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癌病的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肖波 +2 位作者 李国良 梁静慧 崔玉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确诊为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资料。结果 本组临床表现为头痛、背痛31例,脑神经损害18例,脑膜刺激征25例。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软脑膜弥漫性异常增强3...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确诊为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资料。结果 本组临床表现为头痛、背痛31例,脑神经损害18例,脑膜刺激征25例。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软脑膜弥漫性异常增强3例。脑脊液压力增高32例,细胞数增多41例,以激活型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44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发现肿瘤细胞, 5例为颅内原发肿瘤,其余39例颅外转移肿瘤细胞学分类为腺癌33例、恶性淋巴瘤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及鳞癌1例。结论 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癌病 脑脊液 细胞学
下载PDF
服用华法林患者用药合理性、安全性和依从性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顾欣 孙安修 +2 位作者 张新江 胡月 《中国药物警戒》 2016年第12期753-756,共4页
目的了解服用华法林患者住院期间用药合理性,出院后用药安全性及依从性,为更安全、合理地使用华法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入住某院东区心内科的所有使用华法林患者的病历进行系统的回顾性调查,进行用药合... 目的了解服用华法林患者住院期间用药合理性,出院后用药安全性及依从性,为更安全、合理地使用华法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入住某院东区心内科的所有使用华法林患者的病历进行系统的回顾性调查,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采用电话随访方式,对以上患者出院后华法林服用、监测情况进行调查,进行安全性、依从性评价。结果 2015年心内科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共计139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74例;年龄36~87岁,平均(68.52±10.02)岁。住院期间38.30%的患者华法林剂量调整幅度偏大;INR检测间隔合理者76例,不合理者63例;出院时,INR达标率为32.59%;出院医嘱中明确凝血功能具体复查日期者占42.98%。139例患者中,对122例进行回访,失联患者17例。回访的122例患者中,9例非医嘱停药,8例发生不良反应,末次INR达标率为64.76%。结论患者住院期间华法林使用主要存在凝血功能检测间隔长、出院时INR达标率低的现象;出院后患者对凝血功能监测依从性也较低。可通过加强用药教育及长期随访以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物 华法林 合理性 安全性 依从性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段作伟 符长标 +2 位作者 刘一辉 张新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7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连续记录入组患者入院72 h内的血压值,计算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 目的探讨早期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连续记录入组患者入院72 h内的血压值,计算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的平均值(mean)、最大值(maximum, max)、极差(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max-mi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END定义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最高时的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混杂因素后确定不同血压变异性参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END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3.30±11.82)岁。经过标准治疗,35例(27.34%)患者在入院72 h内发生END。END患者与非END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C反应蛋白以及SBPmax、SBPmax-min、SBPSD、SBPCV、DBPmax、DBPmax-min、DBPSD和DBPC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压变异性指标中的SBPmax-min[优势比(odds ratio, OR)1.04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14~1.067]、SBPSD(OR 1.191,95% CI 1.052~1.347)、SBPCV(OR 1.317,95% CI 1.100~1.578)、DBPmax-min(OR 1.076,95% CI 1.018~1.138)、DBPSD(OR 1.508,95% CI 1.128~2.016)和DBPCV(OR 1.338,95% CI 1.093~1.638)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2 h内血压变异性与END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压 高血压 预后 危险因素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临床路径联合阻抗运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英歌 徐义君 +5 位作者 陶春花 刘斌 杨明 王兆霞 梁景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9,13,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联合阻抗运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康复干预,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联合阻抗运动。比较2组认知...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联合阻抗运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康复干预,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联合阻抗运动。比较2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6 min步行距离、Rivermead运动指数(RMI)、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4.00%,低于对照组的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9,P=0.002)。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2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均延长,且观察组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RMI、MBI及上肢、下肢FM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日常活动功能、精神活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身体疼痛及并发症相关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联合阻抗运动可降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提高其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阻抗运动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文 刘振生 +3 位作者 孙勇 匡雄伟 周龙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支架取栓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对比分析术后发生SAH(SAH组)与未发生SAH者(无SAH组)的差异。结果88例均成功经支架取栓...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支架取栓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对比分析术后发生SAH(SAH组)与未发生SAH者(无SAH组)的差异。结果88例均成功经支架取栓。术后14例出现SAH,74例无SAH。2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一般资料,术中所用取栓支架长度及直径、血管痉挛发生率、行挽救性血管成形术比例、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H组取栓次数、支架释放于M2段内长度、MCA顶-底距离(D-TB)均高于无SAH组(P均<0.05)。结论MCA纡曲、多次取栓、M2段取栓及支架释放于M2段较长可能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术后SAH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脑中动脉 机械取栓 支架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后引流静脉早显与脑出血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振生 孙勇 +3 位作者 匡雄伟 周龙江 张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引流静脉早显(EVF)与脑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经机械取栓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影像及人口统计资料、血管危险因素及其他临床...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引流静脉早显(EVF)与脑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经机械取栓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影像及人口统计资料、血管危险因素及其他临床资料。