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与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永 许勇 +3 位作者 邱大志 伍葵 彭磊 唐琳 《安徽医学》 2021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并被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的120例非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并被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的120例非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观察组,n=60)和小骨窗开颅手术(对照组,n=60)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手术时长、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基本恢复率为41.67%,对照组为3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再出血、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操作时间、血肿清除率和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且具有较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小骨窗开颅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余万 黄保胜 +2 位作者 陆晓诚 唐琳 李立新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1-773,共3页
目的测定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创伤性脑损伤患者55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轻中度组(9-15分,25例)和重度组(3-8分,30例);选择30例正常体... 目的测定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创伤性脑损伤患者55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轻中度组(9-15分,25例)和重度组(3-8分,30例);选择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伤后12h静脉血,以ELISA法测定三组血清UCH-L1及NSE的含量,分析其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中度、重度组患者伤后12h血清UCH-L1及NSE浓度升高(P<0.05);且重度组高于轻中度组(P<0.05)。血清UCH-L1及NSE水平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r=-0.657,r=-0.728,P<0.01)。结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UCH-L1和NSE检测有助于判断损伤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原文传递
颅内压监护装置联合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良伟 邵雪非 +5 位作者 吴永 许勇 涂祝新 徐光斌 潘晶晶 唐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评估颅内压监护装置联合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其中采用颅内压监护装置介导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为观察组,采用常... 目的:评估颅内压监护装置联合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其中采用颅内压监护装置介导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标准骨瓣减压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10天颅内压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变化,术后6个月GO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压监护装置辅助下采用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可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通过颅内压监护装置的辅助使术后治疗达到可视化、精准化和高效化,能更准确地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护 减压术 预后
下载PDF
鞍结节脑膜瘤32例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凯 李立新 +3 位作者 黄保胜 陆晓诚 郑金玉 唐琳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6期1910-1913,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侧额下入路11例,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11例,额外侧入路4例,眶上锁孔入路3例,经额底前纵裂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其中...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侧额下入路11例,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11例,额外侧入路4例,眶上锁孔入路3例,经额底前纵裂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其中SimpsonⅠ级3例,SimpsonⅡ级25例;肿瘤次全切除4例。术后视力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10例,视力下降7例,4例昏迷者未做视力检查。结论术前早期诊断,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及术中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鞍结节 显微手术
原文传递
重编程脂肪干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唐琳 陆晓诚 +4 位作者 余万 朱荣岚 李帅 王希 李立新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377-379,382,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编程脂肪干细胞(AD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的作用和修复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大鼠ADSCs,并利用慢病毒包装神经元生成素2(Ngn2)基因转染大鼠第3代ADSCs。建立大鼠SCI模型后,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SCI对... 目的探讨重编程脂肪干细胞(AD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的作用和修复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大鼠ADSCs,并利用慢病毒包装神经元生成素2(Ngn2)基因转染大鼠第3代ADSCs。建立大鼠SCI模型后,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SCI对照)、B(单纯ADSCs移植)和C(Ngn2-ADSCs移植)三组。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脊髓组织学情况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编程ADSCs在神经分化诱导后,神经元标记物(NeuN)阳性表达率达到90%以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细胞移植后4周,在脊髓损伤中心区域可见大量移植的ADSCs细胞表达GFP阳性。C组的BBB评分高于其他组,并且HE染色显示脊髓空洞面积小于其他两组(P<0.05),同时BDNF和VEGF蛋白含量也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重编程ADSCs移植后能有效地存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减小脊髓损伤空洞,增加BDNF和VEGF表达,促进SCI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较单纯应用ADSCs能更好地促进SCI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再程序化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琳 葛林波 +4 位作者 吴卫军 钱腾达 王希 张开鑫 李立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44-347,351,共5页
