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290
1
作者 曾小峰 艾脉兴 +3 位作者 甘晓丹 史艳萍 宋琴芳 唐福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 检测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阳性率 ,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 以根据已知cDNA序列人工合成的CCP为抗原建立ELISA方法检测 2 94例RA ,132例其他风湿性疾病 ,13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 目的 检测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阳性率 ,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 以根据已知cDNA序列人工合成的CCP为抗原建立ELISA方法检测 2 94例RA ,132例其他风湿性疾病 ,13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的分布。比较抗CCP抗体与抗核周因子 (APF)、抗角蛋白抗体 (AKA)、类风湿因子 (RF)以及HLA DR4的相关性。结果 2 94例RA病人中 ,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 46 6 % ,其他风湿性疾病的阳性率为 5 3 % ,非风湿性疾病的阳性率为 1 5 %。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46 6 % ,96 6 %。抗CCP抗体与APF、AKA以及HLA DR4之间有相关性 ,与RF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抗CCP抗体对R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46 6 % )和特异性 (96 6 % ) ,能用于RA的诊断。抗CCP抗体与APF、AKA有相关性 ,但不完全重叠。抗CCP抗体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CCP抗体 抗核周因子 抗角蛋白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原文传递
抗核周因子等四种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11
2
作者 李鸿斌 李小峰 +1 位作者 甘晓丹 唐福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 探讨抗核周因子 (APF)、抗角蛋白抗体 (AKA)、抗Sa抗体及抗RA3 3抗体较类风湿因子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 12 8例RA患者 ,分别以人颊粘膜和大鼠的食道角质层为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PF和AKA。... 目的 探讨抗核周因子 (APF)、抗角蛋白抗体 (AKA)、抗Sa抗体及抗RA3 3抗体较类风湿因子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 12 8例RA患者 ,分别以人颊粘膜和大鼠的食道角质层为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PF和AKA。抗Sa抗体和抗RA3 3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a抗原由人胎盘提取 ,RA3 3抗原来源于Ehrlich细胞。结果  ( 1)APF、AKA、抗Sa抗体、抗RA3 3抗体对早期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 91 4 % ( 2 2 4 /2 4 5 )和 3 5 2 % ( 4 5 /12 8) ,90 2 %( 2 2 1/2 4 5 )和 3 2 0 % ( 4 3 /12 8) ,90 6% ( 2 2 2 /2 4 5 )和 3 3 6% ( 4 3 /12 8) ,89 8% ( 2 2 0 /2 4 5 )和 2 8 9% ( 3 7/12 8) ;而类风湿因子 (RF)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 72 3 % ( 177/2 4 5 )和 4 4 5 % ( 5 7/12 8)。RF滴度至 1∶12 8时 ,与上述 4种抗体在特异性上的差异无显著意义。在 71例RF阴性RA患者中 ,15例 ( 2 1 1% )APF阳性 ,18例 ( 2 5 4 % )AKA阳性 ,2 1例 ( 2 9 6% )抗Sa抗体阳性 ,17例 ( 2 3 9% )抗RA3 3阳性。 ( 2 ) 4种抗体中任何两种抗体同时阳性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 95 1% ( 2 3 3 /2 4 5 )和 4 6 1% ( 5 9/12 8)。而当 3种或3种以上抗体阳性时 ,特异性可达 99 6% ( 10 8/12 8)。 (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 抗核周因子 抗体
原文传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002年国际分类(诊断)标准的临床验证 被引量:119
3
作者 赵岩 贾宁 +8 位作者 魏丽 王治国 戚务芳 郭晓萍 高岩 曾小峰 张奉春 唐福林 董怡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37-540,共4页
