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MRI表现与血清MMP-3、TNF-α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锐志 李彦磊 +2 位作者 钟鑫 尚雪萍 丛文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 S)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M R I)表现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60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 S)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M R I)表现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60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MRI检查,并检测血清MMP-3、TNF-α水平,分析MRI表现与血清MMP-3、TNF-α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累及范围计分、水肿强度计分、水肿深度计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MMP-3、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累及范围计分、水肿强度计分、水肿深度计分与血清MMP-3、TNF-α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AS骶髂关节MRI表现与血清MMP-3、TNF-α水平呈正相关,MRI检查和血清MMP-3、TNF-α水平可用于早期诊断AS骶髂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MRI表现 MMP-3 TNF-Α
下载PDF
磁共振常规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不足:与手术结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树军 陈海松 +1 位作者 锐志 徐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通过与手术结果比较,找出目前腰椎MR横轴位及矢状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100例经手术证实存在腰椎间盘突出并术前有MR平扫资料的病例,观察MR常规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T2WI及压脂序列,... 目的通过与手术结果比较,找出目前腰椎MR横轴位及矢状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100例经手术证实存在腰椎间盘突出并术前有MR平扫资料的病例,观察MR常规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T2WI及压脂序列,横轴位T2WI),分别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计算矢状位与横轴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及对腰椎间盘突出特殊征象的检出率,并分析横轴位及矢状位图像的漏诊原因。结果 MR横轴位图像对腰椎间盘突出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3.6%,矢状位为84.8%,前者高于后者(χ~2=5.02,P<0.05);横轴位图像对腰椎间盘向上下方突出或脱出和髓核游离的检出率低(36.00%、45.45%),矢状位检出率高(96.00%、100.00%),前者检出率明显低于后者(χ~2=20.05、8.25,P<0.05)。横轴位对椎间孔型及椎间孔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高(96.30%、88.89%),矢状位上分别为74.07%、38.89%,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χ~2=5.28、9.75,P<0.05)。横轴位局限于椎间隙层面的扫描范围和矢状位缺乏参照是MR常规图像漏诊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结论 MR常规图像对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的漏诊,可以通过密切结合MR矢状位图像,根据需要局部增加横轴位扫描层面或结合三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椎间盘突出 矢状位 横轴位
下载PDF
基于双峰平衡恢复模型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璐 钟明华 +5 位作者 高呈飞 朱其秀 锐志 柳希芹 汤乃苏 冯晓晨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3-508,共6页
目的观察皮质脊髓束完整性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伴偏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重建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CST),分别选取... 目的观察皮质脊髓束完整性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伴偏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重建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CST),分别选取CST完整性高(rFA>0.5)及CST完整性低(rFA≤0.5)患者各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一步细分为高频组(10例)、低频组(10例)及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传统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高频组、低频组患者分别给予健侧M1区5 Hz或1 Hz rTMS治疗。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CST完整性高各亚组患者比较后发现,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FMA-UE、WMFT、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低频组FMA-UE、WMFT及MBI评分[分别为(38.10±5.71)分、(43.20±5.32)分和(78.00±11.35)分]亦显著优于高频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对CST完整性低各亚组患者比较后发现,治疗后高频组FMA-UE、WMFT及MBI评分[分别为(12.00±1.40)分、(15.10±1.99)分和(49.00±5.68)分]均优于治疗前及低频组、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对于CST完整性高的患者,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可能更好;对于CST完整性低的患者,高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皮质脊髓束 弥散张量成像 重复经颅磁刺激
