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5年真菌血流感染病原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魏凌 夏文 +4 位作者 王珏 文怡 刘根焰 赵旺胜 梅亚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常见病原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评估(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真菌感染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真菌血...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常见病原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评估(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真菌感染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真菌血流感染的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同步分析G试验检测结果。结果 3年共分离真菌114株,以念珠菌属为主(86.8%,99/114),其中以白念珠菌比例最高,占30.7%。真菌血流感染科室分布以胸外科、血液科、ICU多见,占41.2%,其中胸外科感染逐年减少(2013年5例10株,2014年2例5株,2015年3例4株),血液科和ICU在2014年最高,分别有11株和7株。药敏结果显示血流感染真菌对两性霉素B最为敏感,敏感率达到100%,对伊曲康唑敏感率最低,平均敏感率仅为83.5%。88例患者中54例进行了G试验检测,其中13例G试验先于血培养出现阳性结果。结论真菌血流感染以念珠菌属为主,抗真菌药物中两性霉素B的抗真菌活性最强,血培养与血清学试验联合检测,可给临床提供较早且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真菌 (1 3)-β-D-葡聚糖检测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南京地区2004-2007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23
2
作者 顾兵 潘世扬 +4 位作者 魏雪菲 夏文 文怡 梅亚宁 童明庆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89-894,共6页
目的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2007年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BacT/Alert3D血培养仪;细菌及真菌鉴定采用API系统;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Rosco纸片法... 目的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2007年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BacT/Alert3D血培养仪;细菌及真菌鉴定采用API系统;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Rosco纸片法;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1313株,阳性率分别为13.1%(292/2226)、13.2%(327/2471)、13.3%(342/2563)和10.6%(352/3366)。血培养阳性菌多见于血液科、ICU、传染科、普通外科及老年医学科。检出率较高的革兰阳性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占32.9%(171/520)和39.2%(51/310)。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中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株。检出率较高的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高度敏感。结论血培养检出病原菌种类复杂,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 多药
原文传递
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钱学深 夏文 +2 位作者 梅亚宁 刘根焰 顾兵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评价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按棋盘法设计,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使用对60株CRE的最低抑菌浓度,并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指数确定磷霉素与亚胺培南的联合... 目的评价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按棋盘法设计,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使用对60株CRE的最低抑菌浓度,并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指数确定磷霉素与亚胺培南的联合效应。结果磷霉素与亚胺培南联用对60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较单用均有下降(P<0.01),检测结果显示协同作用为23.3%(14/60),部分协同作用为35.0%(21/60),相加作用为1.7%(1/60),无关作用为40.0%(24/60),无拮抗作用。结论磷霉素与亚胺培南联用对CRE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亚胺培南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联合药敏
原文传递
抗人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婷 潘世扬 +10 位作者 王芳 张丽霞 黄珮珺 徐建 孙瑞红 黄蕾 夏文 陆雅春 耿雁 彭蘡 秦雪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制备抗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单克隆抗体(McAb),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以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常规细胞融合,间接细胞ELISA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多种细胞间接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其... 目的制备抗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单克隆抗体(McAb),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以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常规细胞融合,间接细胞ELISA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多种细胞间接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其特异性;western blot分析其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相对分子量;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单抗的组织特异性。结果得到1株高效价的、稳定分泌IgG1抗人NSCLC单抗的细胞株(NJ488-1),纯化后效价为2×106;间接细胞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NJ488-1能特异地识别肺癌细胞系,其识别抗原定位于SPC-A1细胞胞浆区;western blot显示NJ488-1特异性结合的抗原相对分子量(Mr)为70 000左右;免疫组化结果表明NJ488-1与NSCLC组织有强阳性反应。结论成功地制备并鉴定了抗人NSCLC单抗NJ488-1,为肺癌的进一步研究及NJ488-1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克隆抗体 BALB/C小鼠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于裕 陈亮 +4 位作者 潘世扬 朱全 张石江 陈亦江 夏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0-813,共4页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行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疗效、创伤及急性期反应。方法:将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完全胸腔镜手术(VATS)组和传统开放手术(TOS)组,每组20例。比较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疗以及血浆...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行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疗效、创伤及急性期反应。方法:将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完全胸腔镜手术(VATS)组和传统开放手术(TOS)组,每组20例。比较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疗以及血浆游离DNA浓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无死亡病例,均未出现术后不良并发症,VATS组无中转开胸。两组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站数及个数、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VATS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日、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TOS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血浆DNA浓度和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3和5天各时间点VATS组血浆DNA浓度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TOS组(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围手术期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却明显减轻了对机体的创伤、急性期反应和病人的痛苦,具有明确的微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血浆DNA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532株血液科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雪 金菲 +2 位作者 夏文 倪芳 梅亚宁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62-865,共4页
