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宣城风成沉积—红土系列剖面ES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96
1
作者 杨浩 赵其国 +1 位作者 李小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93-300,共8页
本文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ESR)测定了安徽省宣城风成沉积—红土系列剖面的形成年龄。根据各层的年龄,可以将本剖面划分为三个形成期次:(1)早更新世晚期,形成年龄约为1000—730ka之间,包括砾石层和上伏的粉砂层... 本文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ESR)测定了安徽省宣城风成沉积—红土系列剖面的形成年龄。根据各层的年龄,可以将本剖面划分为三个形成期次:(1)早更新世晚期,形成年龄约为1000—730ka之间,包括砾石层和上伏的粉砂层;(2)中更新世早期,包括网纹红土及与其互层的棕黄色风成堆积层,其形成年龄在730—400ka之间;(3)中更新世晚期,均质红土(含夹于其间的棕黄色风成堆积层)属于本期,形成年龄约在400—100ka之间。年龄的精确测定,使我们有可能进一步研究“过去全球变化”,并为分析和提取剖面中贮藏的气候环境变迁的信息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ESR 年代学 全球变化
下载PDF
安徽宣州黄棕色土和第四纪红土的比较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胡雪峰 龚子同 +2 位作者 眭云霞 杜剑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1-307,共7页
通过地貌和典型剖面的考察和研究,发现安徽宣州地区黄棕色土的层序位于第四纪红土层之上。用ESR测年法测得黄棕色土年龄约为80kaB.P.,红土年龄约为240kaB.P.。对这两种成土母质的各项理化性状和磁化率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黄棕色... 通过地貌和典型剖面的考察和研究,发现安徽宣州地区黄棕色土的层序位于第四纪红土层之上。用ESR测年法测得黄棕色土年龄约为80kaB.P.,红土年龄约为240kaB.P.。对这两种成土母质的各项理化性状和磁化率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黄棕色土受风化作用的程度不如第四纪红土。这表明该地区24万年前的湿热气候至8万年左右开始转凉,不适于红土的形成。现今该地区出露的红土都是中更新时期古气候的产物,而黄棕色土则是与近代气候环境更相接近的一种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棕色土 第四纪红土 ESR测年法 古气候
下载PDF
李家岗下蜀黄土剖面的反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汪永进 陈峻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3-448,共6页
采用色度学方法,系统研究了下蜀黄土典型剖面的反射光谱特征。结合磁化率、微量元素Rb、Sr的含量和比值,讨论了色度参数的古气候意义,初步把下蜀黄土形成以来的古气候划分为3个波动旋回。丁蜀黄土和黄土高原色度参数的对比,揭... 采用色度学方法,系统研究了下蜀黄土典型剖面的反射光谱特征。结合磁化率、微量元素Rb、Sr的含量和比值,讨论了色度参数的古气候意义,初步把下蜀黄土形成以来的古气候划分为3个波动旋回。丁蜀黄土和黄土高原色度参数的对比,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更强的化学风化作用和成壤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黄土 反射光谱 古气候 色度参数 土壤剖面
下载PDF
南京下蜀黄土红外释光测年 被引量:16
4
作者 赖忠平 周杰 +2 位作者 张景昭 陈骏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红外释光测年应用于南京下蜀黄土许家村剖面的17个样品.通过前处理分离出细颗粒样品,对每个样品应用附加剂量法和再生法两种方法进行年代测定.17个样品剂量率的平均值为4.17 Gy/ka,与黄土高原的黄土和欧洲黄土相当.基于红外释光测年认为... 红外释光测年应用于南京下蜀黄土许家村剖面的17个样品.通过前处理分离出细颗粒样品,对每个样品应用附加剂量法和再生法两种方法进行年代测定.17个样品剂量率的平均值为4.17 Gy/ka,与黄土高原的黄土和欧洲黄土相当.基于红外释光测年认为,下蜀黄土第1层黄土层形成于末次冰期,其年代相当于黄土高原的马兰黄土.第2层黄土及其以下土层样品的年龄已趋于饱和,只能作为最小年代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黄土 红外释光测年 细颗粒技术 附加剂量法 再生法 南京 地层年代学 气候