目的 验证新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国际分类 (诊断 )标准 (国际标准 )在中国pSS患者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评价下唇小唇腺活检在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近 1 0年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就诊门诊随诊患者 ,凡经风湿病专家根据其临床表现... 目的 验证新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国际分类 (诊断 )标准 (国际标准 )在中国pSS患者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评价下唇小唇腺活检在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近 1 0年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就诊门诊随诊患者 ,凡经风湿病专家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认为是pSS者列为pSS组 ,凡不符合pSS的其他患者列为非 pSS组。两组患者均完成有关眼干和口干的问卷并完成眼干症和口干症的客观检查包括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自然唾液流量测定、腮腺造影等以及下唇小唇腺活检和抗核抗体 (包括抗SSA/SSB抗体 )的测定。两组患者均除外下述情况 :颈和头面部放疗史、丙肝病毒感染、艾滋病、淋巴瘤、结节病、移植物抗宿主病、抗乙酰胆碱药的应用。结果 共有330例 pSS患者和 1 85例非 pSS患者分别纳入pSS组和非 pSS组 ,两组年龄匹配 [(4 8± 1 1 )、(4 6± 1 4 )岁 ,P >0 0 5 ]。在行下唇小唇腺活检和未行下唇小唇腺活检的pSS患者组中国际标准的敏感度分别为 88 3%和 84 6 % ,国际标准总的敏感度为 87 0 % ;特异度为 97 8%。至少有 1 1 2 %抗SSA/SSB抗体阴性的pSS患者其临床诊断借助于下唇小唇腺活检的阳性。 结论 新的 pSS国际分类标准适合于中国患者 ,其有较高的敏感度 (87 0 % )和特异度 (97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国际分类(诊断)标准 临床验证 下唇小唇腺活检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学早期诊断 被引量:57
4
作者 李小峰 张乃峥 +5 位作者 李鸿斌 甘晓丹 唐福林 董怡 崔京涛 张帆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 探索抗核周因子(APF) 、抗角蛋白抗体(AKA)、抗Sa 抗体及抗RA33/36 抗体检测对R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未肯定诊断的关节痛/ 关节炎病人116 例进行上述四种抗体检测并随访观察。APF和AKA用间... 目的 探索抗核周因子(APF) 、抗角蛋白抗体(AKA)、抗Sa 抗体及抗RA33/36 抗体检测对R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未肯定诊断的关节痛/ 关节炎病人116 例进行上述四种抗体检测并随访观察。APF和AK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抗Sa 抗体和抗RA33/36 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 对116 例未肯定诊断的关节痛/ 关节炎患者随访4 ~18 个月。APF阳性的29 例中,最后确诊为RA20 例(69 % );AKA30 例中确诊RA16 例(53-3 % );抗Sa 抗体39 例中确诊RA19例(48-7 %) 。而APF、AKA和抗Sa 抗体阴性组中,追随后确定为RA 者比例不高,而发展为肯定非RA的患者明显高于阳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四种自身抗体均可出现在RA 确诊前的病人中,任何两种以上自身抗体阳性对RA 诊断早期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清诊断 APF AKA
原文传递
双醋瑞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62
5
作者 唐福林 张奉春 +10 位作者 郑文洁 李军 栗占国 苏茵 吴东海 马丽 周惠琼 黄烽 张江林 周乙雄 徐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21-424,共4页
目的评价双醋瑞因(安必丁)治疗膝骨关节炎(O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23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ACR)膝OA标准的患者纳入随机、多中心、双氯酚酸钠对照、双模拟研究,双醋瑞因组100mg/d,双氯酚酸钠75mg/d,治疗12周,随访4周。结果经12周... 目的评价双醋瑞因(安必丁)治疗膝骨关节炎(O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23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ACR)膝OA标准的患者纳入随机、多中心、双氯酚酸钠对照、双模拟研究,双醋瑞因组100mg/d,双氯酚酸钠75mg/d,治疗12周,随访4周。结果经12周治疗,患者/医生评价两组总有效率分别是65.4%/61.6%和61.2%/61.2%(P>0.05)。双醋瑞因组和对照组在主要疗效指标(20m步行痛)和次要疗效指标(关节触痛、WOMAC骨关节炎指数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随访期(停药1个月后),双醋瑞因能持续发挥药效,以上各项疗效参数较治疗结束时变化不大。但在对照组,随访期与治疗结束时相比,20m步行痛和关节触痛疼痛程度明显加重,WOMAC骨关节炎指数明显增加(P<0.05)。同时,随访期试验组对乙酰氨基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可能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的比例在双醋瑞因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7%和45.1%(P>0.05)。主要为轻至中度的胃肠道反应。结论应用双醋瑞因治疗膝OA疗效与双氯酚酸钠基本相当,而且双醋瑞因的作用更持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醋瑞因 膝骨关节炎 安全性 双氯酚酸钠 膝OA
原文传递
五种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的比较 被引量:55
