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熹的帝王学 被引量:3
1
作者 土田健次郎 刘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30,共8页
按朱熹的道统论,孔子以前是王者以道统相传,孔子以后的道统传人则不再是王者;另一方面,朱熹所说的正统是指政权的正统性,成为正统的条件就是统一天下并维持两代以上,对于道德性不作要求。朱熹的正统论独立于道统论,继承了北宋以来区分... 按朱熹的道统论,孔子以前是王者以道统相传,孔子以后的道统传人则不再是王者;另一方面,朱熹所说的正统是指政权的正统性,成为正统的条件就是统一天下并维持两代以上,对于道德性不作要求。朱熹的正统论独立于道统论,继承了北宋以来区分看待政权的正统性与道德性的观点。如此一来,即使是身为正统王朝的君主,也有学习帝王学的必要。朱熹属于道学派,该学派自程颐之时起,就以提倡帝王学而闻名。程颐和朱熹都有一个认识,即政治的好坏取决于皇帝用人的得当与否。而皇帝只有学习道学的帝王学,才能准确地用人。在朱熹看来,皇帝有皇帝的职责,与士大夫尽自己的职责一样,皇帝也要尽皇帝的职责。这里存在一种分工的思想。对朱熹的帝王学而言,《大学》和《书经》同样重要。皇帝和一般士大夫之间虽然具体职务不同,但是在践行《大学》八条目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朱熹甚至认为,在学问和修养上,"布衣韦带之士"所当从事之事与"帝王之学"并无二致。可以说,这种看法是将士大夫的理想投射到皇帝身上。朱熹的帝王学是从士大夫的角度所构建的帝王学,故士大夫在社会中有其特殊的存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正统 道统 帝王学 大学 天职
原文传递
日本接纳《易经》的一个侧面——以伊藤仁斋的《易经》解释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土田健次郎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9-43,共5页
伊藤仁斋是日本江户时代最著名的儒者之一。他在批判朱子学的同时,主张直接回到孔子和孟子。此外,他否认了朱熹将《易经》视为卜筮之书的看法。仁斋认为卜筮的存在本身是与儒家的原则相悖的,因此他坚持,根据卜筮的结果比如"吉"... 伊藤仁斋是日本江户时代最著名的儒者之一。他在批判朱子学的同时,主张直接回到孔子和孟子。此外,他否认了朱熹将《易经》视为卜筮之书的看法。仁斋认为卜筮的存在本身是与儒家的原则相悖的,因此他坚持,根据卜筮的结果比如"吉"或者"凶"来改变未来的行动是一种功利主义。因为孟子主张行为应当以从利中彻底区分出来的义为依据,因此他认为卜筮是与义相对立的。然而,朱熹在仁斋的批判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应当无视卜筮的结果,道理不当为,自是不可做。但是另一方面,朱熹认为只有在无法抉择何为道德上的当为之时,卜筮才能被允许。仁斋对此表示反对,因为他认为道是易知的。他否认朱熹,但是实际上却极大地延展了朱熹已经注意到的问题。如前所述,仁斋拓宽了朱熹之学,同时批判了整个朱子学。在江户时代有许多的反理学,它们以朱熹之学为基础却反过来否定朱子学。总之,受益于朱熹之学的存在,日本的古学(以回归古代儒学为主旨的学派)开始发轫。此外,如对卜筮的观点一样,仁斋表示出了对动机纯粹性的尊崇,这恰是日本理性思维中一贯流动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仁斋 朱子学 易经 卜筮 动机纯粹性
下载PDF
日本朱子学与反朱子学之关系--伊藤仁斋及其周边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家晟(译) 吴震(校)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41,共7页
江户时代朱子学与反朱子学的正式对抗,始于伊藤仁斋。在这一时期日本出现了两股思潮:对朱子学纯粹化的真正追求与反朱子学的思潮兴起,即朱子学与反朱子学同时并行。其中反朱子学有一共同的思想特征,即否定朱子学的理气论而以气为核心,又... 江户时代朱子学与反朱子学的正式对抗,始于伊藤仁斋。在这一时期日本出现了两股思潮:对朱子学纯粹化的真正追求与反朱子学的思潮兴起,即朱子学与反朱子学同时并行。其中反朱子学有一共同的思想特征,即否定朱子学的理气论而以气为核心,又以"性"为"气质之性"。仁斋与素行皆以朱子学为基础,同时又对朱子学展开批判。仁斋及益轩受到明代吴廷翰及郝敬等"气思想家"的影响,然而仁斋将天道与人道加以分离,主张人道的独立性,故而与"气思想家"在思想结构上存在着差异。仁斋与荻生徂徕都否定以理、气、心等观念为共同前提的天道人道一以贯之的主张。在江户时代前,日本人难以对日常价值观进行思想性的表达,而古学派思想家在以朱子为敌之同时,利用朱子学的问题意识以及思想表现的手段,最终实现了思想表达的理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日本 朱子学 反朱子学 伊藤仁斋 本土化
下载PDF
东亚儒学之基本问题
4
作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26-33,共8页
东亚各国的儒学研究倾向于围绕本国所受影响范围进行展开。可是,单单以各国儒学为基轴而扩展的研究是不充分的,还需要从一开始就跟进把握东亚儒学的整体状况。因此有必要存在两种儒学史。一种是以各国为基轴的儒学史,另一种则是一开始... 东亚各国的儒学研究倾向于围绕本国所受影响范围进行展开。可是,单单以各国儒学为基轴而扩展的研究是不充分的,还需要从一开始就跟进把握东亚儒学的整体状况。因此有必要存在两种儒学史。一种是以各国为基轴的儒学史,另一种则是一开始便着眼于东亚全体来书写的儒学史。各地的儒学深受中国的影响,即从中国单向地传往各地,而非相互交流影响。各地的儒学之所以独立性强,是受到了各地域国家意识较强的影响。而儒学的“天下”本来是指世界整体,并非某一个国家。在日本有言论称日本为“天下”,把日本看作一个世界,即各个国家是一个个不同的世界,而这多个世界又包含在以中国为中轴的大世界当中。在这里各个国家处于“生态隔离”状态。儒学使用的概念能够包含多样的内容,各国才能利用它的特性来构筑本国特有的思想。日本特有的思想感受性能够获得表达方式,是以中国儒学为基础才得以实现的。值得重视的是,在东亚地区,儒学是基础素养,儒学形成了文化知识的共同基础。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首先,通过系统理论地说明东亚儒学的历史存在意义,使之与西欧思想相对化;其次,要系统理论地说明儒学在多样社会中具有明确的存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儒学 日本儒学 天下观 基础素养
下载PDF
在“死”的问题上道学对佛教的批判
5
作者 土田健次郎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7年第2期28-30,共3页
道学和佛教的关系,前人的论述已很多,谈到道学受佛教的影响,虽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看法,但在道学对佛教有强烈的敏感这一点上,是没有不同意见的。道学一开始,可以说就和佛教很接近,这从二程的语录可以看出,他们评论“儒”、“学”这个两问... 道学和佛教的关系,前人的论述已很多,谈到道学受佛教的影响,虽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看法,但在道学对佛教有强烈的敏感这一点上,是没有不同意见的。道学一开始,可以说就和佛教很接近,这从二程的语录可以看出,他们评论“儒”、“学”这个两问题时,也显出特别近于“禅”。程颐从编管地洛州还乡时,大多数弟子皈依了佛教,只有杨时和谢良佐两人坚持道学。程题也认为佛、老的话近“理”。比起道教来,佛教更具有魅力,成为道学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道学 “死” 批判 不同意见 “学” “禅” 谢良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