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467
1
作者 渠敬东 飞舟 应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127,共24页
借由政治经济学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学视角,中国30年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最初的十年形成的是以双轨制为核心机制的二元社会结构;1990年代开始的全面市场化及分税制改革确立了市场与权力、中央与地方以及社会分配的新格局;进入新... 借由政治经济学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学视角,中国30年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最初的十年形成的是以双轨制为核心机制的二元社会结构;1990年代开始的全面市场化及分税制改革确立了市场与权力、中央与地方以及社会分配的新格局;进入新世纪后,行政科层化的治理改革得以实行,并成为推动社会建设的根本机制。由此,改革前的总体性支配权力为一种技术化的治理权力所替代,从中可以理解"中国经验"的独特意味,并洞悉中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支配 双轨制 分税制 科层制 技术治理
原文传递
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 被引量:1304
2
作者 飞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8,共38页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政府行为来观察国家—农民关系的转变。通过对税费改革过程中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考察,发现过去一直依靠从农村收取税费维持运转的基层政府正在变为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基层政府的行为模式也在发生改变,...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政府行为来观察国家—农民关系的转变。通过对税费改革过程中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考察,发现过去一直依靠从农村收取税费维持运转的基层政府正在变为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基层政府的行为模式也在发生改变,总的趋势是由过去的“要钱”“要粮”变为“跑钱”和借债。在这种形势下,基层政权从过去的汲取型变为与农民关系更为松散的“悬浮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费改革 国家——农民关系 地方财政
原文传递
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 被引量:769
3
作者 飞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115,共16页
分税制并没有有效地均衡地区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带来的区域差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分税制带来的集权效应引起地方政府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在这种形势之下,地方政府开始积极从预算外、尤其是从土地征收中为自己聚集财力,“城市化”... 分税制并没有有效地均衡地区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带来的区域差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分税制带来的集权效应引起地方政府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在这种形势之下,地方政府开始积极从预算外、尤其是从土地征收中为自己聚集财力,“城市化”开始成为地方政府的新增长点。由此,分税制集权化的改革带来了一个意外后果,即形成了一种“二元财政”结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方关系 分税制 县乡财政 分权
原文传递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兼论“项目治国” 被引量:566
4
作者 飞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共37页
分税制改革之后,随着"两个比重"的提高,各种财政资金开始以"专项"和"项目"的方式向下分配,而且这正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财政支出手段。本文对专项资金的分配体制进行了介绍和简要分析,并通过一个义务教育... 分税制改革之后,随着"两个比重"的提高,各种财政资金开始以"专项"和"项目"的方式向下分配,而且这正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财政支出手段。本文对专项资金的分配体制进行了介绍和简要分析,并通过一个义务教育的案例来分析这种专项化的资金在基层社会的分配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发现,项目和专项资金并非像上级部门预想的那样有效率,相反还会出现许多意外后果。此外,过于依赖项目和专项,最终反而使资金难以实际到达农村基层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资金 项目 转移支付 中央地方关系 分税制 国家和农民 农村义务教育
下载PDF
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 被引量:534
5
作者 孙秀林 飞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59,205,共20页
地方政府的区域竞争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待发掘。地方政府行为受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影响,尤其受分税制以来财税体制改革的影响。分税制集中财权使地方政府逐渐走向以土地征用、开发和出让为主的发展模式,从而形成... 地方政府的区域竞争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待发掘。地方政府行为受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影响,尤其受分税制以来财税体制改革的影响。分税制集中财权使地方政府逐渐走向以土地征用、开发和出让为主的发展模式,从而形成了土地财政;利用省级的年度数据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无论如何评价以土地财政为代表的发展模式,与财政包干制相比,分税制都是一个理性化的制度变革,其建立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稳定互动框架,而以土地为中心的城市扩张模式是这次改革的意外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分税制 中央与地方关系
原文传递
锦标赛体制 被引量:490
6
作者 飞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77,共24页
本文通过对大跃进期间中央—地方关系的考察,指出在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下,行政体制本身会内生出一种"锦标赛"的独特现象。在锦标赛中,中央会在经济上向地方政府大规模放权,并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促使地方政府在主要的经济指标... 本文通过对大跃进期间中央—地方关系的考察,指出在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下,行政体制本身会内生出一种"锦标赛"的独特现象。在锦标赛中,中央会在经济上向地方政府大规模放权,并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促使地方政府在主要的经济指标上展开竞赛。由于中央政府全面控制了政治、经济、思想领域,所以这种竞赛在严格的设计下展开,各级政府乃至普通民众都被动员起来,类似于竞技比赛。大跃进的实践表明,高度的集权控制既会导致竞赛的产生,又必然性地导致竞赛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地方关系 集权与分权 锦标赛 大跃进
