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莫高窟8窟壁画材质及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崔强 +2 位作者 水碧纹 张文元 于宗仁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5,共5页
为了获取莫高窟8窟唐代壁画的材质及制作工艺信息,本研究利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可见-红外光纤光谱、扫描电镜能谱、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多种分析技术对莫高窟8窟壁画地仗层、白粉层及颜料层进行科学的检测分析。结... 为了获取莫高窟8窟唐代壁画的材质及制作工艺信息,本研究利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可见-红外光纤光谱、扫描电镜能谱、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多种分析技术对莫高窟8窟壁画地仗层、白粉层及颜料层进行科学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8窟壁画粗、细泥层所加纤维不同,粗泥层为麦草、细泥层为麻,纤维含量在2.0%~4.0%间。地仗层以粘粒(小于5微米)为主,不含砂粒,粗、细泥层平均粒径约为2~3微米。地仗层主要无机物成分与澄板土基本相同,白粉层为滑石。颜料检测结果显示,红色颜料为土红、朱砂、铅丹。绿色颜料为氯铜矿,蓝色为天然青金石,黄色颜料为雌黄。该研究成果对后期8窟壁画修复及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8窟 材质 制作工艺
下载PDF
永乐宫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的初步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娜 于宗仁 +3 位作者 水碧纹 冯雅琪 苏伯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74,共10页
永乐宫原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建于1247-1368年,是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其壁画绘制700多年来,历经多次自然灾害和修缮,还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整体搬迁,目前壁画已出现常见的颜料层起甲、脱落、粉化等病害,还存在拼接缝开裂起翘,... 永乐宫原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建于1247-1368年,是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其壁画绘制700多年来,历经多次自然灾害和修缮,还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整体搬迁,目前壁画已出现常见的颜料层起甲、脱落、粉化等病害,还存在拼接缝开裂起翘,表层画面受污染变色的状况。由于早期切割、搬迁和修复的大量介入,现存壁画表面及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永乐宫在搬迁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少量壁画残块,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永乐宫壁画的原始状态,是研究早期壁画材料和工艺信息的重要的和极有价值的样本。对此,针对取自永乐宫的11块壁画残块的微量样品,通过光学显微镜(OM)、剖面分析(cross-section analysi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等多种分析手段,对其制作材料和工艺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并取得了其相关壁画地仗、颜料材质及绘制壁画层位的信息,为永乐宫壁画的科学保护和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宫 壁画 显微镜 XRD SEM-EDS
下载PDF
莫高窟第465窟多色层壁画绘制颜料及工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丹丹 水碧纹 +2 位作者 冯雅琪 于宗仁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 2022年第4期68-80,共13页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是典型的藏传密教风格洞窟,窟内壁画融合了印藏和汉地绘画的艺术风格,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保护修复前期调查发现洞窟内存在大范围的以黄色颜料做底色的多色层颜料区域,并且在修复试验中出现黄色颜料透出表层的现象。...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是典型的藏传密教风格洞窟,窟内壁画融合了印藏和汉地绘画的艺术风格,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保护修复前期调查发现洞窟内存在大范围的以黄色颜料做底色的多色层颜料区域,并且在修复试验中出现黄色颜料透出表层的现象。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等分析方法,对这些多色层区域的绘制颜料和工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层颜料主要为雌黄、生石膏和碳酸钙,颜料颗粒大、颜料层较厚;表层颜料主要为朱砂、铅丹(二氧化铅)、铁红、靛蓝和炭黑,颜料颗粒细小、颜料层极薄;不同颜料层罩染叠加的工艺主要有四种。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465窟以雌黄做底的多色层壁画绘制颜料和工艺特点,并从材料工艺的角度简要说明多色层颜料绘制方法对病害修复的影响,为保护修复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465窟 壁画 颜料与工艺 修复 光谱分析
