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02
1
作者 张强 王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77-1885,共9页
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气温升高及降水量的变化等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影响最为重要的几个生态因子,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产量、生长发育、病虫害、农业水资源及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 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气温升高及降水量的变化等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影响最为重要的几个生态因子,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产量、生长发育、病虫害、农业水资源及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已对我国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我国北方旱区农业造成重大影响,其中不少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本文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农田土壤养分变化、农作物生长发育、农作物病虫害与杂草、粮食安全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影响.针对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带来的挑战,探讨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CO2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减灾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129
2
作者 张强 姚玉璧 +17 位作者 李耀辉 罗哲贤 张存杰 李栋梁 王润元 王劲松 陈添宇 张书余 王式功 郭铌 白虎志 谢金南 杨兴 董安祥 邓振镛 柯晓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13,共18页
干旱灾害是制约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自然灾害,而且随着气候变暖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影响不断加重。"中国西北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减灾技术研究"成果是在... 干旱灾害是制约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自然灾害,而且随着气候变暖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影响不断加重。"中国西北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减灾技术研究"成果是在数十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经过过去20年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所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该成果对西北干旱形成机理及重大干旱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取得了新认识,尤其是发现了形成西北干旱环流模态的4种主要物理途径;研制了西北干旱预测的新指标、干旱监测的新指数及监测农田蒸散的新设备,明显提高了干旱监测准确性和针对性;提出了山地云物理气象学新理论,研发了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发现了干旱半干旱区陆面水分输送和循环的新规律,揭示了绿洲自我维持的物理机制;认识了干旱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新特征,建立了旱作农业对干旱灾害的响应关系;开发了旱区覆膜保墒、集雨补灌、垄沟栽培、适宜播期等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灾技术,为西北实施种植制度、农业布局及结构调整和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方案。该成果的完成提升了中国干旱防灾减灾技术水平,培养了中国干旱气象科技队伍,推进了西北地区干旱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西北地区干旱气象科学研究中迫切需要、有可能突破的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干旱气象灾害 形成机理 监测预警方法 减灾技术
原文传递
近50年来西北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21
3
作者 姚玉璧 +1 位作者 王润元 张秀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5,共7页
选用西北半干旱区33个气象站1951-2004年温度、降水、相对湿度、风速、蒸发量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主要气候要素变化规律,揭示了近50年来西北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一些新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半干旱区降水量近50年来年际变化趋势除个别地方... 选用西北半干旱区33个气象站1951-2004年温度、降水、相对湿度、风速、蒸发量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主要气候要素变化规律,揭示了近50年来西北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一些新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半干旱区降水量近50年来年际变化趋势除个别地方外绝大多数地区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59.168~-1.143 mm/10 a之间,秋季降水量减少最多,春季次之,而夏季部分地区和冬季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呈略增趋势。降水量存在3年、6~8年的周期振荡特征,3年周期振荡在1962-1966年为中心的局部时段内最强,之后逐渐减弱。6~8年振荡在1980-1985年为中心的局部时段内最强。气温距平呈上升趋势,气温距平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0.074~0.507℃/10 a之间,大部分地区呈先降后升型,转型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冬季气温增高最多,秋季、春季次之,夏季陕、甘、宁交界区及陇中地区气温增高而其余地区气温距平略呈下降趋势。相对湿度近50年来年呈波动变化。平均风速近50年来年际变化趋势除个别地方略增外,其余各地均呈下降趋势。蒸发量近50年来年际变化趋势除个别地方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各地蒸发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相对湿度 半干旱区 中国西北
下载PDF
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研究进展 被引量:112
4
作者 王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03-1011,共9页