6
作者 张文 李芹 +1 位作者 曾学军 唐福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国外大约有 6 0多种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活动指数系统 ,国内尚无公认的SLE病情活动的判断指标。本文将五种国外应用较多的活动指数进行了可行性、敏感性、特异性及可靠性的比较 ,以了解其实用性。方法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2... 目的 国外大约有 6 0多种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活动指数系统 ,国内尚无公认的SLE病情活动的判断指标。本文将五种国外应用较多的活动指数进行了可行性、敏感性、特异性及可靠性的比较 ,以了解其实用性。方法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2年SLE标准确诊的 32 4例SLE患者 ,年龄 15~ 5 8岁 ,病程 2个月~ 2 6年 ,女∶男 =10 96∶1。以专家会诊评定是否活动作为金标准 ,其中 2 18例活动 ,80例不活动 ,2 6例可疑活动。上述患者分别根据五种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活动指数标准进行计分 ,这五种标准分别是 :BILAG (TheBritishIslesLupusAssessmentGroupScale) ,SLE DAI(TheUniversityofTorontoSLEDiseaseActivityIndex) ,SLAM (SystemicLupusActivityMeasure) ,LACC (TheLupusActivityCriteriaCount) ,NYHSS (TheNewYork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Sys tem)。计分结果通过SA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五种指数的表面可行性、标准可行性、构成可行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 ,但NYHSS及SLAM的可重复性较其他三种为差。结论 本研究推荐LACC和SLE DAI两种活动指数作为临床使用较为可靠和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活动指数 诊断 SLE
原文传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47
7
作者 唐福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原发性 干燥综合征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加强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唐福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2,共2页
加强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研究唐福林类风湿关节炎(RA)这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由于诊治的困难,造成严重的致残。有报道,未及时诊治的RA患者,二年致残率达50%,三年致残率达70%。与同龄人相比,RA患者的寿命... 加强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研究唐福林类风湿关节炎(RA)这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由于诊治的困难,造成严重的致残。有报道,未及时诊治的RA患者,二年致残率达50%,三年致残率达70%。与同龄人相比,RA患者的寿命平均缩短10年~15年。由于缺乏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早期诊断 实验室诊断
原文传递
IL-17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9
作者 碧霞 张烜 唐福林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7,共4页
IL-17是CD4+T细胞亚群Th17分泌的细胞因子。Th17的发育、扩增及分泌IL-17主要受TGF-β、IL-6、IL-15、IL-23等细胞因子的调控。IL-17调节前炎性因子、趋化因子等的产生及分泌,在白细胞的迁移、破骨细胞的活化和骨质的吸收等方面发挥重... IL-17是CD4+T细胞亚群Th17分泌的细胞因子。Th17的发育、扩增及分泌IL-17主要受TGF-β、IL-6、IL-15、IL-23等细胞因子的调控。IL-17调节前炎性因子、趋化因子等的产生及分泌,在白细胞的迁移、破骨细胞的活化和骨质的吸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IL-1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TH17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抑郁症状的临床调查 被引量:36
10
作者 唐福林 巫斌 +2 位作者 魏蔚 李海龙 王晋平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的抑郁状况。方法 选择门诊和住院的 5 6例SLE患者 ,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 1%SLE患者具有抑郁临床表现 ,其中易倦、兴趣丧失、性兴趣减退、绝望、易激惹、忧郁、思考困难、...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的抑郁状况。方法 选择门诊和住院的 5 6例SLE患者 ,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 1%SLE患者具有抑郁临床表现 ,其中易倦、兴趣丧失、性兴趣减退、绝望、易激惹、忧郁、思考困难、睡眠障碍、不安、生活空虚感等抑郁症状常见。抑郁临床表现患者中 ,以受教育程度低、从事体力劳动者为主 (P <0 0 5 ) ,抑郁表现与病程及婚姻相关 (P <0 0 5 ) ,与病情活动无关 (P >0 0 5 )。结论 在SLE患者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抑郁症状 临床调查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35
