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桡动脉止血装置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47
1
作者 朱中生 陈绍良 +4 位作者 叶飞 张俊杰 林松 段宝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装置 止血 术后 安全性 公司 日本
原文传递
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对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0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对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9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对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9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两组均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行为依从性及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行为依从性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 前列腺增生症 手术 心理状况
下载PDF
老年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6
3
作者 叶飞 陈绍良 +6 位作者 朱中生 张俊杰 林松 刘玲玲 阚静 段宝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国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连续的94例老年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常规PCI组,前者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半量肝素... 目的研究老年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国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连续的94例老年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常规PCI组,前者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半量肝素治疗,后者仅以全量肝素治疗,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I血流分级,术后6、12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以及术后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术后即刻替罗非班组和常规PCI组CV的TIMI血流分级(计帧法)分别为35.6±6.1和38.7±8.2;两组6、12h的CK-MB分别为16.2±3.9mmol/L、13.4±3.9mmol/L和18.4±4.8mmol/L、15.5±5.1mmol/L(P<0.05),而两组间术后30d的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输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危ACS患者介入术中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替罗非班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4天时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蔡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的关系。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入住我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的4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的关系。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入住我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的4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从症状开始出现至第4天时(如缺乏,以之后第一次数据代替)血清sST2的表达水平,并收集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6个月的临床资料,对心原性死亡患者(心原性死亡组,n=45)和生存患者(生存组,n=379)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心原性死亡组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sST2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242.71(84.38~340.25)ng/ml vs 42.97(29.67~81.96)ng/ml,P<0.00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sST2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独立相关(P<0.001),在纳入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后,对心原性死亡仍有独立预测价值(P<0.001);即使在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这种预测价值仍然存在(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发生4天时血清sST2水平可以预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心原性死亡 预测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肺血管丛状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蒋晓敏 陈绍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19-1522,共4页
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作为逐渐得到重视的一大类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肺血管重构引起的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2003年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 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作为逐渐得到重视的一大类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肺血管重构引起的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2003年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和欧洲心血管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将肺动脉高压规范定义并划分为以下几类:(1)特发性肺动脉高压;(2)家族性肺动脉高压;(3)相关因素所致的肺动脉高压;(4)肺静脉或毛细血管病变;(5)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1]。目前对于各型肺动脉高压病理的研究越来越热门,涉及到的机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中层平滑肌增厚、内膜增生、原位血栓形成等[2]。目前已确定,各类肺动脉高压共同病理特点是肌型小肺动脉丛样病变(plexiformlesion),血管腔逐渐闭塞,肺动脉压进行性升高[3]。丛状病变是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特异性肺血管病理改变[4],但由于肺动脉高压病人肺组织标本难以获得,且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对其起源、结构和分子机制的研究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丛状病变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绍良 +5 位作者 叶飞 罗俊 林松 单守杰 蒋伏平 段宝祥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0-401,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46例(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正常的患者3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46例(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正常的患者3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其与CRP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脂联素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六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谢渡江 +5 位作者 董静 吴成权 田乃亮 李小波 王蓉 陈绍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例明确诊断的患者按常规方法行VSR封堵治疗,并根据病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VSR发生至封堵的时间为3~30d。