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大城市自行车伤害的流行特征,分析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与自行车伤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按规模大小成比例概率(probability proportion to size,PPS)系统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常住居民46 049人进行入户调查;同...目的了解大城市自行车伤害的流行特征,分析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与自行车伤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按规模大小成比例概率(probability proportion to size,PPS)系统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常住居民46 049人进行入户调查;同时采集58家医院自行车伤害信息及全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及其相关人口统计学资料。结果 1992-2007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685%,但自行车伤害死亡率反而增加了79.6%。总受伤率为259.502/10万,其中10~14岁组儿童受伤率在所有年龄组中居于首位。女性自行车伤害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与自行车伤害率之间成反比,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死亡率为12.33/10万(51.72%),受伤率为501.57/10万(41.74%)。居民收入与自行车伤害率之间成反比,位于中心城区的卢湾和静安死亡率最低,而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市为最高。在所有自行车伤亡者中,头部受伤致死比例达71.9%,且所有病例无一在受伤时戴头盔。结论自行车伤害防治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建议尽快建立一个电动自行车强制戴头盔的地方法律,在新医改推出的家庭医生责任制系统中增加伤害防治服务包以降低自行车伤害发生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儿童跌倒伤害预防的效果,为将来进行推广项目提供经验。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上海市范围内随机抽取11所小学,干预前选取1~3年级学生,干预后选取3~5年级相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跌倒伤害发生的相关情况...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儿童跌倒伤害预防的效果,为将来进行推广项目提供经验。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上海市范围内随机抽取11所小学,干预前选取1~3年级学生,干预后选取3~5年级相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跌倒伤害发生的相关情况。结果干预组学生家长跌倒伤害预防知晓率从77.53%提高到92.78%(X^2=354.50,P<0.001),倍差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显示净效果相对提升了45%(Z=4.08,P<0.001);运动前热身的知晓率从91.26%提高到98.65%(X^2=174.73,P<0.001),净效果显示相对提升了46%;游乐设施的识别行为从83.32%提高到90.55%(X^2=70.89,P<0.001),净效果相对提升了44%;危险环境改善从87.62%提高到89.42%(X^2=4.97,P=0.022),净效果相对提升了34%。干预前跌倒伤害发生率对照组为6.32%,干预组为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770);干预实施后干预组的跌倒发生率降为4.33%,对照组为8.56%,净效果显示跌倒伤害发生率比干预前相对下降了69%。结论跌倒伤害预防工作是一个多领域多层次的干预工作,应采取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改造、制度完善等综合性的干预手段才能有效地降低跌倒伤害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儿童跌倒伤害预防的效果,为将来进行推广项目提供经验。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上海市范围内随机抽取11所小学,干预前选取1~3年级学生,干预后选取3~5年级相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跌倒伤害发生的相关情况。结果干预组学生家长跌倒伤害预防知晓率从77.53%提高到92.78%(X^2=354.50,P<0.001),倍差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显示净效果相对提升了45%(Z=4.08,P<0.001);运动前热身的知晓率从91.26%提高到98.65%(X^2=174.73,P<0.001),净效果显示相对提升了46%;游乐设施的识别行为从83.32%提高到90.55%(X^2=70.89,P<0.001),净效果相对提升了44%;危险环境改善从87.62%提高到89.42%(X^2=4.97,P=0.022),净效果相对提升了34%。干预前跌倒伤害发生率对照组为6.32%,干预组为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770);干预实施后干预组的跌倒发生率降为4.33%,对照组为8.56%,净效果显示跌倒伤害发生率比干预前相对下降了69%。结论跌倒伤害预防工作是一个多领域多层次的干预工作,应采取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改造、制度完善等综合性的干预手段才能有效地降低跌倒伤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