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冈底斯中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球动力学环境:火山岩约束 被引量:252
1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5 位作者 莫宣学 王立全 廖忠礼 赵志丹 董国臣 周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4-546,共13页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笔者分析数据,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及地层古生物、同位素年代学约束的火山活动时代以及冈底斯中北部火山岩的性质、构造环境、岩石成因和俯冲极性。冈底...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笔者分析数据,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及地层古生物、同位素年代学约束的火山活动时代以及冈底斯中北部火山岩的性质、构造环境、岩石成因和俯冲极性。冈底斯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南冈底斯、中冈底斯、北冈底斯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基本同期开始于早白垩世(大约120~130 Ma)并可能延续到晚白垩世,以冈底斯中北部地区规模最大为特征。已有数据显示中冈底斯则弄群火山岩包括部分中钾钙碱性系列的中基性岩石和占优势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岩,不同于传统岛弧火山岩,但与中安第斯厚地壳背景下的岛弧火山岩相似,北冈底斯主要为与传统岛弧火山岩相似的中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中冈底斯则弄群中基性火山岩很可能与来自消减沉积物和/或蚀变玄武质洋壳的含水流体引起上覆地幔楔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和中上部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即AFC过程),长英质火山岩很可能主要与地壳重熔有关,但并不能完全排除镁铁质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目前冈底斯中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数据揭示的成分变化、地壳厚度、与俯冲带的距离以及冈底斯带同期火山岩的分布特点暗示冈底斯中北部火山岩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极性 岛弧火山岩 晚休罗世-早白垩世 冈底斯中北部 西藏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东段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49
2
作者 葛文春 吴福元 +1 位作者 周长 张吉衡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407-2417,共11页
兴蒙造山带东段是中国斑岩型铜-钼矿床发育的重要地区,但对这些矿床形成的具体时代及其动力学意义一直缺乏应有的研究.选择多宝山地区铜矿和大黑山钼矿的花岗闪长质岩石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多宝山地区铜矿的形成... 兴蒙造山带东段是中国斑岩型铜-钼矿床发育的重要地区,但对这些矿床形成的具体时代及其动力学意义一直缺乏应有的研究.选择多宝山地区铜矿和大黑山钼矿的花岗闪长质岩石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多宝山地区铜矿的形成有两期,与多宝山斑岩Cu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早古生代((485±8)Ma),而与三矿沟矽卡岩型Cu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侏罗纪((176±3)和(177±3)Ma);吉林大黑山地区与斑岩钼矿有关的花岗闪长斑岩形成时代为(170±3)Ma,而与成矿无关的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78±3)Ma.因此,兴蒙造山带东段存在两期斑岩型铜钼成矿作用.根据东北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以及东北地区花岗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则认为多宝山铜矿的形成与兴安地块和额尔古纳地块间的拼合造山事件有关,而中生代三矿沟铜矿和大黑山钼矿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结合近年来发表的与铜钼矿有关的年代学资料,对中国东部侏罗纪-早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的时空分布及其动力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斑岩型Cu Mo矿 锆石U-Pb年龄 地球动力学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岩体的时代及对额尔古纳地块构造归属的制约 被引量:212
3
作者 葛文春 吴福元 +1 位作者 周长 A.A.Abdel Rahman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39-1247,共9页
大兴安岭北部的额尔古纳地块上分布有大面积时代和成因不明的花岗岩体, 其中位于塔河县城附近的塔河岩体主要由斑状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 角闪碱长花岗岩和辉长岩局部发育, 与后造山花岗岩组合类似. 激光剥蚀等离子体(LA-ICP-MS... 大兴安岭北部的额尔古纳地块上分布有大面积时代和成因不明的花岗岩体, 其中位于塔河县城附近的塔河岩体主要由斑状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 角闪碱长花岗岩和辉长岩局部发育, 与后造山花岗岩组合类似. 激光剥蚀等离子体(LA-ICP-MS)分析测试表明, 该岩体内不同岩石类型的锆石U-Pb年龄为 494~480 Ma, 反映为一早古生代期间侵位的杂岩体. 该杂岩体的形成, 标志着额尔古纳与南侧兴安地块间的碰撞拼合在古生代早期即已完成. 对相邻地区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进行总结对比发现, 额尔古纳与中蒙古、图瓦等地块具有相同的早古生代演化历史, 应为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增生大陆边缘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花岗岩体 地块 构造归属 后造山花岗岩 同位素年代学 西伯利亚地台 早古生代 二长花岗岩 碱长花岗岩 分析测试 等离子体 激光剥蚀 岩石类型 相邻地区 碰撞拼合 演化历史 大陆边缘 杂岩体 辉长岩 ICP 成因
原文传递
