0001)是眼眶DLBCL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MR升高是DLBCL的保护因素(OR,0.3923;95%CI,0.22970.6698;P=0.006)。ROC曲线分析发现,PLR与LMR联合运用对眼眶DLBCL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877)。结论外周血PLR和LMR与眼眶DLBCL相关。PLR升高和LMR减低可能是眼眶DLBCL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疾病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提供初步临床检验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下载PDF
血清尿酸和总胆红素与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张临晨 许晓峰 +1 位作者 胡涛 夏祖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65-369,共5页
目的 探索血清尿酸(UA)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5例和健康对... 目的 探索血清尿酸(UA)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35例的临床资料。3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UA、TBIL与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的相关性,并依此构建风险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结果 3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UA水平[(347.52±81.06)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304.20±59.9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TBIL水平[(12.89±8.77)μmol/L]高于对照组[(10.28±3.7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UA和TBIL升高者患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可能性是未升高者的1.005 6倍和1.097 9倍。通过LASSO回归分析得到计算得分公式:0.001 35×UA+0.018 51×TBIL。UA联合TBIL水平预测发生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694。结论 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UA和TBIL水平显著升高,血清UA和TBIL水平升高可能为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尿酸 总胆红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