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金华北山之游──徐霞客后期旅游探险生活的序幕
被引量:
3
1
作者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31-34,共4页
金华北山之游──徐霞客后期旅游探险生活的序幕周舸岷徐霞客(1587-1642)研究者一般都把徐霞客的旅游探险生活划分为前、后两期,即把他50岁以前的旅游探险生活划归前期,51岁(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以后划为后...
金华北山之游──徐霞客后期旅游探险生活的序幕周舸岷徐霞客(1587-1642)研究者一般都把徐霞客的旅游探险生活划分为前、后两期,即把他50岁以前的旅游探险生活划归前期,51岁(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以后划为后期。认为他前期的旅游探险,虽然到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霞客
金华北山
《徐霞客游记》
浙游日记
探险
三洞
兰溪
岩溶地貌
岩溶地区
地理学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87-92,共6页
一、《世说新语》一书的性质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是古代小说的一种,属于“杂录”或“杂事”一类。全书约一千二百三十条,自《德行》至《仇隙》按内容性质分为三十六篇。各条文字都很短:长的两百左右。
关键词
世说新语
语言特征
古代小说
言语特征
品评人物
叙述性语言
魏晋清谈
修饰
记言
性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独树一帜的袁枚游记文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1-4,共4页
与蒋士铨(1725—1785)、赵翼(1727—1814)並称乾隆三大家的清代著名诗人袁枚(1716—1797),是当时文坛上极有影响的人物。他不但有较为进步的诗歌理论“性灵说”,而且以其直抒性灵的方式,写出了不少清新灵巧的能令人耳目一新的诗作,从而...
与蒋士铨(1725—1785)、赵翼(1727—1814)並称乾隆三大家的清代著名诗人袁枚(1716—1797),是当时文坛上极有影响的人物。他不但有较为进步的诗歌理论“性灵说”,而且以其直抒性灵的方式,写出了不少清新灵巧的能令人耳目一新的诗作,从而打破了当时文坛上拟古和以考据文字为诗的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记文
山水景观
袁枚
友好交往
描摹
人与人
诗歌理论
文字
主观感受
性灵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晋没有典型的玄言诗吗?——从《兰亭诗》看东晋玄言诗
被引量:
1
4
作者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51-53,共3页
出现于西晋末年、盛行于东晋一代的玄言诗,是一种什么样的诗,这个问题似乎不难解答,因为南朝人为我们作了不少介绍:刘家沈约说:“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同一朝...
出现于西晋末年、盛行于东晋一代的玄言诗,是一种什么样的诗,这个问题似乎不难解答,因为南朝人为我们作了不少介绍:刘家沈约说:“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同一朝代的檀道鸾说:“郭璞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询及太原孙绰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诗骚之体尽矣。”梁刘勰说:“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仅说:“江东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能争雄。”同朝的钟嵘则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玄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这几段话涉及玄言诗产生的社会背景、玄言诗盛行的年代和盛况、玄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兰亭诗
东晋
代表作家
道德论
孙绰
思想内容
玄学
南朝
道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京剧学唱与汉语语音知识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79-84,共6页
文章运用汉语语音知识,通过对一系列京剧唱腔例子的分析,较为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传统京剧的舞台语言“韵白”;京剧吐字行腔的原则“依字行腔”;京剧演唱富有特色性的艺术手段“切音唱法”和“衬字”运用等问题.既有一定学术性,对业...
文章运用汉语语音知识,通过对一系列京剧唱腔例子的分析,较为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传统京剧的舞台语言“韵白”;京剧吐字行腔的原则“依字行腔”;京剧演唱富有特色性的艺术手段“切音唱法”和“衬字”运用等问题.既有一定学术性,对业余京剧学唱者又有一定实际操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语音
汉语语音
京剧唱腔
依字行腔
韵白
《中原音韵》
程式规范
舞台语言
“字正腔圆”
调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清谈家的言语修养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49-56,共8页
一、魏晋清谈的盛行和两晋的言文分途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盛行标榜老壮虚无学说,剖析名理,品评人物和讨论才性的风尚,称为清谈,又叫清言或玄谈等。从《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一书所载魏晋清谈家的活动情况看,当时清谈大致有两种...
