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64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多中心单盲研究 被引量:476
1
作者 赵继宗 定标 +8 位作者 王任直 王德江 王硕 袁葛 康帅 赵元立 季楠 叶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2期2238-2242,共5页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的传统开颅、CT引导血肿吸引和微骨窗入路三种手术方法,分析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10日,国内135家医疗单位手术治疗2464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例,完成3个月随访,采用多中心单盲研究方法比较不同手术方式...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的传统开颅、CT引导血肿吸引和微骨窗入路三种手术方法,分析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10日,国内135家医疗单位手术治疗2464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例,完成3个月随访,采用多中心单盲研究方法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疗效。结果2464例中传统组639例,微骨窗组409例,吸引组1416例。1个月累计病死率19.3%,3个月累计病死率21.1%。术前Glasgow昏迷评分(GCS)≤8分的病人,术后3个月病死率是GCS≥8分的3.5倍;术后有并发症者,术后3个月病死率是无并发症者的4.4倍;丘脑出血术后3个月病死率是皮层出血病人的2.4倍。3个月的病死率传统组(24.6%)高于微骨窗组(17.6%)和吸引组(20.6%)。三组间术后并发症,传统组(29.9%)与吸引组(2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微骨窗入路及CT引导吸引术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病死率与致残率,以及预后的改善情况,优于传统开颅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微创神经外科 颅骨切开术 CT引导吸引术 微骨窗入路 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治疗 多中心 GLASGOW昏迷评分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侵袭手术治疗——前瞻随机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69
2
作者 庞力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1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11个医院应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 ,内科组 10 5例 ,微侵袭外科组 14 4例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与微侵袭外科治疗近期 (1个月 )和远期随访 (6个月 )。结果 :近期疗效外... 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11个医院应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 ,内科组 10 5例 ,微侵袭外科组 14 4例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与微侵袭外科治疗近期 (1个月 )和远期随访 (6个月 )。结果 :近期疗效外科组明显好于内科组 (P <0 0 0 1) ;近期死亡率在两组间无差别 :内科组近期死亡 12例 ,死亡率 11 4% ,外科组近期死亡 13例 ,死亡率 9 0 % (P =0 471)。远期疗效外科组明显好于内科组 (P =0 0 0 6) ;远期死亡率外科组低于内科组 :内科组远期死亡 7例 ,死亡率 7 5 % ,外科组远期死亡 4例 ,死亡率 3 1% (P =0 0 13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微侵袭手术
原文传递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比较 被引量:101
3
作者 庞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 比较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定向引流术)和锁孔血肿清除术(锁孔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和适用范围。方法 观察44例定向引流术和70例锁孔术各项临床指标、近期(术后1个月)和远期(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 目的 比较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定向引流术)和锁孔血肿清除术(锁孔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和适用范围。方法 观察44例定向引流术和70例锁孔术各项临床指标、近期(术后1个月)和远期(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预后优良率、近期死亡率、远期预后优良率、远期死亡率在定向引流术组和锁孔术组中分别为:29.5%和35.7%,36.4%和45.7%,4.6%和12.9%,64.3%和65.6%,4.8%和1.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术式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侵袭手术 定向引流术 锁孔术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97
4
