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山地区快剪切波偏振图像及其变化 被引量:69
1
作者 高原 郑斯华 蕙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8-232,共5页
根据剪切波分裂的相关函数计算-时间延迟校正-偏振分析检验的系列分析方法,利用唐山地区近源强地面运动记录,对快剪切波偏振图像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初步讨论。在唐山地区,有些相距很近的台站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其... 根据剪切波分裂的相关函数计算-时间延迟校正-偏振分析检验的系列分析方法,利用唐山地区近源强地面运动记录,对快剪切波偏振图像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初步讨论。在唐山地区,有些相距很近的台站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其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离散性特征表明,在复杂地区不同台站观测结果的简单叠加可能是没有意义的。研究表明,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可能存在着快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 剪切波分裂 偏振图像 唐山市 地震波
下载PDF
用于三分向记录震相识别的小波变换方法 被引量:48
2
作者 刘希强 蕙兰 +3 位作者 沈萍 杨选辉 马延路 李红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应用包含在小波变换系数中的信号偏振信息 ,提出了一种确定单台三分向记录图中 P波和 S波震相的小波变换方法 .主要的思路是寻找地震信号在不同尺度下小波变换系数的显著特性 .通过对小波变换系数主成分的分析 ,得到不同尺度下的 P波和 ... 应用包含在小波变换系数中的信号偏振信息 ,提出了一种确定单台三分向记录图中 P波和 S波震相的小波变换方法 .主要的思路是寻找地震信号在不同尺度下小波变换系数的显著特性 .通过对小波变换系数主成分的分析 ,得到不同尺度下的 P波和 S波识别因子 ,进而形成确定 P波和 S波初至的定位函数 .通过对模拟资料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分析 ,认为由小波变换方法形成的定位函数具有一定的抗噪声能力 ,在精确识别 P波和 S波初至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详细方法 ,然后应用小波变换对实际资料进行处理 ,并给出了研究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主成分分析 震相识别 地震 地震资料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地震数据时频分析方法 被引量:40
3
作者 刘希强 蕙兰 李红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43-146,176,共5页
介绍了瞬时频率的概念和瞬态谱的小波包计算方法 ,并结合时间域模拟信号给出了其时频分布 .结果表明 ,小波包变换可准确描述地震信号的时变特征 ,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地震数据 小波包变换 瞬时频率 时频分布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滤波方法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希强 蕙兰 +3 位作者 郑治真 沈萍 杨选辉 李红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48-253,共6页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对不同频率范围的信号和噪声进行滤波处理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将噪声与信号分离以及将不同频段信号分解,从而达到滤波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小波包变换具有许多其它分析手段所不具备的优点,是一种...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对不同频率范围的信号和噪声进行滤波处理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将噪声与信号分离以及将不同频段信号分解,从而达到滤波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小波包变换具有许多其它分析手段所不具备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滤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波 滤波 小波包变换 信号分解 地震波
下载PDF
帕米尔及邻区地壳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雷建设 蕙兰 赵大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02-811,T003,共11页
