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民社会”、现代国家以及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被引量:140
1
作者 唐士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6-73,128,共9页
本文通过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的演变的简略考察,指出独立于和外在于国家的所谓“市民社会”只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发时期的一种短暂的历史现象,是自由主义思想中理论上的抽象。现代国家发展的历程也就是它不断地扩大... 本文通过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的演变的简略考察,指出独立于和外在于国家的所谓“市民社会”只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发时期的一种短暂的历史现象,是自由主义思想中理论上的抽象。现代国家发展的历程也就是它不断地扩大自身的职能范围,向“市民社会”渗透的过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要求人们探索一种能够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的活力与主动精神的“强国家-强社会”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本文论证了这一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可能性,并且得出结论;这方面探索的成功将为人类的共同生活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社会 市民社会 现代化 “强国家-强社会”
原文传递
三十年来的世界政治变迁——同一性与多样性并存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缉思 唐士其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共30页
过去30年世界政治的变迁,从新自由主义及其政策取向在主要发达国家独领风骚、社会主义国家反思自身发展模式开始,经过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震荡,到各国重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重新审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 过去30年世界政治的变迁,从新自由主义及其政策取向在主要发达国家独领风骚、社会主义国家反思自身发展模式开始,经过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震荡,到各国重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重新审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告一个段落,世界政治走完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随着冷战结构的彻底破除、新自由主义一统天下局面的结束,全球性联系在向各国社会纵深发展,在促进世界政治向真正意义上的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世界政治同一性的增强。民主化潮流仍在前进,同一性与多样化并存,是当今世界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政治 新自由主义 政治民主化 公共社会
原文传递
综合安全论:风险的反向界定和政治逻辑 被引量:14
3
作者 唐士其 庞珣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5,M0003,共18页
随着世界进入高度不确定时代和全球风险时代,安全在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以威胁为对立物的安全理解,将军事视为安全的最后保障同时也是安全的终极威胁,对不断涌现的非军事安全挑战或进行军事化理解或排除在安全研究范畴之外,严... 随着世界进入高度不确定时代和全球风险时代,安全在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以威胁为对立物的安全理解,将军事视为安全的最后保障同时也是安全的终极威胁,对不断涌现的非军事安全挑战或进行军事化理解或排除在安全研究范畴之外,严重阻碍了安全的学术和政策研究。以风险反向界定的综合安全,将安全目标与军事手段相分离,强调安全问题中不确定性的深刻复杂和多元主体的互动,弥合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之间的人为割裂,将前者的权力政治逻辑和后者的利益政治逻辑统一于综合安全的风险政治逻辑。以威胁为对立物的安全是自上而下的“供给侧”安全,而综合安全是自下而上的“需求侧”安全,两种不同安全的要素在逻辑顺序和排列结构上具有显著差异,贯穿于安全问题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克服传统安全困境和应对新安全挑战,亟需厘清综合安全要素结构关系、形成系统分析框架,从而为应对不确定性的世界和构建综合安全提供新思路和开辟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研究 综合安全 风险 威胁 安全困境 安全要素
原文传递
儒家学说与正义观念——兼论与西方思想的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唐士其 《国际政治研究》 2003年第4期25-35,共11页
本论文以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的正义理论为参照,对以“道”、“礼”、“仁”、“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传统思想中的正义观念进行了理论上的构建,认为这四个观念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论文表明,与西方的正义理论相比,儒家正义... 本论文以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的正义理论为参照,对以“道”、“礼”、“仁”、“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传统思想中的正义观念进行了理论上的构建,认为这四个观念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论文表明,与西方的正义理论相比,儒家正义观念具有开放性与超越性的优势,而其强调道德主体的自我观照与自我完善的理论特征更使这一思想体系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与文化色彩,是一种更积极进取的社会政治理论。论文最后提出,利用儒家思想中正义论的思维框架,辅之以西方思想中普遍的平等主义因素,完全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既能够体现法治的原则,又能够充分扩展人的主体精神的新的正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儒家思想 正义 法治 西方国家