一、魏晋清谈的盛行和两晋的言文分途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盛行标榜老壮虚无学说,剖析名理,品评人物和讨论才性的风尚,称为清谈,又叫清言或玄谈等。从《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一书所载魏晋清谈家的活动情况看,当时清谈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题性的:或析老庄,或讲小品,或论才性,或辩有无。进行的时候,主客往复问难,弥时累日,废寝忘餐,非得辩个舒心畅怀,不能罢休。凡是这种清谈,主讲者须有专攻,如王衍“惟以谈老庄为事”,殷浩“才性”是其胜场。《世说·文学》(以后凡引《世说》,只举篇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清谈
士大夫阶层
品评人物
言语修养
文王
主客
世说新语
邓艾
品藻
孔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寄无求与无求有得—袁枚晚年生活心态与事业述评
7
作者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61-66,共6页
有寄心常静,无求味最长。儿童擒柳絮,不得也何妨。——《偶成》这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小诗,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袁枚49岁时所写。所谓“有寄”,即有所寄托,有所追求;所谓“无求”,即不斤斤计较得失,不刻意追逐名利,就象儿童擒柳絮,聚精...
有寄心常静,无求味最长。儿童擒柳絮,不得也何妨。——《偶成》这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小诗,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袁枚49岁时所写。所谓“有寄”,即有所寄托,有所追求;所谓“无求”,即不斤斤计较得失,不刻意追逐名利,就象儿童擒柳絮,聚精会神地干着,即使不得也无妨。人若“有寄”,就能振作精神,若能“无求”,则会解除诸多烦恼,经常保持心理平衡。“有寄无求”的人生哲学,袁枚写此诗时还只是偶有所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人生哲学
随园诗话
游记文
晚年
游览
子不语
天台山
笔记小说
乾隆年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贾宝玉和袁枚
8
作者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55-58,共4页
近年来,在《红楼梦》研究中,“比较研究”的风气很盛,有的把《红搂梦》跟其他作品比较,有的把《红楼梦》作者跟其他作品作者比较,有的把《红楼梦》书中人物跟其他书中人物比较,也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比较,涉及古今中外的都有,可谓五花八...
近年来,在《红楼梦》研究中,“比较研究”的风气很盛,有的把《红搂梦》跟其他作品比较,有的把《红楼梦》作者跟其他作品作者比较,有的把《红楼梦》书中人物跟其他书中人物比较,也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比较,涉及古今中外的都有,可谓五花八门,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启发。本人也想暂时加入一下这个比较研究的队伍,试把《红楼梦》书中头号人物贾宝玉和清代乾隆年间诗文三大家之一的袁枚(1716—1797)作一番比较。引起我比较的动机,是在阅读袁枚的诗文、《随园诗话》和了解他的立身行事时,直觉地感到他同贾宝玉有许多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袁枚
红楼梦
文学形象
比较研究
相似之处
随园诗话
乾隆年间
反封建
曹雪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青少年教育
9
作者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77-83,共7页
人的青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也是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预备期。如果这一时期各方面的基础都打好了,就会有利于以后的发展。为此,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与教育,历来总是为家庭和社会所关注。教育,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及方法,对于...
人的青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也是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预备期。如果这一时期各方面的基础都打好了,就会有利于以后的发展。为此,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与教育,历来总是为家庭和社会所关注。教育,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及方法,对于社会的变革最为敏感,反映社会的经济、政治、学术以及风俗习惯的转变与发展很迅速,也很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教育
世说新语
儿童青少年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门阀制度
教育内容
教育思想
家庭教育
门第观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袁枚诗选》前言
10
作者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2-50,共9页
诗人袁枚,是清代乾隆年间诗坛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因他不但有较为进步的诗歌理论“性灵说”,且有大量能体现这一理论的诗歌创作。清代姚鼐在《袁随园先生墓志铭并序》一文中对袁枚诗文风靡一时的状况作了这样介绍:“(枚)为诗多纵才力所至...
诗人袁枚,是清代乾隆年间诗坛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因他不但有较为进步的诗歌理论“性灵说”,且有大量能体现这一理论的诗歌创作。清代姚鼐在《袁随园先生墓志铭并序》一文中对袁枚诗文风靡一时的状况作了这样介绍:“(枚)为诗多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效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清史稿·袁枚传》和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诗歌创作
诗歌理论
随园
性灵说
乾隆年间
清代
近体诗
诗选
八股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晋南朝的浙江文坛
11
作者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42-47,共6页
东晋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北方的文坛也比南方活跃。那时地处江南沿海的浙江,虽也有过袁康、赵晔、褚陶、孙惠诸人的文学活动,但对整个文坛影响不大。西晋末年,由于北方长期战乱,中原士族和劳动人民纷纷移居江南,北...