研究了帕米尔及邻区 ( 65°E— 80°E ,30°N— 45°N ,深度 0— 2 1 0km)的P波三维速度结构 .所使用的 5 90 5 4条初至P波到时数据取自ISC的 73个台站对 5 4 0 2个地震的记录报告 ,这些地震和台站都在研究区内 .以水... 研究了帕米尔及邻区 ( 65°E— 80°E ,30°N— 45°N ,深度 0— 2 1 0km)的P波三维速度结构 .所使用的 5 90 5 4条初至P波到时数据取自ISC的 73个台站对 5 4 0 2个地震的记录报告 ,这些地震和台站都在研究区内 .以水平面上 1°× 1°和不等的深度间隔 (随深度在2 0— 90km之间变化 )划分网格并设置初始三维速度模型 ,用近似弯曲快速射线追踪方法计算走时和射线路径 ,用LSQR方法进行反演 .反演结果的分辨率用检验板方法进行了讨论 ,并引入了定量描述还原程度质量的两个参数 .初步结果表明 :( 1 )天山山脉的 1 0km深度处 ,在东部和西部各有一个明显高速区 ,而在 74°E、41°N附近的低速区可能与天山地表大断层在该处被大幅错开相关 .在 75°E附近的天山山脉下 ,波速在 40— 60km深度偏高 ,而在 60—90km深度 (或更深 )又偏低 ,反映了天山下方构造和物性的复杂性 .( 2 )在由帕米尔构造“结”南侧往北直至天山以北的速度纵剖面上 ,显示了印度 -欧亚板块在帕米尔构造“结”地区的强烈碰撞挤压作用 :在抬高地面形成高原的同时 ,也把浅部速度较低的地壳岩石层介质俯冲拖曳到了深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速度结构 地壳 上地幔 P波 帕米尔地区 地震活动
下载PDF
高斯线调频小波变换及其在地震震相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希强 蕙兰 +3 位作者 曹文海 李红 李永红 季爱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7-616,共10页
基于地震渐变信号在起始点附近信号高频分量比较丰富,但信号幅度较小的特点,本文选取高斯线调频小波作为基函数,研究了不同小波参数和信号参数对其变换结果的影响规律,找出了直接利用变换峰值进行震相识别的误差来源,提出了一种从背景... 基于地震渐变信号在起始点附近信号高频分量比较丰富,但信号幅度较小的特点,本文选取高斯线调频小波作为基函数,研究了不同小波参数和信号参数对其变换结果的影响规律,找出了直接利用变换峰值进行震相识别的误差来源,提出了一种从背景噪声中实现渐变地震震相识别的有效方法——定尺度小波变换比方法,给出了模拟数字信号和实际地震震相识别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相识别 高斯线调频小波 小波变换 渐变地震信号 噪声
下载PDF
使用纵波和横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菲律宾海板块西边缘带和南海地区的深部结构 被引量:27
7
作者 瞿辰 蕙兰 赵大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57-1768,共12页
使用纵波震相及同台同源纵波和横波震相的走时资料及层析成像反演方法,分别给出了菲律宾海板块(PHP)和南海地区的纵波速度Vpf及同台同源的纵波和横波速度Vp和Vs结构.结果表明,(1)PHP与欧亚板块(EUAP)的俯冲接触关系随地段而异... 使用纵波震相及同台同源纵波和横波震相的走时资料及层析成像反演方法,分别给出了菲律宾海板块(PHP)和南海地区的纵波速度Vpf及同台同源的纵波和横波速度Vp和Vs结构.结果表明,(1)PHP与欧亚板块(EUAP)的俯冲接触关系随地段而异,在琉球海沟,PHP向EUAP之下俯冲深达400km;在台湾岛,EUAP先近陡直地俯冲到深度400km,然后折向PHP之下达到660km左右;在马尼拉海沟北段,俯冲板片几乎垂直达到660km附近;在菲律宾海沟,PHP向EUAP之下的俯冲深度超过660km.(2)南海地区之下是一个深达300~400km的宽阔低速区,并且大致在莺琼海盆与700km深处另一低速区曲折相通;在该宽阔低速区内部,有两个小而明显的低速区分别在海口火山和珠江口盆地下方.(3)对Vp和Vs及据其算出的容声速度Vb作分析发现,Vs和Vb的平均扰动量对深度的变化在一些深度范围内是反向的;年龄较大的太平洋板块俯冲体的Vs相对扰动量的平均值大于K的,而在较年轻的PHP俯冲体中则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海板块 南海 深部结构 纵波和横波层析成像
下载PDF
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中国及邻区上地幔间断面的埋藏深度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毅 蕙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3-792,共10页
使用中国及邻区的 1 8个数字化地震台的宽频带三分向远震记录图 ,筛选计算得到了 2 6 3条径向接收函数 ,并拾取了在 41 0km和 6 6 0km间断面上的透射转换震相P41 0 S、P660 S与P波的到时差 .通过调整各台站之下的速度模型中这两个间断... 使用中国及邻区的 1 8个数字化地震台的宽频带三分向远震记录图 ,筛选计算得到了 2 6 3条径向接收函数 ,并拾取了在 41 0km和 6 6 0km间断面上的透射转换震相P41 0 S、P660 S与P波的到时差 .通过调整各台站之下的速度模型中这两个间断面的深度 ,使理论接收函数的P41 0 S、P660 S与P波的到时差与观测值相符 ,最终确定这两个间断面的实际埋藏深度 .结果表明 ,各台站之下 41 0km间断面的平均深度为 40 3km ,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区域性 ,其中北京台、西安台、兰州台和恩施台等的埋藏深度较浅 ,琼中台、CHTO等台较深 .6 6 0km间断面的平均埋藏深度为 6 6 3km ,也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 ,其中牡丹江台和MAJO台的较深 ,琼中台和HYB台的较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方法 上地幔间断面 埋藏深度 中国 数字化地震台
下载PDF
大理岩的剪切波分裂对差应力变化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高原 高原 +3 位作者 李世愚 蕙兰 刘晓红 刘绮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78-784,共7页