作者 毛颖 陈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阐述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CSHAs)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至 2 0 0 0年收治 2 0例CSHAs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2 0例CSHAs占同期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 16 .3%。临床常见表现为视... 目的 阐述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CSHAs)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至 2 0 0 0年收治 2 0例CSHAs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2 0例CSHAs占同期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 16 .3%。临床常见表现为视力丧失、复视、头痛、面部麻木和眼外肌麻痹。术前以CT和MRI为主要诊断方法 ,但缺少特征性表现 ,误诊率达 38.9%。 2 0例患者均经改良翼点开颅伴 (或 )不伴眶颧弓切断 ,其中经硬脑膜外入路取瘤 13例 ,经硬脑膜下入路 7例。经硬脑膜外入路和硬脑膜下入路肿瘤全切除分别为 12例 (92 .3% )和 0 ,不全切除分别为 1例 (7.7% )和 7例(10 0 % )。平均随访 3年 ,硬脑膜外入路组全部有改善 ,无肿瘤复发。硬脑膜下入路组无改善和加重各 4 0 %和 6 0 %。肿瘤不全切除者肿瘤增大 2例 ,不变或缩小 3例 ,其中 2例术后曾放疗或伽玛刀治疗。结论 对中年女性患海绵窦内肿瘤 ,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经颅底开颅和硬脑膜外入路切除CSHAs应为首选方法 ,不全切除者术后可辅以放射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窦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神经导航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5
作者 吴劲松 +2 位作者 洪汛宁 毛颖 杜固宏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62-666,共5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DTI)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神经导航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 9例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 ,随机分为实验组 (融合DTI影像导航 )和对照组 (传统影像导航 )。实验组患者应用DTI重建以锥体束为主的脑白质纤维...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DTI)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神经导航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 9例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 ,随机分为实验组 (融合DTI影像导航 )和对照组 (传统影像导航 )。实验组患者应用DTI重建以锥体束为主的脑白质纤维束 ,采用多影像融合技术将DTI与传统的导航影像相融合 ,应用于神经导航手术。结果  (1)实验组 2 5例 ,对照组 2 4例 ,两组病例术前均衡性良好。 (2 )对照组肿瘤全切率 5 0 0 % ,实验组 80 0 % (P <0 0 5 )。 (3)对照组术后致残率 75 0 % ,实验组 2 0 0 % (P <0 0 1)。 (4)预后评估 :对照组Karnofsky预后评分 (KPS) 6 9 5 8± 2 3 4 9,实验组KPS84 80± 2 3 4 9(P <0 0 5 ) ;对照组优良率 (KPS =90~ 10 0 ) 37 5 % ,实验组 72 0 % (P <0 0 5 )。 (5 )对照组住院时间 2 4 2 5± 8 17d ,实验组 17 89± 5 4 7d(P <0 0 5 )。结论 DTI影像应用于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导航手术 ,可提供病灶与邻近锥体束间的三维可视化解剖信息 ,指导肿瘤最大范围切除并有效保护锥体束 ,显著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降低患者术后致残率 ,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锥体束 脑肿瘤 神经导航 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85
6
作者 刘正言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去骨瓣减压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和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 被引量:71
7
作者 高亮 +7 位作者 黄峰平 金毅 吴雪海 谢嶸 吴惺 谢清 姚成军 朱剑虹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治疗的指导意义及阶梯式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2004年1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GCS 3~5分55例,6~8分73例全部行脑室内颅内压... 目的探讨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治疗的指导意义及阶梯式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2004年1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GCS 3~5分55例,6~8分73例全部行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术,116例行Codman脑室探头置入颅内压监测术,12例行Camino脑室探头颅内压监测术。根据颅内压变化予以相应的阶梯式治疗,以达到理想的颅内压控制及维持脑灌注压。结果预后良好72例(56.3%);中残12例(9.4%);重残23例(18.0%);植物状态10例(7.8%);死亡11例(8.6%)。结论脑室内颅内压监测下通过阶梯式治疗能有效控制颅内压,维持脑灌注压,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颅脑损伤 治疗 监测 预后
原文传递
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中期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61
8