原文传递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唐士其 于铁军 祁昊天 《国家安全研究》 2022年第1期81-93,200,共14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对国家安全研究和学科发展提出了丰富、复杂、综合与集成的思想与实践要求。构建未来大安全格局需要系统思维和整体、复合的研究路径,这既是借鉴国外相关学科发展的经验使然,更是我国自身安全环境与目标的要求。我...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对国家安全研究和学科发展提出了丰富、复杂、综合与集成的思想与实践要求。构建未来大安全格局需要系统思维和整体、复合的研究路径,这既是借鉴国外相关学科发展的经验使然,更是我国自身安全环境与目标的要求。我国国家安全学学科的复合型发展方向,需要厘清该学科同时所具有的交叉与综合属性及其关系,需要综合运用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多领域成果并聚焦解决国家安全问题。从科研、教学、资政服务三大职能出发,国家安全学作为兼有综合性和交叉性、兼具内生性与复合性的新兴学科,它的发展需要在学理建构、实践指导、社会分工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量与协作,一级学科的定位有助于理顺该学科与其他传统一级学科的关系。国家安全学虽然在学科设置上属于交叉学科门类,但其内涵不应缺失综合学科的属性,即不是机械的交叉,而是超越交叉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在传统基础学科的接合部“填补真空”这一政治和学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学 复合式安全 学科发展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美国政治文化的二元结构及其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唐士其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27,共21页
自立国以来,美国政治文化中一直存在着普遍平等的、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原则与白人新教精英主义的实践政治原则,这是美国政治二元结构的具体体现。两者的并存与相互矛盾是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同时也是美国体制在过去两百多年... 自立国以来,美国政治文化中一直存在着普遍平等的、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原则与白人新教精英主义的实践政治原则,这是美国政治二元结构的具体体现。两者的并存与相互矛盾是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同时也是美国体制在过去两百多年间保持基本稳定的重要因素。民权运动与多文化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在美国政治生活中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原则渐居上风,白人新教精英主义有所式微。这一变化有可能导致美国政治的失衡。在未来二三十年间,美国政治的走向取决于能否在新的基础上在普遍主义与精英主义两者之间重建某种形式的平衡,而这一过程中,不排除围绕一些具体政策问题产生激烈政治冲突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化 二元结构 多文化主义 普遍主义 白人新教精英主义
原文传递
西方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 被引量:7
7
作者 唐士其 《国际政治研究》 1994年第4期59-65,共7页
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调整,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既重要又十分迫切。在西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是社会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迄今为止尚没有这方面的系... 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调整,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既重要又十分迫切。在西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是社会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迄今为止尚没有这方面的系统的理论专著。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与社会的概念也有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作为一种简单的介绍与评述,本文将国家定义为在特定的领土范围内合法地垄断了暴力的使用权,并对此范围内的所有居民进行管理和提供保护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也是国家区别于社会的两个重要特征。至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关系 自由主义者 黑格尔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市民社会 无政府主义者 城邦 古代希腊 组织形式 罗尔斯
原文传递
老子哲学中“无”的三重含义——一个比较哲学的考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唐士其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39,128,共8页
老子以及一般而言的中国哲学传统,习惯把人即观察者作为认识过程的一个内在构成部分,因而其知识必然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由此出发,本文对老子哲学中的"无"加以考察,发现这一概念所指并非一无所有的&... 老子以及一般而言的中国哲学传统,习惯把人即观察者作为认识过程的一个内在构成部分,因而其知识必然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由此出发,本文对老子哲学中的"无"加以考察,发现这一概念所指并非一无所有的"空无",而是人的已知世界之外无限的未知世界,是整全同时也是作为一种行动法则的"有"的对立面,是与技术相对的艺术及与精确相对的微妙。与西方形而上学相比,老子对"无"的这种理解展示了一幅不同的世界图景,对克服西方因绝对排斥无而可能产生的存在论困境也是一种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海德格尔 空虚
原文传递
主权原则的确立及其在当代世界的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唐士其 《国际政治研究》 2002年第2期15-27,共13页
本文从政治与法理的角度回顾了近代主权原则在欧洲封建体制中产生的过程,对历史上主权理论的内部和外部含义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的国际社会构成体对各国内部主权的相互承认是主权原则的核心因素,... 本文从政治与法理的角度回顾了近代主权原则在欧洲封建体制中产生的过程,对历史上主权理论的内部和外部含义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的国际社会构成体对各国内部主权的相互承认是主权原则的核心因素,而该原则的确立则为维持一种和平有序的国际格局提供了重要保证。文章最后分析了当前国际关系中存在的诸如人权、民族主义、区域化等具体问题,认为在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时,对各国主权的尊重仍然是维护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发展的一项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原则 当代世界 欧洲封建体制 国际关系 历史演变 布丹
原文传递
现代社会的法治:法律与政治的平衡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士其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7年第1期65-79,共15页