目的 统计分析2013—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 血培养采用BACTEC FX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鉴定、药物敏感和真菌鉴定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链球菌... 目的 统计分析2013—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 血培养采用BACTEC FX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鉴定、药物敏感和真菌鉴定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链球菌药敏为纸片扩散法( K-B法),真菌药敏试验采用ATB FUNGUS 3方法,WHONET5. 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血培养阳性率为7. 6% ,分离前5 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20. 9% )、肺炎克雷伯菌(18. 0%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 4% )、铜绿假单胞菌(11. 5% )和阴沟肠杆菌(3. 6%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敏感(94. 4% ),铜绿假单胞菌对除氨曲南之外的抗菌药物均有较好的敏感性,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均较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性较好.结论 血液科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应引起临床和微生物室的高度重视,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细菌耐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药物敏感性
原文传递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许雨乔 宋为娟 +2 位作者 夏文 倪芳 陆燕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为控制和预防MRSA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血液培养MRSA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为控制和预防MRSA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血液培养MRSA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结果142例MRSA血流感染患者以男性、老年为主,生存99例,死亡43例,死亡率为30.3%。死亡组血清降钙素原(PCT)值显著高于生存组,1.08μg/L为诊断界值。合并感染性休克和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感染性休克和合并呼吸系统感染均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CT值对预测MRSA血流感染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定量检测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文君 潘世扬 +6 位作者 马建锋 张炳峰 王芳 徐建 谢而付 黄蕾 夏文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浆循环DNA的含量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44例食管癌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用磁珠法提取DNA、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DNA含量,并用放免法检测血清CEA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浆DN...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浆循环DNA的含量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44例食管癌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用磁珠法提取DNA、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DNA含量,并用放免法检测血清CEA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浆DNA含量(中位数:54.0ng/ml,四分位数区间:38.0—68.1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中位数:18.5ng/ml.四分位区间:15.5~24.9.g/ml),P〈0.001。Ⅱa期、Ⅱb期和Ⅲ~Ⅳ期患者血浆DNA含量分别37.0(27.2—46.2)ng/ml、53.0(41.4。63.7)ng/ml和66.3(55.9~81.8)ng/ml。Ⅲ~Ⅳ期明显高于Ⅱa~Ⅱb期(P=0.003)。Ⅱa和Ⅱb期组的血浆DN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血浆DNA含量分别为32.3(24.2~55.1)ng/ml、52.9(42.5—69.6)ng/ml和65.0(57.7~88.6)ng/ml,低分化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0)。以32.3ng/mL作为临界值,血浆DNA诊断敏感性为91.2%,特异性为90.O%,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95%Cl0.915~1.000),优于血清CEA。结论检测血浆DNA对食管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判断肿瘤侵袭与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DNA 食管癌 双重PCR CEA
下载PDF
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肖 夏文 +5 位作者 顾兵 蔡辉 严佳斌 张杰 文怡 潘世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监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3 625份血培养阳性病原菌鉴定结果;细菌及真菌鉴定采用API系统,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真菌... 目的:监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3 625份血培养阳性病原菌鉴定结果;细菌及真菌鉴定采用API系统,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Rosco纸片法,Whonet 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 625例血培养标本中有419份阳性,革兰阳性细菌占57.8%,革兰阴性细菌占38.4%,真菌占3.8%。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中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高度敏感;非发酵菌对多种抗菌药耐药率高。结论:血培养中检出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美罗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夏文 梅亚宁 +1 位作者 顾兵 刘根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美罗培南联合时对35株临床分离的美罗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联合药敏棋盘法,对3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罗培南的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测定,通过计算...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美罗培南联合时对35株临床分离的美罗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联合药敏棋盘法,对3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罗培南的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测定,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指数(FIC)来判断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美罗培南的联合效应。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美罗培南联用对35株美罗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较单用均明显下降(P<0.01);用联合药敏棋盘法检测协同作用为54.3%(19/35),部分协同作用为34.3%(12/35),相加作用为5.7%(2/35),无关作用为5.7%(2/35),无拮抗作用。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美罗培南对于美罗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表现为协同和部分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头孢哌酮/舒巴坦 美罗培南 棋盘法
原文传递
血培养双侧双瓶临床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玉蓉 李洋 +4 位作者 王珏 范坤 夏文 刘根焰 赵旺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比较血培养双侧双瓶与单瓶阳性率和污染率的差异,探讨血培养双侧双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2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其中1~6月963份为单瓶培养;7~12月2 405份为双侧... 目的:比较血培养双侧双瓶与单瓶阳性率和污染率的差异,探讨血培养双侧双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2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其中1~6月963份为单瓶培养;7~12月2 405份为双侧双瓶培养;阳性标本做病原菌鉴定,对双侧双瓶和单瓶的阳性率和污染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405份双侧双瓶标本,有282份培养出细菌,其中37份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属细菌根据CLSI M47-A血培养指南判定为疑似污染菌,阳性率为10.2%(245/2 405),污染率为1.54%(37/2 405),阳性污染率13.12%(37/282);963份单瓶标本,有72份细菌培养阳性,其中15份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属疑为污染,阳性率为5.92%(57/963),污染率1.66%(15/963),阳性污染率20.8%(15/72)。在双侧双瓶标本分离的282株细菌中,有56株仅在厌氧瓶中生长,占总菌株19.9%(56/282),其中,分离出10株厌氧菌,46株兼性厌氧菌。结论:双侧双瓶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瓶,双侧双瓶有助于临床对血培养结果的合理分析,推广血培养双侧双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双侧双瓶 阳性率 污染率