6例中2例封堵失败,住院期间因...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例明确诊断的患者按常规方法行VSR封堵治疗,并根据病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VSR发生至封堵的时间为3~30d。6例中2例封堵失败,住院期间因心源性休克死亡,余4例成功封堵的患者随访0.5~4年,心功能较术前改善。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AMI合并VSR安全可行,可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心脏导管插管术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清载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邢俊武 孔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LDL-c<2.6 mmol/L)的高危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载脂蛋白B(apo B)、血清载脂蛋白AI(apo AI)及apo B/apo AI比值的关系。方法选择LDL-C达标的高危组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50例彩超...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LDL-c<2.6 mmol/L)的高危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载脂蛋白B(apo B)、血清载脂蛋白AI(apo AI)及apo B/apo AI比值的关系。方法选择LDL-C达标的高危组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50例彩超发现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组),50例彩超未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AI(apo AI)水平及apo B/apo AI比值。结果 2组血清TC、TG、LDL-C、HDL-C、L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apo B水平、apo B/apo AI比值高于对照组,apo A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po B、apo AI、apo B/apo AI比值可以作为除常规血脂检查项目之外的指标,可以作为高危组高血压患者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指标和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脂蛋白 载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不同的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特点 被引量:8
9
作者 田乃亮 陈绍良 +3 位作者 刘志忠 叶飞 段宝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2组,A组76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B组24例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闭塞,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ST段抬高S... 目的分析不同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2组,A组76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B组24例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闭塞,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 A组显著高于B组(P〈0.05);ST段抬高STⅢ〈STⅡA组显著低于B组(P〈0.01);STV4R抬高〉0.1mV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的患者数在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中显著多于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显著低于B组[(51±14)%vs(57±10)%,P〈0.05];合并右室心肌梗死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住院死亡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Ⅲ、Ⅱ及V4R导联ST段变化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病变,RCA闭塞所致下壁心肌梗死LVEF低于LCX闭塞者,但临床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ST段 梗死相关血管
原文传递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静 张俊霞 +4 位作者 冉红 吴文芳 方玲玲 张平洋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采用2D-STI测量ASD患者于...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采用2D-STI测量ASD患者于封堵术前、术后3 d右心室各段的收缩峰值纵向应变(PSLS)及其应变率、运动速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心功能变化。纳入同期36例性别及年龄匹配的健康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RVEDV、RVESV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LVEDV、LVESV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 <0.01);观察组术后3 d的RVEDV、RVESV水平明显低于术前,而LVEDV、LVESV水平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前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应变、速度及应变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前右心室间隔基底段、心尖段的应变、速度及应变率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右心室游离壁各段、右心室间隔基底段与心尖段的应变、速度及应变率降低(P <0.01),而右心室间隔中间段的应变、速度及应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可以改善ASD患者术后短期右心室功能,2D-STI能够准确检测及评价ASD患者术后右心功能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右心室功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单守杰 陈绍良 +2 位作者 叶飞 段宝祥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方法:AMI组患者45例和SAP组患者5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 IVUS检查。通过 IVUS评价斑块偏心指数、钙化、夹层/破裂、血栓、重构、斑块长度及...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方法:AMI组患者45例和SAP组患者5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 IVUS检查。通过 IVUS评价斑块偏心指数、钙化、夹层/破裂、血栓、重构、斑块长度及面积等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斑块偏心指数及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MI组血栓(20%)、夹层/破裂(33.3%)、正性重构(81.3%)、低回声斑块(64.4%)明显高于 SAP组分别为0,4.0%,53.4%,28.0%,P<0.05 或0.01;AMI组斑块长度[(17.2±9.8)mm]、斑块面积[(12.4±5.9)mm2]较SAP组[分别为(10.3±6.2)mm,(9.1±4.3 )m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0.01)。结论:血栓、夹层/破裂、正性重构、较长斑块长度、较大斑块负荷及低回声斑块为 AMI患者梗死相关斑块的特征,AMI发生与事件前斑块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超声检查 血管内