利用DZ95型多通道瞬态波形记录仪和GC-100型工程多波参数分析仪,对山东莱州大理岩进行了剪切波分裂观测研究.通过两组岩样的测量,在带有自然优势定向排列裂缝的岩样在无加载状态下发现剪切波的分裂现象,而带有优势层理走... 利用DZ95型多通道瞬态波形记录仪和GC-100型工程多波参数分析仪,对山东莱州大理岩进行了剪切波分裂观测研究.通过两组岩样的测量,在带有自然优势定向排列裂缝的岩样在无加载状态下发现剪切波的分裂现象,而带有优势层理走向的完整岩石则在加载到一定程度下才能观测到剪切波的分裂.随着载荷的增加,多数岩样在临近破坏时都记录到剪切波分裂的时间延迟有一个迅速的抬升,但抬升之前的变化过程不同,不同位置的观测结果也大不相同.实验还发现,在一定压力下,即使载荷保持不变或卸载一加载,岩石中剪切波分裂的时间延迟仍然增加,我们称之为“惯性生长”.在实验中,还少量地记录到一些声发射事件,和人工源的效果一样,也可在接收波形中清楚地分辨出剪切波的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分裂 时间延迟 微裂隙 大理岩 差应力变化
下载PDF
单键群方法与昆仑山-阿尔金山弧型构造顶部地震时空群集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蕙兰 刘振 高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7-206,共10页
本文以单键群(SLC)分析方法为基础,进行了以下研究:(1)对一个地区的地震目录进行分析得到特征键长,并用其对该区地震的时空群集性和离散性进行分析,进而建立分类子目录,以便作针对性的细致处理;(2)定义了几个描述SL... 本文以单键群(SLC)分析方法为基础,进行了以下研究:(1)对一个地区的地震目录进行分析得到特征键长,并用其对该区地震的时空群集性和离散性进行分析,进而建立分类子目录,以便作针对性的细致处理;(2)定义了几个描述SLC构架特点的参数,发展和实现了按时间逐段滑移计算SLC构架和这些参数的办法及程序,考察这些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尤其是大地震前的变化);(3)用以上各软件处理了昆仑山-阿尔金山弧型顶部区域的地震目录,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键群 地震活动 时空群集 昆仑山 阿尔金山
下载PDF
中国西南及邻区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 被引量:11
11
作者 雷建设 蕙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利用ISC报告以及中国和NEIC基本测震台网报告中的 80 974条P波初至到时资料(地震数为 70 5 3,台站数为 16 5 ,且地震和台站都分布在研究区内 ) ,对中国西南及邻区 (北纬10°~ 36°、东经 70°~ 110°)的深至 4 0 0km... 利用ISC报告以及中国和NEIC基本测震台网报告中的 80 974条P波初至到时资料(地震数为 70 5 3,台站数为 16 5 ,且地震和台站都分布在研究区内 ) ,对中国西南及邻区 (北纬10°~ 36°、东经 70°~ 110°)的深至 4 0 0km的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 ,分辨率达 2°×2° .初步结果表明 :①研究区速度的横向不均匀性 ,虽随深度增加而减弱 ,但至 4 0 0km深度时仍很明显 ;②在北纬 16°和 2 4°的纵剖面上 ,可以看到与印度板块向东和欧亚板块相碰撞挤压相对应的速度结构 ,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速度结构的差异 .在东经 90°的纵剖面上 ,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到欧亚板块 (青藏高原 )之下相对应的速度结构也比较明显 ;③在 90km深度的横剖面上 ,由缅甸的密支那至越南的洞海的低速条带 ,可能与红河断裂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上地幔 三维速度结构 分辨率 P波 横向不均匀性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邻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希强 蕙兰 +1 位作者 李红 季爱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7-348,共12页
为了深化对中国大陆及邻区上地幔介质形变强度和方向的空间变化图象、各向异性和剪切波分裂、各向异性以及应变、应变和构造过程关系的认识 ,我们以剪切波在分层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理论为指导 ,以分裂剪切波观测为基础 ,借助数字化地... 为了深化对中国大陆及邻区上地幔介质形变强度和方向的空间变化图象、各向异性和剪切波分裂、各向异性以及应变、应变和构造过程关系的认识 ,我们以剪切波在分层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理论为指导 ,以分裂剪切波观测为基础 ,借助数字化地震资料和高分辨率的信号处理技术 ,给出了对 1 3 6次地震的分析结果 ,得到了 2 0个台站下面的上地幔各向异性介质的变形强度和方向的空间变化图象 ;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 ,对中国大陆及邻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特性及其起源问题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分裂 识别方法 误差估计方法 上地幔 各向异性 中国 大陆
下载PDF
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臧绍先 蕙兰 +1 位作者 魏荣强 元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2-502,共11页