在现代社会,由于立法权的确立特别是民主主权观念的兴起,对法治的含义只能进行相对的理解。现代社会的法治来自于一套相互作用的复合机制的保障,这些机制既包括制度性的、也包括观念性的,主要是对立法权的约束、司法独立、间接民主以及... 在现代社会,由于立法权的确立特别是民主主权观念的兴起,对法治的含义只能进行相对的理解。现代社会的法治来自于一套相互作用的复合机制的保障,这些机制既包括制度性的、也包括观念性的,主要是对立法权的约束、司法独立、间接民主以及法治观念等等。总的来说,现代社会的法治取决于政治与法律这两种力量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社会 法治 法律 政治 平衡
原文传递
论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属性——兼论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内在缺陷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士其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8,共25页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经历百年发展历程之后,正面临着新的机会和选择,需对其基本属性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在本体论层面上的差异决定了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在方法论意义上的根本性差异,国家这个分析单元的个体性而非一...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经历百年发展历程之后,正面临着新的机会和选择,需对其基本属性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在本体论层面上的差异决定了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在方法论意义上的根本性差异,国家这个分析单元的个体性而非一般性特征是国际关系研究必须关注的重点。对“科学化”的过分追求可能导致国际关系研究陷入体系性和实践性之间的矛盾,对国际关系研究而言,任何追求简单性、普遍性和体系性的方法可能都未必真正有效,能够切合国际关系实际的,也许是一种更注重复杂性、个体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国际关系研究中找回特殊性应加强对历史研究的关注和对社会研究的借鉴,并注重对文化和价值问题的分析。国际关系的知识应该是一种同时面向个体性、可变性和可能性并高度关注文化和价值因素的知识,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科学面向,也需要有新的追求,即降低国家行为的不确定性并探讨国家行为的可能性。这种追求,应该能够为国际关系研究开掘更广阔且更具实效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研究 知识属性 政治学 特殊性 国际关系理论
下载PDF
主体性、主体间性及道德实践中的言与行——哈贝马斯的论辩伦理与儒家道德学说之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士其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41,共6页
哈贝马斯认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重建公共道德、达致社会团结的唯一途径是建立在交往行为基础之上的、主体间的、以共识为目标的道德论辩。这一构想因其空想性、其对语言性论辩过程的过分倚重以及对道德原则主体性的忽视而受到各方的批... 哈贝马斯认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重建公共道德、达致社会团结的唯一途径是建立在交往行为基础之上的、主体间的、以共识为目标的道德论辩。这一构想因其空想性、其对语言性论辩过程的过分倚重以及对道德原则主体性的忽视而受到各方的批评与质疑。与之相比较,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承认道德主体间性的同时,肯定并强调道德的主体性,既注重道德问题的论辩性,更注重其实践性,从而为克服哈贝马斯所面临的困难提供了一条富有启发意义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论辩 道德实践
原文传递
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士其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81,共7页
由于经济全球化在国民国家之外产生了各种新的权力结构与过程,国家权力的范围及其行使空间受到了明显限制,并且出现了“民主赤字”以及政治权力结构向上和向下转移等现象。但是,由于国民国家是现代社会惟一一种能够对其成员拥有合法强... 由于经济全球化在国民国家之外产生了各种新的权力结构与过程,国家权力的范围及其行使空间受到了明显限制,并且出现了“民主赤字”以及政治权力结构向上和向下转移等现象。但是,由于国民国家是现代社会惟一一种能够对其成员拥有合法强制力的政治组织,因而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仍然必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国家不能单纯地强化或者削弱其权力,而必须根据全球化带来的新变化,对自身的权力结构与过程进行灵活的调整,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政治影响
下载PDF
正义原则的功能及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实现——一个比较研究的案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士其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17年第1期1-16,共16页
在西方思想传统中,正义被认为是政治的核心价值,是平衡共同体成员的平等与差异的基本原则。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虽然不存在类似正义的概念,但仍然通过"仁""礼"和"义"三项原则的相互支撑形成了一套解决人... 在西方思想传统中,正义被认为是政治的核心价值,是平衡共同体成员的平等与差异的基本原则。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虽然不存在类似正义的概念,但仍然通过"仁""礼"和"义"三项原则的相互支撑形成了一套解决人与人之间"分"与"和"的关系的基本框架。与西方主流思想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思想并不把正义作为最高的政治追求,真正的理想社会是超越了正义原则的"大同"之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原则 功能还原
下载PDF
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属性
15
作者 唐士其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5期103-104,共2页
马丁·怀特在1960年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国际理论?”至今为止,应该说这个问题依然有效。从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国际关系研究与政治学的确存在某些根本性的区别。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的差异,不仅因为它们各自的研究对... 马丁·怀特在1960年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国际理论?”至今为止,应该说这个问题依然有效。从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国际关系研究与政治学的确存在某些根本性的区别。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的差异,不仅因为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研究 知识属性 政治学 马丁·怀特 根本性
原文传递
