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交叉背景下的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探讨
1
作者 汪驰升 李清泉 +6 位作者 涂伟 乐阳 夏吉 陆旻 梁世浩 高青 郭仁忠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0-174,179,共6页
误差理论一直是测绘学科的基础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地理信息、遥感科学等信息地理学科的支撑。过去的误差理论教学主要围绕测边、测角、测高等具体测量公式和问题开展。但是随着社会变化,测绘科学与电子、计算机、城市规划等领域呈现融合... 误差理论一直是测绘学科的基础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地理信息、遥感科学等信息地理学科的支撑。过去的误差理论教学主要围绕测边、测角、测高等具体测量公式和问题开展。但是随着社会变化,测绘科学与电子、计算机、城市规划等领域呈现融合交叉趋势,本专业学生较少直接从事传统测绘行业。误差理论作为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在学生进行空间统计、导航与定位、多源传感器数据融合、时空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知识学习中,依旧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分析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的重要意义,探讨了经典课程体系在学科交叉背景下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新的初步教学改革方案,最后以深圳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的具体课程实践为例开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理论 学科交叉 课程教学 测绘学
下载PDF
城市时空大数据驱动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评估——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夏吉 周颖 +4 位作者 李珍 李帆 乐阳 程涛 李清泉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1-680,共10页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快速传播对中国与世界的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并制定相应防疫管控措施,是各国所面临的难题,也是科学防治与精准施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作为我国最...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快速传播对中国与世界的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并制定相应防疫管控措施,是各国所面临的难题,也是科学防治与精准施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受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影响较大,且春节假期后大量的复工回流人口进一步带来潜在的传播风险。本文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评估的紧迫需求,结合大湾区多源城市时空大数据与流行病动力学模型,构建适宜大湾区的改进模型,并对新型冠状病毒在大湾区的传播风险和各类防疫管控措施效果进行评估与模拟。首先,引入动态复工回流人口和聚集热点改进现有动力学模型(SEIR模型),对现有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空间评估单元的传播参数进行纠偏,加强模型在大湾区评估中的适宜性;利用手机信令等多源城市大数据,构建更精细化的人口、疾病流动矩阵和相应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以满足各级防疫部门精细化(如村(社区)级)风险评估的迫切需求。模拟结果表明,相对经典SEIR模型,改进模型在大湾区的传播风险评估中具有更强的适宜性;大湾区高强度的人口流动为病毒的传播带来较高的风险;防疫部门所采取各类管控措施对病毒在大湾区的传播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粤港澳大湾区 时空大数据 流行病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顾及停留位置特征提取的个人位置预测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帆 夏吉 +2 位作者 黄赵 李晓明 李清泉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70-1980,共11页
预测居民的未来活动位置与轨迹,为传染病防控、交通疏导、公共安全等城市智慧管理和服务提供主要决策依据。当前的个人位置预测方法往往基于个体的历史轨迹规律模式挖掘与建模进行位置预测,对于个体在不同停留位置的特征信息挖掘不够充... 预测居民的未来活动位置与轨迹,为传染病防控、交通疏导、公共安全等城市智慧管理和服务提供主要决策依据。当前的个人位置预测方法往往基于个体的历史轨迹规律模式挖掘与建模进行位置预测,对于个体在不同停留位置的特征信息挖掘不够充分。为此,提出一种顾及停留位置特征提取的个人位置预测模型。首先,模型基于轨迹数据构建历史轨迹链路,采用位置发现规则将轨迹链路转化为停留位置链路,对停留位置进行空间聚类以构建聚类链路;其次,对不同的停留位置进行特征信息(进入/离开时间、天气状况、土地利用)提取,并提取聚类链路的空间特征;最后,将带有特征信息的链路代入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进行定制集成,并实现个人位置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圳市志愿者用户23天300余万个轨迹位置数据,本模型用户位置预测的F值在不同时间步长参数下均优于变阶马尔可夫模型(约5.5%增益)和传统N阶马尔可夫模型(约7%增益),引入停留位置特征的模型性能增益约为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预测 轨迹大数据 特征提取 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住区生态宜居性评价——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董轩妍 胡忠文 +5 位作者 吴金婧 王敬哲 杨超 张杰 夏吉 邬国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607-6619,共13页