下载PDF
南京汤山洞穴碳酸盐沉积物的电离质谱铀系年代 被引量:16
5
作者 汪永进 HaiCheng +3 位作者 陆从伦 吴江滢 陈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4期1548-1551,共4页
应用热电离质谱仪 (TIMS)技术 ,测定了南京汤山 2个溶洞数层钙板和石笋的年龄 ,其年代分布范围跨越了距今 5 0 0~ 2 0ka.根据这些洞穴碳酸盐的年代及其与堆积地层的关系 ,建立了该处第四纪洞穴沉积物的年代地层框架 .从南京直立人头骨... 应用热电离质谱仪 (TIMS)技术 ,测定了南京汤山 2个溶洞数层钙板和石笋的年龄 ,其年代分布范围跨越了距今 5 0 0~ 2 0ka.根据这些洞穴碳酸盐的年代及其与堆积地层的关系 ,建立了该处第四纪洞穴沉积物的年代地层框架 .从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赋存层位及其顶底板铀系年代分析 ,2具头骨化石分属于不同的地质时段 ,Ⅰ号头骨顶层钙板及其石笋的年龄说明其年代应大于 5 0 0kaBP ,Ⅱ号头骨年龄落于 5 0 0~ 2 40kaBP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碳酸盐 铀系年代 热电离质谱 沉积物
原文传递
南京下蜀黄土红外释光地层年代学 被引量:15
6
作者 赖忠平 周杰 +2 位作者 汪永进 陈峻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下蜀黄土地层年代学对于理解季风环流时空格局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关系十分重要。作者基于下蜀黄土红外释光测年和下蜀黄土及黄土高原洛川;剖面磁化率序列的对比分析,认为下蜀黄土第一层黄土层形成于末次冰期,最底部的黄... 下蜀黄土地层年代学对于理解季风环流时空格局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关系十分重要。作者基于下蜀黄土红外释光测年和下蜀黄土及黄土高原洛川;剖面磁化率序列的对比分析,认为下蜀黄土第一层黄土层形成于末次冰期,最底部的黄土层与洛川的 L5相当。因而下蜀黄土应相当于黄土高原LS以来的风成堆积,其底界年代约为 500 ka。也就是说,在 500 ka左右黄土堆积的南界已达长江下游地区。这可能是因为其时青藏高原的隆升已到达一特殊高度,对东亚季风演化的影响成为一个转折点,加强了东亚季风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黄土 红外释光测年 地层年代学 东亚季风演化 青藏高原隆升 南京 磁化率
下载PDF
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在第四纪红土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浩 《江苏地质》 CAS 1997年第4期220-223,共4页
中国南方第四纪红土是过去全球环境变化的有效信息载体之一。详细叙述了适用于南方红土测年的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方法的原理、样品处理流程、等效剂量、年平均剂量的求取方法。并简要介绍了ESR方法在红土地层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ESR测年 第四纪 红土 地层学 年代学
下载PDF
下蜀黄土中记录的氧同位素3阶段(MIS3)特殊暖湿现象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茂恒 +2 位作者 孟景闻 赖忠平 汪永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5,共7页
下蜀黄土在第四纪古气候研究上具有独有的区位特征,对南京李家岗下蜀黄土剖面上部的近20m进行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划分出5层黄土和5层古土壤,按5cm间距采集了Rb/Sr、色度、磁化率和粒度样品,并在剖面和可追索的相邻剖面上采集了12个光... 下蜀黄土在第四纪古气候研究上具有独有的区位特征,对南京李家岗下蜀黄土剖面上部的近20m进行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划分出5层黄土和5层古土壤,按5cm间距采集了Rb/Sr、色度、磁化率和粒度样品,并在剖面和可追索的相邻剖面上采集了12个光释光测年样品。通过气候代用指标与深海氧同位素及古里雅冰芯、马兰黄土等的对比,结合光释光测年,对南京李家岗下蜀黄土进行气候地层划分,对比结果将下蜀黄土划分出分别相当于MIS2~MIS5的4个气候旋回。气候意义的分析表明,各代用指标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显示了氧同位素3阶段明显的特殊暖湿特征,并且其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过程和强度与青藏高原及西部黄土具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3阶段 暖湿现象 下蜀黄土