东晋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北方的文坛也比南方活跃。那时地处江南沿海的浙江,虽也有过袁康、赵晔、褚陶、孙惠诸人的文学活动,但对整个文坛影响不大。西晋末年,由于北方长期战乱,中原士族和劳动人民纷纷移居江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也随着他们的南迁带到了江南,与江南固有的经济、文化两相结合。自东晋在江南建立政权直至南朝覆亡的二百七十多年间,与北方相比,南方所受的战争破坏较少,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同时又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于是南方的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东晋南朝
谢灵运山水诗
浙江
诗歌创作
江南
文坛
宫体诗
相结合
文学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心雕龙·情采》注译(附简析)
12
作者
周
舸
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79年第4期18-23,共6页
圣人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姿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
关键词
情采
书辞
辞人之赋
注译
丧言不文
创作论
文体论
形文
文质
辞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心雕龙·神思》注释(附简析)
13
作者
周
舸
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0年第2期42-45,共4页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
关键词
心存魏阙
神与物游
思接千载
伊挚
三都赋序
轮扁
《神思》
《文赋》
独照之匠
献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揭露宋江的假象 提高识别投降派的能力
14
作者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1期33-37,共5页
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革命大旗,是晁盖、吴用、三阮等举起来的。他们的第一次革命造反行动,就是劫取生辰纲不义之财。后来晁盖一行烧了家园,反上梁山,和封建统治阶级彻底决裂。上了梁山以后,他们提出了“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杀...
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革命大旗,是晁盖、吴用、三阮等举起来的。他们的第一次革命造反行动,就是劫取生辰纲不义之财。后来晁盖一行烧了家园,反上梁山,和封建统治阶级彻底决裂。上了梁山以后,他们提出了“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革命造反口号,把斗争矛头直指包括皇帝在内的整个封建统治阶级。同时打造船只,扩建军队,准备“大弄”。接着又和清风山、桃花山、二龙山等各路农民起义军会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江
农民起义军
梁山泊
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
投降
假象
北宋王朝
反革命
造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谈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其教学
15
作者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82-86,共5页
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问,无论从事哪门课的教学,或者哪门课中某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会涉及到如何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技巧的问题;结合教学进行德育、美育教育的问题;对不同程度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的...
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问,无论从事哪门课的教学,或者哪门课中某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会涉及到如何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技巧的问题;结合教学进行德育、美育教育的问题;对不同程度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文学
文学批评
作家作品
山水诗
文学创作
文学史
谢灵运
基本知识
思想学术
田园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造化钟神秀 花蛤献奇纹
16
作者
周
舸
岷
《新天地》
2007年第11期27-27,共1页
我收集了一些花纹奇特的花蛤贝壳,并给其中一部分拍了照。我把这些照片给熟人看,有几位竟然以为是某个抽象派画家画在贝壳上的作品。我告诉他们,这是贝壳的自然花纹,他们都非常惊奇。以往吃花蛤,我从未注意过贝壳的花纹。2006年初夏,有...
我收集了一些花纹奇特的花蛤贝壳,并给其中一部分拍了照。我把这些照片给熟人看,有几位竟然以为是某个抽象派画家画在贝壳上的作品。我告诉他们,这是贝壳的自然花纹,他们都非常惊奇。以往吃花蛤,我从未注意过贝壳的花纹。2006年初夏,有一次洗蛤,对贝纹多看了几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蛤
贝壳
花纹
神秀
相互补充
发现美
画家画
抽象派
雨花石
江南水乡
原文传递
我为老伴吹葫芦丝
17
作者
周
舸
岷
《新天地》
2008年第8期25-25,共1页
一天,我在书房阅报,老伴在厅里跟人聊天。听到她在跟人说葫芦丝的声音优美极了,听了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大自然之中使人心旷神怡,又说可惜我们老周只知道唱京剧、拉京胡,要是他会吹葫芦丝有多好……她的话使我内心一动,我想:凭我音乐上的...
一天,我在书房阅报,老伴在厅里跟人聊天。听到她在跟人说葫芦丝的声音优美极了,听了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大自然之中使人心旷神怡,又说可惜我们老周只知道唱京剧、拉京胡,要是他会吹葫芦丝有多好……她的话使我内心一动,我想:凭我音乐上的一点小聪明,虽然年事已高,若能用心苦学,会吹葫芦丝还是有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
声音
京剧
京胡
音乐
宁静
书房
回忆
内心
学校
原文传递
题名
金华北山之游──徐霞客后期旅游探险生活的序幕
被引量:
3
1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31-34,共4页
文摘
金华北山之游──徐霞客后期旅游探险生活的序幕周舸岷徐霞客(1587-1642)研究者一般都把徐霞客的旅游探险生活划分为前、后两期,即把他50岁以前的旅游探险生活划归前期,51岁(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以后划为后期。认为他前期的旅游探险,虽然到过...