回顾了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理论与技术体系的研究成果 ,分析评价了集水农业的研究进展。随着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研究方法的改进、研究内容的深入、研究领域的扩充 ,提出了广义性集水农业研究范畴。在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应加... 回顾了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理论与技术体系的研究成果 ,分析评价了集水农业的研究进展。随着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研究方法的改进、研究内容的深入、研究领域的扩充 ,提出了广义性集水农业研究范畴。在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应加强微集雨微灌溉应用技术、现代集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与集雨网络等高新技术手段的技术集成 ,以提高雨水汇集与利用效率。同时 ,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的研究已经从微生境条件下的农业生态系统延伸至区域生态环境保育。利用汇集雨水合理调配生态用水 ,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农林牧综合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集水农业 技术体系 技术集成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大思政”格局下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8
5
作者 高珊 黄河 +1 位作者 杜扬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75,共6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高校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缺乏、授课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不强、实施效果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与监督等...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高校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缺乏、授课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不强、实施效果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与监督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即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形成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并以《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为例,详细阐述“大思政”格局下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协同育人
下载PDF
脱硫石膏改良中度苏打盐渍土施用量的研究 被引量:62
6
作者 罗成科 +1 位作者 张峰 秦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48,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种植油葵(Helianthus annus),进行了脱硫石膏施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碱化度、总碱度和pH值,但却增加了土壤全盐量;施用脱硫石膏可显著提高油葵出苗率和产量,但施... 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种植油葵(Helianthus annus),进行了脱硫石膏施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碱化度、总碱度和pH值,但却增加了土壤全盐量;施用脱硫石膏可显著提高油葵出苗率和产量,但施用量过高会抑制油葵的生长发育。施用11 250 kg.hm-2脱硫石膏对中度苏打盐渍土改良效果最佳,最有利于油葵的生长发育,耕作层土壤碱化度、总碱度和pH值分别降至6%、0.2 cmol.kg-1和8.5以下,油葵出苗率达到70%以上,田间试验中油葵产量高达2 031 kg.hm-2,与不施脱硫石膏处理相比,增产率达到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苏打盐渍土 碱化度 总碱度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7
7
作者 赵鸿 +3 位作者 王润元 邓振镛 王鹤龄 杨启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2-327,共6页
利用甘肃省定西农业气象观测站1986—2004年的观测资料,就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近19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呈现暖干化趋势,春小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表现在生长季提前、生长期缩短... 利用甘肃省定西农业气象观测站1986—2004年的观测资料,就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近19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呈现暖干化趋势,春小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表现在生长季提前、生长期缩短、产量下降。相关分析也显示,降水量对春小麦生长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温度。在春小麦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其阶段生长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完全一致: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春小麦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出现时间均提前,而乳熟期出现时间推迟,导致播种—出苗期的营养生长阶段缩短、出苗—拔节期的营养生长阶段延长、拔节—抽穗期的生殖生长阶段缩短,抽穗—乳熟期的生殖生长阶段延长,乳熟—成熟期的生殖生长阶段缩短,最终造成全生长期缩短。出苗—拔节期、抽穗—乳熟期降水量减少对春小麦产量下降有显著的正效应(P<0.05),拔节—抽穗期的增温对产量有极显著的负影响(P<0.01)。预计随着未来全球气候进一步的变暖和半干旱区降水量的减少,将会更加严重影响春小麦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春小麦 气候变化 生长 影响
下载PDF
增温对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1
8
作者 仇正跻 +4 位作者 张峰 马飞 姚玉璧 张强 王润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0-836,共7页
过去50年,西北半干旱区干旱化趋势明显加强,对作物生产产生了明显影响。未来50年全球气候继续变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必将对粮食安全提出新的挑战。采用红外线辐射器田间增温模拟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马铃薯播种—出苗—现蕾—开... 过去50年,西北半干旱区干旱化趋势明显加强,对作物生产产生了明显影响。未来50年全球气候继续变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必将对粮食安全提出新的挑战。采用红外线辐射器田间增温模拟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马铃薯播种—出苗—现蕾—开花—成熟各生长阶段天数都发生变化。增温0.5—2.5℃,马铃薯播种—出苗、出苗—现蕾阶段分别缩短1—4 d、1—2d,现蕾—开花、开花—熟阶段分别延长1—2 d、1—10 d,马铃薯播种—成熟全生育期延长1—5 d。伴随温度升高,马铃薯全生长期有所延长,特别是盛花期至茎叶枯萎阶段延长明显,这将有利于防止茎叶早衰和淀粉的积累。增温显著减少了每株薯块量、提高了每块薯重,马铃薯产量总体呈现递增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增温1.5—2.5℃,马铃薯增产1.0%—3.5%。增温0.5—2.0℃,马铃薯干物质含量从22.4%增加到24.5%,淀粉含量从72.1%增加到74.4%,粗蛋白含量从1.82%减少到1.52%,还原糖含量从0.24%减少到0.22%,表明增温有利于马铃薯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不利于粗蛋白和还原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马铃薯 产量 品质 半干旱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西北地区粮食和食品安全 被引量:49
