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徽剧《水淹七军》文本流变考
1
作者
蒋小平
唐
钟
禹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将婺源徽剧传习所藏《水淹七军》抄本、歙县胡广荣抄本影印本《水淹七军》、乾隆内府抄本《鼎峙春秋》等文本进行比勘,结合徽班徽剧发展历史,揭示从车王府曲本《水淹庞德》至徽班演出本《水淹七军》再至京剧印本的文本流转和变迁。晚清...
将婺源徽剧传习所藏《水淹七军》抄本、歙县胡广荣抄本影印本《水淹七军》、乾隆内府抄本《鼎峙春秋》等文本进行比勘,结合徽班徽剧发展历史,揭示从车王府曲本《水淹庞德》至徽班演出本《水淹七军》再至京剧印本的文本流转和变迁。晚清徽剧抄本《水淹七军》继承发展了车王府曲本《水淹庞德》中“观阵”内容。以《戏考》为代表的“京”本《水淹七军》在承接“徽”本情节内容、音乐声腔的基础上,精简关目,凝练语言。两种徽州徽剧抄本记录了昆腔、卜子和吹腔合目样态,为探究晚清民国花雅合目剧本在徽州一带的演播提供新的样本。不同抄本中的音乐提示为探究吹腔、拨子早期音乐内涵提供了原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七军》
抄本
流变
经典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徽戏《龙虎斗》的演变与流播
2
作者
唐
钟
禹
蒋小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5,共7页
《龙虎斗》为徽戏经典剧目之一,该剧的情节最早可见于明小说《南北宋志传》。《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中的《下河东》则为迄今可见最早的“龙虎斗”故事戏“泛戏剧”形态。晚清民国时期,该剧曾随着徽班的脚步四处流播,并被京剧...
《龙虎斗》为徽戏经典剧目之一,该剧的情节最早可见于明小说《南北宋志传》。《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中的《下河东》则为迄今可见最早的“龙虎斗”故事戏“泛戏剧”形态。晚清民国时期,该剧曾随着徽班的脚步四处流播,并被京剧、绍剧、湘剧、赣剧等众多剧种吸纳,在情节、文辞上日趋丰富和完善。比较徽戏与秦腔、京剧、绍剧、大平调对于“龙虎斗”故事的书写,则《龙虎斗》的演播路径具有复杂性,“龙虎斗”故事戏的演播系统具有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斗》
徽戏
徽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明皖南曲家吴修德《偷桃记》创作风格论
3
作者
唐
钟
禹
蒋小平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4-89,共6页
《偷桃记》传奇为晚明皖南曲家吴修德唯一一部载录于史的作品。该剧对于东方朔故事的戏曲呈现,具有亦庄亦谐的整体特征,曲辞之间透露出吴修德本人崇古尊史、质疑功名、崇尚侠义的文人心态。将吴修德置于晚明皖南戏曲家这一整体语境之中...
《偷桃记》传奇为晚明皖南曲家吴修德唯一一部载录于史的作品。该剧对于东方朔故事的戏曲呈现,具有亦庄亦谐的整体特征,曲辞之间透露出吴修德本人崇古尊史、质疑功名、崇尚侠义的文人心态。将吴修德置于晚明皖南戏曲家这一整体语境之中,能够发现他们在创作风格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与晚明社会背景以及皖南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修德
《偷桃记》
晚明
皖南
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时期才女作家“拟男”戏创作特征探析
4
作者
唐
钟
禹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明清时期,越礼逾制的“主情”思潮以及女学的兴起促使才女们涌现曲坛,她们以戏曲创作疏解饱受压抑的精神世界,从女性的视角展现对自我价值以及社会地位的思考,“拟男”成为她们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寻找明清才女“拟男”戏的特...
