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肛瘘切开挂线术联合对口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效果及其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8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究肛瘘切开挂线术联合对口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效果及对肛门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接诊的6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 目的探究肛瘘切开挂线术联合对口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效果及对肛门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接诊的6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肛瘘切开挂线术,观察组行肛瘘切开挂线术联合对口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肛门功能、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静息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静息压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切开挂线术联合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避免肛门括约肌功能下降,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缩短术后创面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切开挂线术 对口引流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肛门功能
下载PDF
改良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治疗肛裂的效果
2
作者 吴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22-124,共3页
探讨改良内括约肌切断保护联合纵肌治疗肛裂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肛肠科治疗的6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侧方内括约肌挑断术,观察组使用改良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对比两组的。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96.... 探讨改良内括约肌切断保护联合纵肌治疗肛裂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肛肠科治疗的6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侧方内括约肌挑断术,观察组使用改良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对比两组的。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96.67%VS73.33%)、术后各项指标(VAS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术中保留联合纵肌,经实际临床研究发现肛裂手术中直视下切断内括约肌并保留好联合纵肌,而侧方挑断内括约肌术中在弯钳挑取内括约肌过程中破坏联合纵肌结构,对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手术后恢复情况均有差异,改良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效果显著,术后疼痛轻,创面愈合快,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低,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 改良开放式 联合纵肌 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 效果
下载PDF
不同入路LIFT手术治疗低位括约肌间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守龙 吴佳 +3 位作者 谢俊 曹俊 朱俊飞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年第8期43-44,共2页
为探讨不同入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低位括约肌间瘘的临床效果,将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我科拟行LIFT治疗的30例低位括约肌间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例.A组经括约肌间沟入路进行手术,B组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入路进行手术... 为探讨不同入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低位括约肌间瘘的临床效果,将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我科拟行LIFT治疗的30例低位括约肌间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例.A组经括约肌间沟入路进行手术,B组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入路进行手术.对比2组手术指标及复发率.结果表明,2组在手术时间、切口深度、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感染率、切口处成瘘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括约肌间沟入路与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入路行LIFT均安全有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肛门括约肌间瘘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1例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技术治疗肛周毛囊角化病病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4
作者 陈薇 吴佳 +1 位作者 蒋守龙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2年第2期183-186,共4页
毛囊角化病(Darier disease,DD)是一种少见的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角化过程异常的皮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1999年,Sakuntabhai等[2]的研究认为DD与ATP2A2基因突变存在很强的相关性,DD与表皮Ca^(2+)稳态异常有关,人类ATP2A... 毛囊角化病(Darier disease,DD)是一种少见的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角化过程异常的皮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1999年,Sakuntabhai等[2]的研究认为DD与ATP2A2基因突变存在很强的相关性,DD与表皮Ca^(2+)稳态异常有关,人类ATP2A2基因编码的SERCA2酶为钙泵,而钙泵在维持细胞Ca^(2+)信号的传导及调节细胞内外Ca^(2+)浓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角化病 肛周 病例报告 角化 文献回顾 基因突变 ATP2A2基因 钙泵
下载PDF
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5例临床观察
5
作者 蒋守龙 吴佳 +3 位作者 谢俊 曹俊 朱俊飞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年第7期23-25,共3页
为观察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65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9.25±7.91)分。出现远期并发症20例(30.77%),其中出血5例(7.69%),肛门疼痛或坠胀6... 为观察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65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9.25±7.91)分。出现远期并发症20例(30.77%),其中出血5例(7.69%),肛门疼痛或坠胀6例(9.23%),残留皮赘9例(13.85%);复发2例(3.08%),术中加做切扎术7例(10.77%),再次手术2例(3.08%);改善便秘症状15例(术前便秘共15例)。结果表明,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有一定的并发症,但在改善便秘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且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