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 被引量:220
1
作者 姜光政 高堋 +8 位作者 饶松 张林友 唐晓 黄方 赵平 庞忠和 何丽娟 胡圣标 汪集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92-2910,共19页
大地热流是表征地球内部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岩石圈热结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区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的必要参数.大地热流的测量和数据汇编是地热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分三版公开发表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 大地热流是表征地球内部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岩石圈热结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区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的必要参数.大地热流的测量和数据汇编是地热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分三版公开发表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862个,本文在第三版热流数据汇编的基础上,共计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热流数据345个,并在空白区开展了大地热流数据补充性测量,获得大地热流数据23个.本文将2001年以来新增的368个数据及第三版热流数据构建成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截止目前已汇编我国大陆地区热流数据1230个,其中A、B、C和D类数据分别占49.3%、34.2%、12.6%和3.9%,较第三版热流数据A类数据比重增加了2.9%.基于现有汇编数据更新了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测点图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相较于第三版汇编数据,热流测量空白区面积已显著减小,热流测点覆盖率低和平面分布不均一的缺陷得到改善,本次汇编填补了西藏阿里、贵州省、广西省以及吉林省的热流测量空白区.新版热流数据统计表明,中国大陆地区(含渤海海域)热流值范围为23~319mW·m^(-2),平均值61.5±13.9mW·m^(-2);除去受地下水活动影响强烈的D类数据,热流值范围30~140mW·m^(-2),平均值60.4±12.3mW·m^(-2).本次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热流分布格局总体仍表现为:东高、中低,西南高、西北低.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远程效应影响下,中国东部表现为一个高热流带,自东南沿海向东北方向一直延伸到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长白山一带;受控于新生代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影响,青藏高原高热流区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南北向展布的裂谷带,总体热流值向北逐渐降低,并伴随局部的高热流区,如东北缘的共和盆地;中部地区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相对微弱,为中-低热流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数据汇编 热流测量 中国大陆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热历史及烃源岩热演化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吴景富 杨树春 +3 位作者 张功成 单竟男 唐晓 梁建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南海北部深水区是中国重要的油气潜力区.本文在前人对其现今地温场和正演热史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磷灰石(U-Th)/He和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对根据拉张盆地模型正演获得的热历史进行了进一步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对南海北部深水区的烃源岩热演... 南海北部深水区是中国重要的油气潜力区.本文在前人对其现今地温场和正演热史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磷灰石(U-Th)/He和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对根据拉张盆地模型正演获得的热历史进行了进一步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对南海北部深水区的烃源岩热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盆地构造演化模型的正演热历史可以作为烃源岩热演化计算的热史基础,而盆地内主力烃源岩热演化计算结果显示:南海北部深水区存在4个生烃中心,即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和琼东南盆地的乐东凹陷、陵水凹陷和松南凹陷,生烃中心烃源岩有机质现今处于过成熟状态,以生气为主;受盆地基底热流显著升高的影响,32~23.3 Ma时段为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快速成熟阶段,琼东南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现今(2.48Ma后)还存在一期加速成熟过程,而珠江口盆地则不存在此期快速成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正演热史 反演热史 烃源岩 成熟度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地热特征与油气富集 被引量:33
3
作者 唐晓 胡圣标 +5 位作者 张功成 梁建设 杨树春 沈怀磊 饶松 李卫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2-585,共14页
