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外Check韧带系统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庄纬 范浩 +5 位作者 方硕 陈勇 杨超 邢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577-583,共7页
目的探索眼部各Check韧带的形态结构、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理功能,为今后改进并推动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矫正上睑下垂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10具中国成年人尸体标本(7具经甲醛固定,3具新鲜)进行解剖研究,其中7对(共14... 目的探索眼部各Check韧带的形态结构、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理功能,为今后改进并推动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矫正上睑下垂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10具中国成年人尸体标本(7具经甲醛固定,3具新鲜)进行解剖研究,其中7对(共14只)眼球进行了离体的大体解剖,3对(共6只)眼球进行了组织学切片的制备,在重点区域进行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大体解剖发现,提上睑肌-上直肌之间的上穹窿Check韧带向两侧延伸至内、外眦部,与内、外直肌各自的Check韧带存在联系并固定于眶壁,且继续延伸至眼球下方,直至下斜肌与下直肌之间,最终在眼球周围组成了环行的筋膜系统;在部分区域存在平滑肌细胞。结论将这一包绕眼球的环形筋膜样结构命名为"眼外Check韧带系统",推测其在维持结膜穹窿及眼球位置、协调眼球及眼睑的生理运动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原理,对其临床应用及改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ck韧带 解剖学 上睑下垂矫正 眼外Check韧带系统
原文传递
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超 +4 位作者 戴海英 方硕 栗颖利 沈頔 邢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矫正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28例。术中按重睑切口线切开皮肤,在眶隔后方显露提上睑肌腱膜,并在睑板中1/3段... 目的探讨应用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矫正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28例。术中按重睑切口线切开皮肤,在眶隔后方显露提上睑肌腱膜,并在睑板中1/3段横行切断提上睑肌腱膜和Mttller’s肌附着直至结膜;沿结膜前面向上分离,显露结膜上穹窿后上方的Check韧带,将该韧带下拉缝合固定于睑板,悬吊矫正上睑下垂。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下垂体征均得到改善,眼睑均在60d内基本自然闭合,无过度矫正及暴露性角膜炎发生。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结膜脱垂,均在45d内自行恢复。结论采用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矫正上睑下垂,其术式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眼睑运动接近生理状态,适用于矫正不同程度的先天性上睑下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穹窿 Check韧带 先天性上睑下垂
原文传递
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上睑下垂矫正术:手术原理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庄纬 邢新 +4 位作者 杨超 方硕 陈勇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68-72,108,共6页
目的探究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提升睑板的原理机制。方法对10具中国成年人新鲜尸体共20眼截取眼眶标本,分别在模拟生理状态下、建立上睑下垂模型状态下和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状态下,观察上直肌、上... 目的探究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提升睑板的原理机制。方法对10具中国成年人新鲜尸体共20眼截取眼眶标本,分别在模拟生理状态下、建立上睑下垂模型状态下和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状态下,观察上直肌、上睑提肌收缩情况,并测量各种情况下上睑提升的幅度。结果在生理情况下,提升眼睑的主要动力源在于上睑提肌,而上直肌对眼睑也能够提供一个小幅度的提升;在上睑下垂模型中,上睑提肌与上直肌提升眼睑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弱,而二者在此状态下对眼睑提升的作用接近;对上睑下垂标本进行Check韧带悬吊后,眼睑于术后即刻提升,且上睑提肌能够在更短的收缩状态下提供与生理情况下一样的睑板提升量,同时上直肌的功能也得到了加强。结论模拟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眼睑提升的机制是由静态悬吊力量与肌肉收缩动态悬吊力量两部分组成。且在上睑提肌功能良好的情况下,术后动态悬吊的主要力量由上睑提肌收缩所提供,上直肌基本不提供额外的动力;当上睑提肌功能为轻、中度或较差时,术后动态收缩力量以上睑提肌或上直肌力量较强者为主,次者为辅;当上睑提肌功能完全丧失时,手术后仅能依靠上直肌收缩来动态提升睑板。故在临床中对具有不同肌肉功能的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Check韧带 手术学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船形改良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跨关节部位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4