9
作者 张强 陈丽华 +5 位作者 王润元 李裕 邓振镛 王鹤龄 赵鸿 《干旱气象》 2012年第4期509-513,共5页
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影响十分显著,尤其对西北地区粮食和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正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本文在总结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西北地区旱作农业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研究"、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 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影响十分显著,尤其对西北地区粮食和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正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本文在总结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西北地区旱作农业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研究"、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西北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评价方法"和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甘肃干旱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减灾技术的研究"等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粮食和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性,归纳了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粮食和食品安全的主要影响方面,初步提出了西北地区在粮食和食品安全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对策和技术方法,从而为西北地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西北地区 粮食和食品安全 应对措施 科学依据
下载PDF
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种植水稻施用量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罗成科 +3 位作者 白海波 张峰 秦萍 孙兆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76-2380,共5页
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宁夏西大滩碱化土壤,采用拉丁方田间试验设计进行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种植水稻(Oryza sativa)的施用量研究。试验研究表明施用脱硫石膏能够降低土壤碱化度、总碱度和pH值,提高水稻的出苗率和产量。但是,脱硫石... 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宁夏西大滩碱化土壤,采用拉丁方田间试验设计进行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种植水稻(Oryza sativa)的施用量研究。试验研究表明施用脱硫石膏能够降低土壤碱化度、总碱度和pH值,提高水稻的出苗率和产量。但是,脱硫石膏施用量不同,土壤碱化度、总碱度和pH值降低的值不同。根据脱硫石膏施用量与土壤碱化度、总碱度、pH值降低的模拟曲线关系,当脱硫石膏施用量为2.83.1kg·m^-2时,土壤碱化度、总碱度、pH值降低的值达到最大。同时,根据脱硫石膏施用量与水稻出苗率和产量的模拟曲线关系,当脱硫石膏施用量为2.86kg·m^-2,水稻出苗率达到最大,为84.7%;当脱硫石膏施用量为2.79kg·m^-2时,水稻产量达到最大,为0.75kg·m^-2。因此,建议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种植水稻的施用量为2.83.1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碱化土壤 施用量 水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复合盐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6
11
作者 罗成科 +1 位作者 张峰 李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为探明不同浓度土壤复合盐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利用盆栽的方式人为设置不同浓度土壤含盐量(0.05%、0.1%、0.2%、0.3%、0.4%),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浓度土壤复合盐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 为探明不同浓度土壤复合盐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利用盆栽的方式人为设置不同浓度土壤含盐量(0.05%、0.1%、0.2%、0.3%、0.4%),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浓度土壤复合盐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土壤复合盐胁迫对水稻株高无明显影响;0.1%的土壤盐分促进了水稻植株干重、产量、整精米率、恶白粒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0.2-0.4%的土壤盐分引起了水稻植株干重、产量和整精米率的明显下降,同时造成了稻米中恶白粒率、蛋白质含量的显著提高,但并没有影响直链淀粉的含量。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盐分(0.1%)有利于改善水稻产量和品质,高浓度盐分(0.2-0.4%)易引起水稻减产和品质变劣,建议将土壤盐分含量0.1%作为盐碱地水稻生产的临界盐分指标。本研究结果为建立盐碱地水稻高产优质种植技术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分胁迫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的施用量 被引量:41
12
作者 罗成科 +5 位作者 张峰 王彬 杨娟 毛桂莲 白海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2-767,共6页
利用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宁夏西大滩碱化土壤,以降低土壤碱化度和总碱度为目标,采用盆栽试验和土柱模拟试验,确定了改良不同程度碱化土壤脱硫石... 利用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宁夏西大滩碱化土壤,以降低土壤碱化度和总碱度为目标,采用盆栽试验和土柱模拟试验,确定了改良不同程度碱化土壤脱硫石膏的理论施用量:轻度碱化土壤为12 529.5 kg/hm2,中度碱化土壤为17 256.0 kg/hm2,重度碱化土壤为23 563.5kg/hm2.在脱硫石膏改良的碱化土壤上种植油葵的田间试验表明,由盆栽试验和土柱模拟试验得出的脱硫石膏施用量可以作为大田示范推广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施用量 碱化土壤
下载PDF
使用混合Beta分布的Bayes方法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玮 周海云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2-144,共3页
研究了在成败型试验中,历史样本与样本异总体的问题对可靠性评定的影响,分析了使用混合先验分布的合理性,并给出了利用卡方拟合优度确定混合先验分布中继承因子的方法.