本文报道了莺歌海盆地、北部湾盆地共148个新测热导率数据,根据收集的钻井温度数据新增计算65个大地热流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绘制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的地温梯度图、大地热流分布图;系统归纳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油气勘探成果.... 本文报道了莺歌海盆地、北部湾盆地共148个新测热导率数据,根据收集的钻井温度数据新增计算65个大地热流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绘制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的地温梯度图、大地热流分布图;系统归纳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油气勘探成果.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的平均热流值分别为68.7±11mW/m2、71.1±13mW/m2、65.7±8.9mW/m2、74.7±10mW/m2,属于典型的"热盆".热流区域分布特征总体上受大地构造背景控制,随地壳厚度从北向南,由陆架到陆坡区逐渐减薄而增高,水热活动与岩浆活动等是引起局部高热流异常的原因.盆地地温场的差异控制和约束了油气分布富集规律,从研究区油气勘探成果中可以发现,该区域的气田多发育于高热流盆地(凹陷),而中-低热流盆地(凹陷)则多孕育油田,油气田具有"北油南气"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导率 热流 含油气盆地 南海北部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长昌凹陷火成岩侵入体对温度场及烃源岩成熟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唐晓 张功成 +3 位作者 梁建设 杨树春 饶松 胡圣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最新地震资料显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长昌凹陷内部分布着多个火成岩侵入体,单个侵入体的面积可超过300km2,高(厚)度约为10km.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的二维剖面地温场模拟,分析了研究区位于同一条地震测线上的三个不同规模侵入体对温度场的影... 最新地震资料显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长昌凹陷内部分布着多个火成岩侵入体,单个侵入体的面积可超过300km2,高(厚)度约为10km.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的二维剖面地温场模拟,分析了研究区位于同一条地震测线上的三个不同规模侵入体对温度场的影响,并结合热史恢复方法及Easy%Ro模型,定量评价了侵入体对距其2km及5km处人工井崖城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Ro的影响.结果表明,凹陷内火成岩侵入体对温度场有显著影响的时限不超过1Ma,5Ma以后影响非常微弱,10Ma以后侵入体温度与围岩温度基本一致;侵入体对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随侵入体的规模、距侵入体的距离不同而不同,规模最大侵入体对距其2km处崖城组烃源岩成熟度Ro的影响可达1.6%,而对距其5km处的烃源岩成熟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昌凹陷 火成岩侵入体 温度场 热史 烃源岩成熟度 二维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大地电磁测深在火山区地热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炯 黄少鹏 +1 位作者 傅饶 唐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9-290,共12页
大地电磁测深(MT)由于勘探深度范围较大,且对温度、流体、岩浆房和岩性等与热储相关的地质条件的敏感度较高,因而成为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结构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结构与热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 大地电磁测深(MT)由于勘探深度范围较大,且对温度、流体、岩浆房和岩性等与热储相关的地质条件的敏感度较高,因而成为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结构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结构与热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解读二者的关系,可以刻画更为精细的岩石圈结构模型,进而掌握火山区的构造特征和热演化过程,了解其岩石圈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着重介绍了MT方法的原理以及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后期数据处理的过程,综述了MT法的应用特点以及电导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介绍了国际上这一方法在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热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展示了MT法在新西兰Taupo火山区Ngatamariki高温地热田0~3km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以埃塞俄比亚Afar省的Tendaho地热田和Badi火山为例,分别讨论了0~20km和0~50km不同深度的电性结构特征及其与温度存在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形成火山的驱动机制;以日本九州岛的Shinmoe-dake火山为例,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和温度监测在火山监测方面的应用。最后简述了国内MT法在火山区的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上地幔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岩石圈内硅酸盐熔体不同含水量引起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初步估算了长白山天池和阿尔山火山区的莫霍面以下的温度以及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高温岩浆房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研究 火山 大地电磁测深 岩浆房
下载PDF
“源热共控”中国近海盆地石油富集规律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功成 张厚和 +3 位作者 赵钊 唐晓 王鹏 李飞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3,共16页