原文传递
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鹏 郝大鹏 +3 位作者 锐志 李滢 于风霞 冯卫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收集7例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为ACPP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7例患者病灶位于侧脑室2例,4脑室3例,桥小脑角区2例并伴Luschka孔扩张。MR... 目的探讨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收集7例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为ACPP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7例患者病灶位于侧脑室2例,4脑室3例,桥小脑角区2例并伴Luschka孔扩张。MRI:T1WI等信号4例,稍低信号3例,T2WI稍高信号6例,等信号1例,7例DWI呈等高信号;6例MRI明显强化,1例中度强化;5例肿块周围出现"囊泡征"。6例出现瘤周水肿。2例CT平扫为稍高密度并见钙化灶。结论 ACPP的发病年龄与部位有关,且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表现
下载PDF
Gd-EOB-DTPA增强磁共振信号强度评价肝功能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吕倩 锐志 +3 位作者 李颖端 华辉 庞婧 陈静静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0期752-75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肝脏相对强化程度(relative enhancement,RE)以及肝脏-门静脉强化程度之比(liver-portal vein enhancement ratio,LPC)的变化特点,探讨Gd-EOB-DTPA增强MRI信号强度评价肝功能的可行性.材... 目的通过分析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肝脏相对强化程度(relative enhancement,RE)以及肝脏-门静脉强化程度之比(liver-portal vein enhancement ratio,LPC)的变化特点,探讨Gd-EOB-DTPA增强MRI信号强度评价肝功能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收集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的病例资料129例,测量、计算得出RE及LPC.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不同Child-Pugh分级组的RE及LP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RE及LPC评价肝功能的效能.结果对照组、不同Child-Pugh分级组RE均数分别为2.14±0.31、1.86±0.30、1.44±0.23、1.18±0.18,对照组、不同Child-Pugh分级组LPC均数分别为2.06±0.33、1.62±0.19、1.21±0.17、0.93±0.12.对照组、不同Child-Pugh分级组之间RE、LP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RE、LPC的两两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PC鉴别对照组与Child-Pugh A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892;两者鉴别Child-Pugh A组与B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942;两者鉴别Child-Pugh B组与C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920;两者鉴别对照组+Child-Pugh A组与Child-Pugh B+C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975.结论 Gd-EOB-DTPA增强磁共振信号强度有助于评估肝功能,同时对鉴别肝功能受损的程度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塞酸二钠 肝功能 磁共振成像 信号强度
下载PDF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评价脑肿瘤恶性程度与脑皮层功能区距离和激活体积的相关性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浩 林青 +4 位作者 徐文坚 王继刚 黄勇华 刘世恩 锐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99,102,共4页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OLD-fMRI)评价脑肿瘤恶性程度与脑皮层功能区距离和激活体积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或邻近中央前回的脑肿瘤患者,包括恶性肿瘤组16例和良性肿瘤组17例,术前采用对指模式的组块(...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OLD-fMRI)评价脑肿瘤恶性程度与脑皮层功能区距离和激活体积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或邻近中央前回的脑肿瘤患者,包括恶性肿瘤组16例和良性肿瘤组17例,术前采用对指模式的组块(BLOCK)刺激方法,应用BOLD-fMRI成像技术,分析良恶性肿瘤与脑功能区边缘的距离及激活体积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肿瘤组BOLD激活体积为(31.29±10.87),良性肿瘤组BOLD激活体积为(79.53±1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肿瘤边缘距脑皮层运动功能区距离平均(5.65±2.29)mm,恶性肿瘤组肿瘤边缘距脑皮层运动功能区距离平均(5.00±2.76)mm;恶性肿瘤组肿瘤至脑皮层功能区的距离与激活体积比呈正相关(R2=0.407,P<0.01),良性肿瘤组肿瘤至脑皮层功能区的距离与激活体积比呈正相关(R2=0.25,P<0.05),恶性肿瘤组较良性肿瘤组肿瘤至脑皮层功能区的距离与激活体积比的相关性更加显著。结论脑肿瘤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影响,影响运动激活区状态,且在恶性肿瘤中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运动皮质
下载PDF
