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小中见大,香中乾坤 沉香的雕刻艺术与审美
- 1
-
-
作者
唐公子
-
机构
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香文化
-
出处
《家族企业》
2024年第9期24-26,共3页
-
文摘
从宫廷到民间,从过去到现在,沉香雕刻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心性与素养的流露与表达。被誉为“木中舍利,众香之王”的沉香,不仅是一种珍贵的香料与药材,也是一种绝佳的雕刻材料。鉴于沉香原料的稀缺与珍贵,料体普遍不大,于是在木雕之外,还结合了竹雕、牙雕等中国传统雕刻技艺。因此我们也会发现当代许多著名的沉香大师,同时也精通其他门类的雕刻。如安徽徽州的郑尧锦,即是从砚雕、竹雕等入手,后来才开始接触到沉香雕刻。
-
关键词
沉香
雕刻技艺
小中见大
艺术与审美
-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美成在久,香事未了
- 2
-
-
作者
唐公子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家族企业》
2024年第8期24-26,共3页
-
文摘
宋代以文治国,士大夫阶层经济丰裕,于是,他们的生活变得格外讲究起来。最典型的莫过于宋代人的日常生活艺术,闻香、挂画、点茶、插花,宋人唤作“四般闲事”。
-
关键词
士大夫阶层
日常生活
宋人
宋代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风雅中国香:文学世界里的中国香事
- 3
-
-
作者
唐公子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家族企业》
2024年第7期22-24,共3页
-
文摘
中国人用香的艺术,如同中国的哲学思想,圆融、中庸、务实,既超凡脱俗,臻于化境,又可升香椒馨,进入生活。中国人与香打交道由来已久。香在古人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举凡通天集灵、祀先供圣、礼佛导诚、安魂定魄、祛疫辟移,乃至幽窗破寂、传情达意、绣阁助欢……为日常生活增添了诸多雅趣。中国人用香的艺术,如同中国的哲学思想,圆融、中庸、务实,既超凡脱俗,臻于化境,又可升香椒馨,进入生活。香之道乃中国人的雅致生活之道,这一点通过不同历史阶段重要的文学艺术作品,可窥见其一斑。
-
关键词
文学艺术作品
传情达意
生活之道
雅趣
风雅
超凡脱俗
圆融
化境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诗歌里的中国茶
- 4
-
-
作者
唐公子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家族企业》
2023年第4期43-46,共4页
-
文摘
两千多年前,作为思想家与教育家的孔子曾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读《诗经》,不懂得如何用雅致的语言传情达意;不读《礼记》,不懂得如何在与他人相处中进退有度。
-
关键词
传情达意
《礼》
《礼记》
《诗》
教育家
《诗经》
无以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云水禅心一碗茶
- 5
-
-
作者
唐公子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家族企业》
2023年第5期17-19,共3页
-
文摘
中国的茶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受到茶之外的思想影响,茶与禅相遇即是如此。禅宗直指人心,活泼而有生命力,如唐代高僧永嘉禅师所言:“入深山,住兰若,悠游静坐野僧家,闻*[tian]寂安居实潇酒。”这亦是茶的精神。禅茶体悟即是如此,逢茶即茶,逢饭即饭,万事随缘,随顺安心。春烟寺院敲茶鼓,茶香裳裳,在禅茶的世界里,人的精神得到了安顿,境界亦与之升华。
-
关键词
直指人心
禅茶
茶文化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一碗茶汤中的中国非遗美学
- 6
-
-
作者
唐公子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家族企业》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
文摘
回眸历史,中国茶文化与茶美学,曾经丰盈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身体,安顿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端起一杯茶,即是最好的非遗茶文化传承。
-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传承
茶美学
一杯茶
茶汤
非遗
人的生活
-
分类号
TS9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半仙儿
- 7
-
-
作者
唐公子
-
出处
《青年博览》
2016年第4期45-45,共1页
-
文摘
半仙儿是我们学校社会心理系的副教授,三年前在女惩教所办了个心理实验室,如今初见规模成效显著,于是诚邀各界人士前往参观。多半是觉得监狱那种地方平时没机会进去,响应者众。半仙儿是我高中同桌,一直是年级第一,成绩十分平稳。做不到一目十行吧可是能过目不忘,记忆力超群。你若问他数学题,他讲不出个所以然却能把解答过程顺畅地写出来。鉴于这种天赋的神力,人送雅号“半仙儿”。半仙儿是个顶浪漫顶文艺的人,我们高考那年数学题很难很古怪,超出了半仙儿的记忆范围,答得不好,走出考场满脸通红汗流浃背的他做了首打油诗,有惊无险靠着自主招生的加分进了京城最牛的大学学了建筑。此后他的每张作品都要起个《诗绍耪中的名字,并且赋予他这个智慧的结晶一个传奇的故事。
-
关键词
心理实验室
社会心理
解答过程
自主招生
记忆力
数学题
打油诗
副教授
-
分类号
G633.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