原文传递
介入封堵治疗多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小波 +5 位作者 谢渡江 张幼祥 张平洋 董静 张建新 陈绍良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第11期1208-1209,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多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2例多孔房间隔缺损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治疗,术中和术后24h以及术后1、3、6、12个月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22例患者中5例植入2枚封堵伞,其余17例植入1枚封堵...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多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2例多孔房间隔缺损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治疗,术中和术后24h以及术后1、3、6、12个月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22例患者中5例植入2枚封堵伞,其余17例植入1枚封堵伞;双伞组术后即刻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单伞组9例出现少量残余分流,术中超声测得残余血流宽度〈4mm;术后24h双伞组仍有1例少许分流,单伞组仍有8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双伞组无残余分流,单伞组仍有1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两组残余分流全部消失;随访1年两组均未再出现残余分流,实现完全封堵,且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多孔房间隔缺损可结合术中情况采用单伞或双伞封堵,术中出现的少量残余分流,随着封堵伞内皮化进程可完全消失,实现完全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 介入封堵术
原文传递
发动机气门挺柱的选配与测量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凤 《现代零部件》 2010年第10期43-44,共2页
BJ486EQV4发动机是北京福田环保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新研发的双顶置凸轮轴结构发动机,采用的是机械挺柱,气门结构由气门、气门油封、气门弹簧、气门弹簧座、气门锁夹和挺柱等组成。此种气门结构的缺点是气门升程比摇臂式气门低,气门间... BJ486EQV4发动机是北京福田环保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新研发的双顶置凸轮轴结构发动机,采用的是机械挺柱,气门结构由气门、气门油封、气门弹簧、气门弹簧座、气门锁夹和挺柱等组成。此种气门结构的缺点是气门升程比摇臂式气门低,气门间隙的调整比较困难。通过研究其他类似发动机的生产方式,BJ486EQV4系列发动机装配,决定采用挺柱选配测量仪进行气门间隙的测量,并完成选配挺柱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装配 气门挺柱 测量仪 气门弹簧座 双顶置凸轮轴 气门间隙 气门油封 气门锁夹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绍良 +5 位作者 马玉玲 叶飞 林松 朱建成 单守杰 谢渡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6-37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AMI患者25例(AMI组),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高敏CRP(hs-CRP)水平,并比较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AMI组血清脂联...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AMI患者25例(AMI组),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高敏CRP(hs-CRP)水平,并比较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AMI组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对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3.07±0.42)∶(3.67±0.33)μg/L,P<0.01],hs-CRP的对数值则高于对照组[(1.38±0.52)∶(0.72±0.36)mg/L,P<0.01],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37,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与AMI发生有关,脂联素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脂联素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N600多点接地查找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电力安全技术》 2013年第9期55-58,共4页
运行中的变电站若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N600两点或多点接地,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将造成中性点的电压相位偏移,影响保护装置对电压的准确测量,可能导致距离保护、零序方向保护拒动或误动。介绍了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多点接地的常用查找方法,... 运行中的变电站若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N600两点或多点接地,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将造成中性点的电压相位偏移,影响保护装置对电压的准确测量,可能导致距离保护、零序方向保护拒动或误动。介绍了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多点接地的常用查找方法,并提出了一种直接通过电流测量来确定接地点的新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能成功地查找出出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两点接地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互感器 二次回路 多点接地 接地点查找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俊霞 陈绍良 +4 位作者 叶飞 田乃亮 胡作英 查铭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3697-369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169例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根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分为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68例)和正常肺动脉压组(...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169例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根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分为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68例)和正常肺动脉压组(101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及心功能NYHA分级),临床合并情况(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房纤颤)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在两组比较的基础上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高血压病及心房纤颤的情况及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较正常肺动脉压组合并糖尿病的情况明显增加(41.2%vs26.7%,P=0.049),左室射血分数较正常肺动脉压组降低[(35.43±8.66)%vs(38.53±6.71)%,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示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左室射血分数的β系数分别为0.803和0.367,P值分别为0.022和0.003。结论:合并糖尿病及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肺动脉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房颤介入手术中房间隔穿刺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朱苏文 李小波 +3 位作者 刘水源 张风富 胡作英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811-1814,1819,共5页