参照欧洲协作急性卒中研究Ⅱ(ECASSⅡ),对机械取栓术后HT进行改良分型(HT阴性、HT-Ⅰ型和HT-Ⅱ型),并对其EVF发生率、基线特征及临床预后进行比较。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HT和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EVF预测HT-Ⅱ型的效能。结果98例接受机械取栓患者纳入分析,其中HT阴性48例(49.0%,48/98)、HT-Ⅰ型40例(40.8%,40/98)、HT-Ⅱ型10例(10.2%,10/98)。3组患者的年龄及心房颤动、EVF、预后不良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VF[优势比(OR)5.962,95%CI 1.750~8.964,P=0.001]和心房颤动(OR 3.485,95%CI 1.962~18.986,P=0.028)是发生HT-Ⅱ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HT-Ⅰ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 1.162,95%CI 1.021~1.345,P=0.038)、EVF(OR 5.358,95%CI 1.665~13.653,P=0.006)和HT-Ⅱ(OR 1.326,95%CI 1.226~2.038,P=0.032)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EVF预测HT-Ⅱ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0%、86.4%,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结论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后血管造影出现EVF预示再通后HT-Ⅱ型出血转化风险增加及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放射学 介入性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血栓切除术
原文传递
颞叶癫癎大鼠海马区NR2B/PSD-95的动态表达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玲 肖波 +2 位作者 李国良 王康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亚基B(NR2B)和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在锂-匹罗卡品致大鼠海马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颞叶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癎大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海... 目的: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亚基B(NR2B)和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在锂-匹罗卡品致大鼠海马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颞叶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癎大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CA1、CA3、DG区NR2B和PSD-95蛋白表达。结果:NR2B和PSD-95蛋白在大鼠海马分布广泛,表达丰富;大鼠腹腔注射锂-匹罗卡品后,NR2B和PSD-95蛋白在海马各区表达逐渐减少,24h降至低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此后逐渐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30d在海马CA1、CA3区表达再次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NR2B和PSD-95蛋白表达下调可能分别参与颞叶癫癎急性期和慢性自发发作期的保护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亚基B 突触后致密物95 海马
原文传递
血压变异性与心源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一辉 张新江 +2 位作者 刘姜冰 陶丽红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3期198-204,共7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与各项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单侧心源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导... 目的:探讨心源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与各项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单侧心源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对入院时头颅 MRI 未发现 HT 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7 d内 MRI 复查结果分为 HT 组和非 HT 组,对2组之间的各项 BPV 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具体包括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的初始值(initial)、平均值(mean)、最大值(max)、最小值(min)、极差(max-min)、标准差(sd)、连续变异性参数(successive variation, sv)以及 sv 的最大值(svmax)。结果共146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77例(52.7%)在发病7 d内发生 HT。将所有血压参数通过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患者年龄、入院时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充血性心力衰竭、抗血小板治疗、初始血糖、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率后,SBPmin、SBPmax-min、SBPsv、SBPsvmax、DBPinitial、DBPsd、DBPmax、DBPmax-min、DBPsv和 DBPsvmax与 HT 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趋势拟然比检验 P 均〈0.05)。结论较高的血压水平及变异性会增高心源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 HT 风险,对于这类患者可能需要平稳和缓慢的降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脑出血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心房颤动 血压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诊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焦晓东 符长标 +2 位作者 张新江 王苇 《中国民康医学》 2011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目的:评估急诊选择性动脉内溶栓(intra-arterial thrombolvsis,IA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和疗效的因素。方法: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在CT检查、MRI+MRA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其中在6h... 目的:评估急诊选择性动脉内溶栓(intra-arterial thrombolvsis,IA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和疗效的因素。方法: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在CT检查、MRI+MRA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其中在6h以内溶栓11例,6~13h溶栓3例。统计各患者的侧支循环、TIMI分级及NIHSS评分情况。结果:脑血管造影发现8例患者存在较好侧支循环;溶栓后患者血管再通率为64.3%(9/14),TIMI分级达2~3级;9例成功再通患者中,7例(77.8%)神经功能显著恢复,1例再次大面积梗死;5例未再通患者中,3例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死亡1例,仅1例(20%)神经功能恢复良好。14例患者中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结论:急诊动脉溶栓有效且安全可行,可根据MRI+MRA检查后的评价适当放宽溶栓的时间窗。溶栓前侧支循环、是否再通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溶栓 时间窗 MRI
下载PDF
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一辉 +2 位作者 蔡玉建 符长标 张新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证实的急性分水岭脑梗死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及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情况。结果 (1...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证实的急性分水岭脑梗死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及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情况。结果 (1)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年龄低于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及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高于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及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3个月后各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皮质前型及皮质后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生率高于皮质下型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皮质下型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率高于皮质后型(45.5%vs.15.4%,P<0.05)。结论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预后较好,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小于皮质型患者;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是分水岭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栓塞 血流动力学障碍
