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美媒介环境学派:范式、理论及反思 被引量:41
1
作者 刘婷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6,共8页
作为传播学第三大学派的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崛起发展至今已逾四十年。本文将从人文主义的视野出发,以技术和媒介为维度,通过梳理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先驱及三代代表人物——刘易斯芒福德、雅克艾吕尔、哈罗德伊尼斯、马歇尔麦克卢汉、尼尔波... 作为传播学第三大学派的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崛起发展至今已逾四十年。本文将从人文主义的视野出发,以技术和媒介为维度,通过梳理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先驱及三代代表人物——刘易斯芒福德、雅克艾吕尔、哈罗德伊尼斯、马歇尔麦克卢汉、尼尔波斯曼、沃尔特翁、保罗莱文森、约书亚梅罗维茨八位媒介环境学者的思想来管窥媒介环境学派的核心理论,描绘学派内部的代际传承关系。同时,本文还将对其理论范式进行反思,探究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派 技术 媒介 人文主义
原文传递
试析多重背景下媒介职业化规定性的建构 被引量:4
2
作者 余丽丽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5-109,共5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拓展 ,随着中国加入WTO所促成的新闻业内涵式深度改革的实践 ,职业化规定性正在成为大众媒介业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诉求。本文试图借鉴西方新闻职业化的某些合理内核建构中国媒介的职业化规定性 ,并指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拓展 ,随着中国加入WTO所促成的新闻业内涵式深度改革的实践 ,职业化规定性正在成为大众媒介业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诉求。本文试图借鉴西方新闻职业化的某些合理内核建构中国媒介的职业化规定性 ,并指出建构中应该正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产业 中国 多重背景 媒介 职业化规定性 建构
下载PDF
职业主义与英美新闻业 被引量:6
3
作者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著名的社会历史学家苏德森(MichelSchudson)指出,职业主义是当代美国新闻业的标志(hllmark),而分析这种职业主义,对于理解当代新闻业是非常必要的.[1]
关键词 职业主义 美国 英国 新闻业 职业化
原文传递
21世纪英美新闻职业面临的危机与伦理挑战 被引量:5
4
作者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27,共3页
大众媒介的功能决定了媒介的角色和性质(nature),特别是当涉及伦理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媒介的三个层次的角色和性质:作为一种职业的新闻业,作为一种政治体制的新闻业和作为一种商业企业的新闻业。三者是相互依赖的集合体(trini... 大众媒介的功能决定了媒介的角色和性质(nature),特别是当涉及伦理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媒介的三个层次的角色和性质:作为一种职业的新闻业,作为一种政治体制的新闻业和作为一种商业企业的新闻业。三者是相互依赖的集合体(trinity)。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英国 美国 新闻职业 新闻伦理 公共危机 大众媒介
下载PDF
网络传播时代:构筑“自由”而“负责”的新闻业 被引量:3
5
作者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92-97,共6页
新闻传播业在进入网络时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冲击。为维护网络空间的自由 ,需要传媒业构筑适合网络社会发展的伦理规范 ,以负责任的态度去运用“自由”。
关键词 新闻自由 专业化 网络传播伦理 社会责任 国际竞争 新闻传播业 .网络社会 职业意识
下载PDF
隐性采访:广播电视领域的偷拍(录)——兼谈偷拍(录)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2
6
作者 《理论观察》 2000年第1期75-79,共5页
近年来广播电视领域的偷拍 (录 )倍受瞩目。本文从受众和媒体两个方面 ,用翔实的材料论述了偷拍 (录 )产生的原因 ,其独特魅力及发展趋势。尽管它在法律和伦理层面上尚有禁区 ,但作者预言偷拍 (录 )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新闻工作者的秘密武器。
关键词 隐性采访 广播电视领域 偷拍(录) 纪实拍摄
下载PDF
隐性采访和体验式采访的界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新闻记者》 1998年第11期34-35,共2页