对 1999~ 2 0 0 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在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性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 .分别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地震波速度成像研究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上地幔介质各向异性的研究 ,S波介质品质因子Qβ,俯冲带研究 ,地幔间断面的研究 ,... 对 1999~ 2 0 0 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在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性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 .分别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地震波速度成像研究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上地幔介质各向异性的研究 ,S波介质品质因子Qβ,俯冲带研究 ,地幔间断面的研究 ,地球物质性质的实验研究以及其它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 .指出了各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使用的主要方法和得到的结果 .从这 4年的研究中可以发现 ,中国的科学家在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性质的研究中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 :一些原有领域中的研究更加深入 ;开辟了新的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球内部结构 物质物理性质 地震层析成像 介质各向异性 俯冲带 地幔间断面
下载PDF
接收函数CCP-PWS偏移方法探测中国东北地区620km深处低速层 被引量:10
14
作者 沈旭章 蕙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3,共9页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CCDSN台网4个台站和PASSCAL 19个台站的802条远震接收函数,以三维地壳上地幔速度模型为背景,用共转换点相位加权叠加(CCP-PWS)偏移技术,对研究区(120°~132°E,38°~48°N)上地幔间断面进行了成像....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CCDSN台网4个台站和PASSCAL 19个台站的802条远震接收函数,以三维地壳上地幔速度模型为背景,用共转换点相位加权叠加(CCP-PWS)偏移技术,对研究区(120°~132°E,38°~48°N)上地幔间断面进行了成像.结果表明:在深度620km附近存在一个明显的低速层,而且在更靠近研究区西太平洋俯冲带东部较浅,深度约600km.经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认为该低速层很可能是由西太平洋俯冲板块中的洋壳从俯冲板块分离并滞留堆积而形成.另外,受西太平洋俯冲板块的影响,660km间断面深度在研究区明显增大,最深达到700km,而且在其东北角明显呈现为多级间断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共转换点相位加权叠加 620km低速层 西太平洋俯冲板块
原文传递
剪切波在双层方位各向异性介质传播中分裂参数的变化特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希强 蕙兰 +4 位作者 郑治真 高原 李红 马延路 梁凯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80-690,共11页
以质元运动方程和应力应变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各向异性介质的波动方程.从数学上对体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进行了严格的数学推导,给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三种体波波速与介质弹性常数及波传播方向的数学关系.由此对剪切波在单层和双层... 以质元运动方程和应力应变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各向异性介质的波动方程.从数学上对体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进行了严格的数学推导,给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三种体波波速与介质弹性常数及波传播方向的数学关系.由此对剪切波在单层和双层弱方位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分裂行为进行了系统讨论,给出了合成分裂参数、每一层分裂参数与入射剪切波偏振方向的数学表达式.假定每一层分裂参数之后,得到了合成分裂参数随入射方位角变化的合成地震图.研究表明,剪切波在双层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两对分裂剪切波可用一合成分裂因子来描述.由合成分裂因子确定的分裂参数随入射剪切波偏振方向的变化呈现出π/2的变化周期.其结果可用于双层各向异性介质反演研究,对进一步解释板块运移、地幔对流规模、深源地震成因、浅部地震构造及深部力源问题等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 双层方位 各向异性介质 地震波 分裂参数
下载PDF
单键群方法的算法研究和程序实现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振 蕙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7-65,共9页
对时空单键群计算方法进行了细致研究,在程序设计上采用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建立了功能强、效率高的单键群计算模块和图形显示软件。