西藏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和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09
4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6 位作者 王立全 莫宣学 赵志丹 周长 廖忠礼 董国臣 袁四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35-1536,I0001,I0002,1537-1550,共18页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其他相关的研究成果,编制了第一张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图,初步厘定了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和时空框架,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白垩世花岗岩类的岩浆作用性质。将冈底斯...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其他相关的研究成果,编制了第一张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图,初步厘定了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和时空框架,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白垩世花岗岩类的岩浆作用性质。将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了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构造和地层研究的新资料,提出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活动可用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建议将传统的"拉萨地块"解体为以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组成为特色的真正意义上的"拉萨地块"(可能包括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及其南北两侧通过岛弧增生拼贴形成的以新元古代地壳物质为特色的南冈底斯岛弧带和北冈底斯岛弧带。提出二叠纪时期冈底斯带可能为一个在古特提斯洋盆中呈条块状"漂浮"的冈瓦纳碎片。新发现和厘定的由狮泉河-拉果错-永珠-纳木错-嘉黎混杂岩带所代表的弧后洋盆的消减和闭合可能在中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岩浆成因中并未起到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剪刀式俯冲模式 向西扩展的碰撞作用 岛弧型岩浆作用 中生代岩浆岩 西藏冈底斯带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部乌兰浩特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02
5
作者 葛文春 吴福元 +1 位作者 周长 张吉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49-762,共14页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浆作用的时间和期次的确定对讨论东北地区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激光ICP-MS技术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的结果表明,大兴安岭中部乌兰浩特-索伦地区的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3期:中-晚三...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浆作用的时间和期次的确定对讨论东北地区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激光ICP-MS技术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的结果表明,大兴安岭中部乌兰浩特-索伦地区的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3期:中-晚三叠世花岗岩岩浆侵位结晶年龄为235-225Ma;早-中侏罗世花岗岩岩浆侵位结晶年龄为182-175Ma;早白垩世花岗岩岩浆侵位结晶年龄为140-125Ma,与该区广泛分布的中生代火山岩时代一致。该区花岗岩的年代学格架与松辽盆地东缘的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地区完全可以对比。花岗岩中的捕获锆石具有与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花岗岩一致的的年龄信息(-800Ma),反映该区曾经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结合岩石学特征和邻区的其它地质资料,该区三叠纪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体制有关,侏罗纪花岗岩可能是佳木斯地块西缘洋壳俯冲及与松嫩地块拼合作用的产物,而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则与板内拉张性构造体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中生代 大兴安岭 乌兰浩特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东部察隅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176
6
作者 朱弟成 莫宣学 +4 位作者 王立全 赵志丹 牛耀龄 周长 杨岳衡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33-848,共16页
通常将西藏冈底斯中北部白垩纪花岗岩类解释为与拉萨-羌塘碰撞有关的增厚地壳重熔的产物.文中报道了西藏冈底斯东部察隅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数据.文中锆石SHRIMPU-Pb年龄数据和文献锆石LA-ICPMSU-Pb年龄数据... 通常将西藏冈底斯中北部白垩纪花岗岩类解释为与拉萨-羌塘碰撞有关的增厚地壳重熔的产物.文中报道了西藏冈底斯东部察隅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数据.文中锆石SHRIMPU-Pb年龄数据和文献锆石LA-ICPMSU-Pb年龄数据显示察隅岩体大约侵位于130Ma,与冈底斯东部其他地区(如然乌、八宿等地)和中冈底斯早白垩世岩浆岩基本同期.察隅岩体无角闪石和白云母,具高SiO2(69.9%~76.8%)、高K2O(4.4%~5.7%)和低P2O5(0.05%~0.12%)含量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0~1.05,富集Rb,Th,U和Pb,明显亏损Ba,Nb,Ta,Sr,P,Ti和Eu等,属准铝质到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类.