烃源岩和热作用共同控制了中国近海含油盆地石油富集与贫化程度。近海含油盆地的主要烃源岩为半深湖—深湖相泥岩,分布层位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以始新统为主;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有机质丰度从极高到低;半深湖—深湖相泥岩规模... 烃源岩和热作用共同控制了中国近海含油盆地石油富集与贫化程度。近海含油盆地的主要烃源岩为半深湖—深湖相泥岩,分布层位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以始新统为主;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有机质丰度从极高到低;半深湖—深湖相泥岩规模从数千平方千米到不甚发育。这些含油盆地的地温场从高到低都有存在,主要受地壳结构控制。凹陷烃源岩和热作用之间存在"源足热足"、"源足热欠"、"源欠热足"、"源欠热欠"4种基本类型。由于各含油盆地不同凹陷的烃源岩类型、有机质丰度、规模差异巨大以及凹陷的热场差别大,烃源岩与热作用耦合类型不同,形成了生油潜力极不相同的含油盆地。渤海盆地绝大多数凹陷源足热足,且发育一批极富的生油凹陷,盆地资源潜力堪称巨大。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和北部湾盆地诸凹陷之间及同一凹陷内部差异性大,洼陷是基本单元,诸凹陷4种耦合类型都存在,"源足热足型"凹陷数量较多,部分凹陷富生油,勘探潜力大。南黄海盆地凹陷很多,但多数凹陷源较足、热不足,深洼槽才具有较大生油潜力,盆地勘探潜力一般。北黄海盆地各古近系凹陷源不足、热不足,凹陷生油少,属于贫油凹陷,盆地古近系凹陷资源潜力较小。中国近海石油的主要勘探领域在渤海盆地,其剩余石油资源占近海的多数;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北部近岸盆地带居次;南黄海盆地占很小部分。渤海盆地的绝大多数凹陷和南海北部近岸内带的部分凹陷是近海的石油富集区,特别是渤海盆地郯庐西凹陷带是超级富生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热作用 油气田分布 有序性 源热共控论
下载PDF
我国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5
7
作者 唐晓 任学锋 《中国健康教育》 2001年第3期144-147,共4页
关键词 爱国卫生 健康教育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中国
下载PDF
泰国健康教育考察报告 被引量:10
8
作者 唐晓 陶金 +1 位作者 胡晓云 任学锋 《中国健康教育》 2000年第5期317-320,共4页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考察 泰国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盆地岩石圈热结构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晓 黄少鹏 +2 位作者 张功成 杨树春 胡圣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749-3759,共11页
沉积盆地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是岩石圈构造-热演化过程的综合反映和盆地热史恢复的约束条件,对盆地动力学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海洋勘探难度大、勘探程度低,相对于大陆地区,边缘海盆地比较缺乏岩石圈热结构方面的研究.本文... 沉积盆地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是岩石圈构造-热演化过程的综合反映和盆地热史恢复的约束条件,对盆地动力学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海洋勘探难度大、勘探程度低,相对于大陆地区,边缘海盆地比较缺乏岩石圈热结构方面的研究.本文在收集整理珠江口盆地及邻区大地热流数据的基础上,补充收录了自2003年以来发表的新数据,绘制了研究区最新版的大地热流等值线图;基于中美合作双船地震剖面揭示的深部地壳结构计算了研究区的壳-幔热流、深部温度以及"热"岩石圈厚度.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地壳热流介于18.7~28.6mW·m^(-2),地幔热流介于36.9~91.4mW·m^(-2),壳幔热流比值0.23~0.75;由陆架、陆坡至中央海盆,在地壳热流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地表热流逐渐递增,说明地表热流分布主要受深部热作用控制;盆地"热"岩石圈厚度介于34.0~87.2km,平均65.5km,反映出显著拉张减薄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幔热流 深部温度 “热”岩石圈厚度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利用ANSYS WORKBENCH模拟火山岩浆活动热扩散过程 被引量:9
10
作者 段文涛 黄少鹏 +1 位作者 唐晓 张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7-278,共12页
火山喷发必然伴随着高温岩浆侵入体把热量从岩石圈深部携带到地壳浅层的过程,因而火山区往往也是地热资源富集区。火山岩浆侵入体热扩散过程的数值模拟不仅是火山区构造热演化研究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火山区地热资源评估的重要方法。本... 火山喷发必然伴随着高温岩浆侵入体把热量从岩石圈深部携带到地壳浅层的过程,因而火山区往往也是地热资源富集区。火山岩浆侵入体热扩散过程的数值模拟不仅是火山区构造热演化研究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火山区地热资源评估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在工程热物理领域应用甚广、但在地热地球物理领域鲜有报道的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火山活动岩浆冷却过程及其对围岩的热扰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本文建立一系列简单的柱状模型,模拟了不同规模、不同顶板埋深的侵入体的热扩散过程,引入冷却指数α=(T_(侵入)-T)/(T_(侵入)-T_(稳态))×100%及干扰温差ΔT=T-T稳态分别来定量分析岩浆侵入体冷却过程及围岩受侵入体热扩散扰动程度。结果表明,半径为0.5km的柱状侵入体的冷却时间约为50ka左右,对围岩热扰动持续时间不到0.5Ma,最大横向热扰动范围约为3km。而半径1km的柱状侵入体的冷却时间约为200ka左右,对围岩温度场影响可持续1.4Ma,热扰动范围可至7km。顶板埋深越大,侵入体对围岩热扰动的持续时间越短。在上述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模拟计算了上地壳岩浆房和上中地壳岩浆房两种情景下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对于温度场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其岩浆房位于上地壳或中地壳上部,千年大喷发对于围岩的热扰动目前还局限于500m左右的范围内,这可能是区内尚无大规模地热显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侵入体 数值模拟 冷却时间 热扰动
下载PDF
西安地区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唐晓 程璐瑶 +3 位作者 许威 柯婷婷 董英 拓佳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5-999,共15页