下载PDF
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仪器报警时间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肖 蒋叶 +6 位作者 杨璐 夏文 严佳斌 张杰 文怡 顾兵 潘世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52-1354,共3页
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仪器(BacT/Alert3D血培养仪)报警时间。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血培养阳性的报警时间及相应的病原菌鉴定结果,计算各常见病原菌阳性报警的中位时间。结果:2010年标本中有419份阳性,革兰阳性... 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仪器(BacT/Alert3D血培养仪)报警时间。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血培养阳性的报警时间及相应的病原菌鉴定结果,计算各常见病原菌阳性报警的中位时间。结果:2010年标本中有419份阳性,革兰阳性细菌占56.8%,革兰阴性细菌占39.4%,真菌占3.8%。对血培养阳性仪器报警时间进行分析,≤12h、≤24h、≤48h报警的病原菌分别为154株(36.8%)、281株(67.1%)、373株(89.0%)。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仪器报警中位时间分别为:肠杆菌科细菌(10.2h)、非发酵菌(12.2h)、链球菌属(15.0h)、肠球菌属(12.7h)、葡萄球菌(23.1h)、真菌(39.9h)。结论: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真菌。引起血液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均在5d内得到仪器的阳性报警,大多数病原菌在2d内报警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报警时间 肠杆菌科细菌 葡萄球菌 真菌
下载PDF
血培养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保荣 刘根焰 +4 位作者 文怡 梅亚宁 周成林 夏文 顾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8-883,共6页
目的 :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血培养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培养采用BACTEC FX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真菌鉴定及非苛养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链球菌药敏为纸片扩散法... 目的 :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血培养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培养采用BACTEC FX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真菌鉴定及非苛养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链球菌药敏为纸片扩散法(K-B法),真菌药敏采用ATB FUNGUS 3;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全年血培养共检出病原菌691株,双侧双瓶、双侧单瓶、单瓶阳性率分别为12.3%、11.4%、9.4%。分离率前5位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2.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5%)、肺炎克雷伯菌(11.0%)、链球菌(7.2%)、肠球菌(7.1%),革兰阴性菌分离率(50.4%)高于革兰阳性菌(41.0%)。血培养病原菌主要分离科室为血液科、重症监护病房、普外科及感染科。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44.2%~79.9%,对氨基糖苷类、头霉素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及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于25.0%;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50.0%;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规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60.0%。结论:多套送检血培养有利于提高阳性率,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种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双侧双瓶 病原菌分布 耐药率
下载PDF
真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廷廷 夏文 +4 位作者 许雨乔 倪芳 梅亚宁 刘根焰 金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目的研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与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真菌血流感染提供病原学依据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107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按患者结局分为生存组、死亡组,用... 目的研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与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真菌血流感染提供病原学依据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107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按患者结局分为生存组、死亡组,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显示与死亡率相关(P<0.05)的所有变量,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016—2018年血培养共分离到真菌117株,主要分布于ICU和血液科,占53.0%;排在前三位的菌种分别是光滑念珠菌(28.2%,33/117)、白念珠菌(20.5%,24/117)和近平滑念珠菌(17.9%,21/117)。107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中死亡17例,死亡率15.9%(17/107);单因素分析显示ICU入住、机械通气、抗真菌治疗和初始(1,3)-β-D-葡聚糖>100 ng/L与死亡率相关(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初始(1,3)-β-D-葡聚糖>100 ng/L(OR=6.364,95%CI:1.076~37.623,P=0.041)是与真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始(1,3)-β-D-葡聚糖>100 ng/L是与真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进行血培养和(1,3)-β-D-葡聚糖联合检测,对于阳性结果尽早干预以降低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流感染 死亡率 危险因素 (1 3)-β-D-葡聚糖
下载PDF
肠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婷婷 张晓慧 +4 位作者 陆燕飞 许雨乔 夏文 倪芳 金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研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肠球菌血流感染(BS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肠球菌BSI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临床指标及治疗等,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用χ... 目的研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肠球菌血流感染(BS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肠球菌BSI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临床指标及治疗等,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出与死亡率相关(P<0.05)的所有变量,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64例肠球菌BSI患者中,复数菌感染46例,占28.0%;在105例单一肠球菌BSI患者中屎肠球菌是最常见的分离菌(68株,64.8%),其次为粪肠球菌(29株,27.6%),其他肠球菌(8株,7.6%)。屎肠球菌BSI组消化道疾病比例和PCT水平高于粪肠球菌BSI组,但心血管疾病比例低于粪肠球菌BSI组(P<0.05)。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和其他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分别为3.4%和0,分离到1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OR=77.432;95%CI:7.776~771.089;P<0.001)、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OR=5.390;95%CI:1.311~22.167;P=0.020)和中心静脉置管(OR=14.869;95%CI:1.546~142.982;P=0.019)是肠球菌BSI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院肠球菌BSI以屎肠球菌最常见,其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肠球菌;感染性休克、中心静脉置管和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是影响肠球菌BS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这些因素,对于严重肠球菌BSI患者应及早拔管并进行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血流感染 死亡率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2007-2010年肿瘤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肖 夏文 +5 位作者 严佳斌 张杰 梅亚宁 顾兵 刘根焰 潘世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295-5298,共4页