作者 栗颖利 +1 位作者 邢新 杨超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船形改良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跨关节部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改良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跨关节部位皮肤及软组织缺损8例,缺损面积为5 cm×7 cm^9 cm×16 cm。在缺损创面周围设计拱顶石样皮瓣,两侧顶角呈90... 目的探讨船形改良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跨关节部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改良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跨关节部位皮肤及软组织缺损8例,缺损面积为5 cm×7 cm^9 cm×16 cm。在缺损创面周围设计拱顶石样皮瓣,两侧顶角呈90°,头尾两侧包含2个"V-Y"推进皮瓣。跨关节处设计一个连续"V"形皮瓣外形似船,避免影响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创而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其形态和功能均满意。结论船形改良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对于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同时不影响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 改良皮瓣 软组织缺损 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耳屏前穿支皮瓣修复耳垂前侧缺损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丹 邢新 +1 位作者 杨超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耳屏前穿支皮瓣修复耳垂前侧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修复耳垂前侧缺损患者1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标记耳屏前穿支血管的位置;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创面远端至耳屏距离等,设计以耳屏前动脉穿支为... 目的探讨利用耳屏前穿支皮瓣修复耳垂前侧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修复耳垂前侧缺损患者1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标记耳屏前穿支血管的位置;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创面远端至耳屏距离等,设计以耳屏前动脉穿支为蒂的皮瓣;切开皮瓣远端,紧贴SMAS筋膜浅面由远端开始向近端分离,形成穿支皮瓣,转移覆盖至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皮瓣存活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6~12个月,未发生皮瓣臃肿、明显瘢痕、面部"猫耳"畸形等并发症,形态功能效果均满意。结论利用耳屏前穿支皮瓣修复耳垂前侧的缺损,皮瓣设计简单,血供丰富,操作方便,供区切口隐蔽,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屏前穿支 穿支皮瓣 耳垂前侧缺损
原文传递
骨钻孔法外眦成形与固定术在下睑异位矫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祝玮烨 方硕 +4 位作者 李佳玲 陈勇 杨超 邢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探讨骨钻孔法外眦成形与固定术在下睑异位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应用骨钻孔法外眦成形与固定术修复下睑异位患者56例,均为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就诊的患者,包括接受过多次修复手术的下睑异位患者44例... 目的探讨骨钻孔法外眦成形与固定术在下睑异位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应用骨钻孔法外眦成形与固定术修复下睑异位患者56例,均为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就诊的患者,包括接受过多次修复手术的下睑异位患者44例和先天性下睑退缩患者12例.其中,对于无下睑缘变长者,行骨钻孔法外眦固定术;对于下睑缘变长者,先切开外眦角行外眦成形术缩短下睑缘;对于先天性下睑退缩者,则完全离断外眦腱,再进行骨钻孔固定.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38个月,49例术后眼睑位置恢复正常,眼睑形态和外观良好,手术效果满意(87.5%);6例接受过多次修复术后的患者手术后下睑异位好转(10.7%);1例术后下睑异位未得到完全矫正(1.8%).结论骨钻孔法外眦成形与固定术可以获得牢固的悬吊力,对于下睑异位,特别是接受过多次修复手术的下睑异位患者和先天性下睑退缩患者,能够获得理想的功能和外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眦 眦固定术 外侧 眦成形术 下睑异位
原文传递
额部皮瓣联合睑板结膜瓣在下睑广泛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方硕 祝玮烨 +4 位作者 陈勇 李佳玲 邢新 杨超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8-791,共4页