三叉神经萎缩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开鹏 刘德财 +2 位作者 刘学军 锐志 金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萎缩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的5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试验组),以及同期收治的25例面肌痉挛患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萎缩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的5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试验组),以及同期收治的25例面肌痉挛患者(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MRI影像上双侧三又神经脑池段的体积和冠状位截面积。探讨责任血管的类型、血管压迫神经的部位、神经受压迫的程度与三叉神经萎缩之间的关系。结果试验组症状侧三又神经的体积[(63.3±14.5)mm2]和冠状位截面积[(3.8±1.1)mm2]均小于非症状侧[分别为(74.4±16.5)mm。和(4.6±1.3)mm2]和对照组[分别为(73.2±13.8)mm。和(4.9±1.1)mm2](均P〈0.05)。试验组两侧三叉神经体积的差异(AV)[(14.5±3.8)%]和截面积的差异(ACSA)[(11.0±2.8)%]均大于对照组[AV和ACSA分别为(3.7±1.2)%和(2.9±0.7)%](均P〈0.001)。动脉压迫组[(11.9±4.3)%]与静脉压迫组[(4.8±1.9)%]两侧三又神经AC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Ⅲ+Ⅱ级压迫组[(12.7±5.1)%]与I级压迫组[(8.4±3.6)%]两侧三叉神经AC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三叉神经脑池段的萎缩与PTN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脑池段三叉神经萎缩可能对PTN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诊断 萎缩 显微血管减压术 体积 截面积
原文传递
CT动态增强在鉴别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锐志 张静 +1 位作者 徐文坚 李晓莉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是否可以通过CT动态增强鉴别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单发性肾肿块患者,其中病理学证实为肾嗜酸细胞瘤25例,嫌色细胞癌5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三期动态增强CT检查。评估的CT影像特征包括位置、肿瘤大小和... 目的探讨是否可以通过CT动态增强鉴别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单发性肾肿块患者,其中病理学证实为肾嗜酸细胞瘤25例,嫌色细胞癌5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三期动态增强CT检查。评估的CT影像特征包括位置、肿瘤大小和形状、坏死、囊性改变、钙化、出血、中央星芒状瘢痕、节段性增强反转、肾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两组病变大小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的其他CT成像特征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两者之间的囊性改变、中央星芒状瘢痕、节段性增强反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33、0.000)。两种肿瘤在位置(左或右、皮质或髓质)、大小、形状、坏死、钙化、出血、肾周浸润或淋巴受累等方面均无差异。结论囊性改变、中央星芒状瘢痕和节段性增强反转的CT特征有助于区分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嗜酸细胞瘤 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中央星状瘢痕 节段性增强反转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其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宋梦涵 高呈飞 +3 位作者 锐志 朱其秀 张红 刘艳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1-396,共6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并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tDCS对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3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并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tDCS对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3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认知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DCS治疗(每日1次,每次刺激20 min,每周刺激5 d,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则增加tDCS假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同时采用DTI观察PSCI患者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检验法对弥散纤维束的FA值与MMSE、MoCA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MoCA、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MMSE、MoC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A、DA、DR值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患侧IFOF的FA值与MMSE评分(r=0.8447,P<0.0001)和MoCA评分(r=0.6688,P<0.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tDCS可以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tDCS可改善相关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纤维
原文传递
MR超短回波PETRA-FS、T2*Mapping序列评估健康青年膝关节软骨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熊天择 锐志 +2 位作者 孙士庆 杨志涛 陈海松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081-3088,共8页
