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眼调节等量同步训练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夏国 吴丹 +2 位作者 韩二营 魏琳 张清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双眼调节等量、同步的视觉训练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治疗组30例55只眼,对照组35例65只眼,年龄4~12岁。两组均进行规范的屈光不正矫正检查、配镜,屈光参差患者同时进行健眼遮盖治疗,两... 目的探讨双眼调节等量、同步的视觉训练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治疗组30例55只眼,对照组35例65只眼,年龄4~12岁。两组均进行规范的屈光不正矫正检查、配镜,屈光参差患者同时进行健眼遮盖治疗,两组均采用DV100多媒体训练软件的综合方法治疗。治疗组依据视功能检查结果,同时增加双眼视功能训练,包含进行单双眼调节等量、同步训练,融合训练、脱抑制训练。结果治疗组患者弱视眼的视力增长速度和双眼视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弱视眼的视力回退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81.81%,总有效率为92.72%,对照组基本治愈率为53.85%,总有效率为78.4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Z=2.30,P〈0.01)。调节等量、同步一致性,治疗组治疗前调节等量、同步一致率14.5%,0%,治疗后87.3%,85.5%。对照组治疗前调节等量、同步一致率16.9%,0%,治疗后55.4%,15.4%。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P〈0.01)。立体视觉治疗组,有效率87.27%、恢复正常率45.45%,对照组有效率58.46%、恢复正常率18.46%,两组立体视有效率和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7,χ2=10.71,P〈0.01)。视力回退,治疗组3回退率为9.1%;对照组,回退率30.76%,两组间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P〈0. 01)。结论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增加双眼调节等量、同步训练后,可以明显的减少患者的治疗周期,减少视力回退,显著调高双眼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等量 同步 屈光参差性弱视 视觉训练 双眼视觉
原文传递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离焦环距离角膜缘宽度对控制近视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夏国 魏少华 +1 位作者 魏琳 张清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离焦环距离角膜边缘不同宽度对控制和减缓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01/2015-12在我院视光学中心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45例85眼,依据镜片覆盖角膜白到白横径的90%~95%确定...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离焦环距离角膜边缘不同宽度对控制和减缓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01/2015-12在我院视光学中心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45例85眼,依据镜片覆盖角膜白到白横径的90%~95%确定镜片总直径,角膜横径12. 1~13. 00mm的患者选择镜片总直径11. 0~11. 2mm(A组);角膜横径11. 1~12. 0mm的患者选择镜片总直径10. 5~10. 9mm(B组);角膜横径10. 0~11. 0mm的患者选择镜片总直径10. 0~10. 4mm (C组)。观察三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1、2a等效球镜度数和眼轴的变化情况。结果:戴镜前,三组患者年龄、等效球镜度、眼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戴镜1、2a,A组和B组患者等效球镜度和眼轴较戴镜前变化较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C组患者等效球镜度和眼轴较戴镜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A组和B组患者等效球镜度和眼轴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离焦环距离角膜边缘的宽度不同对于控制和减缓近视的效果不尽相同,离焦环越靠近角膜边缘,近视的控制效果相对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术 眼轴 等效球镜 离焦环 宽度 周边屈光
下载PDF