与冈底斯成熟大陆地壳物质(如宁中早侏罗世强过铝质花岗岩)相比,察隅岩体显示相对高的εNd(t)值(-10.9~-7.6)和相对低的(86Sr/87Sr)i值(0.7120~0.7179),并具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12.8~-2.9)和古老的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4~2.0Ga).根据本文和最近获得的数据提出,冈底斯东部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很可能是中冈底斯早白垩世岩浆岩带在西藏境内的东延部分,具有古老基底物质的拉萨微陆块东西延伸可达2000km.锆石Hf同位素数据和全岩锆石饱和温度(789~821℃)表明幔源物质很可能在察隅岩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察隅岩体很可能是在班公湖-怒江海洋岩石圈南向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由俯冲带之上的幔源岩浆既提供热量诱发拉萨微陆块自身的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又与该壳源熔体混合形成母岩浆,再经历高程度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地壳增厚不一定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SR-ND-HF同位素 高分异I型花岗岩 察隅岩体 西藏冈底斯东部
原文传递
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120
7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6 位作者 王立全 莫宣学 赵志丹 周长 廖忠礼 董国臣 袁四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8-468,共11页
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及其年代学,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关注程度较低的侏罗纪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性质。目前在冈底斯弧背断... 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及其年代学,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关注程度较低的侏罗纪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性质。目前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未发现侏罗纪火山岩;在冈底斯东部地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于南冈底斯(叶巴组火山岩和乌郁、尼木花岗岩类)、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宁中、金达、布久花岗岩类)和北冈底斯(聂荣花岗岩类),中晚侏罗世接奴群和拉贡塘组火山岩断续分布于北冈底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零星分布于沙莫勒-麦拉-洛巴堆-米拉山断裂以北。将冈底斯侏罗纪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古地磁重建资料和其他新发现,认为冈底斯带侏罗纪这种岩浆活动的特点可用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剪刀式俯冲模式 向西扩展的碰撞作用 岛弧型岩浆作用 侏罗纪岩浆岩 西藏冈底斯带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堆晶辉长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86
8
作者 周长 吴福元 +4 位作者 葛文春 孙德有 Abdel RAHMAN A A 张吉衡 程瑞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63-775,共13页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辉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重点讨论了塔河堆晶辉长岩体的岩石成因、原始岩浆的源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塔河堆晶辉长岩体SiO2含量从42.5%到47.4%,平均为45.2%,...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辉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重点讨论了塔河堆晶辉长岩体的岩石成因、原始岩浆的源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塔河堆晶辉长岩体SiO2含量从42.5%到47.4%,平均为45.2%,Al2O3为15.9-32.9%,平均为23.6%,大于17%,CaO为11.7-17.1%,TiO2<0.5%,P2O5<0.1%,富集LILE, 亏损HFSE,这些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的辉长岩。激光ICP-MS锆石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塔河辉长岩形成于333±8 Ma前。负的εHf(t)值(-2--5)表明其源区为富集型岩石圈地幔或下地壳。因此,本文推测,塔河堆晶辉长岩来自于地幔辉石岩的部分熔融,该源区的形成可能与俯冲背景下流体交代作用有关,从而表明在330 Ma左右,该区存在过板块的消减作用,可能与松嫩和兴安地块拼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锆石U—Ph定年 塔河堆晶辉长岩 大兴安岭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带措勤地区则弄群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格架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87
9
作者 朱弟成 莫宣学 +7 位作者 赵志丹 许继峰 周长 孙晨光 王立全 陈海红 董国臣 周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1-412,共12页