作为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生态宜居性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遥感与兴趣点(POI)数据生成分类特征,利用文档主题生成模型进行特征重表达,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提取住区,为后续的生态宜居性评价提供基本单元;随后,依据多... 作为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生态宜居性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遥感与兴趣点(POI)数据生成分类特征,利用文档主题生成模型进行特征重表达,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提取住区,为后续的生态宜居性评价提供基本单元;随后,依据多源数据生成多个生态宜居性评价指标,使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方法构建生态宜居评价模型,得出每个住区综合得分;以深圳市为实验区对研究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深圳市的住区生态宜居性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机器学习方法与多源数据结合可得到精细的城市功能分区图,总体精度可达82.1%;(2)基于TOPSIS方法构建的生态宜居评价框架能够对住区生态宜居性进行有效量化,综合得分高的住区多为片区绿化率高、空气质量好、建筑密度较小的住宅区,而得分较低的住区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等生态环境较差的区域,结果符合客观事实;(3)深圳市内的住区及其评价得分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南山、福田、罗湖区域的住宅小区较多;宝安、龙华、龙岗区内部同时包含较多的住宅小区与城中村,导致三个区内部各评价单元的得分差异较为明显;因住区数量少、绿地面积大、空气质量高等客观条件,坪山、盐田和大鹏区生态宜居得分情况较好。以上结果展示了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城市生态宜居建设及城市规划等提供案例参考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分区 LDA模型 生态宜居性评价 TOPSIS 多源数据 深圳
下载PDF
现象教学法在GIS专业中的运用探索 被引量:6
5
作者 乐阳 涂伟 +4 位作者 汪驰升 夏吉 陆旻 李清泉 郭仁忠 《地理信息世界》 2021年第3期5-8,共4页
为应对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需求,探讨现象教学法(Phenomenon-based learning)在GIS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围绕某一主题或现象,将GIS专业教学中多门课程有机融合,发挥线下课堂的互动优势,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现实问题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潜... 为应对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需求,探讨现象教学法(Phenomenon-based learning)在GIS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围绕某一主题或现象,将GIS专业教学中多门课程有机融合,发挥线下课堂的互动优势,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现实问题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潜在地指引学生的教育与职业路径,为进一步推进GIS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教学法 地理信息 跨学科教学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人口流动模式变化识别
6
作者 钟雷洋 周颖 +5 位作者 高松 夏吉 李珍 李晓明 乐阳 李清泉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7-1249,共13页
根据中国与美国两大湾区的高时空分辨率人口移动大数据,首先构建移动变化指数、距离变化指数和波动变化指数3个评价指标,剖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人口移动差异特征。然后,利用奇异值分解算法识别出两... 根据中国与美国两大湾区的高时空分辨率人口移动大数据,首先构建移动变化指数、距离变化指数和波动变化指数3个评价指标,剖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人口移动差异特征。然后,利用奇异值分解算法识别出两大湾区的人口流动内在结构和流动模式。分析发现:(1)在人口流动管控维度上,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表现优于旧金山湾区,大流行期间人口移动量下降幅度更大,每日移动量波动更加平稳,平均出行距离更短。(2)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模式主要受春节假期与公共卫生政策双重影响,从中识别出日常出行模式、返乡出行模式和返程复工模式。旧金山湾区人口流动模式呈现强规律性(包括日常出行模式、工作日出行模式与周末出行模式),公共卫生政策对其影响并不深刻。量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控措施下中美两大湾区人口流动指标与模式的定量改变,对评估防疫措施有效性和确定有针对性的防疫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还可为未来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措施制定提供重要指标与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事件 人口流动 时空特征 模式识别 粤港澳大湾区 旧金山湾区
原文传递
面向地理流的时空交叉K函数方法
7
作者 周梦杰 阳孟杰 +3 位作者 陈慧颖 田雨萌 万义良 夏吉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4-1655,共12页
