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肾阳虚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超 叶鸿博 +6 位作者 林喆 刘芳馨 林贺 叶豆丹 李禹墨 康宁 律广富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4期508-511,共4页
目的对4种肾阳虚模型进行比较,为模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4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氢化可的松组、腺嘌呤组、他巴唑组、氢化可的松联合腺嘌呤组,通过腿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25 mg/kg)、灌胃腺嘌呤(200 mg/kg)、灌胃他巴唑(... 目的对4种肾阳虚模型进行比较,为模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4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氢化可的松组、腺嘌呤组、他巴唑组、氢化可的松联合腺嘌呤组,通过腿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25 mg/kg)、灌胃腺嘌呤(200 mg/kg)、灌胃他巴唑(每周灌胃30 mg/kg)、腿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联合灌胃腺嘌呤(25 mg/kg,150 mg/kg)造模21 d,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抓力、体温、脏器系数、骨骼强度变化情况评价肾阳虚模型。结果造模21 d后,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均出现体质量减轻、抓力下降、体温下降、脏器系数改变以及骨骼强度下降,氢化可的松联合腺嘌呤组症状最为明显,腿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组大鼠症状较明显。结论腿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为较理想的模型,氢化可的松联合腺嘌呤的造模方式初步可行,有待继续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阳虚 模型 氢化可的松 腺嘌呤 他巴唑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利用表面遮盖法进行头部CTA去骨成像 被引量:6
2
作者 汤化民 林伟 +3 位作者 昌会 何源 汪俐杉 康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5-61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利用SSD进行头部CTA去骨的可行性,并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技术进行比较。方法制作颅骨血管模型,采用64排螺旋CT及两组不同的参数对标本各进行10次扫描。方法 A:平扫与增强扫描的参数一致,120 kV,200 mA,转速0.7... 目的初步探讨利用SSD进行头部CTA去骨的可行性,并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技术进行比较。方法制作颅骨血管模型,采用64排螺旋CT及两组不同的参数对标本各进行10次扫描。方法 A:平扫与增强扫描的参数一致,120 kV,200 mA,转速0.75秒/圈,层厚0.67 mm,Pitch 0.531。方法 B:平扫80 kV,100 mA,Pitch0.924;增强为120 kV,200 mA,Pitch 0.924,余参数与A方法一致。利用SSD对A、B两种方法进行头部CTA去骨成像,观察模拟血管的显示效果。同时测定两种扫描方式的平均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及SSD重建后颅骨模型的平均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SSD重建两组方法均遮盖去骨成功。采用A方法的DLP为(1215.25±41.35)mGy.cm,B方法为(701.90±19.24)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A方法的平均CT值为(642.96±12.02)HU,B方法为(642.23±13.23)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SSD重建进行的头部CTA去骨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表面遮盖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钱树森 李文波 +1 位作者 林伟 康宁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888-890,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CT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分析符合标准的40例患者CT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患侧MTT高于镜像区,CBF低于镜像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与镜像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CT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分析符合标准的40例患者CT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患侧MTT高于镜像区,CBF低于镜像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与镜像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患者MTT低于Ⅱ期,CBF高于Ⅱ期,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BV二者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血管造影显示责任血管狭窄31例,其中CT灌注成像异常27例,阳性率87.10%;CT血管造影显示责任血管无狭窄9例,其中CT灌注成像异常3例,阳性率33.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TIA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TIA病因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成人颅骨表面遮盖重建理想阈值设定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林伟 汤化民 +3 位作者 陈宝 汪俐杉 康宁 刘勇 《华西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850-1853,共4页
目的 探讨成年人颅骨表面遮盖重建(SSD)的理想阈值设定,为利用SSD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CTA)去骨成像提供阈值设定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同一单位工作的86位体检对象,进行颅骨平均CT值、腰... 目的 探讨成年人颅骨表面遮盖重建(SSD)的理想阈值设定,为利用SSD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CTA)去骨成像提供阈值设定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同一单位工作的86位体检对象,进行颅骨平均CT值、腰椎骨质密度、性别及年龄的两两对照及多重线性回归拟合,建立起预估颅骨平均CT值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18~80岁人群的理论平均颅骨CT值作为SSD的理想阈值。同时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该院进行头部CTA检查的12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以验证其可行性。 结果 18~80岁人群的理论平均颅骨CT值约为640 Hu。以该值作为SSD的阈值进行去骨成像,所有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均为5分,可视为去骨成功。 结论 在利用理论颅骨平均CT值作为重建阈值的基础之上,通过简单的SSD图像质量再判断及修正,即可简便地完成后处理工作,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遮盖重建 去骨成像 阈值设定 头部CT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3.0 T高分辨率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康宁 钱树森 廖颖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2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究3.0T高分辨率MRI于肛瘘术前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肛瘘患者72例,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于术前开展MRI检查,对MRI诊断结果同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MRI诊断瘘管的符合率是95... 目的:探究3.0T高分辨率MRI于肛瘘术前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肛瘘患者72例,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于术前开展MRI检查,对MRI诊断结果同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MRI诊断瘘管的符合率是95.2%、诊断支管的符合率是83.3%、检出内口的阳性率是94.9%,MRI显示外口位置和肛周脓肿范围同手术结果一致,为100.0%。结论:采用3.0T高分辨率MRI诊断肛瘘,能为其手术提供较全面的病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MRI 肛瘘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结直肠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厚丽 苟杰 +1 位作者 康宁 林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7期164-165,17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黏液腺癌的MSCT平扫及强化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黏液腺癌的47例患者的资料,对其MS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中,4例位于盲肠,16例位于升结肠,4例位于横结肠,5例位于降结肠,...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黏液腺癌的MSCT平扫及强化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黏液腺癌的47例患者的资料,对其MS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中,4例位于盲肠,16例位于升结肠,4例位于横结肠,5例位于降结肠,6例位于乙状结肠,12例位于直肠。37例肠壁为环形增厚,6例肠壁为偏心增厚,4例肠壁为局部肿块样增厚。增强后病灶内可见不同比例低密度影,9例见少量低密度影,20例见中量低密度影,18例见大量低密度影;并且28例病变呈轻度强化,12例呈中度强化,7例呈明显强化。所有病例中,7例患者肿瘤伴有钙化,4例继发肠梗阻,3例有肝转移,22例有淋巴结转移,9例有腹膜转移。结论当结直肠肿瘤CT表现为肠壁较大范围环形增厚,伴有钙化,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可见低密度区,伴有淋巴结、腹膜转移,诊断应优先考虑黏液腺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腺癌 结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线性常系递推关系的解上的一个问题
7
作者 祐华 康宁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23,共4页
介绍两个组合公式 。
关键词 线性常系数递推关系 组合计数问题 定解问题 特征方程 组合恒等式 表达式
下载PDF
耳穴压豆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恢复期1例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兰 赵蕾 +1 位作者 黄巍 康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7期174-178,共5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神经内科疑难病,致残率、复发率均很高.该文报道了1例NMODS恢复期病例,患者为男性,年龄67岁,发病2个月,以右侧单眼视物模糊为主要症状,经过右耳耳穴压豆治疗8周,右...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神经内科疑难病,致残率、复发率均很高.该文报道了1例NMODS恢复期病例,患者为男性,年龄67岁,发病2个月,以右侧单眼视物模糊为主要症状,经过右耳耳穴压豆治疗8周,右眼视力好转.耳穴压豆可以作为临床治疗NMOSD恢复期患者的非药物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耳穴压豆 非药物疗法 视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