原文传递
生财有道:土地开发和转让中的政府和农民 被引量:346
7
作者 飞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82,共34页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土地征用和开发中的政府收入、政府行为,来试图理解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的一些特点和模式。在土地征用和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主要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积聚资金,“圈地”只是“圈钱”的手段而已。这种行为一方面积累了大...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土地征用和开发中的政府收入、政府行为,来试图理解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的一些特点和模式。在土地征用和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主要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积聚资金,“圈地”只是“圈钱”的手段而已。这种行为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又因为对农民土地的低价补偿造成了潜在的社会风险。究其原因,这与中央政府的集权化改革存在密切的关系。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悖论,即中央政府力图控制、改变地方政府行为的努力不但没有预期的效果,反而驱使地方政府更加强有力地谋取各种体制外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1994年以前的财政分权体制与1994年以后的财政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实质上是相同的。通过本文的分析,作者指出真正影响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的因素是软预算约束与政府获取体制外资源的能力。只要这两个因素存在并发挥作用,那么中央政府调整集权—分权框架的努力最终便会是无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地方政府行为 财政分权
原文传递
“资本下乡”与村庄的再造 被引量:339
8
作者 焦长权 飞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16,205-206,共17页
工商企业资本下乡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政府和企业合作完成了对村庄的"经营"和"再造",这是地方政府依托弹性土地政策和财政专项资金,积极鼓励和引导的结果,也是"经营城市"模式在广袤农村的... 工商企业资本下乡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政府和企业合作完成了对村庄的"经营"和"再造",这是地方政府依托弹性土地政策和财政专项资金,积极鼓励和引导的结果,也是"经营城市"模式在广袤农村的延伸。资本下乡后大力推动"农民上楼"和"土地流转",构造了新的村庄治理结构:村庄日益依附于公司,公司替代村庄成了基层治理的社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企业联合"经营村庄"对村庄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下乡” “再造”村庄 政企关系
原文传递
农民上楼与资本下乡: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312
9
作者 飞舟 王绍琛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83,203,共18页
在"统筹城乡"模式带动的城镇化进程中,成都市以政府主导、资本介入的方式推动了农民集中居住("农民上楼")与农业的规模经营("资本下乡"),不但改变了"三农"的面貌,也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在"统筹城乡"模式带动的城镇化进程中,成都市以政府主导、资本介入的方式推动了农民集中居住("农民上楼")与农业的规模经营("资本下乡"),不但改变了"三农"的面貌,也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将这种模式放到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农民、政府与企业这三对彼此联系的关系结构中进行考察,并将其与中国正在经历的高速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联系起来,可以看到政府、资本、农民在这个过程中的得失损益和当前以"土地经营"为中心的城镇化模式的问题所在,以及转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统筹 农民集中居住 国家与农民关系
原文传递
大兴土木: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行为 被引量:234
10
作者 飞舟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89,共13页
理解城市扩张、土地开发和土地财政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以西部某一个城市的某区为例,文章从对该区的税收和财政情况的分析发现,土地征用、开发和出让及其带动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兴盛是城市扩张的... 理解城市扩张、土地开发和土地财政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以西部某一个城市的某区为例,文章从对该区的税收和财政情况的分析发现,土地征用、开发和出让及其带动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兴盛是城市扩张的核心内容,而这些也构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支柱,因而大兴土木现象的背后是政府的土地财政。然而,土地财政并不会必然地促进地方政府将收入大量用于公共服务。从长远来看,这三者之间的过密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 土地财政 城市化 分税制
原文传递
行动伦理与“关系社会”——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 被引量:181
11
作者 飞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62,共22页
本文梳理和考察了"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将其分为"接轨"与"自觉"两个阶段,并指出"自觉"阶段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来自于现实经验研究的要求。在寻求对经验现象和社会行动的深层的、"精神&... 本文梳理和考察了"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将其分为"接轨"与"自觉"两个阶段,并指出"自觉"阶段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来自于现实经验研究的要求。在寻求对经验现象和社会行动的深层的、"精神"的理解和解释的过程中,中国本土的概念应该努力与中国漫长深厚的学术研究传统对接,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学中国化。本文就对接的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针对中国这样一个"关系社会",可以尝试从行动伦理层面切入。当代中国人的社会行动中包含了大量的传统伦理因素,是构成"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正是这些行动伦理将当前的经验现象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在社会学研究的层面上连接起来,为拓宽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伦理 差序格局 社会学中国化