下载PDF
最近11万年来东亚季风轨道与千年尺度气候变率在南京下蜀黄土中的记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茂恒 孟景闻 +2 位作者 赖忠平 汪永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1-327,共7页
对南京李家岗下蜀黄土剖面上部的近20 m地层进行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划分出5层黄土和5层古土壤,按5 cm间距采集了Rb/Sr、色度、磁化率和粒度样品,并在剖面和可追索的相邻剖面上采集了13个光释光测年样品。分析结果显示,Rb/Sr、色度和磁... 对南京李家岗下蜀黄土剖面上部的近20 m地层进行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划分出5层黄土和5层古土壤,按5 cm间距采集了Rb/Sr、色度、磁化率和粒度样品,并在剖面和可追索的相邻剖面上采集了13个光释光测年样品。分析结果显示,Rb/Sr、色度和磁化率等夏季风代用指标曲线所表现的4次岁差变率振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依据气候地层对比和光释光测年结果,将这一部分下蜀黄土对应于末次间冰期-冰期的氧同位素2~5阶段(MIS2~MIS5),确定了各层的时代归属。在此基础上,以粗粒度组份含量作为冬季风代用指标,进一步揭示了110~20 kaB.P.的轨道与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特征,确定了11次降温事件和23次D-O气候旋回。与北方黄土所显示的东亚季风高纬驱动机制不同的是,下蜀黄土显示出明显的低纬度气候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 轨道和千年尺度 下蜀黄土 第四纪 南京 江苏
原文传递
安徽宣城第四纪红土剖面石英颗粒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浩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扫描电镜下对宣城剖面167个石英颗粒的表面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剖面中石英颗粒的磨园度、球度较高,表明沉积物在地质营力的主导下经过了较长距离的搬运,在ESR年代学研究中可以认定其初始剂量为零;相比于棕黄色古土壤母质层... 扫描电镜下对宣城剖面167个石英颗粒的表面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剖面中石英颗粒的磨园度、球度较高,表明沉积物在地质营力的主导下经过了较长距离的搬运,在ESR年代学研究中可以认定其初始剂量为零;相比于棕黄色古土壤母质层,古土壤层中的石英颗粒表面化学结构极为发育,指示了古土壤形成期的气候相对温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石英粒 表面特征 第四纪 红土剖面
下载PDF
安徽宣城第四纪红土剖面的全氧化铁含量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小平 杨浩 《江苏地质》 CAS 1998年第3期182-185,共4页
对宣城第四纪红土剖面的研究表明,全氧化铁含量能够较好地指示中国南方第四纪气候的波动。与北方黄土古土壤序列相比,宣城剖面的全氧化铁明显较高,指示了南方地区更强的风化成壤作用。
关键词 全氧化铁 第四纪 红土化 安徽 古环境意义
下载PDF
中国南方红土中石英颗粒的E’心寿命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4,共4页
利用石英颗粒进行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学研究,其E’心的寿命必须大于样品可能沉积年龄一个数量级以上。本文绘制了南方红土中石英颗粒的等时退火曲线,选择出合适的等温退火温度。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出石英颗粒的E’心的寿命... 利用石英颗粒进行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学研究,其E’心的寿命必须大于样品可能沉积年龄一个数量级以上。本文绘制了南方红土中石英颗粒的等时退火曲线,选择出合适的等温退火温度。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出石英颗粒的E’心的寿命温度曲线,推导出常温(293K)下E’心的年龄为3.09x108年,证明了就E’心的寿命而言,石英颗粒完全可以用来对中国南方红土剖面进行ESR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心年龄 石英颗粒 红土 ESR测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