研究“体验式采访”是否值得提倡,一个不能忽视的前提是对隐性采访和体验式采访进行界定。 新闻采访有多种方法,以记者在采访中是否暴露身份来分,就有公开采访(Open Interviewing)和隐蔽采访(Secretive Interviewing)两大类。所谓隐蔽采... 研究“体验式采访”是否值得提倡,一个不能忽视的前提是对隐性采访和体验式采访进行界定。 新闻采访有多种方法,以记者在采访中是否暴露身份来分,就有公开采访(Open Interviewing)和隐蔽采访(Secretive Interviewing)两大类。所谓隐蔽采访(又叫隐性采访),是指记者有意识地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或者真实的采访目的的采访方法。 在界定“隐性采访”的基本含义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采访 体验式 恐龙蛋化石 采访方法 采访目的 电视隐性采访 新闻采访 非法倒卖 观察法 语言能力
全文增补中
“报刊的伦理精神”:另一种透视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52,共2页
关键词 伦理精神 人民报刊 新闻业 新闻伦理 新闻观 新闻职业 莱比锡 德兰 《泰晤士报》 全部行为
下载PDF
美国新闻职业的危机和新趋向 被引量:2
9
作者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美国 新闻职业 发展趋势 公共新闻业 “新传统主义” 信念危机
下载PDF
美国的公众新闻业运动 被引量:3
10
作者 《新闻记者》 CSSCI 2004年第7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美国 公众新闻业运动 新闻职业主义 新闻评价
下载PDF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产业化现状研究
11
作者 余丽丽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0-73,共4页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曾不无遗憾地说:20年来,广电部门宣传改革、支持改革、享受改革带来的成果,但是自身并没有大的改革;全国的市场经济框架已经建立了,广电部门却依然游离于改革之外。如果说多年来碍于各种原因,广电改制呈...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曾不无遗憾地说:20年来,广电部门宣传改革、支持改革、享受改革带来的成果,但是自身并没有大的改革;全国的市场经济框架已经建立了,广电部门却依然游离于改革之外。如果说多年来碍于各种原因,广电改制呈胶着状态,凝步不前的话,那么在1999年它终于曙光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有线电视网络 产业化 运行特征 法制建设 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英美新闻自律规范的特征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英国 美国 新闻自律规范 职业道德 伦理道德 社会价值观
下载PDF
职业化背景下的英美新闻自律:一个历史透视 被引量:3
13
作者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2-59,共8页
从历史视角审视,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伴随着职业化的浪潮,职业自律的推动力发展成一场运动。在这一背景下,英美新闻自律(以美国的历史演进为主)经历了新闻职业化的“史前期”、政党报纸时期、便士报时期、内战时期、1880-90年代时期以... 从历史视角审视,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伴随着职业化的浪潮,职业自律的推动力发展成一场运动。在这一背景下,英美新闻自律(以美国的历史演进为主)经历了新闻职业化的“史前期”、政党报纸时期、便士报时期、内战时期、1880-90年代时期以及20世纪初期至30年代新闻职业自律理念的渐变、自律机制和规范等形成的过程,通过英美新闻职业发展的这样一个象征图画,揭示了新闻自律是新闻职业化的必然诉求,是新闻职业化的制度表征,自律规范就是把职业主义理念变为一种约束的规范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自律 职业化 职业道德
下载PDF
美国新闻自律的理论建构: 一个历史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2-24,共3页
美国新闻业的政党报纸时期和便士报时期,并没有明确的新闻自律职业意识.无论是出版者还是批评者,不过是从社会道德的角度运作和评价当时的报纸,尽管这些道德与后来的职业道德有渊源关系.到内战时期开始,新闻业发展逐渐有了职业化(profes... 美国新闻业的政党报纸时期和便士报时期,并没有明确的新闻自律职业意识.无论是出版者还是批评者,不过是从社会道德的角度运作和评价当时的报纸,尽管这些道德与后来的职业道德有渊源关系.到内战时期开始,新闻业发展逐渐有了职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的诉求,从业者对职业理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自觉过程.到20世纪初,记者阶层成为一项独立职业(profession),新闻业和其他职业一样要不断发展自己的伦理.正如涂尔干揭示的职业一般特征一样,'当个体共同拥有同样的利益,他们的目的就不仅在于维护这些利益,或通过同伴之间的结合来保证自身的发展.……简言之,就是用同样的道德目标来引导他们的生活.'1美国新闻职业历史的发展表明,新闻自律是伴随着新闻业的职业化而出现的,一些从业人员通过推进新闻职业地位的树立以及加诸伴随职业地位而来的责任,使新闻自律成为新闻职业发展的内驱力.尽管新闻自律是一种话语实践,但新闻自律的发展也有其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自律 历史视角 理论建构 美国 职业意识 社会道德 20世纪初 新闻业 渊源关系
下载PDF