大规模的则弄群火山岩呈带状近东西向展布于西藏冈底斯带中北部地区。对出露状况较好的措勤地区则弄群火山岩进行了锆石 U-Pb 定年,以建立其年代学格架便于区域对比。措勤地区则弄群火山岩多数锆石具有生长振荡环带,部分锆石显示核边结... 大规模的则弄群火山岩呈带状近东西向展布于西藏冈底斯带中北部地区。对出露状况较好的措勤地区则弄群火山岩进行了锆石 U-Pb 定年,以建立其年代学格架便于区域对比。措勤地区则弄群火山岩多数锆石具有生长振荡环带,部分锆石显示核边结构。在措勤达雄北西部上覆于中二叠统下拉组灰岩的1件则弄群英安岩样品的 LA-ICP-MS 锆石 U-Pb 年龄为130±1Ma,1件则弄群流纹岩样品的 SHRIMP 锆石 U-Pb 年龄为129±3Ma;在措勤达雄北东部与下白垩统多尼组碎屑岩呈断层接触的1件则弄群英安岩样品中的锆石具有两组 LA-ICP-MS 锆石 U-Pb 年龄,最年轻的一组(包括增生边)为121±1Ma,较老的一组(包括核部)为131±1Ma;在措勤南西部1件则弄群流纹岩样品的 LA-ICP-MS 锆石 U-Pb 年龄为111±1Ma,与措勤地区花岗岩类的侵位时代相当。这些高质量的锆石 U-Pb 年代学数据表明,措勤地区的则弄群火山作用很可能开始于约130Ma,停息于约110Ma,持续时间约20Ma。区域对比表明,东西延伸约1000km 的则弄群火山作用同时发生在约130Ma。区域上目前的年代学数据结合同时代岩浆作用的分布特征表明,冈底斯带中北部地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不太可能由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低角度或平板俯冲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则弄群火山岩 措勤地区 西藏冈底斯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岛弧造山作用:火山岩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55
10
作者 王立全 潘桂棠 +3 位作者 朱弟成 周长 袁四化 张万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09-1534,共26页
系统地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相学,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构造环境、源区性质,并与喜马拉雅带二叠纪火山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近东西向集中分布在冈底斯构造带... 系统地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相学,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构造环境、源区性质,并与喜马拉雅带二叠纪火山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近东西向集中分布在冈底斯构造带的中北部,空间上从东至西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渐次减小,时间上从早至晚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总体由弱到强。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从早到晚岛弧造山作用经历了初始岛弧→早期岛弧→成熟岛弧的发展演变过程,火山岩浆来源于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物质,原始岩浆在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有俯冲洋壳、随带的深海沉积物和再循环进入地慢的地壳物质组分的强烈混染,明显不同于受地壳物质组分强烈混染的喜马拉雅带二叠纪陆缘裂陷型火山岩。综合分析冈底斯带及其邻区近年来的最新调查与研究成果,从北向南拟建了石炭纪—二叠纪冈底斯岛弧→雅鲁藏布江弧后裂谷盆地→喜马拉雅陆缘裂陷盆地的弧盆系时空结构演化模式,探讨了冈瓦纳大陆北缘石炭纪—二叠纪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造山作用与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演化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机制,讨论了冈底斯带松多乡榴辉岩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冈底斯带 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 岛弧造山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1
作者 徐宝丽 管甲亮 +5 位作者 术超 于涛 骆锋 曹学雷 王永彬 周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9-844,共6页
冠状病毒是一个常见而又古老的病毒大家系,近年来多次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分别有2003年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04年和2005年分别被发现的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和人冠状病毒HKU1(HCoV-HKU1... 冠状病毒是一个常见而又古老的病毒大家系,近年来多次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分别有2003年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04年和2005年分别被发现的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和人冠状病毒HKU1(HCoV-HKU1)、2012年发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及2019年12月在我国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目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已正式命名该病毒为SARS-CoV-2。冠状病毒广泛存在蝙蝠体内,但在鸟、猫、犬、猪、鼠、马、鲸鱼、穿山甲和人类也有发现,此病毒多次暴发流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其所致疾病引起了严重恐慌,研究其病原学,可有助于掌握引起流行原因,及时控制病毒蔓延,并致力于阻止病毒的肆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原文传递
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生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50
12
作者 张启跃 周长 +5 位作者 吕涛 谢韬 楼雄英 刘伟 孙媛媛 江新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3-526,I0004,共5页
本文介绍了云南罗平地区新发现的罗平生物群的产出层位、生物面貌、保存特征、古地理位置及其研究意义。该生物群产于关岭组二段薄层泥晶灰岩中,地层对比和化石鉴定表明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以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棘... 本文介绍了云南罗平地区新发现的罗平生物群的产出层位、生物面貌、保存特征、古地理位置及其研究意义。该生物群产于关岭组二段薄层泥晶灰岩中,地层对比和化石鉴定表明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以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棘皮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类、昆虫等)、双壳类、腹足类以及植物化石;化石保存完好,分布广泛,埋藏方式独特。罗平生物群无论在丰度、分异度及化石保存上都极为罕见和独特,对研究埋藏学、古生态学、古地理以及三叠纪海洋生物尤其是海生爬行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平生物群 鱼类 爬行类 安尼期 中三叠世 云南