目的了解2007-2010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及肿瘤科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及真菌,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Rosco纸片法测定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WHONET5.5... 目的了解2007-2010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及肿瘤科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及真菌,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Rosco纸片法测定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0年血液科及肿瘤科肿瘤患者感染后共分离病原菌379株和237株;血液科肿瘤患者感染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13.5%、11.9%、11.1%;肿瘤科肿瘤患者感染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分别为19.4%、10.5%、9.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但对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非发酵菌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但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血液科及肿瘤科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应引起重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细菌耐药 血液科 肿瘤科
原文传递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鲁科峰 许雨乔 +5 位作者 王珏 夏文 孙鹏飞 文怡 陈友华 梅亚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细菌鉴定采用API系统或VITEK-2 Compact自动鉴定仪;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稀释法;数据统计分析用WHONET 5.6软件...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细菌鉴定采用API系统或VITEK-2 Compact自动鉴定仪;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稀释法;数据统计分析用WHONET 5.6软件。结果 2014年共分离出各类细菌共7 9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 088株,占64.2%,排名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195株,占肠杆菌科的6.9%;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613株,占鲍曼不动杆菌的66.5%;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97株,占铜绿假单胞菌的28.7%。结论 2014年该院革兰阴性菌耐药主要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细菌耐药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菌 耐药监测 多重耐药菌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晓慧 王珏 +4 位作者 陆燕飞 夏文 倪芳 张伟 许雨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0,146,共5页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community-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ABSI)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CABSI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及临床资料,并按治疗28 d...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community-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ABSI)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CABSI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及临床资料,并按治疗28 d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与死亡相关的变量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92例CABSI患者分离病原菌3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2株,革兰阳性菌118株,真菌9株和厌氧菌4株。革兰阴性菌对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10%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小于20%,链球菌属对青霉素类耐药率为6.7%。292例患者中55例死亡,病死率为18.8%。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感染性休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α溶血链球菌感染、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升高与患者死亡有关。脑梗死、感染性休克和PCT水平升高是CABSI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ABSI患者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脑梗死、感染性休克和PCT升高能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临床医师应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008—2017年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雪 金菲 +3 位作者 夏文 陆燕飞 倪芳 刘根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统计分析2008-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送检脑脊液培养标本中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真菌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链球菌药敏为纸片扩散法(K-B法)... 目的:统计分析2008-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送检脑脊液培养标本中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真菌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链球菌药敏为纸片扩散法(K-B法),真菌药敏试验采用ATB FUNGUS 3方法,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脊液标本培养阳性率为6.0%,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35.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3%),肺炎克雷伯菌(9.3%),铜绿假单胞菌(5.8%),大肠埃希菌(5.1%)和新型隐球菌(5.1%)。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均较低,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敏感(>55.0%),铜绿假单胞菌对除氨曲南之外的抗菌药物均有较好的敏感性(>46.7%),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性较好,新型隐球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均有较好的敏感性(>90.0%)。结论:2008-2017年脑脊液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占重要地位,应重点防范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统计并分析脑脊液常见病原菌和药物敏感性可为本地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培养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不动杆菌属5年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居峰 王骏 +1 位作者 顾兵 夏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属(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等)的分离率,监测并分析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2~2006年不...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属(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等)的分离率,监测并分析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2~2006年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逐年上升,由2002年的3.3%上升至2006年的6.8%;不动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耐药率增幅较大的是:阿米卡星21.9%~59.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4%~54.6%、头孢他啶41.5%~69.1%。结论:不动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同时对于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等药物耐药率的快速增长应引起重视,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属 抗菌药物 耐药性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