关键词 时空单键群 算法研究 程序实现 地震群集
下载PDF
接收函数反演上地幔速度结构和间断面的剥壳遗传算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蕙兰 杨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2-389,共8页
探讨了使用台站接收函数反演得到上地幔速度结构和间断面深度的一种方法———剥壳遗传算法 .由地表至深部分成几个深度段 ,逐段反演速度结构 ,并在接收函数曲线上剥离浅处间断面的多次反射震相和反射转换震相对深部间断面的一次透射转... 探讨了使用台站接收函数反演得到上地幔速度结构和间断面深度的一种方法———剥壳遗传算法 .由地表至深部分成几个深度段 ,逐段反演速度结构 ,并在接收函数曲线上剥离浅处间断面的多次反射震相和反射转换震相对深部间断面的一次透射转换相的影响 .在每一深度段使用浮点编码、算术杂交和非均匀变异的遗传反演方法 ;在 10次独立反演后 ,依据适应度选出 5 0个优秀模型 ,对其加权平均得到该段的最终速度结构 .所形成的方法和程序 ,用iasp’91模型进行数值检验之后 ,又反演了海拉尔台的观测接收函数 ,给出台下深至 70 0km的速度结构和主要间断面埋藏深度及速度跃变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剥壳遗传算法 上地幔速度结构 间断面深度 反演
下载PDF
川青藏地区的地震活动及震源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原 蕙兰 +2 位作者 刘振 马林 吴忠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3-422,共10页
在分析区域地震活动和构造环境及利用GDSN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分析震源破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余震资料,讨论了1988~1990年发生在四川和青海的9次强震的震源破裂和余震分布特征,分析了四川、青海、西藏相邻区域内的地震能... 在分析区域地震活动和构造环境及利用GDSN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分析震源破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余震资料,讨论了1988~1990年发生在四川和青海的9次强震的震源破裂和余震分布特征,分析了四川、青海、西藏相邻区域内的地震能量迁移,并用单键群分析方法对197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总体图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地震的震源性质与构造应力环境相符,但青海地震的震源都具有较大的逆掩分量,与过去的走滑震源性质不同,而四川地震的震源P轴不接近水平方向与当地的“Y”字形复杂构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震源特征 地震迁移 四川 青海 西藏
下载PDF
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单键群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高原 蕙兰 马延路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6-91,共6页
利用单键群 (即SLC)分析方法 ,通过有关SLC特征参量的时间滑移分析 ,结合 1970年以来的区域地震活动和构造环境 ,分析了川滇西部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之 70年代和 80年代 ,90年代的地震活动在总体上是处于中等强度的活动水平。文章认为 ,... 利用单键群 (即SLC)分析方法 ,通过有关SLC特征参量的时间滑移分析 ,结合 1970年以来的区域地震活动和构造环境 ,分析了川滇西部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之 70年代和 80年代 ,90年代的地震活动在总体上是处于中等强度的活动水平。文章认为 ,SLC方法考虑了地震事件的时空关联性 ,可以用来分析区域地震活动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键群 地震活动 川滇地区 地震群集 键长
下载PDF
地球内核的地震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乐 蕙兰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2期238-245,共8页
 介绍和讨论了用地震学观测资料和方法研究内核所取得的各种不同的最新结果.内核差异旋转的研究结果争论很大,Souriau和宋晓东给出的差异转速值分别为(0±0.2)°/a和(0.15-1.1)°/a.内核上部数百公里厚度的层区内,西半球...  介绍和讨论了用地震学观测资料和方法研究内核所取得的各种不同的最新结果.内核差异旋转的研究结果争论很大,Souriau和宋晓东给出的差异转速值分别为(0±0.2)°/a和(0.15-1.1)°/a.内核上部数百公里厚度的层区内,西半球比东半球各向异性强,即存在明显的半球尺度上的差异.资料和研究表明,在内核浅部似乎是各向同性的,而其余部分是各向异性的,由此需要提出一个过渡带模型来解释内核各向异性的径向和横向变化.通过大量资料分析还发现,在半径约300km的中心区域,其各向异性比浅部更强.这成为"最内核"存在的证据,并从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内核结构:上内核、过渡带、下内核、最内核.介质品质因子的研究指出内核高波速区却是波动能量高衰减区,与在地幔中两者的相关规律性很不相同.内核的横波研究虽然更为困难,但也有少数学者做了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核 差异旋转 各向异性 不均匀性 最内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