下载PDF
番茄嫁接苗与自根苗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22
13
作者 周长 张秀清 尹旭彬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番茄 嫁接苗 自根苗 生长
下载PDF
罗平生物群下部凝灰岩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14
作者 谢韬 周长 +4 位作者 张启跃 胡世学 黄金元 文芠 丛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4,共6页
二叠纪大灭绝之后到生物复苏经历了漫长的6Ma,大灭绝对生态环境的摧毁和之后环境动荡是使复苏时间推迟的根本原因。在罗平生物群(安尼期)下部发现的火山活动证据——凝灰岩(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绿豆岩),其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246.6&#... 二叠纪大灭绝之后到生物复苏经历了漫长的6Ma,大灭绝对生态环境的摧毁和之后环境动荡是使复苏时间推迟的根本原因。在罗平生物群(安尼期)下部发现的火山活动证据——凝灰岩(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绿豆岩),其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246.6±1.4Ma,新的年龄数据对罗平生物群年龄下限提供了约束,为生物复苏与辐射提供了精确时间点,且为区域地层对比和划分提供了时间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平生物群 绿豆岩 锆石U—Pb年龄 LA—ICP—MS 生物复苏
下载PDF
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大凹子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及其沉积环境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黄金元 张克信 +3 位作者 张启跃 吕涛 周长 白建科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1-224,共14页
罗平生物群产出于关岭组二段,该段大凹子精细剖面细致的沉积学描述记录显示,剖面岩性变化趋势为:从生物扰动灰岩到含硅质结核的条带泥晶灰岩(钙屑浊积岩)向白云岩演化。剖面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表明,牙形石带属于Nicoraella kockel... 罗平生物群产出于关岭组二段,该段大凹子精细剖面细致的沉积学描述记录显示,剖面岩性变化趋势为:从生物扰动灰岩到含硅质结核的条带泥晶灰岩(钙屑浊积岩)向白云岩演化。剖面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表明,牙形石带属于Nicoraella kockeli带,同时该带可分两个亚带,即Nicoraella kockeli type 1亚带和Nicoraella kocke-li type 2亚带。牙形石生物地层年代确定在Anisian期的Pelsonian亚期。通过大凹子剖面含牙形石段产出环境分析表明:深灰色具脉状层理含泥质灰岩的开阔台地相沉积环境牙形石产出较少且保存一般,而深黑色纹层状泥晶灰岩段台间盆地相沉积环境中牙形石产出丰富且保持完好。大凹子剖面沉积构造研究表明:罗平生物群产出于台间盆地相钙屑浊流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Pelsonian亚期 中三叠世 沉积环境 关岭组 大凹子剖面 罗平 云南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塔河辉长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16
作者 周长 葛文春 +1 位作者 吴福元 ABDEL Rahman A A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9,共7页
塔河辉长岩是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辉长岩体。该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岩、浅色橄榄辉长岩、淡色辉长岩(斜长岩)、橄长岩及辉长岩组成,以橄榄辉长岩和橄长岩为主。其主要造岩矿物由斜长石、橄榄石、单斜辉石及少量角闪石组成,... 塔河辉长岩是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辉长岩体。该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岩、浅色橄榄辉长岩、淡色辉长岩(斜长岩)、橄长岩及辉长岩组成,以橄榄辉长岩和橄长岩为主。其主要造岩矿物由斜长石、橄榄石、单斜辉石及少量角闪石组成,具反应边结构和包含嵌晶结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其橄榄石Fo平均为77,属贵橄榄石。单斜辉石全部落入透辉石区。斜长石 An平均为 85,为倍长石。岩相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典型的堆晶辉长岩体。根据An-Fo及AlZ-TiO2图解可以判别该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的构造环境中,属于 I型弧堆晶辉长岩,其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板块俯冲-流体交代作用有关,是研究古亚洲洋闭合历史的一个重要岩石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 堆晶辉长岩 电子探针 古亚洲洋闭合
下载PDF
云南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地层时代的厘定:来自牙形石的证据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启跃 周长 +6 位作者 吕涛 谢韬 楼雄英 刘伟 孙媛媛 黄金元 赵来时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罗平生物群是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07年在云南省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中首次发现的以海生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多种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珍稀海洋生物化石群.根据实测剖面资料和牙形石证据对罗平生物群地层时代进行... 罗平生物群是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07年在云南省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中首次发现的以海生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多种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珍稀海洋生物化石群.根据实测剖面资料和牙形石证据对罗平生物群地层时代进行了厘定,研究表明罗平生物群产于牙形石Nicoraella kockeli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的Pelsonian亚期,为进一步研究罗平生物群及三叠纪海洋生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平生物群 安尼期 关岭组 牙形石