本文建立了符合西安地区地热地质的三维地质模型,基于FEFLOW软件模拟了入口流量、入口温度、换热井深度以及出水管管材导热系数4种参数对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以换热量为换热性能衡量标准,探究如何合理设置参数来提高换热... 本文建立了符合西安地区地热地质的三维地质模型,基于FEFLOW软件模拟了入口流量、入口温度、换热井深度以及出水管管材导热系数4种参数对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以换热量为换热性能衡量标准,探究如何合理设置参数来提高换热效率。结果表明:1)增加入口流量会导致出口端温升降低、换热量增大,西安地区入口流量设置在15 m^(3)/h~25 m^(3)/h最为适宜;2)增加换热井深度会使得出口端温升和换热量呈指数增长,井深对换热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换热段所处地层温度及换热时长,岩石导热系数贡献较小;3)针对西安地区,入口温度对换热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出水管管材导热系数和换热井深度次之,入口流量影响效应相对较弱。本研究对西安地区中深层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施工和地热能勘探开发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套管式地埋管 换热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关中盆地沣西地区地热对井采灌开发模式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2
作者 柯婷婷 黄少鹏 +3 位作者 许威 余如洋 张炯 唐晓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52-1263,共12页
热储回灌是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避免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地热开发之前科学合理的规划采灌井井位布局,有利于延长地热井的使用年限。关中盆地是新生代拉张性断陷盆地,地热资源开采利用历史悠久。沣西地区位于关中盆地腹地,地下50... 热储回灌是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避免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地热开发之前科学合理的规划采灌井井位布局,有利于延长地热井的使用年限。关中盆地是新生代拉张性断陷盆地,地热资源开采利用历史悠久。沣西地区位于关中盆地腹地,地下5000m深度范围内有5个含水热储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下更新统三门组(600~960m)、新近系上新统张家坡组(960~1920m)、新近系上新统蓝田-灞河组(1920~2900m)、新近系中新统高陵群(2900~3800m)和古近系渐新统白鹿塬组(3800~5000m)。本文依据水文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FEFLOW对目前开采最多的蓝田-灞河组热储层在不同对井采灌开发模式下同层采灌时渗流场及温度场的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1)以30年为系统设计寿命,为确保抽水井和回灌井有水力联系又不发生明显的热突破,抽、灌井井间距以500~600m为宜;2)采灌对井的布置以抽水井位于天然径流流场的上游方向、回灌井位于天然径流流场的下游方向为佳;3)如果设计合理,采灌过程中回灌尾水温度对抽水井出水温度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4)恰当实施地热尾水回灌,同时按照实际需求调节抽水井与回灌井的采灌量,可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利用。上述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区地热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储层 FEFLOW 水-热耦合 热突破 井间距
原文传递
咸阳地热田钻孔温度测量及水动力系统 被引量:6
13
作者 饶松 李卫卫 +3 位作者 姜光政 唐晓 罗璐 王建存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2-1000,共19页
地热田温度场分析,不仅为地热田类型划分和热源机理研究提供科学根据,而且可以为确定地热田有利开采区域和深度提供直接依据。本文报道了咸阳地热田13口钻孔的系统(准)稳态测温数据,对研究区温度的垂向分布特征做了初步分析,并据... 地热田温度场分析,不仅为地热田类型划分和热源机理研究提供科学根据,而且可以为确定地热田有利开采区域和深度提供直接依据。本文报道了咸阳地热田13口钻孔的系统(准)稳态测温数据,对研究区温度的垂向分布特征做了初步分析,并据此划分了地热田水动力系统。结果表明,咸阳地热田属于以传导为主的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地温梯度为26.2~40.1℃/km,平均为32.4℃/km。然而,与典型的传导型地热田相比,咸阳地热田的地温场特征又存在特殊性,表现为钻孔温度-深度曲线分段性明显:浅部受地表水流动对温度场的影响,地温曲线呈现出锯齿形波动;钻孔中上部受地表水和深部水热活动影响较小,温度曲线为传导性地热特征;井孔中下部测温曲线明显“下凹”,揭示了地下水沿渭河断裂侧向补给的同时使地层温度降低;井孔下部温度随深度异常增大,表明存在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测温资料揭示了咸阳地热田水动力系统在垂向上存在多层结构:浅部为垂向重力驱动型,中上部为正常压实型,中下部为侧向重力驱动型,下部为封闭型。基于咸阳地热田水动力系统的多层结构,建议将各系统赋存的地热资源分别进行规划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地温测量 地温梯度 水动力系统 咸阳地热田
下载PDF
当前医疗卫生系统职业道德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晓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8年第1期4-9,49,共7页
医德的要求在于任何时期都要以保证人民健康为最高行为准则,积极履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为此,必须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澄清理论上的模研认识,深入调查研究,抓好宣传教育,健全规章制度,在弘扬正风正气的同时,抓住社会反映... 医德的要求在于任何时期都要以保证人民健康为最高行为准则,积极履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为此,必须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澄清理论上的模研认识,深入调查研究,抓好宣传教育,健全规章制度,在弘扬正风正气的同时,抓住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专项治理.对于我们这支卫生队伍必须有客观、公正、全面的认识,看到主流和成绩,也要找到差距和问题.当前在治标的过程中,必须加大治本的力度,通过改革铲除滋生行业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系统 职业道德 医院管理