目的:运用MR超短回波时间成像径向采集逐点编码时间缩减联合脂肪抑制(pointwise encoding time reduction with radial acquisition combined fat suppression, PETRA-FS)序列及T2*mapping序列,探讨其在健康青年患者膝关节MR中的应用价... 目的:运用MR超短回波时间成像径向采集逐点编码时间缩减联合脂肪抑制(pointwise encoding time reduction with radial acquisition combined fat suppression, PETRA-FS)序列及T2*mapping序列,探讨其在健康青年患者膝关节M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超短回波时间成像PETRA-FS序列、T2*mapping及FS FSE PDWI序列扫描的健康青年患者22名,将健康青年膝关节软骨划分为15个小亚区,共获取645个亚区,另将其分为承重区和非承重区,定量记录每个亚区软骨厚度和T2*值,按性别分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亚区合并后大部位的厚度及T2*值差异,总结膝关节整体软骨分布特点。结果:(1) 健康青年膝关节软骨厚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髌软骨(3.74 mm)、股骨外侧髁(1.94 mm)、股骨外侧滑车(1.71 mm)、股骨内侧髁(1.46 mm)、胫骨内侧髁(1.21 mm)、胫骨外侧髁(1.11 mm)。(2) 健康青年男、女之间膝关节大部区域(除股骨内侧髁、胫骨内侧髁之外)的软骨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承重区和非承重区的T2*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健康青年中,性别可能是影响膝关节软骨厚度的重要因素,而软骨的T2*值可能受性别影响较小。本组的研究表明:T2*mapping和超短回波PETRA-FS序列能够较好的评价正常软骨并为其早期异常改变提供正常影像学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 超短回波时间成像 PETRA-FS T2*Mapping
下载PDF
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放射性肠炎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孟真 谭好飞 +4 位作者 刘伟丽 王俊超 丁伟 李镇江 锐志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838-841,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放射性肠炎(RE)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行妇科盆腔肿瘤放疗后疑似的RE患者108例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资料,以患者肠镜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随访资料作为RE的诊断参考,总结RE在磁共振... 目的分析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放射性肠炎(RE)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行妇科盆腔肿瘤放疗后疑似的RE患者108例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资料,以患者肠镜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随访资料作为RE的诊断参考,总结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的影像学特点,分析磁共振小肠造影在诊断RE中的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后期均行肠镜检查,且接受随访复诊,根据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确诊108例患者中共81例为RE,其27例排除RE。以最终诊断作为“金标准”,磁共振小肠造影在诊断RE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65%与74.07%。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增强扫描及DWI扫描图像中有“同心圆”分层状高信号表现,肠壁呈强化信号,同时存在肠管周围改变以及肠壁增厚表现。结论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具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磁共振小肠造影可用于临床RE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小肠造影 放射性肠炎 影像学特征 T2WI DWI序列
下载PDF
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和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纪清连 +1 位作者 刘吉华 锐志 《齐鲁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57-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结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SFT的CT及其相应的病理表现。结果 SFT病人12例中,2例单纯行CT平扫检查,4例单纯行CT增强检查,6例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CT检查显示... 目的探讨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结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SFT的CT及其相应的病理表现。结果 SFT病人12例中,2例单纯行CT平扫检查,4例单纯行CT增强检查,6例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CT检查显示,病灶位于腹腔6例,盆腔2例,腹膜后4例;最大径均>6cm,呈类圆形或分叶状,8例边界清楚;1例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匀,6例见斑片状或条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显示,9例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强化;8例动脉期可见迂曲走行血管影和(或)周边有血管环绕。CT平扫显示的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无强化,病理上对应为囊变、坏死区;条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轻度延迟强化,病理上对应为富含纤维区域。