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式管理政策创新扩散的时空特征、路径模式与驱动因素——基于重大公共危机治理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吴光芸 周芷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3,共8页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封闭式管理政策在短短16天内实现了从地方政府创新至全国性的扩散,在扩散时间上符合“S”形曲线规律,呈现出缓慢扩散至迅速扩散至缓慢扩散的特征;在扩散的空间上受到毗邻效应、涟漪效应、等级效应和交通效应的影响;在...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封闭式管理政策在短短16天内实现了从地方政府创新至全国性的扩散,在扩散时间上符合“S”形曲线规律,呈现出缓慢扩散至迅速扩散至缓慢扩散的特征;在扩散的空间上受到毗邻效应、涟漪效应、等级效应和交通效应的影响;在扩散路径上表现为四种模式:自上而下的层级扩散模式、自下而上的吸纳辐射扩散模式、同一层级的区域间扩散模式和不同发展水平区域间政策跟进扩散模式。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治理重大公共危机时,一方面陷入了“反应式治理”的被动回应局面,在官僚体制作用下被诱致或被强迫采纳政策创新;另一方面源于竞争、学习和模仿机制,在同侪压力之下主动扩散封闭式管理政策,并联动多个部门协同治理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的出现迫使地方政府打破固有的决策模式,公共政策能够迅速地得以创新并扩散,但也暴露出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制度限制和能力缺陷。因此,有必要构建科学的危机风险评估机制,建立权威高效的常态化危机管理体制,完善以人为本的智慧危机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治理 封闭式管理 扩散模式 反应式治理 行为逻辑
原文传递
双向增权:数字平台何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基于D县“T号”运行机制的研究
2
作者 吴光芸 周芷 《电子政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13,共12页
数字平台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催化治理场域内跨组织参与、多主体互动的同时产生了共享、协作等内衍变量,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应然之需和实然之境。通过构建数字平台的“技治耦合-增权赋能”分析框架,以Q省D县为例,探究数字平台赋能乡村产业... 数字平台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催化治理场域内跨组织参与、多主体互动的同时产生了共享、协作等内衍变量,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应然之需和实然之境。通过构建数字平台的“技治耦合-增权赋能”分析框架,以Q省D县为例,探究数字平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内驱机制和本土逻辑。研究发现,基于“政治权威”与“市场激励”的结构条件,面向政治任务的强制机制和属地责任的社会规范,数字平台应运而生;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和合作构筑了“行政借势”与“多维造势”两种统合模式,即协同式联动“东-西”资源调配与整合式连接“产-销”流量生产、增能式驱动“旧-新”产业循环与联盟式转化“商-民”共享价值。数字平台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中形塑出多轨道、制度化的自主性建构机制、伙伴联盟机制、网络嵌入机制和组织协作机制,并通过机制耦合的迭代驱动效应,在国家与社会“双向增权”的力量下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由于数据架构的平台体系不可避免地存在潜在风险与治理偏差,应基于乡土禀赋的内生基础与数字平台的外嵌机制的耦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强化数字平台的制度规范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数字平台成果赋能全产业链,实现数字平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长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 乡村治理 数字治理 数字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政治交易成本及其治理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光芸 周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47-52,共6页
基于交易成本政治学理论,以政治合同、政治治理结构和有限理性为逻辑起点,发现公共政策的制定涵盖五大政治交易成本,即信息成本、利益博弈成本、执行监督成本、审计及不适应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这些交易成本相互交织致使政策低效或失... 基于交易成本政治学理论,以政治合同、政治治理结构和有限理性为逻辑起点,发现公共政策的制定涵盖五大政治交易成本,即信息成本、利益博弈成本、执行监督成本、审计及不适应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这些交易成本相互交织致使政策低效或失灵。信息拥堵、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制度约束以及环境限制五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均对政治交易成本产生影响。政治交易成本的攀升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愈发困难,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所减弱。为此,应建立有效可信的承诺机制、制订激励方案、实施授权机制、增强信誉机制、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构建良好外部环境,以期优化公共政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制定 交易成本 委托代理 可信承诺
下载PDF
城市增长工具联盟: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政策工具选择--基于我国45个试点城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光芸 周芷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4,共10页
基于“资源—情境—制度”三个维度,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工具选择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索我国45个试点城市的青年发展型建设路径。研究发现,以城市资源禀赋和城市情境需求为基础,45个试点城市通过“供... 基于“资源—情境—制度”三个维度,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工具选择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索我国45个试点城市的青年发展型建设路径。研究发现,以城市资源禀赋和城市情境需求为基础,45个试点城市通过“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三类主要政策工具实现了强制机制、府际竞争和社会规范的制度环境压力之下青年发展型城市初级试点阶段的工具选择。其中,政策工具选择构筑了多重因子组合的复杂因果关系,耦合为“情境赋权—压力回应”型、“资源增能—压力回应”型以及“多重引领—耦合驱动”型三重路径,并连接与交汇形成“城市工具增长联盟”,这可视为因果链序列的组态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发展型城市 政策试点 政策工具 “合法性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变迁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光芸 周芷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45-57,共13页
间断-平衡理论被西方学者广泛用来研究政策制定和政策变迁模式,分析政策变迁长期渐进平衡与短期间断突变的糅合。运用此理论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变迁,发现其历经政策平衡期(1978—1985)—政策间断期(1986—1999)—政策... 间断-平衡理论被西方学者广泛用来研究政策制定和政策变迁模式,分析政策变迁长期渐进平衡与短期间断突变的糅合。运用此理论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变迁,发现其历经政策平衡期(1978—1985)—政策间断期(1986—1999)—政策平衡期(2000—2005)—政策间断期(2006—2012)—政策平衡期(2013年至今)五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间断式平衡发展脉络。在我国稳定的政治制度与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双重基础之上,宏观政治领导人的更替、社会舆论的影响、焦点的未成年人案件和"局外人"动员成为决策系统注意力转移的触发因素,政策图景的变化、注意力的转移和政策制定者的路径依赖均能有效推动政策垄断的建立与崩溃,最终形成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的间断式平衡变迁。间断-平衡理论解释中国公共政策问题还存在理论局限,应合理修正,从而使之更有效解释中国公共政策变迁规律与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平衡理论 未成年人保护政策 注意力 路径依赖
原文传递
政策不作为:基本类型、驱动因素与治理展望
6
作者 吴光芸 周芷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78,共6页
考察并审视政策过程可以发现,公共政策实践中政策不作为现象大量存在。政策不作为是指决策者对社会问题“无所作为”的情况,包括五种类型:有计划的政策不作为、意识上的政策不作为、受迫的政策不作为、不情愿的政策不作为和无意的政策... 考察并审视政策过程可以发现,公共政策实践中政策不作为现象大量存在。政策不作为是指决策者对社会问题“无所作为”的情况,包括五种类型:有计划的政策不作为、意识上的政策不作为、受迫的政策不作为、不情愿的政策不作为和无意的政策不作为。政策不作为的驱动因素,包括政策制定者的行为模式、公共组织的信息病态、政府机构和程序的缺陷运作以及网络结构的不协调和可行性缺乏。基于此,应从政策不作为研究的四个探索方向即识别政策不作为、解释政策不作为、评估政策不作为和治理政策不作为入手,通过对其深入分析,不断丰富和推进政策科学对政策不作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不作为 驱动因素 网络结构 注意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