地理流表示地理对象在不同地理位置之间有意义的交互或移动。挖掘地理流时空关联模式,对于揭示地理流之间的时空依赖性和异质性,理解地理流的发生机制和时空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理流空间关联分析方法日益增多,但鲜有研究考虑... 地理流表示地理对象在不同地理位置之间有意义的交互或移动。挖掘地理流时空关联模式,对于揭示地理流之间的时空依赖性和异质性,理解地理流的发生机制和时空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理流空间关联分析方法日益增多,但鲜有研究考虑地理流的时空耦合特征并关注时间效应对探测模式的影响,准确捕捉地理流之间依赖关系的时空演变趋势仍是当前领域的难点问题。因此,本文扩展点模式时空交叉K函数,提出了地理流的时空交叉K函数,该函数以地理流整体为研究对象,用于探测两类地理流事件之间的时空关联模式。全局时空交叉K函数可探测研究区域中整体地理流关联模式,而局部时空交叉K函数可以识别不遵循全局趋势的在局部尺度上的时空关联情况。本文采用地理流时空交叉K函数的方法对厦门岛巡游车和网约车流数据进行了时空关联分析,揭示了两类车辆流的全局和局部时空竞争格局。全局结果表明,两类车辆呈排斥模式,说明在厦门岛整体上两类车辆之间并未出现激烈的正面竞争;而局部结果显示,在早、午、晚高峰期,巡游车流和网约车流在某些局部区域仍存在竞争,且主要分布在居民区—产业园、居民区—机场、火车站—商圈、商圈—旅游景点等区域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流 时空关联模式 时空交叉K函数 网约车服务 巡游车服务
下载PDF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城市医疗可达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珍 夏吉 张海涛 《地理信息世界》 2021年第3期100-106,共7页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近年来,医疗可达性逐渐成为城市研究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让人们认识到医疗可达性和社会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是至关重要的。现存的可达性...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近年来,医疗可达性逐渐成为城市研究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让人们认识到医疗可达性和社会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是至关重要的。现存的可达性计算方法通常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之上,即假设居民选择就近的医院就医,这忽略了人们选择医院的主观意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融入行人移动大数据,用移动大数据来模拟人们产生就医行为时对医院的主观选择。结果显示:①很多居民愿意增加出行距离选择更好的医疗服务机构就医;②利用出租车轨迹数据和地铁刷卡数据计算的医疗可达性结果有明显差异;③深圳市医疗可达性整体上呈现出分布不均匀和多中心的发展趋势;④城市交通状况也是影响医疗可达性结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引力模型 出租车轨迹 地铁刷卡数据
下载PDF
街道品质虚拟评价与现场调研评价方法的一致性分析——以深圳轨道核心区街道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郭馨 赖建东 +1 位作者 马志锋 夏吉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78,共9页
街道品质评价研究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不断发展并愈发受到重视。相比传统的现场调研评价方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街景图像为代表的远程虚拟评价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应用。文章通过梳理既有文献,结合环境行为学及... 街道品质评价研究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不断发展并愈发受到重视。相比传统的现场调研评价方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街景图像为代表的远程虚拟评价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应用。文章通过梳理既有文献,结合环境行为学及城市形态学对现有两种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的一致性检测,并构建两维度、三层次的SOC主客观一致性检测体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深圳轨道核心区的37个街段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图像语义分割和现场调研等方式,分析两种评价方式在全局主观评价、分类主观评价、客观影响因素及关键客观指标方面的全流程一致性,从而总结出街景图像主观评价的边界适用条件,为当前大规模、全市域、多尺度、多形态的街景图像主观评价的精细化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景图像 现场调研 一致性分析 街道空间品质 城市形态
下载PDF
面向智慧城市的空间计算与分析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涂伟 夏吉 +2 位作者 汪驰升 陆旻 乐阳 《测绘地理信息》 CSCD 2022年第S01期14-17,共4页
测绘与地理信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推动测绘与地理信息走向智能化。面向智慧城市,探索了以城市问题导向的空间计算与分析类课程教学思路,提出空间思维和计算能力集成培养的教学内容... 测绘与地理信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推动测绘与地理信息走向智能化。面向智慧城市,探索了以城市问题导向的空间计算与分析类课程教学思路,提出空间思维和计算能力集成培养的教学内容组织以及课程及现象相融合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了空间计算与分析类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学生培养效果,支撑了面向智慧城市的高素质创新型测绘地理信息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空间计算与分析类课程 教学新思路 多维教学新方法 空间思维和计算思维协同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