原文传递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学谦 杨杰 +2 位作者 李玲 肖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91-49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5例D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11.5岁,平均病程8.9年,均为慢性起病,首发症状多从下肢肌张力障碍开始,症状有明显的昼间波... 目的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5例D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11.5岁,平均病程8.9年,均为慢性起病,首发症状多从下肢肌张力障碍开始,症状有明显的昼间波动,有晨轻暮重现象。小剂量多巴制剂有显著而持久的疗效。结论本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性疾病,小剂量多巴制剂疗效显著;对儿童期起病的肌张力障碍性患者,应考虑DRD的可能性,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失调 多巴胺激动剂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帕金森综合征病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康 袁学谦 +2 位作者 胡珏 黄志凌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方法:对62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52例,多系统萎缩4例,遗传性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6例。发病年龄大于60岁者中,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最多见,占95.4%... 目的:探讨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方法:对62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52例,多系统萎缩4例,遗传性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6例。发病年龄大于60岁者中,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最多见,占95.4%:小于20岁者均为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神经影像学的阳性率高达88.7%。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对帕金森综合征进行正确的病因诊断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病因学 临床特点
下载PDF
MRA-DWI不匹配的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所致轻度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荀琳茗 刘振生 +2 位作者 王英歌 张新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8期573-579,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与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MRA-DWI)不匹配指导下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闭塞所致轻度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与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MRA-DWI)不匹配指导下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闭塞所致轻度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MCA M1段闭塞所致轻度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轻度卒中定义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分,MRA-DWI不匹配定义为MRA证实存在MCA M1段闭塞且DWI-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6分。根据临床决策分为血管内治疗组和静脉溶栓治疗组。主要评估指标为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次要评估指标为治疗后7 d内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90 d时病死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不同治疗方案对转归的独立影响。结果共纳入38例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组19例(50.00%),血管内治疗组19例(50.00%,包括5例静脉溶栓后血行管内血栓切除术的患者);转归良好27例(71.05%),转归不良11例(28.95%)。除总胆固醇水平外,血管内治疗组与静脉溶栓治疗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和各项基线临床资料均无显著差异。血管内治疗组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89.47%对52.63%;P=0.029),而7 d内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15.79%对5.26%;P=0.604)和90 d内病死率(0%对10.53%;P=0.486)均无显著差异。转归良好组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转归不良组(62.96%对18.18%;P=0.029)。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管内治疗是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0.103,95%可信区间0.015~0.714;P=0.021)。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急性MCA M1段闭塞所致轻度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栓切除术 血管内手术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焦彦昕 +2 位作者 刘振 许笑天 刘振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4-599,共6页
目的探究华法林、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127例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分为对照组(既未服用抗凝药,也未服用抗板药,n=52)、华... 目的探究华法林、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127例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分为对照组(既未服用抗凝药,也未服用抗板药,n=52)、华法林组(n=36)、利伐沙班组(n=39)。收集入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受教育程度等临床资料,认知功能通过灵敏性更高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价(MoCA)量表来进行评估,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比较三组患者MoCA量表各子项评分及维生素K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MoCA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华法林组相比,利伐沙班组的MoCA评分显著增加(P<0.05)。受教育程度和服用药物情况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与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相比,华法林组的视空间技能与执行能力分数和延迟回忆分数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0.380(0.355,0.398)、0.410(0.385,0.440)]相比,华法林组维生素K水平[0.338(0.325,0.345)]显著减少(P<0.05)。结论NVAF可通过采用抗凝治疗有效预防认知功能障碍,而在抗凝药物的选择上,利伐沙班因其不影响维生素K的代谢较华法林具有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认知功能 华法林 利伐沙班 维生素K
下载PDF
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严一丹 章腾 +2 位作者 杨素新 许笑天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4年第3期205-211,共7页
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血管源性认知障碍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脑血流动力学受脑血流变化、血管搏动、颅内压变化、颅内顺应性、脑灌注压和自动调节影响,当发生脑血流低灌注、动脉硬化、神经血管单元失衡时,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目... 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血管源性认知障碍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脑血流动力学受脑血流变化、血管搏动、颅内压变化、颅内顺应性、脑灌注压和自动调节影响,当发生脑血流低灌注、动脉硬化、神经血管单元失衡时,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目前临床诊疗中可借助超声、功能近红外光谱、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评估脑血流动力学。本文通过探讨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致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评估技术、临床特点和治疗干预措施,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寻找可靠预测指标,从而识别高危个体,以便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血流动力学 脑血流 指标 血管性认知障碍 综述
原文传递