11
作者 张焷 董怡 +2 位作者 唐福林 李鸿斌 张奉春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81-684,共4页
目的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CNS) 的诊治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71 例有CNS的SLE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1 例发病时SLE病程为(2 .21 ±1 .... 目的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CNS) 的诊治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71 例有CNS的SLE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1 例发病时SLE病程为(2 .21 ±1 .87) 年,163 例(95.3% ) 伴狼疮活动;(2)151 例行脑脊液检查,异常138 例(91.4% )。其中蛋白、压力及白细胞增高者分别为113、69 及51 例,糖降低仅6 例;(3) 对有CNS的SLE,头颅CT及核磁共振检查(MRI)异常者分别为77.4 % 及81 .4% ( P> 0.50) ;(4) 弥漫型CNS的SLE中抗核糖体P蛋白(rRNP)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CNS的SLE( P< 0.01)。而抗心脂抗体(ACL) 在局灶型CNS的SLE中阳性率显著高于弥漫型CNS的SLE及非CNS的SLE( P<0.01) ;(5)171 例CNS的SLE总病死率为18 .7 % 。其中1980 ~1992 年、1993 ~1998 年病死率分别为30.2% (29/96) 及4 .0% (3/75),P< 0.01;(6)24 例有CNS的SLE行鞘内联合注射甲氨蝶呤加氟美松,22 例(91.7 %) 缓解。结论 对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枢神经 诊断 治疗 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与恶性肿瘤 被引量:33
12
作者 唐福林 赵绵松 张秀花 《风湿病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 了解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 ,DM)及多发性肌炎 (polymyositis,PM )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 1989— 1998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DM/PM患者 143例 ,全部符合 1975年Bohan和Peter提出的DM /PM诊断标准 ,对其中... 目的 了解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 ,DM)及多发性肌炎 (polymyositis,PM )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 1989— 1998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DM/PM患者 143例 ,全部符合 1975年Bohan和Peter提出的DM /PM诊断标准 ,对其中 18例合并肿瘤的患者与非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肿瘤诊断及分型标准根据我国卫生部制定的肿瘤诊断分级标准而定。两组资料采用t及 χ2 检验。结果  143例患者男性 46 ,女性 97例。发病年龄 4~ 76岁 ,平均年龄 (42± 38)岁 ,其中PM5 0例 ,男 14例 ,女 36例 ,DM93例 ,男 2 4例 ,女 6 9例。PM的肿瘤发生率为 8% ,DM的肿瘤发生率为 15 6 %。肿瘤分型 :卵巢癌 3例 ,鼻咽癌 3例 ,恶组 2例 ,乳癌 2例 ,宫颈癌、子宫内膜卵巢样癌、肺癌、胃癌、前列腺癌、直肠癌、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各 1例。肿瘤先行发生者 3例 (16 6 % ) ,后续发生者 5例 (2 7 8% ) ,同时发生者 10例 (5 5 6 % )。本组病例中 10例死亡 ,从PM /DM诊断到死亡的时间为 1~ 84个月 [中位数为 (18± 2 7)个月 ],死亡原因包括肿瘤扩散 ,肿瘤相关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感染。发病年龄、肺部和心脏受累 ,吞咽困难等指标在两组间显示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1例在肿瘤切除 1年后 ,PM症状消失 ,另 1例在肿瘤切除后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恶性肿瘤 DM PM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杜臻雁 唐福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2512-2515,共4页
炎症是人体对感染、体内抗原抗体结合以及机械损伤的一种自身反应.适度的炎症反应对人体是有益的,而过度的或持续的炎症反应却会引起组织损伤和诱发疾病.糖皮质激素(GC)可以纠正炎症反应的失调,在临床中常被用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 炎症是人体对感染、体内抗原抗体结合以及机械损伤的一种自身反应.适度的炎症反应对人体是有益的,而过度的或持续的炎症反应却会引起组织损伤和诱发疾病.糖皮质激素(GC)可以纠正炎症反应的失调,在临床中常被用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多发性硬化、银屑病等炎症反应异常引起的疾病,主要是通过其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结合,经不同途径发挥作用,然而,这种多效性作用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引起儿童生长迟缓,免疫抑制,高血压,抑制伤口修复,骨质疏松以及代谢紊乱等.研究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认清药理作用与副作用发挥的不同途径,从而研制出更完备的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受体 抗炎作用机制 炎症反应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儿童生长迟缓 诱发疾病 不同途径