原文传递
天梯山石窟北凉洞窟壁画颜料的原位无损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文元 苏伯民 +4 位作者 殷耀鹏 水碧纹 崔强 于宗仁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140,共13页
综合应用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光纤漫反射光谱和数码显微镜等移动式分析设备,对天梯山石窟北凉洞窟壁画残块进行分析以确定颜料化学成分。通过对壁画表面微观形貌的观察以及颜料元素、分子结构结果的互补分析,确定了壁画使用的16... 综合应用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光纤漫反射光谱和数码显微镜等移动式分析设备,对天梯山石窟北凉洞窟壁画残块进行分析以确定颜料化学成分。通过对壁画表面微观形貌的观察以及颜料元素、分子结构结果的互补分析,确定了壁画使用的16种颜料,其中两种属于首次发现。研究表明多种分析方法结合,可以准确鉴别壁画中大多数无机颜料和染料,证明了无损分析方法在颜料鉴别和混合颜料鉴别方面体现出来的优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光纤反射光谱 原位无损分析 天梯山石窟 北凉 壁画颜料
下载PDF
重庆大足大佛湾彩绘绿色和蓝绿色颜料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崔强 张亚旭 +5 位作者 水碧纹 于宗仁 樊再轩 成小林 苏伯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94,共8页
为了确定重庆大足大佛湾彩绘含铜、砷元素的绿色及蓝绿色颜料显色成分,应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便携式显微镜等无损调查方法,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X)、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显微拉曼光谱... 为了确定重庆大足大佛湾彩绘含铜、砷元素的绿色及蓝绿色颜料显色成分,应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便携式显微镜等无损调查方法,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X)、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显微拉曼光谱仪(RM)等分析方法,对取自大佛湾塑像的绿色及蓝绿色颜料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颜料显色成分为为巴黎绿[Cu(CH3COO)2·3Cu(AsO2)2],蓝绿色颜料显色成分为氯砷钠铜石[NaCaCu5(AsO4)4Cl·5H2O]。根据研究结论推断,氯砷钠铜石可能为巴黎绿的变色产物。该结果为探讨近代人工合成颜料变色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佛湾 绿色颜料 巴黎绿 氯砷钠铜石
下载PDF
热裂解-气质联用技术分析资寿寺彩塑贴金 被引量:6
6
作者 赵金丽 苏伯民 +2 位作者 于宗仁 谈翔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78,共7页
采用热裂解-气质联用技术对资寿寺彩塑贴金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和标准动物胶、干性油老化膜的特征峰对比,确定彩塑贴金样品中含有动物胶和干性油,由软脂酸和硬脂酸含量比确定该干性油为桐油.结合剖面显微分析确定彩塑贴金工艺过程中使用... 采用热裂解-气质联用技术对资寿寺彩塑贴金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和标准动物胶、干性油老化膜的特征峰对比,确定彩塑贴金样品中含有动物胶和干性油,由软脂酸和硬脂酸含量比确定该干性油为桐油.结合剖面显微分析确定彩塑贴金工艺过程中使用动物胶粘合剂粘贴金箔,贴金完成后又在金箔表面涂刷一层桐油以起到保护金箔的作用.这一研究为传统贴金工艺的科学解释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气质联用(Py-GC/MS) 动物胶 干性油 贴金工艺
下载PDF
岩鸽排泄物对壁画损害特征研究
7
作者 牛贺强 王卓 +3 位作者 陈章 赵雪芬 武发思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2,共10页
鸟类排泄物是造成石窟寺壁画、彩塑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科学剖析鸟类排泄物对壁画的损害特征是此类污染物有效清除的前提。本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分析了炳灵寺石窟壁画... 鸟类排泄物是造成石窟寺壁画、彩塑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科学剖析鸟类排泄物对壁画的损害特征是此类污染物有效清除的前提。本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分析了炳灵寺石窟壁画表面岩鸽排泄物成分,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便携式显微镜、偏光显微镜(PLM)表征了鸟类排泄物对模拟壁画的微观损害特征。结果表明,岩鸽排泄物成分主要由尿酸、纤维素、多肽类有机物,以及以石英为主的无机盐组成。排泄物造成壁画覆盖污染、颜料层和地仗层侵蚀、颜料颗粒间原始粘附结构破坏,导致颜料层起甲、脱落,可溶盐活动及其他生物侵蚀。研究结果对于古代壁画的科学保护与修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壁画 岩鸽排泄物 排泄物成分及危害 损害特征
下载PDF
莫高窟第257、259窟北魏壁画彩塑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元 苏伯民 +1 位作者 于宗仁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7,共13页