原文传递
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 从丧服制度看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59
12
作者 飞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48,共23页
本文是对以"差序格局"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论研究。差序格局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回溯到先秦时期延续至晚清民国的丧服制度。通过对经学文献中关于丧服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亲亲"和"尊尊"... 本文是对以"差序格局"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论研究。差序格局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回溯到先秦时期延续至晚清民国的丧服制度。通过对经学文献中关于丧服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亲亲"和"尊尊"是构成这种制度的基本原则。亲亲和尊尊结合在一起,从家族延伸到政治,塑造了古代政治、社会关系的一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仍然在当代的政治和社会关系中有明显表现。本文指出,亲亲和尊尊与儒家思想中提倡的"仁"与"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者作为基本伦理和美德,以亲亲和尊尊的形式表现于社会结构之中。本文的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关系"和"人情"等现象的历史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人情 差序格局 伦理本位 丧服 亲亲 尊尊
下载PDF
政府行为与中国社会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发现及范式演变 被引量:114
13
作者 飞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38,204,205,共20页
政府行为研究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这与政府主导的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密不可分。社会学在分析政府行为时先后形成了三种范式:利益结构分析、制度分析、迈向有历史维度的政府行为分析。它们相继迭起,... 政府行为研究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这与政府主导的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密不可分。社会学在分析政府行为时先后形成了三种范式:利益结构分析、制度分析、迈向有历史维度的政府行为分析。它们相继迭起,与改革进程和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中国改革进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与经济学、政治学的视角不同,社会学的政府行为研究在分析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时,更加注重社会关系的作用。社会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既是解释改革前期乡镇企业繁荣和政企关系的关键因素,也是解释"项目制"下政策失灵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围绕社会关系在政府行为中的作用问题,社会学视角的研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努力,并逐步突破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析范式。其中,迈向具有历史维度的社会学研究已经超出政府行为研究的特定领域和范围,它对社会学的中国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行为 乡镇企业 项目制 历史维度
原文传递
剖析农村公共财政:乡镇财政的困境和成因——对中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75
14
作者 飞舟 赵阳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37,共13页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困难。“吃饭财政”和“负债财政”  成为普遍的地方财政形态。本文通过对江西和河南一些乡镇财政运作过程的个案研究来  探索乡镇财政陷入困境的原因 ,认为现行财政体制造成的收入上敛...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困难。“吃饭财政”和“负债财政”  成为普遍的地方财政形态。本文通过对江西和河南一些乡镇财政运作过程的个案研究来  探索乡镇财政陷入困境的原因 ,认为现行财政体制造成的收入上敛以及地方教育支出沉  重是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改革乡镇财政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财政 乡镇财政 中西部地区 中国 财政收入 财政预算 财政支出 财政体制
原文传递
从“志在富民”到“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晚年的思想转向 被引量:91
15
作者 飞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3-187,共45页
本文是对费孝通先生晚年思想转向之成因的研究。费孝通晚年的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力倡"文化自觉",由早年注重西方文化变而偏重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费孝通晚年著作的详细考察,本文认为,费孝通的思想转向是他在对中国现... 本文是对费孝通先生晚年思想转向之成因的研究。费孝通晚年的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力倡"文化自觉",由早年注重西方文化变而偏重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费孝通晚年著作的详细考察,本文认为,费孝通的思想转向是他在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不间断的调查、实践和反思中形成的。这种思想转向是一种"社会科学"的转向,而不是文化立场的转变。本文以四个部分来论述这种转向的发生。前两个部分讨论费孝通晚年谱写的"两篇文章",即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研究、民族和边区开发研究。在这两个领域的经验研究中,费孝通都遇到了社会学和人类学上的挑战,他发现:乡村工业、民族和边区的发展都不只是经济社会政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问题,而是和其背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心态和文化有关。如何把握这些心态和文化,是本文的第三个部分,即费孝通晚年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费先生从英国人类学家Leach因《江村经济》所提出的两个方法论问题入手,在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里展开了漫长而严谨的反思。反思的结果一方面是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新看法,也是对上述两个经验问题的总回答,另一方面是对"文化自觉"理论的方法论补充。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讨论的是费孝通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家,晚年如何身体力行,在"差序格局"中"推己及人",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是为真正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社会学方法论 文化自觉
