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俊华 刘淑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938-494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征,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4月4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并接受TURP治...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征,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4月4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并接受TURP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耐药菌分布、药敏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80例BPH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76例,感染率为15.8%;76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占55.0%,革兰阳性菌34株,占42.5%,真菌2株,占2.5%;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88.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为50.0%,二者均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60%,对万古霉素敏感;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前导尿、前列腺≥30g、手术时间≥1h、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d、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是TURP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412,95%CI:0.378~8.207)、术前未应用抗菌药物(OR=3.374,95%CI:1.977~16.884)、术前导尿(OR=3.579,95%CI:0.884~9.693)以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d(OR=2.864,95%CI:1.413~10.442)是TURP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针对TURP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高危因素,加强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泌尿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
原文传递
商环包皮切除术治疗男性包皮过长不同去环时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小虎 张伟 +6 位作者 丁华 张鹏 赵俊华 卢艺 刘淑滢 方茜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商环包皮切除术治疗男性包皮过长或包茎不同去环时间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接受商环包皮切除术共4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术后7 d、10 d去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时疼痛评分、术后... 目的:探讨商环包皮切除术治疗男性包皮过长或包茎不同去环时间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接受商环包皮切除术共4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术后7 d、10 d去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时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去环前24 h疼痛评分、去环时疼痛评分、去环后离开疼痛评分、伤口愈合天数、切口裂开发生率。结果:术后7 d、10 d去环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15(9.99±0.15)]min、[5~10(9.97±0.38)]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0 d去环患者手术时疼痛评分分别为0~3(0.99±0.83)、0~2(1.00±0.7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0 d去环患者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分别为5~9(6.72±1.03)、5~9(6.76±0.9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0 d去环患者去环前24小时疼痛评分分别为0~2(1.26±0.71)、0~3(1.12±0.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0 d去环患者去环时疼痛评分分别为3~5(3.54±0.47)、3~5(3.57±0.4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0 d去环患者去环后离开疼痛评分分别为2~4(2.74±0.74)、2~4(2.72±0.7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0 d去环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1~17(14.19±1.27)]d、[12~17(13.98±1.29)]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0 d去环患者切口裂开发生率分别为4.4%、3.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商环包皮切除术治疗男性包皮过长7 d去环优于10 d去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过长 包茎 包皮环切术
下载PDF
膀胱癌TURB术后灌注卡介苗与吉西他滨毒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娟 +1 位作者 陈小龙 熊敏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742-174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后分别灌注卡介苗(BCG)及吉西他滨,不同药物灌注与毒副反应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灌注后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膀胱癌患者50例,其中BCG灌注组和吉西他滨灌注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后分别灌注卡介苗(BCG)及吉西他滨,不同药物灌注与毒副反应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灌注后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膀胱癌患者50例,其中BCG灌注组和吉西他滨灌注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膀胱刺激征、血尿、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膀胱内灌注BCG相对于吉西他滨组,膀胱刺激征、血尿、发热等毒副反应更大(P<0.05),两组患者消化道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URB术后灌注BCG相对于吉西他滨毒副反应较重,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BCG的毒性反应需要给与特殊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卡介苗 吉西他滨
下载PDF
妊娠早期感染犬弓首线虫对仔鼠免疫状态的影响
4
作者 陈琨 廖喆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研究母体妊娠早期感染犬弓首线虫,是否影响仔鼠的体液免疫功能。方法取犬弓首线虫子宫段虫卵培养至感染期,不同剂量(生理盐水、1×10~3个、3×10~3个虫卵)感染受孕三天的雌鼠,待仔鼠6周龄时攻击感染(0.5×10~3个虫卵、... 目的研究母体妊娠早期感染犬弓首线虫,是否影响仔鼠的体液免疫功能。方法取犬弓首线虫子宫段虫卵培养至感染期,不同剂量(生理盐水、1×10~3个、3×10~3个虫卵)感染受孕三天的雌鼠,待仔鼠6周龄时攻击感染(0.5×10~3个虫卵、生理盐水),实验共分6组,动态检测各组仔鼠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的表达。结果各组仔鼠血清细胞因子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细胞因子之间变化规律不同:Th1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2在攻击感染早期呈上升趋势,4周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IFN-γ在攻击感染早期呈上升趋势,第2周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4和IL-10攻击后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在早期下降明显,后期逐渐放缓。结论妊娠早期感染孕鼠会影响仔鼠的体液免疫调节能力,且可诱导仔鼠对后天感染产生明显保护性免疫记忆;仔鼠的获得性免疫,在攻击感染的早期可能以Th2免疫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弓首线虫 妊娠母鼠 仔鼠 细胞因子 ELISA
下载PDF
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中的运用
5
作者 赵俊华 卢艺 +1 位作者 徐艾豫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7-17,19,共2页
探讨和分析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各30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对参考组患者实施导尿管结合常规护理... 探讨和分析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各30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对参考组患者实施导尿管结合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给予间歇性导尿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和肾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3.3%与10.0%均明显更低;另外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更小,最大排尿量更大,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用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能够有效预防感染,有利于膀胱功能重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两种不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琨 廖喆 +1 位作者 任凌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7年第11期75-76,共2页
目的比较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法(检测15个位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检测6个位点)检测Y染色体AZF微缺失。方法对575例不育症患者随机选择两种不同检测法进行检测(电泳法检测300例,荧光PCR法检测275例)。结果电... 目的比较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法(检测15个位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检测6个位点)检测Y染色体AZF微缺失。方法对575例不育症患者随机选择两种不同检测法进行检测(电泳法检测300例,荧光PCR法检测275例)。结果电泳法检测出AZF微缺率为8.33%(25/300),荧光PCR法检出AZF微缺率为5.82%(16/275);使用电泳法检出1例患者仅缺失AZFb(sy133、sy145),该位点为荧光PCR法不涉及,同时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del(Y)(q11.23)。结论虽然电泳法检出率高于荧光PCR法,同时检测染色体核型可弥补荧光PCR漏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 AZF微缺失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 染色体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手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护理体会
7
作者 代立菊 《健康之路》 2018年第11期235-235,共1页
目的:对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手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32例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行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手术,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予以积极护理,对相关临床结果进行记... 目的:对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手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32例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行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手术,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予以积极护理,对相关临床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发生并发症患者共计22例,发生率4.13%,其中:感染4例(0.75%);出血7例(1.32%);水肿8例(1.50%);裂伤2例(0.38%);包皮切除过长、或过少1例(0.19%)。分析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大多与护理不当有关,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均痊愈。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手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临床效果良好,对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术 包皮过长 包茎 护理体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