明清时期,越礼逾制的“主情”思潮以及女学的兴起促使才女们涌现曲坛,她们以戏曲创作疏解饱受压抑的精神世界,从女性的视角展现对自我价值以及社会地位的思考,“拟男”成为她们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寻找明清才女“拟男”戏的特征,探析女性作家寄托于曲中的隐秘心迹,借此窥探明清才女创作的戏曲史意义及其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女才
“拟男”戏
才女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张千”看戏曲人物的脚色化演变
5
作者
唐
钟
禹
《东方艺术》
2022年第3期94-99,共6页
“张千”这一形象在古典戏曲作品,尤其是元杂剧中出现得相当频繁。据笔者统计,在《元曲选》所收录的一百种杂剧当中,出现“张千”的作品就有44部,其中大多数“张千”的身份都是衙役、小厮。这一现象早在明初之时就被王骥德发现并记录,...
“张千”这一形象在古典戏曲作品,尤其是元杂剧中出现得相当频繁。据笔者统计,在《元曲选》所收录的一百种杂剧当中,出现“张千”的作品就有44部,其中大多数“张千”的身份都是衙役、小厮。这一现象早在明初之时就被王骥德发现并记录,在其《曲律·论部色第三十七》中有载,“元杂剧中…凡厮役皆曰张千,有二人则曰李万,凡婢皆曰梅香,凡酒保皆曰店小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古典戏曲
王骥德
曲律
《元曲选》
戏曲人物
脚色
张千
原文传递
“汤沈之争”与晚明士子救世之心——以《邯郸记》《博笑记》为例
6
作者
唐
钟
禹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8-84,共7页
“汤沈之争”是中国戏曲史中的重要事件。在这场论争中,汤显祖崇“雅”,而沈璟尚“俗”。通过对《邯郸记》与《博笑记》两部作品的比较,可以窥探出汤、沈在戏曲文本创作理念上的具体差异。同时,从这两部作品的表现内容以及主题思想来看...
“汤沈之争”是中国戏曲史中的重要事件。在这场论争中,汤显祖崇“雅”,而沈璟尚“俗”。通过对《邯郸记》与《博笑记》两部作品的比较,可以窥探出汤、沈在戏曲文本创作理念上的具体差异。同时,从这两部作品的表现内容以及主题思想来看,汤、沈二人又殊途同归,都以作品表现社会现实。因此,又能够顺势挖掘出两位明代传奇大家在差异背后的共同之处——寄寓在作品之中的救世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沈璟
博笑记
邯郸记
士子
晚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徽剧《水淹七军》文本流变考
1
作者
蒋小平
唐
钟
禹
机构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基金
安徽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徽剧抄本文献整理研究”(项目编号:AHSKZ2018D12)。
文摘
将婺源徽剧传习所藏《水淹七军》抄本、歙县胡广荣抄本影印本《水淹七军》、乾隆内府抄本《鼎峙春秋》等文本进行比勘,结合徽班徽剧发展历史,揭示从车王府曲本《水淹庞德》至徽班演出本《水淹七军》再至京剧印本的文本流转和变迁。晚清徽剧抄本《水淹七军》继承发展了车王府曲本《水淹庞德》中“观阵”内容。以《戏考》为代表的“京”本《水淹七军》在承接“徽”本情节内容、音乐声腔的基础上,精简关目,凝练语言。两种徽州徽剧抄本记录了昆腔、卜子和吹腔合目样态,为探究晚清民国花雅合目剧本在徽州一带的演播提供新的样本。不同抄本中的音乐提示为探究吹腔、拨子早期音乐内涵提供了原始资料。
关键词
《水淹七军》
抄本
流变
经典化
Keywords
The Seven Armies in Water
manuscript
rheology
classicization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J617.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徽戏《龙虎斗》的演变与流播
2
作者
唐
钟
禹
蒋小平
机构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5,共7页
基金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徽剧抄本文献整理研究”(项目编号:AHSKZ2018D12)阶段性成果。
文摘
《龙虎斗》为徽戏经典剧目之一,该剧的情节最早可见于明小说《南北宋志传》。《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中的《下河东》则为迄今可见最早的“龙虎斗”故事戏“泛戏剧”形态。晚清民国时期,该剧曾随着徽班的脚步四处流播,并被京剧、绍剧、湘剧、赣剧等众多剧种吸纳,在情节、文辞上日趋丰富和完善。比较徽戏与秦腔、京剧、绍剧、大平调对于“龙虎斗”故事的书写,则《龙虎斗》的演播路径具有复杂性,“龙虎斗”故事戏的演播系统具有多元性。
关键词
《龙虎斗》
徽戏
徽班
分类号
J809 [艺术—戏剧戏曲]