关键词 可靠性评定 小样本 继承因子 BAYES方法
原文传递
脱硫石膏改良宁夏典型龟裂碱土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0
14
作者 王静 许兴 +1 位作者 王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47,共7页
脱硫石膏是燃煤烟气湿法脱硫的副产物,已广泛应用于盐碱地改良。宁夏地区龟裂碱土质地坚硬、渗透性差,不易改良利用。为了评价脱硫石膏改良宁夏地区典型龟裂碱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早熟粳稻"吉特60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 脱硫石膏是燃煤烟气湿法脱硫的副产物,已广泛应用于盐碱地改良。宁夏地区龟裂碱土质地坚硬、渗透性差,不易改良利用。为了评价脱硫石膏改良宁夏地区典型龟裂碱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早熟粳稻"吉特60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脱硫石膏对土壤特性、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脱硫石膏作为盐碱地改良剂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降低了土壤的pH值和碱化度;显著提高水稻产量(P<0.05),2013年水稻产量由2 333.3提高到3 317.4 kg/hm^2;脱硫石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上,2013年加工品质中的整精米率由52.6%提高到59.7%;比较施用脱硫石膏和未施用脱硫石膏的籽粒中的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施用脱硫石膏的籽粒中重金属除Cr含量较高外,Cd、As、Hg、Pb含量均比对照低,且都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食品标准规定的人类摄入标准。综合评价脱硫石膏施用效果,以施用量3.15×104 kg/hm^2作用效果显著。该研究为脱硫石膏改良龟裂碱土,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作物 质量控制 盐碱地 脱硫石膏 水稻 产量 重金属
下载PDF
宁东基地不同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评价 被引量:39
15
作者 罗成科 毕江涛 +1 位作者 张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21-1227,共7页
为了解宁东基地不同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采集并测定了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含量(Cr、Cd、Pb、As和Hg),进一步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Cr、Cd、Pb和Hg含量超出背景值的土壤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形态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 为了解宁东基地不同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采集并测定了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含量(Cr、Cd、Pb、As和Hg),进一步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Cr、Cd、Pb和Hg含量超出背景值的土壤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形态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旨在为宁东基地土壤环境保护及生态系统维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上述5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3.26、0.13、21.11、8.77和0.17 mg?kg^(-1),均没有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p H>7.5)和《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A级标准限值,但Cr、Cd和Pb和Hg的平均值超过了宁夏土壤背景值,其中Cr、Cd和Pb的平均值与对应背景值相差不大,Hg的平均值是背景值的8.5倍。重金属形态分析表明,Cr和Hg主要以稳定的残余态形式存在,Cd和Pb主要以非残余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分别占对应总量的65.09%和66.05%。经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等级均为清洁(安全)水平,研究区土壤表现为无重金属污染状态。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进一步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呈轻微生态风险。尽管宁东基地不同工业园区周边土壤目前受重金属污染影响较小,但Hg积累明显,Cd和Pb的非残余态含量和比例较高,这3种元素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宁东基地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甘肃定西为例 被引量:38
16
作者 姚玉璧 王润元 +2 位作者 杨金虎 张秀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225-4234,共10页
利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定位观测资料、加密观测和对应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春小麦穗干重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 利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定位观测资料、加密观测和对应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春小麦穗干重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15.796 mm/10a。降水量存在3 a、6 a的年际周期变化。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362℃/10a。作物生长季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干燥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12/10a,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9年明显趋于干旱化。春小麦播种到成熟约需110—130 d,期间≥0℃积温为1500—2000℃,降水量为150—200mm,日照时数为800—1300 h。春小麦在播种后38 d开始,穗干重由缓慢生长转为迅速生长阶段;在播种后50 d,穗干重生长速度最大;播种后63 d开始,穗干重生长从迅速生长又转为缓慢生长。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全生育期而言,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乳熟—成熟期每10 a缩短2—3 d、全生育期每10 a缩短4—5 d。气温对春小麦产量形成除出苗期和成熟期外,其余为负效应,孕穗期对气温变化十分敏感;降水量的影响函数同热量的影响函数呈反相位分布,除出苗期和成熟期降水量为负效应外,其余时段降水量对春小麦产量形成均为正效应,春小麦拔节—抽穗期对降水量变化十分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气候变化 春小麦 生育 穗干重
下载PDF
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应及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4
17
作者 王彬 +2 位作者 毛桂莲 岳自慧 许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27-1235,共9页