目的探讨额部皮瓣联合睑板结膜瓣在下睑广泛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下睑广泛全层缺损患者9例,全部缺损长度均大于下睑全长一半。设计额部皮瓣联合睑板结膜瓣覆盖下睑缺损处... 目的探讨额部皮瓣联合睑板结膜瓣在下睑广泛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下睑广泛全层缺损患者9例,全部缺损长度均大于下睑全长一半。设计额部皮瓣联合睑板结膜瓣覆盖下睑缺损处的残留皮肤创面。术后4~6周行二期断蒂和睑缘修整术。结果本组9例额部皮瓣全部存活。1例术后出现下睑退缩,半年后恢复正常。1例因下睑皮瓣肥厚、1例因皮瓣蒂部肥厚半年后进行修薄。余患者术后外观均得到较大改善,没有进行任何修复手术,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额部皮瓣质地好、血供确切、成活率高,在联合睑板结膜瓣修复广泛的下睑全层缺损时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缺损 额部皮瓣 睑板结膜瓣
原文传递
脂肪干细胞与放射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和lncRNA高通量测序 被引量:3
8
作者 栗颖利 邢新 +3 位作者 杨超 戴海英 方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6期1006-1011,1093,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放射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ADSCs和真皮Fb,分别对两种细胞进行鉴定,Fb辐照后两种細胞建立共培养模型。将Fb分为3组,对其进行lnc...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放射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ADSCs和真皮Fb,分别对两种细胞进行鉴定,Fb辐照后两种細胞建立共培养模型。将Fb分为3组,对其进行lncRNA和mRNA转录本高通量测序。结果:ADSCs高表达CD29和CD44,低表达CD31和CD45。大鼠Fb高表达波形蛋白。Fb单纯辐照和干細胞干预后转录水平有明显的差异。结论:ADSCs能使辐射后的Fb細胞lncRNA和mRNA转录水平明显的改变,提示多项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共培养 测序
原文传递
Z成形术在美容性外眦开大术后蹼状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陶然 邢新 +3 位作者 祝玮烨 方硕 杨超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Z成形术在美容性外眦开大术后外眦蹼状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来就诊的11例外眦开大术后外眦蹼状瘢痕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外眦的解剖和外观特点,按照Z成形术的原则设计皮瓣修复畸形外观。结果所有患... 目的探讨Z成形术在美容性外眦开大术后外眦蹼状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来就诊的11例外眦开大术后外眦蹼状瘢痕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外眦的解剖和外观特点,按照Z成形术的原则设计皮瓣修复畸形外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延迟愈合。其中,10例外眦角圆钝患者术后外眦形状明显改善,患者较满意;1例溢泪患者症状有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1例结膜炎患者术后症状有改善。结论与内眦开大术不同,外眦开大术因破坏了局部解剖结构易导致外眦蹼状瘢痕形成。采用Z成形术修复外眦蹼状瘢痕畸形的方法简单有效,并能尽量维持外眦开大幅度,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整形 外眦开大术 外眦蹼状瘢痕畸形 Z成形术
原文传递
脂肪来源干细胞对成纤维细胞放射性损伤的影响和蛋白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栗颖利 +1 位作者 杨超 邢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对放射后成纤维细胞(Fb)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ADSCs和真皮Fb,分别对2种细胞进行鉴定,Fb辐照后对2种细胞建立共培养模型。将Fb分为Fb1、Fb2和Fb3组,对各组进行凋亡和细胞周期检测以及蛋白高...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对放射后成纤维细胞(Fb)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ADSCs和真皮Fb,分别对2种细胞进行鉴定,Fb辐照后对2种细胞建立共培养模型。将Fb分为Fb1、Fb2和Fb3组,对各组进行凋亡和细胞周期检测以及蛋白高通量蛋白质谱检测。结果 ADSCs高表达CD29和CD44,低表达CD31和CD45,大鼠Fb高表达波形蛋白。辐射损伤后Fb 2组凋亡(32.30±7.21)%(P<0.05,Fb2∶Fb1),Fb3组的ADSCs干预后下降到(9.80±3.08)%(P<0.05,Fb3∶Fb2)。8 Gy照射后,Fb周期阻滞在G2期(P<0.05,Fb2∶Fb1),ADSCs干预后的Fb3组Fb较Fb2组G2期减少,G1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3∶Fb2)。结论 ADSCs干预放射后的Fb可使其凋亡降低,细胞周期进程加快,蛋白质谱检测差异蛋白富集在PI3K-AKT和MAPK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凋亡 细胞周期 蛋白组学
原文传递
汉族人眶脂肪之间相通性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浩 邢新 +3 位作者 沈頔 张元政 杨超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584-588,620,共6页