关于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16
作者 唐士其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2期66-68,共3页
虽然国内外有关区域国别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关于这个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知识体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仍有待广泛且深入的探讨。当然,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中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逐步形成学科的基本规范... 虽然国内外有关区域国别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关于这个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知识体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仍有待广泛且深入的探讨。当然,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中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逐步形成学科的基本规范,这原本也是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一般性特点。本文针对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提出几点非常不成熟的想法,以供研究者进一步讨论和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基本概念 理论框架 一般性 知识
原文传递
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公正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士其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3,共7页
社会公正是人类群体的内在需要,是其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保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社会公正的状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世界范围内以及各国内部都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剧的现象,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诸多的社会... 社会公正是人类群体的内在需要,是其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保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社会公正的状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世界范围内以及各国内部都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剧的现象,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就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在社会公正方面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紧迫任务,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正 经济全球化 和谐社会
原文传递
自由社会的精神高度--读艾伦·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士其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4-155,共12页
这部出版于1987年的著作,有两个中文译版,标题分别译为《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和《美国精神的封闭》,作者芝加哥大学教授艾伦·布鲁姆已于1992年去世。关于该书,国内外有大量的介绍与评论,本文不避重复之嫌,主要原因是书中批... 这部出版于1987年的著作,有两个中文译版,标题分别译为《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和《美国精神的封闭》,作者芝加哥大学教授艾伦·布鲁姆已于1992年去世。关于该书,国内外有大量的介绍与评论,本文不避重复之嫌,主要原因是书中批判的一些美国社会文化现象,正以令人惊异的方式在中国重现。因此,阅读这部著作,可以为我们的自我反思与批判,提供某种不可替代的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布鲁姆 自由社会 艾伦 反思与批判 社会文化现象 大学教授 芝加哥
原文传递
论政治学的“科学性”问题——对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一个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士其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64,2,共18页
亚里士多德虽然把政治学列为"科学"之一,但其"实践科学"的特性,使之对个别性、偶然性保留了更为开放的态度,并且把超越理性的慎思明断作为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亚里士多德的意义上说,近代以来政治学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虽然把政治学列为"科学"之一,但其"实践科学"的特性,使之对个别性、偶然性保留了更为开放的态度,并且把超越理性的慎思明断作为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亚里士多德的意义上说,近代以来政治学的"科学化"实际上是一种使其"形而上学"化的历程,它在追求普遍性和确定性的同时,极大地限制了政治学的视野;在使政治学技术化的同时,忽略了政治智慧的意义。要克服当下政治学研究中的缺欠,就有必要在某种意义上回归到亚里士多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科学 智慧
原文传递
文明比较视域下的本质论与变易论融通互鉴
20
作者 唐士其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3年第3期31-42,共12页
本文从文明比较的视野以本质论和变易论分别概括了西方理性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特征,指出本质论和变易论注重的分别是事物当中具有普遍性、不变性和确定性,以及个体性、可变性和可能性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本质论和变易... 本文从文明比较的视野以本质论和变易论分别概括了西方理性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特征,指出本质论和变易论注重的分别是事物当中具有普遍性、不变性和确定性,以及个体性、可变性和可能性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本质论和变易论具有明显的差异,但又表现出极强的互补性。虽然未必能够在两者基础上实现一种“伟大的综合”,但两者相互融通、相互补充,却能够大大提升和丰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论思想 变易论思想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哲学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