原文传递
西藏冈底斯带西部达雄岩体的岩石成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3
18
作者 周长 朱弟成 +6 位作者 赵志丹 许继峰 王立全 陈海红 谢烈文 董国臣 周肃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8-358,共11页
对出露于冈底斯西部地区措勤北部达瓦错东侧的达雄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以约束其岩石成因。达雄岩体的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其中发育大量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 对出露于冈底斯西部地区措勤北部达瓦错东侧的达雄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以约束其岩石成因。达雄岩体的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其中发育大量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CP MS年龄为107±1Ma,该年龄代表了岩体结晶年龄。花岗闪长岩锆石ε_(Hf)(t)值变化于-1.0~3.0,两阶段模式年龄变化于974~1226Ma。花岗闪长岩富硅(SiO_2=70.65%~71.10%),富钙(CaO=3.21%-3.26%)、贫钾(K_2O= 2.81%~2.99%)、低P_2O_5(0.09%),铝饱和指数(A/CNK)为1.01~1.02,属于偏铝质花岗岩或弱过铝质花岗岩。闪长质包体Sio_2含量为57.84%,与寄主岩相比,闪长质包体更富CaO、MgO、TFe_2O_3和TiO_2。花岗闪长岩和闪长质包体均属中钾钙碱性系列,ε_(Nd)(t)值分别为-4.6和-3.2,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相近(分别为1277Ma和1166Ma),并与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一致。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质包体可能是由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镁铁质微粒包体。我们的初步研究成果似乎表明,冈底斯中西部地区在早白垩世晚期(~110Na)很可能存在一次重要的岩浆混合作用,这一初步认识对研究冈底斯中北部地区规模宏大的白垩纪岩浆作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达雄岩体 冈底斯西部地区 西藏
下载PDF
云南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产出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 被引量:24
19
作者 周长 张启跃 +4 位作者 吕涛 胡世学 谢韬 文芠 黄金元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5-298,共14页
为了研究安尼期罗平生物群产出地层的沉积环境,从云南罗平地区关岭组二段大凹子精测剖面采集50件样品进行了主量、稀土、微量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灰岩样品的K、Na含量较低,Mg/ca比值也较低,反映罗平地区在中三叠世安尼期... 为了研究安尼期罗平生物群产出地层的沉积环境,从云南罗平地区关岭组二段大凹子精测剖面采集50件样品进行了主量、稀土、微量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灰岩样品的K、Na含量较低,Mg/ca比值也较低,反映罗平地区在中三叠世安尼期为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Sr/Ba比值(1.22—68.96,平均值为24.35)较高,m值(=100×MgO/Al_2O_3)为27.22—27400,平均值达到1432,稀土元素较低的Y/Ho比值,表现出平缓或者微弱的LREE亏损,以及与近岸河口沉积物相似的稀土配分曲线特征,指示其属于近岸的碳酸盐台地内部盆地沉积。从剖面底部到顶部,Al、K、V、Ti和P等元素含量以及Co/Ti、Ni/Ti比值具有多个变化旋回,反映海平面升降变化频繁,总体发生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活动。所有样品的V/(V+M)、V/Cr、Ni/Co、U/Th等元素比值、δU、lg(Ce/Ce‘)等参数值都较高,反映沉积水体为相对低能、缺氧的环境。氧化还原敏感元素V、U、Co、Ni、Zn和cr等呈现出锯齿状曲线特征,表明水体并不完全处于缺氧环境,而是随着海平面周期性升降活动,底部水体表现为间歇性缺氧。结合地球化学及地层学资料,认为中三叠世安尼期罗平地区处于温暖潮湿、还原、低能的离岸较近台内盆地,这一时期海平面升降频繁,底部水体为间歇性缺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 罗平生物群 中三叠统 云南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20
作者 徐伟俊 周长 +2 位作者 祝丽萍 宋业琳 于涛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10期1970-197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手段并加用左西孟旦;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两种疗程均为12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手段并加用左西孟旦;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两种疗程均为12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中医临床证候治疗组总有效率82.50%,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两组治疗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进一步降低NT-pro BNP、hs-CRP、IL-6水平,LVEF、CO水平,临床治疗安全有效,二者结合为心衰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左西孟旦 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