目的观察左心耳封堵(LAAo)及房颤冷冻球囊消融(CBA)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发生、闭合情况,并寻找可能影响IASD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7日至2020年12月2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内科成功行LAAo手术及2016... 目的观察左心耳封堵(LAAo)及房颤冷冻球囊消融(CBA)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发生、闭合情况,并寻找可能影响IASD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7日至2020年12月2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内科成功行LAAo手术及2016年12月29日至2020年9月10日行房颤CBA手术的患者,共计383例。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1年的超声心动图以判断是否发生IASD,并对两组手术间IASD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有IASD和无IASD两组间临床资料,寻找发生IASD的相关因素。结果房颤CBA术后1个月[73.8%(138/187)vs 47.9%(67/140),P<0.001]、3个月[39.0%(57/146)vs 13.6%(16/118),P<0.001]、6个月[17.7%(22/124)vs 3.6%(4/110),P=0.001]、1年[11.8%(15/127)vs 1.8%(2/112),P=0.003]及1年后[9.8%(13/133)vs 0.9%(1/116),P=0.002]的IASD发生率均显著高于LAAo。与无IASD组相比,IASD组男性占比更少[59.0%(121/205)vs 83.6%(102/122),P<0.001],阵发性房颤占比更高[61.5%(126/205)vs 45.9%(56/122),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和CBA与术后IASD显著相关。结论与LAAo相比,房颤CBA术后IASD发生率较高,部分IASD术后超过1年仍持续存在,女性与IASD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医源性损伤 左心耳封堵 冷冻球囊消融
原文传递
经导管法封堵冠状动脉瘘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绍良 +5 位作者 叶飞 朱中生 林松 方五旺 阚静 段宝祥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法封堵中老年冠状动脉瘘的技术方法、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治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见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例,冠状动脉心房瘘3例,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标准冠状动脉介入... 目的:探讨经导管法封堵中老年冠状动脉瘘的技术方法、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治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见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例,冠状动脉心房瘘3例,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标准冠状动脉介入方法将微导管定位于瘘管的中段,经该导管输送Cook弹簧圈用于封堵直径〈8mm的瘘管;巨大瘘管(直径〉8mm)采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封堵。如瘘管形态不适于行弹簧圈或ADO封堵,则采用带膜支架。结果:采用Cook弹簧圈栓塞3例,ADO封堵1例,带膜支架封堵2例,另1例冠状动脉导引导丝致瘘道夹层而自行堵闭。即刻冠状动脉造影微量残余分流2例,术后心电图无特殊改变,l临床症状缓解,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随访4个月~2年,无不适症状。结论:经导管法封堵中老年人冠状动脉瘘创伤小,安全有效,可作为合适患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原文传递
两类机动车测速仪现场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桥 蔡常青 +3 位作者 张跃 胡红波 王肖磊 《中国计量》 2012年第5期103-104,共2页
机动车测速仪是涉及人身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要计量器具,广泛应用于道路行驶机动车速度的监测。针对机动车测速仪(包括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的现场检测。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使用安装标准测速仪的试验车进行现场道路试验的检测... 机动车测速仪是涉及人身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要计量器具,广泛应用于道路行驶机动车速度的监测。针对机动车测速仪(包括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的现场检测。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使用安装标准测速仪的试验车进行现场道路试验的检测方案,基本满足了目前使用中机动车测速仪的计量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技术 机动车 测速仪 应用 自动监测系统 计量器具 公众利益 人身安全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斑块特征与无再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单守杰 陈绍良 +3 位作者 叶飞 段宝祥 张俊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2-303,I003,共3页
目的 研究无再流现象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  4 5例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前后行血管内超声 (IVUS)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CAG)无再流定义为TIMI血流 <3级 ,PCI术后根据TIMI血流分正... 目的 研究无再流现象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  4 5例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前后行血管内超声 (IVUS)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CAG)无再流定义为TIMI血流 <3级 ,PCI术后根据TIMI血流分正常血流组 (R组 ,n =36 )和无再流组 (NR组 ,n =9)。结果 两组软斑块、浅表钙化及深层钙化没有显著性差异 ;脂质核心及夹层 /破裂NR组较R组差异明显 (分别为 90 %vs 2 8% ,P <0 0 1;78%vs 33% ,P <0 0 5 ) ;两组近端参考血管、斑块部位及远端参加血管外弹力膜面积 (EEM CSA)相比无显著差异 (15 0± 5 1vs 14 6±5 0 ,15 2± 5 3vs 14 7± 4 9,12 6± 4 9vs 12 4± 5 2 ,P >0 0 5 ) ;NR组正性重构较R组有显著差异 (90 %vs 4 2 % ,P <0 0 5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脂质核心和正性重构是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出现无再流现象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富含脂质核心、正性重构斑块可能为AMI患者PCI术后出现无再流的高危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斑块 血管内超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无再流现象 诊断依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