角膜塑形术后离焦环位于角膜不同位置对于控制及减缓近视进展的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魏少华 夏国 +1 位作者 魏琳 张清生 《临床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术后产生的离焦环距离角膜边缘不同距离对控制、减缓近视进展的效果。方法随机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按照角膜塑形镜验配程序配戴角膜塑形两年的患者中选取三种不同片径的配戴患者病例各15例(85眼),依据三种片径镜片...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术后产生的离焦环距离角膜边缘不同距离对控制、减缓近视进展的效果。方法随机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按照角膜塑形镜验配程序配戴角膜塑形两年的患者中选取三种不同片径的配戴患者病例各15例(85眼),依据三种片径镜片在角膜塑形术后产生的离焦环距离角膜边缘的位置分为A、B、C三组,对患者配戴后1年和2年,对等效球镜SE(D)、眼轴AL(mm)、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配戴1年后A、B组等效球镜度(D)和眼轴(mm)改变量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1. 62、P> 0. 05,t=0、P> 0. 05,t=0、P>0. 05,t=0. 17、P> 0. 05),C组配戴1年后与配戴前在等效球镜度(D)、眼轴(mm)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57、P <0. 05,t=1. 84、P <0. 05)。2年后三组等效球镜度(D)和眼轴(mm)分别较配戴前增加为A组(-0. 50±0. 29) D、(0. 13±0. 007) mm,B组(-0. 25±0. 22) D、(0. 05±0. 005) mm,C组(-1. 25±0. 68) D、(0. 36±0. 12) mm,(A组:t=4. 31、P <0. 05,t=2. 03、P <0. 05; B组:t=3. 73、P <0. 05,t=1. 73、P <0. 05; C组:t=8. 12、P <0. 05,t=3. 87、P <0. 05)。三组与配戴前在等效球镜度(D)、眼轴(mm)的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比较,A和B组(t=3. 89、P <0. 05,t=12. 89、P <0. 05)、A和C组:(t=5. 65、P <0. 05,t=7. 19、P <0. 05)、B和C组:(t=8. 33、P <0. 05,t=15. 84、P <0. 05、),组间比较,C组在等效球镜度(D)和眼轴(mm)增加值的变化统计学意义更显著。结论角膜塑形术后离焦环距离角膜边缘的位置不同对于控制、减缓近视进展的效果不尽相同,离焦环越靠近角膜边缘控制、减缓近视的效果相对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术 眼轴 等效球镜 离焦环 位置 周边屈光
原文传递
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初发性近视患者调节幅度和AC/A值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丁磊 王华德 +2 位作者 夏国 韩二营 张清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6期179-180,共2页
目的:观察初发性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前后调节幅度和调节性集合比调节(AC/A)的变化,了解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初发性近视患者调节幅度和AC/A值的影响。方法:观察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濮阳市眼科医院视光门诊8~12岁的初发性... 目的:观察初发性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前后调节幅度和调节性集合比调节(AC/A)的变化,了解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初发性近视患者调节幅度和AC/A值的影响。方法:观察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濮阳市眼科医院视光门诊8~12岁的初发性近视患者67例(67眼),其中31例配戴角膜塑形镜为角膜塑形镜组,36例配戴框架眼镜为框架眼镜组,测量其配戴前和戴镜后1年等效屈光度、眼轴、调节幅度以及AC/A值。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角膜塑形镜组1年后停戴1个月等效球镜度为(–2.25±0.54)D;框架眼镜组为(–2.79±0.4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年后两组眼轴分别为:(24.56±0.61)mm、(24.63±0.4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1年后调节幅度分别为:(13.24±1.27)D、(13.81±1.1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A值分别为:3.28±0.70、3.94±0.75。结论:对于初发性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比框架眼镜能更有效减缓近视屈光度的加深,减弱眼轴的增长;两种矫正方式均能有效改善调节幅度,降低AC/A值;配戴1年后两组患者的调节幅度改变无差异性,角膜塑形镜组对AC/A值的影响较大,能更有效的降低高AC/A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初发性近视 框架眼镜
下载PDF