作者 顾宇翔 毛颖 +2 位作者 宋冬雷 朱巍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评价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中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对75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早期(3d之内)、中期(3~10d)进行手术治疗,以格拉斯哥术后... 目的评价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中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对75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早期(3d之内)、中期(3~10d)进行手术治疗,以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GOS)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81个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77个,包裹4个。恢复良好53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9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HuntⅠ~Ⅲ级的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Ⅳ、Ⅴ级患者,时间早期(3d之内)与中期(3~10d)施行手术后的GO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早、中期显微手术是治疗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中期
原文传递
华东地区颅脑创伤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0
9
作者 胡锦 姚海军 +16 位作者 刘永 奚才华 谢叻 吴巧娇 付朝伟 汪业汉 傅先明 惠国桢 傅震 杨卫忠 石松生 吕世亭 刘伟国 徐庚生 洪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了解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住院病人诊治现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早期救治颅脑创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华东六省一市80家协作医院2004年全年收治的颅脑创伤住院患者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调查研究,由经治医生严格填写“颅脑创伤流... 目的了解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住院病人诊治现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早期救治颅脑创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华东六省一市80家协作医院2004年全年收治的颅脑创伤住院患者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调查研究,由经治医生严格填写“颅脑创伤流行病学调查表”,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所有颅脑创伤住院患者数据,并进行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研究共收回有效调查表15611份,男:女为3.24:1,平均年龄(39.61±17.90)岁,高发年龄在17~60岁;农民(42.02%)、工人(29.47%)和学生及儿童(9.57%)是前三位发病人群,且文化程度以中学(51.74%)和小学(31.42%)为主。公路(62.34%)、家中(12.80%)、公共场所(10.86%)是颅脑损伤主要发生地点,交通伤(60.42%)、高处坠落伤(13.11%)、击打伤(11.72%)和平地跌倒(10.03%)是主要致病原因。合并伤以颌面部最多(36.26%),其次为四肢(14.94%)和体表(10.62%)及胸部合并伤(9.13%)。首次发现重型颅脑创伤(20.14%)住院比例已经超过中型损伤(18.09%)。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病死率为6.50%,交通伤患者预后程度较其他组差(χ^2=290.59,P〈0.001)。患者出院后仅1.27%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结论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主要致病原因为交通伤害,发病群体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必须加强颅脑创伤的预防、干预和救治工作,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教育,尤其重视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流行病学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和外伤后癫痫的预防及治疗指南(草案) 被引量:54
10
作者 全国神经外科癫痫防治协助组 +10 位作者 郑康 卢亦成 王硕 刘伟国 张祖勇 史继新 李昭杰 徐如祥 漆松涛 章翔 杨卫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189-1190,共2页
关键词 外科围手术期 外伤后癫痫 神经外科 治疗指南 预防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
原文传递
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与疾病负担影响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51
11
作者 袁强 刘华 +8 位作者 姚海军 孙一睿 吴惺 吴雪海 金毅 高亮 胡锦 毛颖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了解颅内压(ICP)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TBI)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对预后和经济负担的影响。方法抽取上海市5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重型TBI住院患者535例,按是否行ICP监测分为两组(ICP组和非ICP组... 目的了解颅内压(ICP)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TBI)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对预后和经济负担的影响。方法抽取上海市5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重型TBI住院患者535例,按是否行ICP监测分为两组(ICP组和非ICP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急性期总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寿命年费用及质量调整寿命年费用。结果重型TBI患者行ICP监测的比例为28.0%。ICP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16.7%,显著低于非ICP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32.2%(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ICP监测的患者死亡风险仅为非ICP监测患者的0.32倍(95%CI,0.19,0.54)。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行ICP监测可使病死率下降15.5%,但平均多耗费住院费用69620元(P〈0.001);行ICP监测的寿命年费用中位数为5995元,显著高于未行ICP监测的寿命年费用中位数2236元(P〈0.001);行ICP监测的质量调整寿命年费用中位数为11558元,显著高于未行ICP监测的寿命年费用中位数3938元(P〈0.001)。结论我国重型TBI行ICP监测的比例仍较低,重型TBI患者行ICP监测可能会增加经济负担,但却大大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创伤 颅内压监测 预后 经济负担