目的制备再程序化脂肪干细胞(ADSCs),并在体研究再程序化ADSCs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大鼠ADSCs,并利用慢病毒包装神经元生成素2(Ngn2)基因转染ADSCs制备再程序化干... 目的制备再程序化脂肪干细胞(ADSCs),并在体研究再程序化ADSCs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大鼠ADSCs,并利用慢病毒包装神经元生成素2(Ngn2)基因转染ADSCs制备再程序化干细胞。体内实验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SCI对照(A)组、单纯ADSCs移植(B)组和Ngn2-ADSCs移植(C)组。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并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脊髓组织学改变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观察实验动物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Ngn2-ADSCs移植组在运动功能评分、胶质瘢痕的形成、脊髓损伤后病理变化和分泌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VEGF蛋白含量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 Ngn2-ADSCs移植后能有效地存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抑制胶质瘢痕形成,减小脊髓损伤空洞,增加BDNF和VEGF表达,最终促进SCI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较单纯应用ADSCs能更好地促进SCI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下载PDF
新生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
7
作者 钱凯 唐琳 +6 位作者 王希 杨坤 张开鑫 钱腾达 马涛 石晶 李立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改良体外小胶质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及效果。传统法存在动物用量大、成本高且细胞培养时间长等局限。方法结合消化试剂组合和手摇震荡法培养分离小胶质细胞;同时采用Iba-1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和纯度分析,台盼蓝染料法进行活... 目的研究改良体外小胶质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及效果。传统法存在动物用量大、成本高且细胞培养时间长等局限。方法结合消化试剂组合和手摇震荡法培养分离小胶质细胞;同时采用Iba-1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和纯度分析,台盼蓝染料法进行活力检测以及脂多糖刺激比较不同状态的小胶质细胞。结果改良法可在4 d内稳定获得小胶质细胞> 1. 0×10~6个/60 mm培养皿,纯度≥98%,活力> 98%,较传统法在动物用量、总成本和培养时间分别减少了2、3. 2、1. 5倍。结论改良法可减少动物用量、降低成本,缩短细胞培养时间;为研究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机制建立了一种稳定、简便、高效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原代培养 新生大鼠
下载PDF
重编程多能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修复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唐琳 葛林波 +4 位作者 吴卫军 杨旭光 芮品和 吴勇 钱腾达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目的利用重编程多能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探讨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对80只雄性SD大鼠建立脑创伤模型后,将其随机分成4组:损伤对照组(A组),单纯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组(B组),单... 目的利用重编程多能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探讨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对80只雄性SD大鼠建立脑创伤模型后,将其随机分成4组:损伤对照组(A组),单纯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组(B组),单纯脂肪干细胞组(C组)和组织工程化神经组(D组)。移植后采用动物神经缺损体征评分、Morris水迷宫试验,以及脑组织病理检查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状况。结果重编程多能干细胞可显著表达神经元标记物(Neu N)。移植后2周,组织工程化神经组大鼠的神经缺损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并且Morris水迷宫试验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移植后4周,病理检查结果示,组织工程化神经组大鼠的脑组织无明显空洞和软化灶,同时出现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学改变。结论重编程多能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神经能够明显改善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化神经 脑损伤 细胞移植
下载PDF
移植重编程星形胶质细胞对大鼠损伤脊髓恢复的影响
9
作者 朱荣岚 陆晓诚 +5 位作者 唐琳 黄宝胜 余万 李帅 王希 李立新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379-382,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移植经直接重编程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48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为移植转染了含有神经原素2(Ngn2)的星形胶质细胞组(A组)、移植转染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星形胶质细胞组(... 目的探讨移植经直接重编程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48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为移植转染了含有神经原素2(Ngn2)的星形胶质细胞组(A组)、移植转染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星形胶质细胞组(B组)、移植星形胶质细胞组(C组)和移植PBS组(D组)。移植后4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的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利用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BBB)评分系统对移植后的大鼠进行连续8周的BBB评分,观察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连续观察8周后,A组的BBB评分高于其他三组(P<0.05)。A组的NeuN和MAP2表达均高于B组(P<0.05)。结论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移植经直接重编程处理过的星形胶质细胞能提高受损脊髓组织的神经元数量,有助于损伤脊髓的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原素
原文传递
体细胞重编程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唐琳 陆晓诚 +1 位作者 黄保胜 李立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8-530,共3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技术是利用反转录病毒等载体,将不同的转录因子导入终末分化成体细胞中,使之回到胚胎干细胞的状态,所获得的细胞即为iPSCs。由鼠和人体细胞衍生的iPSCs已经分化出多种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技术是利用反转录病毒等载体,将不同的转录因子导入终末分化成体细胞中,使之回到胚胎干细胞的状态,所获得的细胞即为iPSCs。由鼠和人体细胞衍生的iPSCs已经分化出多种细胞类型,包括神经干细胞、运动神经元、视网膜细胞等,在临床上能替代神经系统中病变或缺失的神经细胞,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目前该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直接重编程体细胞的阶段。本文就iPSCs神经分化方法以及神经细胞的直接重编程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成体细胞 编程 终末分化 多能干细胞 cells 反转录病毒 胚胎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