结论腹部SFT的CT表现较有特征性,平扫包块内低密度区增强后无强化或呈轻度延迟强化,强化方式为"快进慢出"型,有助于对该肿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下食管裂孔疝特征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锐志 +1 位作者 任延德 刘吉华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EHH)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2013年1月~2017年1月76例经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确诊的食管裂孔疝(EHH)患者的CT资料。结果 CT主要表现为后纵隔食管裂孔上方...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EHH)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2013年1月~2017年1月76例经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确诊的食管裂孔疝(EHH)患者的CT资料。结果 CT主要表现为后纵隔食管裂孔上方层面软组织团块影经食管裂孔与膈下胃腔相连续,其中61例(80.3%)显示食管裂孔增大。根据解剖特点分为滑行疝58例、食管旁疝4例、混合型疝8例、Ⅳ型疝6例。其中假肿块型(直径≥30 mm)30例(39.5%),假结节型(直径<30 mm)46例(60.5%)。CT显示"胸腔胃粘膜征"66例(86.8%)、"束腰征"49例(64.5%)、"脂肪环绕征"41例(53.9%)、"电缆线征"16例(21.1%),6例Ⅳ型疝均见"阳性血管征",且假肿块型疝囊出现上述特异性征象在假肿块型疝囊里更常见。结论 CT检查可以清楚的显示EHH的全貌及多种特异性征象,对该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 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会阴与经直肠途径认知融合结合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阳性率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志磊 秦斐 +9 位作者 闫伟华 焦伟 杨学成 李玉军 蒋艳霞 郝大鹏 李杰 锐志 牛海涛 张铭鑫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98-602,共5页
目的比较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认知融合靶向结合系统穿刺和经会阴认知融合靶向结合系统穿刺对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影响阳性检出率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5—11月收治的385例疑似前列腺癌... 目的比较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认知融合靶向结合系统穿刺和经会阴认知融合靶向结合系统穿刺对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影响阳性检出率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5—11月收治的385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前列腺穿刺指征。所有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认知融合靶向结合系统穿刺,其中经直肠认知融合靶向结合系统穿刺(经直肠组)275例,经会阴认知融合靶向结合系统穿刺(经会阴组)110例。经直肠组年龄(70.7±7.3)(48~85)岁,PSA(55.12±116.96)(4.5~1000.0)ng/ml;前列腺体积(55.96±35.26)(11~209)ml。经会阴组年龄(69.2±8.4)(44~92)岁,PSA(63.41±315.34)(4.0~4883.0)ng/ml,前列腺体积(64.35±55.99)(12~719)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先根据术前前列腺磁共振影像结合术中超声对可疑病灶靶向穿刺2~4针,然后行系统穿刺12针,比较两种前列腺穿刺方式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检出率的临床因素。结果经直肠组和经会阴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40.0%(121/275)和60.9%(67/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检出率分别为36.7%(101/275)和54.6%(6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A(OR=1.025,P=0.001)和前列腺体积(OR=0.984,P=0.001)是两组活检前列腺癌检出率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年龄对经会阴组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影响明显小于经直肠组(OR=0.037,P=0.238与OR=0.053,P=0.002)。结论经会阴认知融合靶向结合前列腺系统穿刺较经直肠认知融合靶向结合前列腺系统穿刺能更准确地检出前列腺癌,PSA和前列腺体积是前列腺癌检出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认知融合 靶向穿刺活检 系统穿刺活检
原文传递
CT平扫联合DWI序列对早期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青云 刘学军 +5 位作者 锐志 安景皎 展金锋 牛蕾 赵继平 王鹤翔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7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平扫及含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常规MR扫描能否有助于提高早期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的颅脑MR平扫和CT平扫图像。评估MRI和CT图像上肿瘤的位置、边缘、信号强度和密度...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平扫及含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常规MR扫描能否有助于提高早期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的颅脑MR平扫和CT平扫图像。评估MRI和CT图像上肿瘤的位置、边缘、信号强度和密度值。结果在MR影像上,所有8例病灶在T1加权像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边界不清。在8例患者中,DWI上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者1例,呈等信号为主局部伴高信号者7例。在CT平扫上,病灶表现为低密度为主伴局部高密度者7例,病灶呈等密度者1例。DWI像上呈高信号的8例病灶于CT平扫上呈高密度者7例,呈等密度者1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者7例,呈轻度强化者1例。8例病灶均无明显瘤周水肿。结论早期胶质母细胞瘤病灶边界多不清楚,多无水肿,无明显强化或仅轻度强化。