华法林抗凝患者依从性与认知度、满意度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顾欣 孙安修 +1 位作者 胡月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2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患者的依从性与认知度、满意度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本院抗凝门诊中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进行调研,患者依从性评估采用MMAS-8量表,满意度评估采用TSQM-9评分量表,认知度评估采用认知评分表。结果...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患者的依从性与认知度、满意度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本院抗凝门诊中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进行调研,患者依从性评估采用MMAS-8量表,满意度评估采用TSQM-9评分量表,认知度评估采用认知评分表。结果患者的依从性得分与认知度得分、满意度得分呈正相关(P<0.01);患者文化程度越高,对抗凝治疗依从性越高(P<0.05);居住在城市的患者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较高(P<0.01)。结论出院后,患者华法林使用的依从性仍较低,因此,需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从而提高抗凝治疗中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提高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 华法林 认知度 满意度 依从性
下载PDF
细胞焦亡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及其转化前景
17
作者 何峰 +1 位作者 刘振 张浩铭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4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与炎性小体密切相关,主要由炎性小体、半胱氨酸蛋白酶及gasdermins蛋白家族介导发生。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死亡有关,部分治疗药物可通过抑制炎性小体进而抑制神经细胞的细胞焦...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与炎性小体密切相关,主要由炎性小体、半胱氨酸蛋白酶及gasdermins蛋白家族介导发生。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死亡有关,部分治疗药物可通过抑制炎性小体进而抑制神经细胞的细胞焦亡过程,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损伤。本文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细胞焦亡过程进行综述,并总结抗细胞焦亡相关药物,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炎性小体 细胞焦亡 综述
原文传递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高伟芳 王英歌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1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年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设为脑卒中组,再选取同期在扬州大学附属医...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年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设为脑卒中组,再选取同期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的青年健康人群90例为健康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史、酗酒史、是否患有高血脂等中风危险因素疾病、血糖、血脂、血压、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对其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青年人脑卒中发生的因素,并探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组间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脑卒中组更低(P<0.05);经单因素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吸烟史、酗酒史、甘油三酯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患高血脂、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将上述单因素(P<0.05)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吸烟史、高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诱发青年人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诱发青年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同型半胱氨酸 青年人脑卒中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刘斌 许笑天 +3 位作者 符雪涛 王英歌 刘雨霏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4期559-561,63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后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可能导致BPPV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为降低再发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BPPV并治愈的170例患者。随访2... 目的通过分析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后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可能导致BPPV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为降低再发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BPPV并治愈的170例患者。随访2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70例)和未复发组(100例)。统计患者资料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70例复发患者中,复发1次39例,复发2次27例,复发3次及以上的患者4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1.623,95%CI:4.104~20.634,P<0.001)、焦虑(OR=4.200,95%CI:1.186~14.873,P=0.026)、疲劳(OR=5.025,95%CI:1.771~14.255,P=0.002)、睡眠障碍(OR=4.080,95%CI:1.152~14.447,P=0.002)、外伤(OR=4.802,95%CI:1.692~13.622,P=0.023)以及合并高血压(OR=4.938,95%CI:1.740~14.009,P<0.001)均是BPPV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和吸烟史与是否复发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性别、焦虑、疲劳、睡眠障碍、外伤以及合并高血压是BPPV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BPPV复发的管理和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复发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脑白质高信号的中青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及脑血流改变情况分析
20
作者 严一丹 张羽 +4 位作者 杨素新 章腾 赵莉 许笑天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6期632-638,共7页
目的分析脑白质高信号(WMH)的中青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及脑血流改变情况。方法招募2023年2月至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WMH患者70例,年龄35~65岁,均行神经心理量表评分、颅脑MRI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目的分析脑白质高信号(WMH)的中青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及脑血流改变情况。方法招募2023年2月至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WMH患者70例,年龄35~65岁,均行神经心理量表评分、颅脑MRI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根据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MCI组(MoCA评分20~24分,36例)和对照组(MoCA评分25~30分,34例)。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认知亚域评分、TCD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脑中动脉(MCA)搏动指数(PI)与MCI发生的关联性。结果对照组MoCA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思维以及延迟记忆能力显著优于MCI组(P<0.05)。MCI组的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华山版(AVLT-H)长延迟回忆得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词语流畅性实验(VFT)得分、符号数字转化测验(SDMT)得分、画钟测验(CDT)得分低于对照组,连线测试A(TMT-A)、连线测试B(TMT-B)耗时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MCA的P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TCD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吸烟史及饮酒史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A的PI水平升高是促进MCI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348.877(2.046~59419.483),P=0.026]。结论WMH的中青年MCI患者的语言、视空间、记忆、执行、注意与处理速度等认知亚域功能均有所下降。MCA的PI水平升高有助于识别MCI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经颅多普勒 脑白质高信号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中青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