原文传递
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狼疮中枢受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14
作者 张奉春 田新平 +3 位作者 赵岩 要庆平 唐福林 董怡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和地塞米松(DXM)对治疗狼疮脑病(CNSSLE)的疗效。方法选择10例住院病人,临床上具有精神和神经异常表现,脑脊液(CSF)检查和头颅CT或MRI异常表现的CNSSLE,... 目的初步探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和地塞米松(DXM)对治疗狼疮脑病(CNSSLE)的疗效。方法选择10例住院病人,临床上具有精神和神经异常表现,脑脊液(CSF)检查和头颅CT或MRI异常表现的CNSSLE,在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CNSSLE不能缓解的情况下鞘内注射MTX和DXM。结果10例病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鞘内注射MTX和DXM是治疗CNSSLE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枢神经系 甲氨蝶呤 地塞米松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烜 林进 +1 位作者 唐福林 李永哲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的临床病理特点、伴发疾病及治疗反应 ,以提高对PBC的认识。方法 分析 37例PBC的临床资料及其中 13例肝穿刺病理资料 :抗线粒体抗体(AM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M2 亚型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 ①...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的临床病理特点、伴发疾病及治疗反应 ,以提高对PBC的认识。方法 分析 37例PBC的临床资料及其中 13例肝穿刺病理资料 :抗线粒体抗体(AM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M2 亚型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 ① 37例患者 ,发病年龄 (5 0±10 )岁。②症状 :乏力 2 0例 (5 4 1% ) ,瘙痒 10例 (2 7 0 % ) ,腹痛 8例 (2 1 6 % ) ,肝性脑病 1例(2 7% ) ;体征 :肝大 2 6例 (70 3% ) ,脾大 2 0例 (5 4 1% ) ,黄疸 16例 (43 2 % ) ,腹水 4例 (10 8% ) ,门脉高压症 7例 (18 9% )。③实验室检查 :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 37例 (10 0 0 % ) ,(45 0± 32 2 )U/L ;总胆红素升高 31例 (83 8% ) ,(12 6± 14) μmol/L ;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32例 (86 5 % ) ,(71± 17)U/L ;IgM升高 32例 (86 5 % ) ;ANA阳性 10例 (2 7 0 % ) ;抗SSA和 /或抗SSB抗体阳性 5例(13 5 % )。④合并干燥综合征 (SS) :符合哥本哈根标准 17例 (45 9% ) ,符合董怡标准 10例(2 7 0 % )。⑤肝穿刺病理 :取材满意 9例中 ,胆管炎 9例 ,肝细胞点状及碎片状坏死 1例 ,纤维化 8例。⑥治疗反应 :单纯皮质激素和 /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2 6例 ,有效 10例 ,无效 16例 ,有效组IgG升高及合并SS例数均显著高于无效组 (P分别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性肝硬化 抗体 抗线粒体 干燥综合征 PBC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多软骨炎呼吸道受累的特点 被引量:32
16
作者 史旭华 佟胜全 +3 位作者 苏金梅 黄慧 张奉春 唐福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研究复发性多软骨炎(RP)呼吸道受累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道受累和未受累的RP患者临床表现、呼吸功能试验、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的特点及其间相关性.结果38例呼吸道受累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发病年龄45岁±11岁(27... 目的研究复发性多软骨炎(RP)呼吸道受累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道受累和未受累的RP患者临床表现、呼吸功能试验、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的特点及其间相关性.