莫高窟第257、259窟是北魏时期重要洞窟。为从科学角度探究两窟壁画彩塑艺术特色和发展过程,本文综合运用超景深显微镜等原位无损分析技术以及X-射线衍射等实验室分析技术对其壁画彩塑制作工艺与材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壁画彩塑底... 莫高窟第257、259窟是北魏时期重要洞窟。为从科学角度探究两窟壁画彩塑艺术特色和发展过程,本文综合运用超景深显微镜等原位无损分析技术以及X-射线衍射等实验室分析技术对其壁画彩塑制作工艺与材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壁画彩塑底色层分为红色与白色两类;第257窟颜料包括生石膏、滑石、红土、朱砂、昆虫来源的蒽醌类染料、氯铜矿、青金石、靛蓝及炭黑,第259窟颜料包括滑石、蛇纹石、红土、蓝铜矿以及伴生有蓝铜矿的氯铜矿。分析结果从时空两方面阐释了两窟绘画材料的传承与衍变,可为石窟考古、艺术史研究以及保护修复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北魏 壁画 彩塑 绘画技法与材料
下载PDF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壁画砷铅矿族矿物颜料分析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水碧纹 苏伯民 +4 位作者 于宗仁 崔强 王卓 殷志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3-140,共8页
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文化遗产,壁画所用颜料类型与其他遗址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黄色颜料。利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及扫描电镜-能谱等方法,对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6、7号墓砖壁画的黄色颜料进行了分... 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文化遗产,壁画所用颜料类型与其他遗址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黄色颜料。利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及扫描电镜-能谱等方法,对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6、7号墓砖壁画的黄色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色颜料显色成分以砷铅矿族矿物中的钒铅矿Pb5(VO4)3Cl为主,部分黄色颜料中还发现了钼铅矿PbMoO4,对照河西走廊矿产分布资料认为黄色颜料来源于嘉峪关附近,由此推断魏晋时期这一区域墓葬砖壁画颜料的选择还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解读魏晋时期壁画颜料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墓 黄色颜料 砷铅矿族矿物 科学分析
下载PDF
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降尘调查研究
10
作者 崔强 +4 位作者 殷耀鹏 张文元 水碧纹 殷志媛 于宗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通过对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降尘进行收集,分析降尘粒径分布、化学组成、显微形貌、可溶盐含量等理化性质,进而研究降尘对莫高窟壁画彩塑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的降尘大部分为地壳源矿物,对窟内壁画、彩塑带来的潜在危... 通过对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降尘进行收集,分析降尘粒径分布、化学组成、显微形貌、可溶盐含量等理化性质,进而研究降尘对莫高窟壁画彩塑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的降尘大部分为地壳源矿物,对窟内壁画、彩塑带来的潜在危害是物理遮盖和磨蚀等作用,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降尘会对壁画彩塑具有潜在的盐蚀等化学威胁。莫高窟壁画彩塑表面降尘是导致壁画彩塑产生病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研究的结果为莫高窟壁画彩塑预防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壁画彩塑 降尘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表面修复材料的原位无损FTIR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卓 苏伯民 +5 位作者 于宗仁 水碧纹 赵金丽 崔强 李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6-361,共6页
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是中国南方壁画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历史上曾对多幅壁画进行过化学保护,部分壁画表面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有机物涂层,分析研究壁画保护修复材料成分对于文物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 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是中国南方壁画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历史上曾对多幅壁画进行过化学保护,部分壁画表面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有机物涂层,分析研究壁画保护修复材料成分对于文物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文物的珍贵性与不可再生性,原位无损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未来文物分析的发展趋势,基于便携红外光谱仪的反射红外光谱技术是对文物表面材质较为理想的无损分析手段。