原文传递
颅脑外伤后的代谢变化和营养支持 被引量:49
12
作者 杨慕龙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7-98,共2页
现已知道,创伤后具有高代谢反应的特征,表现为:(1)高能量代谢—能量消耗和需求均增加;(2)高分解代谢—组织成份的丢失,表现为高尿氮和负氮平衡;(3)糖耐受性降低—对糖负荷的反应类似于糖尿病[1]。颅脑外伤后的代谢变... 现已知道,创伤后具有高代谢反应的特征,表现为:(1)高能量代谢—能量消耗和需求均增加;(2)高分解代谢—组织成份的丢失,表现为高尿氮和负氮平衡;(3)糖耐受性降低—对糖负荷的反应类似于糖尿病[1]。颅脑外伤后的代谢变化具有上述特征,但由于中枢神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代谢 营养
原文传递
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7
13
作者 陈亮 毛颖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2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 :分析同位素和CT脑池造影对脑脊液鼻漏定位诊断的价值 ,比较各种手术入路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脑脊液鼻漏手术疗效 ,并与术前定位比较。结果 :2 0例行同位素检查者有 1 6例 (80 % )、2 4例行CT脑池造影者有 1 9例 (79% )... 目的 :分析同位素和CT脑池造影对脑脊液鼻漏定位诊断的价值 ,比较各种手术入路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脑脊液鼻漏手术疗效 ,并与术前定位比较。结果 :2 0例行同位素检查者有 1 6例 (80 % )、2 4例行CT脑池造影者有 1 9例 (79% )定位准确。术后 2 6例 (74% )获得随访 ,随访中有 2 1例患者鼻漏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同位素和CT脑池造影是提高定位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方法。经额硬膜外入路修补前颅底漏口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鼻漏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3144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6
14
作者 姚海军 胡锦 +1 位作者 袁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144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4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女比为3.62∶1,21~50岁者占59.70%;农民占45.83%,工人占28.85%;交...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144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4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女比为3.62∶1,21~50岁者占59.70%;农民占45.83%,工人占28.85%;交通事故占69.85%,高处坠落占14.41%;60.31%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8.30%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大骨瓣减压术、14.92%行颅内血肿清除术;住院时间(25.00±31.08) d,住院费用(30845.31±33809.51)元,预后不良者占50.10%。结论中青年男性体力劳动者是重型颅脑损伤主要受害群体,交通事故是主要致伤原因,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住院时间较长、治疗费用较高,预后不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特点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前颅底缺损重建的长期临床随访 被引量:45
15
作者 宋冬雷 李士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随访观察50例前颅底缺损重建病例的长期疗效。方法手术中前颅底缺损只重建硬脑膜不行骨移植,术后定期临床随访及行CT、MRI检查。结果50例病人的前颅底骨缺损范围为:前后径2~6cm(平均35cm),左右径2~5c... 目的随访观察50例前颅底缺损重建病例的长期疗效。方法手术中前颅底缺损只重建硬脑膜不行骨移植,术后定期临床随访及行CT、MRI检查。结果50例病人的前颅底骨缺损范围为:前后径2~6cm(平均35cm),左右径2~5cm(平均28cm),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5年(平均2年),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脑膜脑膨出现象,其中32例病人得到CT或MRI证实。结论手术中只要将颅底正常硬脑膜修补完整,或选用力学性能接近甚至超过正常硬脑膜的材料进行修补,再辅以带蒂颅骨膜瓣等方法加强颅底重建后,术后颅内压不高,在通常的颅底缺损范围内(缺损直径不超过4cm),一般不会发生脑膜脑疝出,不必行颅底骨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颅底缺损 前颅底重建 修复术 脑外科手术
下载PDF
术中磁共振影像神经导航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初步应用(附61例分析) 被引量:42
16
作者 吴劲松 毛颖 +2 位作者 姚成军 庄冬晓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05-109,共5页