病灶于CT平扫上呈高密度和DWI上呈高信号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作为诊断早期胶质母细胞瘤的特异性诊断征象,二者联合应用可有助于提高早期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胶.质母细胞瘤 CT MRI DWI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平扫对鉴别脑内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永华 吴晓冬 +4 位作者 展金锋 董诚 刘学军 锐志 刘松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4,共8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平扫在脑内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附加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9月至2020年10月经活组织检查(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的脑内肿瘤(弥漫性胶质瘤及脑内非胶质来源肿瘤)患者共237...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平扫在脑内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附加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9月至2020年10月经活组织检查(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的脑内肿瘤(弥漫性胶质瘤及脑内非胶质来源肿瘤)患者共237例[男性140例,女性97例,年龄(49±16)岁,其中低级胶质瘤48例、高级胶质瘤134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8例、髓母细胞瘤9例、生殖细胞瘤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3例]以及经活检或临床证实的脑内非肿瘤性病变患者66例[男性46例,女性20例,年龄(42±13)岁,其中脓肿12例、梗死5例、脱髓鞘病变33例、自身免疫性脑炎1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5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CT平扫。由2名神经影像医生共同进行图像回顾,在仅提供MRI以及同时提供MRI及CT图像的情况下进行2次盲评,分别记录诊断结果及可靠性评分,比较两种评价的准确性。结果CT平扫呈现高密度对于提示肿瘤诊断有高特异度(95%),高于常规MRI扫描(86%),但其诊断敏感度(34%)低于MRI扫描(86%)。与MRI单一检查的准确率(86%)相比,联合采用MRI扫描和CT平扫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94%)。非肿瘤性病变CT值比值明显低于肿瘤组[分别为0.69(0.61,0.78)和1.14(1.00,1.25),W=2123,P<0.05]。非胶质来源肿瘤组CT值比值高于弥漫胶质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8(1.18,1.41)和1.13(0.97,1.21),W=1858,P<0.05]。弥漫性胶质瘤Ⅲ、Ⅳ级两组间差异不明显[分别为1.11(0.99,1.20)和1.16(1.09,1.24),P>0.05(Nemenyi检验,无检验值)],但明显高于弥漫性胶质瘤Ⅱ级[0.89(0.76,1.07),P<0.05(Nemenyi检验,无检验值)],同一级别星形细胞胶质瘤与少突胶质细胞瘤差异不明显。结论CT平扫病变区域内出现高密度影对诊断脑内肿瘤性病变具有高度特异性。对于低密度的病变,CT平扫结合常规MRI对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也有重要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淋巴瘤 脱髓鞘自身免疫疾病 中枢神经 诊断 鉴别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脱髓鞘病与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磁共振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积宝 吴晓冬 +5 位作者 展金峰 董诚 崔久法 刘学军 锐志 刘松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3-731,共9页
目的探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病变分布、形态学特征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青岛... 目的探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病变分布、形态学特征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经临床及血清抗体检测确诊的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患者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1(25,43)岁]和AQP4抗体阳性NMOSD患者36例[男性3例,女性33例,年龄42(29,54)岁],分别纳入MOG组和AQP4阳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头颅MRI扫描,并记录颅内病变的部位、形态及数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不同类型的病灶数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不同病灶对于两种疾病的提示意义。结果在22种不同类型的病灶中,共有7种类型的病灶数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质及皮髓质交界病变(OR=21.91,95%CI 3.09~61.69,P<0.05)和幕下周围型白质病变(OR=10.48,95%CI 2.00~18.89,P<0.05)是鉴别MOG组和NMOSD组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皮质及皮髓质交界病变在MOG组中的发生率为51.4%(18/35),显著高于AQP4阳性组(2.8%,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02,P<0.01)。幕下周围型白质病变在MOG组中的发生率为31.4%(11/35),显著高于AQP4阳性组(5.6%,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周围型病变(包括幕上软脑膜炎、皮质脑炎、皮质及皮髓质交界病变、幕下软脑膜炎、幕下软脑膜下脱髓鞘、幕下周围型病变6类病灶)对于提示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颅内病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93]较仅依据皮质及皮髓质交界病变(AUC=0.75)或中央型病变(幕上脑室旁白质病变、间脑、幕下脑室旁等3类病变,AUC=0.64)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结论 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较AQP4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颅内病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抗体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鼻前棘骨折的CT诊断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永花 陈海松 +1 位作者 锐志 徐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42-1545,共4页