下载PDF
南海地热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晓 杨树春 +4 位作者 张功成 梁建设 单竞男 庄维伟 胡圣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88-997,共10页
作为南海形成与演化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的一部分,南海大地热流测量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现有数据分析表明,南海热流值分布总体上反映了其区域大地构造背景.随着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南海现今地温场的研究正不断深入,研究的区域亦... 作为南海形成与演化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的一部分,南海大地热流测量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现有数据分析表明,南海热流值分布总体上反映了其区域大地构造背景.随着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南海现今地温场的研究正不断深入,研究的区域亦从浅水区扩展到深水区,同时,基于油气勘探的需要,盆地热史恢复的工作逐步展开,热史恢复也得以进行.相关的地热研究成果已被用于预测构造带分布、约束构造演化史、探索深部地球动力学机制、评价油气生成潜力等诸多方面.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原始资料的缺乏,南海地热研究还存在热流数据分布不均,岩石圏热结构及热史研究不深入,系统的区域对比研究缺少等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些年关于南海地热研究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现今地温场 热史 综述
下载PDF
泰国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艾滋病预防和健康教育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晓云 任学锋 唐晓 《中国健康教育》 2000年第10期629-630,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 预防 健康教育 泰国
下载PDF
我国健康教育历史、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学锋 唐晓 《中国科技月报》 2000年第5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健康教育事业 卫生宣传 传染病控制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及超深水区现今地温场及热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树春 吴景富 +3 位作者 唐晓 仝志刚 王柯 郝建荣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1-790,共10页
依据前人对岩石圈层结构的认识和地震反射界面揭示的沉积充填,本文对南海北部深水及超深水区域的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深水及超深水区具有"热盆"特征,超深水区较深水区更热,但超深水区... 依据前人对岩石圈层结构的认识和地震反射界面揭示的沉积充填,本文对南海北部深水及超深水区域的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深水及超深水区具有"热盆"特征,超深水区较深水区更热,但超深水区沉积基底的现今温度较深水区低。大地热流值的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从深水区向超深水区逐渐增高,与地壳和岩石圈向南减薄趋势一致。南海北部深水及超深水区具有"冷壳热幔"的岩石圈热结构特征。地壳热流主要由基底的构造形态和地壳减薄程度控制,地幔热流则只受控于岩石圈基底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超深水区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岩石圈热结构
下载PDF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璐瑶 唐晓 李毅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7-134,共8页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是一个繁杂的化学动力学过程,清楚地了解其退火的影响因素对于该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文章概述了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史,并结合以往对其退火影响因素的研究,将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影响因素分为自身和...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是一个繁杂的化学动力学过程,清楚地了解其退火的影响因素对于该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文章概述了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史,并结合以往对其退火影响因素的研究,将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影响因素分为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自身影响因素包括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径迹长度与半径、径迹与结晶轴的方位关系,其中化学成分对退火起到主导作用;外部环境影响中,温度是主导因素,压力和蚀刻条件的改变也会影响退火。研究成果有利于完善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实验室退火模型,提高其作为热历史记录器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退火模型 退火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关于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总结与探讨
20
作者 唐晓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8年第2期8-9,共2页
对于当前卫生行业作风状况,我们必须全面、真实、客观地予以评价,既要肯定主流,看到成绩,又要找到问题和差距.笔者从1991年度和1995年度全国医疗机构行业作风状况问卷调查统计中抽取几组数字做一对比,很能说明问题.
关键词 卫生系统 职业道德 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