角膜塑形矫治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夏国 魏少华 +1 位作者 韩二营 张清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在控制或减缓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差异。方法:选用美国欧普康视角膜塑形镜(OK contactlens),对于年龄在7~18岁、屈光度为(等效球镜)-1.00~-5.00DS、散光度≤-1.50DC的212例315眼青少年近...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在控制或减缓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差异。方法:选用美国欧普康视角膜塑形镜(OK contactlens),对于年龄在7~18岁、屈光度为(等效球镜)-1.00~-5.00DS、散光度≤-1.50DC的212例315眼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矫正后,依据年龄平均分为4组,在6,12,24mo后,根据裸眼视力≥1.0和≥0.8的患者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6mo后,四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1.0,患者在配戴12mo后,I组≥1.0的38.2%,≥0.8的61.8%;Ⅱ组≥1.0的54.0%,≥0.8的46.0%;Ⅲ组≥1.0的62.2%,≥0.8的37.8%;Ⅳ组≥1.0的100%。在24mo后,I组≥1.0的7.3%,≥0.8的8.9%;II组≥1.0的21.6%,≥0.8的15.8%;III组≥1.0的37.8%,≥0.8的16.2%;Ⅳ组≥1.0的62.5%,≥0.8的37.5%。结论:角膜塑形术在控制或减缓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效果与配戴患者的年龄增加成正比,配戴患者年龄越大,控制或减缓近视的效果越明显,角膜塑形术在控制或减缓青少年近视方面具有起效快,无创性及塑形可逆的优点,是青少年近视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年龄 角膜塑形术 减缓 控制
下载PDF
角膜塑形术矫治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夏国 魏少华 张清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77-578,共2页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在控制或减缓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发展作用方面的差异。方法:选用美国欧普康视角膜塑形镜(OK contact lens),屈光度为-1.00~-5.00DS(等效球镜)、散光度≤-1.50DC的169例316眼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在控制或减缓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发展作用方面的差异。方法:选用美国欧普康视角膜塑形镜(OK contact lens),屈光度为-1.00~-5.00DS(等效球镜)、散光度≤-1.50DC的169例316眼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矫正后,依据屈光度平均分为4组,Ⅰ组-1.00~-2.00DS,Ⅱ组-2.25~-3.00DS,Ⅲ组-3.25~-4.00DS,Ⅳ组-4.25~-5.00DS,在6,12,24mo后,根据裸眼视力≥1.0和≥0.8的患者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6mo后:Ⅰ组和Ⅱ组的裸眼视力≥1.0分别为100%和96.2%,Ⅲ组≥1.0的93.6%,Ⅳ组≥1.0的88.6%。在配戴12mo后:Ⅰ组≥1.0的87.3%,≥0.8的12.7%;Ⅱ组≥1.0的84.8%,≥0.8的15.2%;Ⅲ组≥1.0的77.2%,≥0.8的22.8%;Ⅳ组≥1.0的70.9%,≥0.8的29.1%。在24mo后:I组≥1.0的59.5%,≥0.8的15.2;Ⅱ组≥1.0的54.4%,≥0.8的19.0%;Ⅲ组≥1.0的53.2%,≥0.8的13.9%;Ⅳ组≥1.0的45.6%,≥0.8的10.1%。结论:角膜塑形术在控制或减缓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效果与配戴患者的屈光度增加成负相关,在中低度组配戴患者中,控制或减缓近视发展的效果优于高度组,因此对于早期中低度近视的青少年可以选择角膜塑形术,角膜塑形术在控制或减缓青少年近视方面具有起效快、无创性及塑形可逆的优点,在控制或减缓青少年近视发展方面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度 近视 角膜塑形术 控制 减缓
下载PDF
角膜塑型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
7
作者 夏国 魏少华 +1 位作者 魏琳 张清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948-950,共3页
目的分析角膜塑型术后前表面曲率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佩戴角膜塑型镜者65例(128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76眼)、女27例(52眼),按不同近视屈光度分为两组,A组:低度近视(-3.00D及以下),41例(80眼),B组:中度近视(-3.25D--... 目的分析角膜塑型术后前表面曲率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佩戴角膜塑型镜者65例(128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76眼)、女27例(52眼),按不同近视屈光度分为两组,A组:低度近视(-3.00D及以下),41例(80眼),B组:中度近视(-3.25D--6.00D)24例(48眼),随访观察1个月。结果两组佩戴者在角膜塑型术后1、7、14、30d角膜前表面曲率相比配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t=41.86、63.33、73.79、69.33,P<0.05;B组t=14.89、24.55、28.21、31.71,P<0.05)。临床屈光度的两组术后与术前相比(A组t=23.08、34.90、35.15、38.99,B组t=28.50、46.39、49.39、54.72,P<0.05)。角膜塑型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X)与临床屈光度(Y)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A组Y=1.018x+0.875,相关系数r=0.654,P<0.05:B组Y=1.235x+0.942,相关系数r=0.752,P<0.05。结论角膜塑型术后两组佩戴者角膜前表面的曲率与近视屈光度高度相关,拟塑型的屈光度每升高1D,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所能塑型的临床屈光度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型术 角膜前表面曲率 屈光度 相关系数