目的通过CT扫描研究鼻前棘骨折的出现率和漏诊率、与鼻骨骨折的关系、与鼻前棘形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因外伤进行颌面部检查的横轴位CT图像,重点观察鼻前棘并检出此部位骨折,统计鼻前棘骨折的出现率,以及原报告诊断正确率和漏... 目的通过CT扫描研究鼻前棘骨折的出现率和漏诊率、与鼻骨骨折的关系、与鼻前棘形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因外伤进行颌面部检查的横轴位CT图像,重点观察鼻前棘并检出此部位骨折,统计鼻前棘骨折的出现率,以及原报告诊断正确率和漏诊率并分析漏诊原因,分析鼻前棘骨折与其形态的关系,分析鼻前棘骨折与鼻骨骨折的关系,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横轴位CT图像共检出44例鼻前棘骨折,鼻前棘骨折的出现率为22.00%(44/200),原诊断报告中诊断出2例,诊断正确率4.55%(2/44),漏诊率95.45%(42/44);200例外伤病例中,双杆型、单杆型、三角型、不规则型鼻前棘骨折率分别为33.85%(22/65)、32.26%(10/31)、12.24%(12/98)、0.00%(0/6),双杆型和单杆型鼻前棘较三角型者更易骨折(χ^2=11.05、6.67,P〈0.0167)。不规则型者未发现骨折。44例鼻前棘骨折合并鼻骨骨折者41例,3例未合并鼻骨骨折,93.18%(41/44)的鼻前棘骨折同时有鼻骨骨折。39.42%(41/104)的鼻骨骨折同时有鼻前棘骨折。结论鼻前棘骨折并不少见且常与鼻骨骨折并存,对前者认识不足导致漏诊率极高。双杆型与单杆型鼻前棘易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前棘 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四肢骨影像学类死骨征象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源 陈海松 +1 位作者 冯卫华 锐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884-888,共5页
目的:研究影像学类死骨征象在四肢骨不同疾病中的出现率。方法:回顾分析四肢骨病变并有骨质破坏患者的资料,共253名患者13个病种,诊断均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均经CT检查,163例经平片检查,144例经MRI检查,三种检查齐全的共66例。在CT图... 目的:研究影像学类死骨征象在四肢骨不同疾病中的出现率。方法:回顾分析四肢骨病变并有骨质破坏患者的资料,共253名患者13个病种,诊断均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均经CT检查,163例经平片检查,144例经MRI检查,三种检查齐全的共66例。在CT图像上观察病灶内此征象的出现情况,统计出现此征象的病种及出现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3%(12/13)的病种和43.1%(109/253)的病例出现此征象。不同病种其出现率不同,骨髓炎为52.9%(27/51),骨结核为70.0%(7/10),骨转移瘤为47.1%(48/10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为32.1%(9/28),骨巨细胞瘤为22.2%(6/27),骨结核中类死骨征象出现率最高(χ2=11.532,P<0.05),其次为骨髓炎和骨转移瘤。亦可出现于其他疾病中,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3/8),淋巴瘤1例(1/6),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2/5),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3/5),骨化性纤维瘤1例(1/8),骨血管肉瘤1例(1/1),纤维肉瘤1例(1/1),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0例(0/1)。结论:绝大多数有骨质破坏的四肢骨良恶性疾病中可不同比例的出现类死骨征象,在骨结核中出现率最高,其次为骨髓炎和骨转移瘤。应结合其它征象具体分析做出定性诊断以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灰度翻转图像对长骨病变骨皮质异常情况的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游婷婷 孙欣 +3 位作者 冯卫华 锐志 杨志涛 陈海松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8期651-654,共4页
目的通过与X线平片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比较,探讨MRI灰度翻转图像对长骨病变骨皮质异常情况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2015至2019年病理证实的长骨病变患者共100例,其中骨肿瘤患者30例,外伤患者60例,骨... 目的通过与X线平片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比较,探讨MRI灰度翻转图像对长骨病变骨皮质异常情况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2015至2019年病理证实的长骨病变患者共100例,其中骨肿瘤患者30例,外伤患者60例,骨感染性病变10例,所有病例均已行DR、CT及MRI平扫检查。选择MRIT1WI图像右键鼠标并点击相应工具选项,瞬间获得灰度翻转图像。统计MR灰度翻转图像对于骨皮质异常(中断、增厚、变薄)的检出情况,并与X线平片及CT进行对比,使用χ^2检验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灰度翻转图像检出骨皮质异常79例(骨皮质中断70例,骨皮质增厚5例,骨皮质变薄4例),检出率为79%;X线平片检出84例(骨皮质中断73例,骨皮质增厚6例,骨皮质变薄5例),检出率为84%;CT图像检出骨皮质异常100例(骨皮质中断89例,骨皮质增厚6例,骨皮质变薄5例),检出率为100%。对于骨皮质异常情况的检出,MRI灰度翻转图像与平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T图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灰度翻转图像评估长骨病变骨皮质异常情况是可行的,在没有或无法得到X线平片或CT图像的情况下(如孕妇),可以用MRI翻转图像观察骨皮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病变 骨皮质异常 X线图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