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胡耿 黄绮韵 +6 位作者 张甜 梅玉丹 孟鹤 于洋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187-5192,共6页
目的研究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ODS、凝胶等多种柱色谱,结合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 目的研究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ODS、凝胶等多种柱色谱,结合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6,7-三羟基-2′-甲氧基查耳酮(1)、3′,4′,5,7-四羟基-8-(3-羟基-3-甲基丁基)-异黄酮(2)、异甘草素(3)、异甘草苷(4)、刺甘草查耳酮(5)香豌豆酚(6)、芒柄花苷(7)、2(S)-3′,5′,7-三羟基二氢黄酮(8)、南酸枣苷(9)、4′,7-二羟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异甘草查耳酮B和甘草异黄酮G,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黄酮 异甘草查耳酮B 甘草异黄酮G 异甘草苷 刺甘草查耳酮 香豌豆酚 芒柄花苷 南酸枣苷
原文传递
MTT法检测金黄色萄萄球菌活菌数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袁琳 宁丹 +1 位作者 李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54-56,84,共4页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象,探讨了MTT法应用于细菌细胞数定量分析时,MTT作用时间、毒性、剂量和DMSO用量等因素对活菌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细菌数在105~107个/mL时,吸光度值与细菌数目呈良好的正向线性关系,MTT法可准确检测金黄色葡萄...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象,探讨了MTT法应用于细菌细胞数定量分析时,MTT作用时间、毒性、剂量和DMSO用量等因素对活菌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细菌数在105~107个/mL时,吸光度值与细菌数目呈良好的正向线性关系,MTT法可准确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菌数量.最佳反应条件为:0.25 mg/mL MTT溶液作用2 h,DMSO为2~2.5倍的菌液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T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 活菌计数
下载PDF
废聚酯的醇解改性及应用于PUR热熔胶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琪琪 +2 位作者 陈宇星 兰支利 范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87,共7页
以1,2-丙二醇为醇解剂,乙酸锌为催化剂,对废聚酯进行醇解,得到聚酯多元醇。将其与聚丙二醇(PPG2000)及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2000)混合脱水,再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反应得到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PUR)热熔胶。通过衰减全反射法(A... 以1,2-丙二醇为醇解剂,乙酸锌为催化剂,对废聚酯进行醇解,得到聚酯多元醇。将其与聚丙二醇(PPG2000)及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2000)混合脱水,再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反应得到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PUR)热熔胶。通过衰减全反射法(ATR)、剥离强度测定、凝胶渗透色谱(GPC)等确定醇解试剂、醇解时间、催化剂用量等醇解条件对醇解产物的影响及合成条件对反应型湿固化(PUR)热熔胶性能及湿固化反应的影响。最终得到的产物流动性好,黏结强度较高,固化后具备一定韧性。该合成工艺实现了PUR热熔胶部分聚酯多元醇的替代,降低了其原料成本,也为废聚酯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聚酯 醇解 PUR热熔胶
下载PDF
LC/MS/MS分析人血浆中利培酮和9-OH-利培酮的浓度 被引量:2
4
作者 夏又华 朱艳 《中医药导报》 2006年第5期67-69,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利培酮和9-OH-利培酮的浓度。方法:液相:色谱柱为Hypurity C18柱(Thermo Hypersil-Keystone 2.1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甲酸=85:15;流速为0.2ml·min^-1;柱温...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利培酮和9-OH-利培酮的浓度。方法:液相:色谱柱为Hypurity C18柱(Thermo Hypersil-Keystone 2.1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甲酸=85:15;流速为0.2ml·min^-1;柱温为40℃,自动进样瓶温10℃。质谱:离子源为ESI源,源电压5.0KV;加热毛细管温度275℃;鞘气(N2)流速30ml·min^-1;辅助气流速5ml·min^-1;正离子方式检测;扫描方式为选择反应监测(S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为219(内标左羟丙哌嗪)、191(利培酮)和207(9-羟基-利培酮)。结果:利培酮(RIS)线性范围为0.1~50ng·ml^-1,最小检出浓度为0.05ng·ml^-1。9-羟基-利培酮线性范围为0.1~50ng·ml^-1,最低检出浓度为0.05ng·ml^-1。提取回收率均大于50%。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利培翻和9-0H-利培酮血药浓度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9-OH-利培酮 LC/MS/MS
下载PDF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非那雄胺的浓度 被引量:1
5
作者 夏又华 朱艳 《中医药导报》 2006年第4期75-77,共3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人口服非那雄胺药物后的血药浓度。方法:液相:采用Hypurlty C18柱(Thermo Hypersil—Keystone 2.1’150mm,5μ US)色谱柱,柱温:40°;流动相:乙腈:水=45:54(含0.1%乙酸:0.1%...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人口服非那雄胺药物后的血药浓度。方法:液相:采用Hypurlty C18柱(Thermo Hypersil—Keystone 2.1’150mm,5μ US)色谱柱,柱温:40°;流动相:乙腈:水=45:54(含0.1%乙酸:0.1%TFA)。质谱:电喷雾离子源(ESI),选择离子监测(SIR)质荷比M/Z=373(非那雄胺);237(内标),血样用乙腈直接沉淀。结果:在1~64ng/ml范围内与非那雄胺和内标的峰面积比值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最低检测浓度0.5ng/ml;日内及日间差异分别低于15%和20%;1、16、64ng/ml的相对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14%、100%和99%。结论:此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那雄胺 血药浓度 LC/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