原文传递
以Angio-OCT观察佩戴角膜塑型镜后角膜厚度的变化
8
作者 魏少华 夏国 +1 位作者 魏林 张清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866-869,共4页
目的观察佩戴角膜塑型镜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佩配角膜塑型镜者30例(58眼)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屈光度分为两组:A组,低度近视组(-3.00D及以下)16例(30眼),B组,中度近视组(-3.25D^6.00D)14例(28眼),分别在配戴前、配戴后1、7... 目的观察佩戴角膜塑型镜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佩配角膜塑型镜者30例(58眼)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屈光度分为两组:A组,低度近视组(-3.00D及以下)16例(30眼),B组,中度近视组(-3.25D^6.00D)14例(28眼),分别在配戴前、配戴后1、7、30及90d,以Angio-OCT眼前段扫描观察角膜全层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结果佩戴前角膜全层厚度和角膜上皮层厚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角膜全层厚度配戴前与配戴后各时间点的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配戴30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上皮层厚度佩戴前与佩戴后各时间点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佩戴角膜塑型镜后早期角膜上皮层厚度中央区减少,旁中央区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型镜 角膜厚度 Angio-OCT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38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韩二营 夏国 于世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76-177,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优越性。方法:斜视患者387例,男224例,女163例,年龄3~65岁,其中共同性斜视296例,麻痹性斜视65例,A-V征19例,垂直分离性斜视7例。全部病例均在显微镜下完成斜视矫正术,对复杂性斜视手术行睫状前血... 目的: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优越性。方法:斜视患者387例,男224例,女163例,年龄3~65岁,其中共同性斜视296例,麻痹性斜视65例,A-V征19例,垂直分离性斜视7例。全部病例均在显微镜下完成斜视矫正术,对复杂性斜视手术行睫状前血管分离保留。结果:术后23例欠矫,8例过矫,斜视矫正率达92.0%,有效率达100%。无1例发生眼前节缺血;手术视野清晰,操作准确,损伤小;手术并发症极少,局部反应轻微,恢复快。结论:显微镜下斜视手术与以往常规肉眼下斜视手术相比,无论从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减少手术并发症上,都有诸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显微镜下 微创手术 睫状前血管
下载PDF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测量不同屈光度近视角膜厚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国 魏少华 +1 位作者 韩二营 张清生 《临床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31-32,共2页
目的评价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在分析测量不同屈光度近视眼角膜厚度分布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测量55例(109眼)近视眼患者中心角膜厚度。结果高度近视眼与中低度近视眼在角膜中央区角膜厚度与近视屈... 目的评价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在分析测量不同屈光度近视眼角膜厚度分布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测量55例(109眼)近视眼患者中心角膜厚度。结果高度近视眼与中低度近视眼在角膜中央区角膜厚度与近视屈光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能方便、准确、无创地测量不同屈光度近视全角膜厚度,应用于屈光手术术前、术后检查,用以指导制订手术方案、排除圆锥角膜等手术禁忌证,在角膜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 角膜厚度 不同屈光度近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