J8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明皖南曲家吴修德《偷桃记》创作风格论
3
作者
唐
钟
禹
蒋小平
机构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4-89,共6页
文摘
《偷桃记》传奇为晚明皖南曲家吴修德唯一一部载录于史的作品。该剧对于东方朔故事的戏曲呈现,具有亦庄亦谐的整体特征,曲辞之间透露出吴修德本人崇古尊史、质疑功名、崇尚侠义的文人心态。将吴修德置于晚明皖南戏曲家这一整体语境之中,能够发现他们在创作风格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与晚明社会背景以及皖南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关键词
吴修德
《偷桃记》
晚明
皖南
戏曲
Keywords
Wu Xiude
Stealing Peach
the late Ming Dynasty
southern Anhui
traditional opera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时期才女作家“拟男”戏创作特征探析
4
作者
唐
钟
禹
机构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文摘
明清时期,越礼逾制的“主情”思潮以及女学的兴起促使才女们涌现曲坛,她们以戏曲创作疏解饱受压抑的精神世界,从女性的视角展现对自我价值以及社会地位的思考,“拟男”成为她们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寻找明清才女“拟男”戏的特征,探析女性作家寄托于曲中的隐秘心迹,借此窥探明清才女创作的戏曲史意义及其时代价值。
关键词
明清
女才
“拟男”戏
才女文化
Keyword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emale talents
quasi-male drama
talented women’s culture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张千”看戏曲人物的脚色化演变
5
作者
唐
钟
禹
机构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东方艺术》
2022年第3期94-99,共6页
文摘
“张千”这一形象在古典戏曲作品,尤其是元杂剧中出现得相当频繁。据笔者统计,在《元曲选》所收录的一百种杂剧当中,出现“张千”的作品就有44部,其中大多数“张千”的身份都是衙役、小厮。这一现象早在明初之时就被王骥德发现并记录,在其《曲律·论部色第三十七》中有载,“元杂剧中…凡厮役皆曰张千,有二人则曰李万,凡婢皆曰梅香,凡酒保皆曰店小二”。
关键词
元杂剧
古典戏曲
王骥德
曲律
《元曲选》
戏曲人物
脚色
张千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汤沈之争”与晚明士子救世之心——以《邯郸记》《博笑记》为例
6
作者
唐
钟
禹
机构
安徽大学
出处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8-84,共7页
文摘
“汤沈之争”是中国戏曲史中的重要事件。在这场论争中,汤显祖崇“雅”,而沈璟尚“俗”。通过对《邯郸记》与《博笑记》两部作品的比较,可以窥探出汤、沈在戏曲文本创作理念上的具体差异。同时,从这两部作品的表现内容以及主题思想来看,汤、沈二人又殊途同归,都以作品表现社会现实。因此,又能够顺势挖掘出两位明代传奇大家在差异背后的共同之处——寄寓在作品之中的救世之心。
关键词
汤显祖
沈璟
博笑记
邯郸记
士子
晚明
Keywords
Tang Xianzu
Shen Jing
The Funny Tales
A Tale of Handan
Scholars
The Late Ming Dynasty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K248.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徽剧《水淹七军》文本流变考
蒋小平
唐
钟
禹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徽戏《龙虎斗》的演变与流播
唐
钟
禹
蒋小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晚明皖南曲家吴修德《偷桃记》创作风格论
唐
钟
禹
蒋小平
《巢湖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明清时期才女作家“拟男”戏创作特征探析
唐
钟
禹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张千”看戏曲人物的脚色化演变
唐
钟
禹
《东方艺术》
2022
0
原文传递
6
“汤沈之争”与晚明士子救世之心——以《邯郸记》《博笑记》为例
唐
钟
禹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