目的总结术中磁共振影像(iMRI)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初步经验。方法2006年3月~2006年12月,61例脑胶质瘤病人接受iMRI神经导航手术。结果手术总耗时2.5~8.5 h,平均(5.2±1.5)h。图像质量良好49例(80.3%),一般7例(11.5%),差5... 目的总结术中磁共振影像(iMRI)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初步经验。方法2006年3月~2006年12月,61例脑胶质瘤病人接受iMRI神经导航手术。结果手术总耗时2.5~8.5 h,平均(5.2±1.5)h。图像质量良好49例(80.3%),一般7例(11.5%),差5例(8.2%)。56例图像质量优良的病人中,iMRI扫描次数2~5次,平均(2.6±0.8)次;其中2次32例,3次16例,4次5例,5次3例;24例(42.9%)经iMRI发现肿瘤切除范围未达术前计划,仍需进一步切除。无iMRI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iMRI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可实时纠正术中脑移位误差,精确定位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边界,定量评估手术切除范围,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术中磁共振成像 神经导航
下载PDF
烟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7
作者 陈诤 毛颖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10期761-764,共4页
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文章对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作了综述 ,并就烟雾病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成年患者和儿童患者间的差别 ,以及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的方法、效果、时机等进行阐述 ,认为积极的外科治疗... 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文章对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作了综述 ,并就烟雾病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成年患者和儿童患者间的差别 ,以及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的方法、效果、时机等进行阐述 ,认为积极的外科治疗较内科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 颅内外血管吻合术 发病机制 MMD
下载PDF
蝶骨嵴脑膜瘤诊治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44
18
作者 郭欢欢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740-742,共3页
作者将近12年来收治的72例蝶骨嵴脑膜瘤按是否采用显微技术、肿瘤部位及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内侧型肿瘤全切除率,显微手术组和非显微手术组分别为65%和20%(P<0.01);外侧型肿瘤全切除率分别为100%和77%(P... 作者将近12年来收治的72例蝶骨嵴脑膜瘤按是否采用显微技术、肿瘤部位及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内侧型肿瘤全切除率,显微手术组和非显微手术组分别为65%和20%(P<0.01);外侧型肿瘤全切除率分别为100%和77%(P>0.05%)。显微手术组和非显微手术组死亡率分别为6.7%和11.9%(P>0.05);手术致残率分别为33.3%和64.3%(P<0.001);长期随访患者优良率;内侧型肿瘤分别为87.5%和16.7%(P<0.05);外侧型肿瘤分别为66.7%和75%(P>0.05)。作者认为,CT、脑血管造影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蝶骨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神经导航外科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37
19
作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导航外科 神经导航技术 临床应用 CT MRI 微侵袭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312例临床分析及长期随访 被引量:41
20
作者 丁兴华 杜固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医学发展对本病诊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上海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1974年5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312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3个时期比较其诊断与治疗进展情况,说明近年来医学发展对本病诊治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学发展对本病诊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上海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1974年5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312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3个时期比较其诊断与治疗进展情况,说明近年来医学发展对本病诊治的影响.结果本组312例中,男188例,女124例,男:女=1.52:1;年龄14~72岁,平均39岁;多发性肿瘤20例,共331个肿瘤,最常见于小脑半球或蚓部,其次是脊髓,亦可偶见于幕上;有明确家族史者19例(6.1%),确诊VHL病20例(6.4%).在前期(1974年5月至1989年7月)CT和气脑、脑室造影是主要诊断方法,术前确诊率42%;中期(1989年8月至1996年12月)和后期(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CT和MRI是主要诊断手段,术前确诊率分别为58%、92%;后期还开展术前栓塞治疗.肿瘤全切率三个时期分别为83%、80.5%、97.9%,术后死亡率分别为8%、7.8%、3.1%.长期随访KPS>80分者三组分别为88.5%、92.1%、79.7%,死亡率分别为8.2%、0、3.1%.结论本病诊断主要依靠MRI,对可疑病人应做DSA检查,但早期诊断仍存在问题;手术治疗可靠有效,肿瘤全部切除可治愈本病;但实质性、家族性、多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B)特别是位于脑干、脊髓时治疗仍较困难;家族性HB(VHL病),因累及脏器多,易复发,愈后较散发性差,而临床医生应加强对VHL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长期随访 VHL病 治疗 确诊率 结论 时期 手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