利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侍王府壁画的地仗层和表面修复材料涂层进行了现场原位无损分析,这在我国古代壁画及其保护修复材料分析中属首次。首先测试了无涂层壁画白色背景位置反射FTIR光谱,并与标准无机矿物光谱比对确定了壁画地仗层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和生石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无涂层和有涂层壁画表面的红外反射特性及地仗层化学成分对表面涂层反射FTIR光谱测试的影响,探讨了应用Kramers-Kronig(K-K)变换处理数据的可行性,确定了K-K变换的应用范围,分析了壁画涂层K-K变换后反射光谱与衰减全反射(ATR)光谱的差异,并通过显微ATR FTIR光谱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分析验证了原位反射FTIR光谱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量了涂层厚度,证明不同厚度涂层均能得到可解析的高质量反射FTIR光谱。最终确定侍王府壁画曾使用过聚醋酸乙烯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三甲树脂三种高分子材料进行过表面加固,并得出壁画保存现状和修复材料及涂层厚度有较大关系。证明了基于反射模式的FTIR光谱技术能准确有效地获取文物表面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成分信息。该方法对表面有机涂层尤为敏感,是壁画类文物较为理想的无损分析方法,在壁画保护研究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该研究弥补了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光谱 原位无损分析 反射模式 K-K变换 壁画 修复材料
下载PDF
莫高窟第55窟壁画制作材料和工艺分析
12
作者 赵金丽 崔强 +5 位作者 张文元 谈翔 冯雅琪 殷志媛 于宗仁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 2023年第2期68-77,共10页
敦煌莫高窟作为敦煌石窟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第55窟位于整个莫高窟的中心位置,窟内保存有宋代曹元忠时期和西夏时期的壁画,本文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偏光显微观察、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和热裂解... 敦煌莫高窟作为敦煌石窟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第55窟位于整个莫高窟的中心位置,窟内保存有宋代曹元忠时期和西夏时期的壁画,本文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偏光显微观察、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和热裂解-气质联用等多种分析方法,选取甬道重层壁画为典型代表,对其制作材料和工艺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壁画总体结构为支撑体-底层地仗层-彩绘层-表层地仗层-彩绘层-表面贴金,地仗粗泥层和细泥层中的加筋材料分别为麦秸秆和麻,无机颜料以朱砂、铁红、氯铜矿、青金石等为主,有机胶结材料为动物胶。分析结果为古代壁画制作材料和工艺的分析提供方法参考,同时给壁画保护修复提供材料信息,对壁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55窟 壁画 制作材料和工艺
原文传递
青海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制作材料与工艺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贺强 水碧纹 +5 位作者 陈章 付有旭 李胜强 杨金礼 汪万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105,共12页
青海瞿昙寺是中原地区至今保存较完整,集古建、雕刻彩绘和壁画于一体的明代早期官式建筑群。瞿昙寺瞿昙殿现存壁画约217.5 m^(2),是中原地区经典的明代早期藏传佛教壁画,具有珍贵的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本研究通过显微镜(OM)、剖面分析(... 青海瞿昙寺是中原地区至今保存较完整,集古建、雕刻彩绘和壁画于一体的明代早期官式建筑群。瞿昙寺瞿昙殿现存壁画约217.5 m^(2),是中原地区经典的明代早期藏传佛教壁画,具有珍贵的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本研究通过显微镜(OM)、剖面分析(Cross-section)、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XRD)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开展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瞿昙殿壁画以砖墙体为支撑体,地仗层由粗泥层和细泥层组成;地仗中粗细泥层含沙量不等,粗泥层含沙量约60%,细泥层含沙量较少,约为16%~25%;地仗层中总体纤维含量为3%左右;地仗土粒度级配良好,粒径多集中在1~100μm之间;地仗中含少量硫酸钠和氯化钠;瞿昙殿壁画使用颜料主要为铅丹、朱砂、氯铜矿、副氯铜矿、石青等矿物颜料,颜料层厚度20~200μm之间;铅丹颜料在瞿昙殿中出现“章丹打底银朱盖面”的分层应用以及铅丹变色的现象;瞿昙殿壁画中明代壁画无底色层,清代乾隆时期壁画有底色层。本次分析研究获得瞿昙殿壁画层位、地仗组成和颜料使用信息,为瞿昙殿壁画科学保护和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昙寺瞿昙殿 壁画 制作材料与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