下载PDF
从工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88
16
作者 飞舟 吴柳财 +1 位作者 左雯敏 李松涛 《社会发展研究》 2018年第1期41-64,共24页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中国特色城镇化的路径进行了回顾和考察,认为中国城镇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渐进型"特征和社会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即从工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每个...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中国特色城镇化的路径进行了回顾和考察,认为中国城镇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渐进型"特征和社会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即从工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发展的主题和任务不同,后一个阶段解决的恰好是前一阶段的遗留问题,三个阶段首尾衔接,形成了明显的"接力"发展的格局。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特色道路的形成取决于多重关系的互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农民三对关系,三对关系分别主导了三个阶段。当前的"新型城镇化"正是国家力量进行干预,对农民群体的流动人口和贫困人口实施全面扶持、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土地财政 农民工
原文传递
当代乡村建设中的艺术实践 被引量:72
17
作者 邓小南 渠敬东 +17 位作者 渠岩 王南溟 郑振满 张圣琳 赵世瑜 吴飞 王铭铭 李人庆 飞舟 王长百 马琳 梁钦东 李华东 毛丹 江湄 张志强 陈进国 任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1-78,共28页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乡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时至今日,中国乡村的危机非但没有缓解,反而随着政治运动以及资本侵蚀,陷入到空壳化、原始化的险境之中,陷入到荒漠与冷漠的生态与世态之中。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即是重新探索城乡建设与...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乡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时至今日,中国乡村的危机非但没有缓解,反而随着政治运动以及资本侵蚀,陷入到空壳化、原始化的险境之中,陷入到荒漠与冷漠的生态与世态之中。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即是重新探索城乡建设与社区营造的各种可能性,以此实现对文明传统的再追索及当下社会的再修复。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于2016年7月28日组织召开"乡村建设及其艺术实践"学术研讨会,基于上述主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艺术实践 传统文化 社会转型 文明系统
下载PDF
慈孝一体:论差序格局的“核心层” 被引量:55
18
作者 飞舟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0,共10页
本文通过对丧服制度内"父子"关系的分析,指出了中国社会差序格局核心层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慈孝一体"的特征。父对子之"慈",即是对己父之"孝"的体现,这表现为中国人在家庭关系中的行动伦理,也... 本文通过对丧服制度内"父子"关系的分析,指出了中国社会差序格局核心层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慈孝一体"的特征。父对子之"慈",即是对己父之"孝"的体现,这表现为中国人在家庭关系中的行动伦理,也构成了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反馈模式"的重要基础。此行动伦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要素,以"仁至义尽"为行动原则,既是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核心纽带,也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家庭 行动伦理 丧服制度
下载PDF
论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维度——以政府行为研究为例 被引量:55
19
作者 飞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历来是社会学学科内部的重要议题,有关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维度""历史视角"及"历史转向"时有所见,这其中理论与方法论上的问题是异常复杂的。从经验研究的视角来看,以政府行为... 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历来是社会学学科内部的重要议题,有关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维度""历史视角"及"历史转向"时有所见,这其中理论与方法论上的问题是异常复杂的。从经验研究的视角来看,以政府行为研究为例,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分析结论与现实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制度化和技术化倾向较强,相对忽视对官员个人特征的重视和研究。这与中国历史文献中重视官员品德的传统大相径庭。而对官员个人特征和德性的强调与中国官僚体制运行的深层规律密切相关,只依赖于对组织特征的制度分析无法认清中国官僚制的本质。要将官员的品性特征引入规范的社会学研究,必须回到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和伦理中寻找理论资源。这或许是社会学研究应该具有历史维度的最大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行为 非正式关系 官僚制 官箴书 历史维度
下载PDF
差异化达标“作为”:基层干部的行动逻辑——基于M县精准扶贫实践的个案 被引量:49
20
作者 彭云 冯猛 飞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41,共14页
在地方治理实践中,基层干部不仅是国家与社会的双重代理人,还是拥有自身利益的“行为人”。目标管理责任制虽然有效控制了基层干部的“任务清单”,驱使其执行那些被赋予更高指标权重的任务目标,但在多任务叠加的基层治理环境中,基层干... 在地方治理实践中,基层干部不仅是国家与社会的双重代理人,还是拥有自身利益的“行为人”。目标管理责任制虽然有效控制了基层干部的“任务清单”,驱使其执行那些被赋予更高指标权重的任务目标,但在多任务叠加的基层治理环境中,基层干部通常基于任务属性和主观认知,将考核指标所要求的最低限度作为核心目标,形成了三种相互关联的行动取向,并在实践中表现为“实绩达标”、“名义达标”、“数字达标”,发展出差异化达标“作为”的行动逻辑。本文在“多因素聚合”思路下考察基层干部行为,一则强调基层干部在执行任务时受到的多种因素,同时将基层干部效用最大化作为其行动的立足点,突出行动的明确性,在影响因素与明确行动之间探寻其中的关联机制,并以M县精准扶贫为例,从经验层面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基层干部 行动逻辑 差异化达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