对隐性采访引发的有争议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理论观察》 1997年第1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隐性采访 争议问题 新闻工作者 批评性报道 肖像权 新闻报道 当事人 写作教程 新闻道德 以营利为目的
下载PDF
媒介化社会:当局与旁观——基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媒介使用与接触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宇 +3 位作者 刘晓慧 王辉 吴达慧 王婧 《文化与传播》 2016年第6期1-15,共15页
本文基于实证调查的资料,抽取广西三个民族地区包括壮、瑶、京、侗等民族,针对其传播媒介的使用与接触状况进行描述,试图勾勒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所处的媒介环境的大致脉络,以期从最基层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通农民的视角反映大众媒体在农村... 本文基于实证调查的资料,抽取广西三个民族地区包括壮、瑶、京、侗等民族,针对其传播媒介的使用与接触状况进行描述,试图勾勒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所处的媒介环境的大致脉络,以期从最基层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通农民的视角反映大众媒体在农村信息服务中的作用和存在问题。从传播的意义上,这为探讨大众媒介能否促进、在何种程度上以及在何种条件下促进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 少数民族 社会发展
下载PDF
恽逸群的新闻生涯及新闻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纯瑜 《理论观察》 2002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恽逸群是中国现代著名记者、政论家和新闻教育家。他的新闻生涯和丰富的新闻经验。
关键词 恽逸群 新闻生源 新闻思想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读书”和“新知”在桂林的图书出版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芬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6-111,共6页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大后方的文化中心,桂林"文化城"的新闻出版事业极为繁荣。那时共产党人或进步人士在桂林创办的书店不在少数,而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坚强地生存和发展,并能够走在一起坚持到新中国成立的,主要有生活书店、...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大后方的文化中心,桂林"文化城"的新闻出版事业极为繁荣。那时共产党人或进步人士在桂林创办的书店不在少数,而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坚强地生存和发展,并能够走在一起坚持到新中国成立的,主要有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这三家。三家出版机构在艰苦环境中成功出版的经验:坚持正确方向,与时代和人民同行,为社会现实服务;坚守文化理想和文化使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生活 新知 读书 图书出版
下载PDF
论新媒体生态下传媒集团“优媒体战略”的确立与内涵 被引量:1
19
作者 党东耀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5,79,共4页
新闻集团的拆分是传媒集团运营模式的重大改变,标志着在新的媒体生态下,传媒集团由追求媒介规模的扩张转向注重质量的提升。这对国内传媒集团具有启示意义。文章认为当前传媒集团的"全媒体战略"需要向"优媒体战略"... 新闻集团的拆分是传媒集团运营模式的重大改变,标志着在新的媒体生态下,传媒集团由追求媒介规模的扩张转向注重质量的提升。这对国内传媒集团具有启示意义。文章认为当前传媒集团的"全媒体战略"需要向"优媒体战略"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拆分 媒介融合 全媒体 优媒体
下载PDF
广播电视领域偷拍(录)的伦理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理论观察》 1998年第5期35-36,64,共3页
技术的进步,不仅极大地扩展了广播电视的传播领域和表现领域,也使新闻从业人员对传播工具的使用与操纵更加随心所欲、运用自如。这种“随心所欲”带来的伦理方面的争议已经成为理论界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从新闻伦理的角度对隐性采访... 技术的进步,不仅极大地扩展了广播电视的传播领域和表现领域,也使新闻从业人员对传播工具的使用与操纵更加随心所欲、运用自如。这种“随心所欲”带来的伦理方面的争议已经成为理论界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从新闻伦理的角度对隐性采访中的“偷拍(录)”、“假扮”、“说谎”等行为进行深入探讨和审视,并由此提出了一个积极的课题:如何把握好隐性采访行为的“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采访 广播电视 道德责任 新闻工作者 伦理道德 传播工具 道德义务 新闻道德 普利策奖 新闻报道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