采用大田和盆栽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施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简称脱硫废弃物)后对盐碱土壤的改良状况及对油用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油葵)生长的影响。试验地设在宁夏平罗西大滩碱化土壤上,设置5个不同脱硫废弃物施用量:0、11.... 采用大田和盆栽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施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简称脱硫废弃物)后对盐碱土壤的改良状况及对油用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油葵)生长的影响。试验地设在宁夏平罗西大滩碱化土壤上,设置5个不同脱硫废弃物施用量:0、11.25×103、22.50×103、33.75×103和45.00×103kg·hm-2,连续3年(2006-2008年)观测了土壤pH值、全盐含量及油葵根系的长度与体积、叶片细胞膜透性和抗氧化保护酶系统。试验数据显示,施入脱硫废弃物后,土壤pH值、全盐含量、油葵叶片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油葵根系的长度和体积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脱硫废弃物的施用能显著改良盐碱土壤,促进油葵的生长,综合考虑经济因素,11.25×103kg·hm-2的施用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 油葵 盐碱土 土壤改良
原文传递
脱硫石膏对次生碱化盐土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32
18
作者 张峰 +2 位作者 罗成科 秦萍 李彦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53,共5页
由于土壤碱化引起物理性质恶化限制了土壤盐分淋洗,降低土壤交换性钠含量,提高土壤入渗率是决定碱化盐土能否改良成功的关键。通过油葵田间试验,探讨了脱硫石膏不同施用量(0、11.25、22.5、33.75、45 t/hm2)对次生碱化盐土的改良效果。... 由于土壤碱化引起物理性质恶化限制了土壤盐分淋洗,降低土壤交换性钠含量,提高土壤入渗率是决定碱化盐土能否改良成功的关键。通过油葵田间试验,探讨了脱硫石膏不同施用量(0、11.25、22.5、33.75、45 t/hm2)对次生碱化盐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可有效降低次生碱化盐土pH值、碱化度和总碱度,提高土壤入渗率,促进盐分离子淋洗。当脱硫石膏的施用量为11.25 t/hm2时,土壤pH值、碱化度和总碱度降低至8.20、7.66%和0.12 cmol/kg,并低于土壤发生碱化的临界指标,油葵成熟期株高、根长、单株干质量和产量分别达到74 cm、18.6 cm、57.6 g和1 077.0 kg/hm2。脱硫石膏改良效果和其用量不呈正相关,脱硫石膏过量可增加土壤可溶性全盐含量,抑制油葵生长发育。脱硫石膏中的Hg、Pb、Cr、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我国相关标准要求及试验田土壤背景值,施用脱硫石膏不会引起土壤重金属元素总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次生盐碱土 改良效果
下载PDF
国家集体农民利益均衡分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调节金设定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何芳 +1 位作者 范华 周梦璐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76,共10页
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在国家与集体农民之间均衡分享亦即调节金如何设定是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核心。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揭示了七个试点地区调节金设定特点和存在问题。运用区域一级土地开发运营的理论和实践,探析了调节金量化机理,... 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在国家与集体农民之间均衡分享亦即调节金如何设定是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核心。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揭示了七个试点地区调节金设定特点和存在问题。运用区域一级土地开发运营的理论和实践,探析了调节金量化机理,论证推演了可用于指导增值利益分配实践的量化模型。研究得到如下结论:调节金取决于入市地块所在区域一级土地开发出地率、土地征收成本与开发成本比值大小,商办和工业用途取值区间分别为[47%,63%]和[25%,33%];调节金比例需充分考虑入市地块所在区域的设施完备度及集体对设施投入程度,进行土地级别、规划区内外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并配以调节金修正体系;以总收益为基础设定调节金比例更能实现利益均衡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调节金 利益分配
原文传递
气候变暖对西北雨养农业及农业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0
作者 姚玉璧 杨金虎 +3 位作者 雷俊 牛海洋 张秀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70-2179,共10页
以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升髙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暖给农业、农业生态和区域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气候变暖对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的影响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气候变暖对作物生育期、形态特征、植物生理、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及... 以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升髙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暖给农业、农业生态和区域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气候变暖对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的影响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气候变暖对作物生育期、形态特征、植物生理、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是认识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的科学基础。本文在给出西北区域气候变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气候变暖对西北旱作区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特色林果生长发育、生理生态、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的进展,以及气候变暖对农田生态环境、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影响的主要进展。提出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西北地区应对全球变暖的农业研究重点,即:充分利用模拟、试验、观测手段,揭示气候变化多因子对主要农作物的综合影响;探索气候变暖对主要作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开展农业气象灾害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研究,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技术研究;进行精细化动态农业种植区划、农业结构布局及种植制度方面应对气候变暖的技术策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业 农业生态 西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