目的研究汉族人眶脂肪的分布及相互之间的交通情况,为眼眶部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2对以甲醛固定的眼眶标本及5对新鲜的眼眶标本。将12对固定的眼眶标本去除眶壁,保留完整的骨膜,取出眶组织,以3 mm厚度分别制成冠状位、矢状位... 目的研究汉族人眶脂肪的分布及相互之间的交通情况,为眼眶部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2对以甲醛固定的眼眶标本及5对新鲜的眼眶标本。将12对固定的眼眶标本去除眶壁,保留完整的骨膜,取出眶组织,以3 mm厚度分别制成冠状位、矢状位和水平位的断层标本。其中各取2对断层标本制成组织切片,分别进行HE和Masson染色,并对断层标本和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分别向5对新鲜标本的上下睑内注射亚甲蓝和曙光红A染料,制成断层进行观察。结果在断层解剖和组织切片中发现眶隔脂肪之间有隔膜存在,将其分隔成大小不同的脂肪团,眶隔脂肪沿肌肉和骨膜之间的通道向后延续。眼外肌周围存在筋膜组织,其与骨膜和脂肪小叶之间有广泛的纤维连接,并不能形成完整的隔膜。肌肉内外的眶脂肪通过眼外肌间隙相互延续。在染料注射研究中发现,注入上睑和下睑的染料都可以向眶后部脂肪中渗透,且能渗入肌肉内的眶脂肪。结论眶脂肪自前向后是一个延续的整体,周围性眶脂肪是通过眼外肌间隙与中央性眶脂肪相互延续。肌肉周围的筋膜组织和眶脂肪维持着肌肉和眼球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脂肪 相通性 断层解剖 汉族人
原文传递
乳房假体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苏 栾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686-691,共6页
许多患者主诉在接受乳房硅胶假体植入手术后出现了系统性的全身症状,加之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引发了人们对于硅胶假体安全性的关注。研究者们将这些症状统称为乳房假体相关疾病(BII),主要包括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乳房假体相... 许多患者主诉在接受乳房硅胶假体植入手术后出现了系统性的全身症状,加之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引发了人们对于硅胶假体安全性的关注。研究者们将这些症状统称为乳房假体相关疾病(BII),主要包括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乳房假体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神经性疾病以及乳房假体对患者的子代和精神影响等。该文作者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乳房植入物和大部分特定疾病过程之间有直接联系。作者认为对于BII的探索非常重要,需要医患双方、制造商、监管机构共同合作,建立健全乳房假体的监测体系,对BII进行全面、长期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植入物 硅凝胶 假体和植入物 结缔组织疾病 淋巴瘤 大细胞 间变性 乳房假体相关疾病
原文传递
耳屏前穿支岛状瓣在耳郭前外侧面缺损中的修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超 +1 位作者 张元政 邢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耳屏前穿支岛状瓣修复耳郭前外侧面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使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标记耳屏前穿支血管的位置;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创面远端至耳屏的距离、耳郭皮肤的松弛程度,设计以耳屏前动脉穿支为蒂的皮瓣;切开皮瓣远端,... 目的探讨利用耳屏前穿支岛状瓣修复耳郭前外侧面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使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标记耳屏前穿支血管的位置;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创面远端至耳屏的距离、耳郭皮肤的松弛程度,设计以耳屏前动脉穿支为蒂的皮瓣;切开皮瓣远端,紧贴sMAs筋膜浅面由远端开始向近端分离,形成穿支蒂皮瓣,转移覆盖至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所有皮瓣存活良好,切口一期愈合。随访6~12个月,未发生皮瓣臃肿、明显瘢痕、面部"猫儿"畸形等并发症,形态功能效果均满意。结论耳屏前穿支岛状瓣修复耳郭前缺损,皮瓣设计简单,血供丰富,操作方便,供区切口隐蔽,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屏前穿支 穿支皮瓣 耳郭前外侧面缺损
原文传递
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在两种培养基中增殖能力的比较
14
作者 陶丛珊 薛潇春 +3 位作者 兰芬 李超 胡晋红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比较第一代和第二代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human primary keratinocytes,HPK)在两种培养基[(EpiLife培养基+HKGS)和DK-SFM培养基]中增殖能力的差异。方法:通过两步法从人的皮肤组织获得第一代HPK,进行传代后获得第二代HPK,采用细胞... 目的:比较第一代和第二代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human primary keratinocytes,HPK)在两种培养基[(EpiLife培养基+HKGS)和DK-SFM培养基]中增殖能力的差异。方法:通过两步法从人的皮肤组织获得第一代HPK,进行传代后获得第二代HPK,采用细胞计数仪计数,绘制生长曲线。用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第二代HPK,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结果:从HPK生长曲线可见,在DK-SFM培养基中,第一代HPK的增殖速率高于(EpiLife培养基+HKGS)中,第二代HPK的增殖速率低于(EpiLife培养基+HKGS)培养中。细胞周期结果同上,第二代HPK在DK-SFM中其G2期细胞和S期细胞含量分别为8.5%和11.2%,低于在(EpiLife培养基+HKGS)中的13.9%和18.3%。结论:两种培养基培养HPK各有利弊,若想在短期获得纯度较高的HPK,选择DK-SFM培养基较好;若想相对长期培养HPK,选择(EpiLife培养基+HKGS)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EpiLife培养基 defined-keratinocyte serum-free培养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