结果38例呼吸道受累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发病年龄45岁±11岁(27~71岁),症状有咳嗽、咯痰、声嘶、憋气、喘息、呼吸困难等.18例行呼吸功能试验,其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0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7例;与无呼吸道受累的RP患者相比,呼吸道受累者FEV1(1.4 L±0.23 L vs 2.5 L±0.09 L, P=0.001)、FEV1/FVC(46.0±4.86 vs 83.7±2.24, P=0.000)、PEF(3.3 L/s±0.67 L/s vs 6.9 L/s±0.52 L/s, P=0.006)、FEF50/FIF50(0.3±0.08 vs 1.3±0.51, P=0.010)、MMEF25~75(0.4 L/s±0.18 L/s vs 2.8 L/s±0.73 L/s, P=0.010)均明显下降;呼吸流速容量环显示呼气峰流速下降,呼气相平台形成.27例行胸部CT检查,气道狭窄11例、气管壁增厚8例.23例行支气管镜检查,黏膜炎症16例、软骨环消失6例、气道塌陷7例、正气道狭窄15例、左右主支气管狭窄分别为13和12例.结论呼吸功能试验是一项能早期发现RP呼吸道受累的敏感性高的检查,胸部CT和支气管镜检查对评价RP患者的气道受累情况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多软骨炎 气管 呼吸功能试验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支气管镜检查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和预后 被引量:28
17
作者 唐福林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8-151,共4页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预后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危险因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27
18
作者 赵颖 李菁 +1 位作者 吴庆军 唐福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2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肺间质病变(RA-ILD)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以利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233例住院诊治R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RA-ILD组与单纯RA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RA-ILD的发生率为20.6%(48/233)...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肺间质病变(RA-ILD)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以利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233例住院诊治R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RA-ILD组与单纯RA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RA-ILD的发生率为20.6%(48/233)。RA-ILD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大量吸烟率、类风湿因子水平、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抗核周因子阳性率和抗角质蛋白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单纯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手X线Ⅰ期改变百分数较单纯R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54.17%)RA-ILD患者有呼吸系统临床表现,包括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和肺部爆裂音;22例(45.83%)通过肺高分辨CT(HRCT)和/或肺功能(PFT)检查诊断。HRCT改变依次为纤维条索/网格影33例(68.75%)、斑片渗出影/实变影21例(43.75%)、磨玻璃影15例(31.25%)、蜂窝状影11例(22.92%)以及胸腔积液5例(10.42%);PFT均有弥散功能减退。结论 RA-ILD发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与疾病严重性相平行,而与疾病活动性不相关。HRCT及PFT对早期诊治RA-ILD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高分辨CT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19
作者 吴庆军 曾小峰 +6 位作者 唐福林 张奉春 董怡 赵岩 田新平 史艳萍 张乃峥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5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早期诊断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学研究 抗RA33抗体 临床应用 类风湿因子(RF) 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 特异性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抗CCP抗体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MRL/lpr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飚 唐福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ERYTHEMATOSUS 模型鼠 发病机制 小鼠模型 LUPUS 自身免疫病 肾小球肾炎 免疫复合物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