关键词
徐霞客
金华北山
《徐霞客游记》
浙游日记
探险
三洞
兰溪
岩溶地貌
岩溶地区
地理学家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87-92,共6页
文摘
一、《世说新语》一书的性质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是古代小说的一种,属于“杂录”或“杂事”一类。全书约一千二百三十条,自《德行》至《仇隙》按内容性质分为三十六篇。各条文字都很短:长的两百左右。
关键词
世说新语
语言特征
古代小说
言语特征
品评人物
叙述性语言
魏晋清谈
修饰
记言
性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独树一帜的袁枚游记文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1-4,共4页
文摘
与蒋士铨(1725—1785)、赵翼(1727—1814)並称乾隆三大家的清代著名诗人袁枚(1716—1797),是当时文坛上极有影响的人物。他不但有较为进步的诗歌理论“性灵说”,而且以其直抒性灵的方式,写出了不少清新灵巧的能令人耳目一新的诗作,从而打破了当时文坛上拟古和以考据文字为诗的风气。
关键词
游记文
山水景观
袁枚
友好交往
描摹
人与人
诗歌理论
文字
主观感受
性灵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晋没有典型的玄言诗吗?——从《兰亭诗》看东晋玄言诗
被引量:
1
4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51-53,共3页
文摘
出现于西晋末年、盛行于东晋一代的玄言诗,是一种什么样的诗,这个问题似乎不难解答,因为南朝人为我们作了不少介绍:刘家沈约说:“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同一朝代的檀道鸾说:“郭璞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询及太原孙绰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诗骚之体尽矣。”梁刘勰说:“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仅说:“江东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能争雄。”同朝的钟嵘则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玄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这几段话涉及玄言诗产生的社会背景、玄言诗盛行的年代和盛况、玄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
玄言诗
兰亭诗
东晋
代表作家
道德论
孙绰
思想内容
玄学
南朝
道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京剧学唱与汉语语音知识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79-84,共6页
文摘
文章运用汉语语音知识,通过对一系列京剧唱腔例子的分析,较为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传统京剧的舞台语言“韵白”;京剧吐字行腔的原则“依字行腔”;京剧演唱富有特色性的艺术手段“切音唱法”和“衬字”运用等问题.既有一定学术性,对业余京剧学唱者又有一定实际操作意义。
关键词
普通话语音
汉语语音
京剧唱腔
依字行腔
韵白
《中原音韵》
程式规范
舞台语言
“字正腔圆”
调型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清谈家的言语修养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49-56,共8页
文摘
一、魏晋清谈的盛行和两晋的言文分途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盛行标榜老壮虚无学说,剖析名理,品评人物和讨论才性的风尚,称为清谈,又叫清言或玄谈等。从《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一书所载魏晋清谈家的活动情况看,当时清谈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题性的:或析老庄,或讲小品,或论才性,或辩有无。进行的时候,主客往复问难,弥时累日,废寝忘餐,非得辩个舒心畅怀,不能罢休。凡是这种清谈,主讲者须有专攻,如王衍“惟以谈老庄为事”,殷浩“才性”是其胜场。《世说·文学》(以后凡引《世说》,只举篇名)
关键词
魏晋清谈
士大夫阶层
品评人物
言语修养
文王
主客
世说新语
邓艾
品藻
孔子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寄无求与无求有得—袁枚晚年生活心态与事业述评
7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61-66,共6页
文摘
有寄心常静,无求味最长。儿童擒柳絮,不得也何妨。——《偶成》这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小诗,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袁枚49岁时所写。所谓“有寄”,即有所寄托,有所追求;所谓“无求”,即不斤斤计较得失,不刻意追逐名利,就象儿童擒柳絮,聚精会神地干着,即使不得也无妨。人若“有寄”,就能振作精神,若能“无求”,则会解除诸多烦恼,经常保持心理平衡。“有寄无求”的人生哲学,袁枚写此诗时还只是偶有所感。
关键词
袁枚
人生哲学
随园诗话
游记文
晚年
游览
子不语
天台山
笔记小说
乾隆年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贾宝玉和袁枚
8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55-58,共4页
文摘
近年来,在《红楼梦》研究中,“比较研究”的风气很盛,有的把《红搂梦》跟其他作品比较,有的把《红楼梦》作者跟其他作品作者比较,有的把《红楼梦》书中人物跟其他书中人物比较,也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比较,涉及古今中外的都有,可谓五花八门,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启发。本人也想暂时加入一下这个比较研究的队伍,试把《红楼梦》书中头号人物贾宝玉和清代乾隆年间诗文三大家之一的袁枚(1716—1797)作一番比较。引起我比较的动机,是在阅读袁枚的诗文、《随园诗话》和了解他的立身行事时,直觉地感到他同贾宝玉有许多相似之处,
关键词
贾宝玉
袁枚
红楼梦
文学形象
比较研究
相似之处
随园诗话
乾隆年间
反封建
曹雪芹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青少年教育
9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77-83,共7页
文摘
人的青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也是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预备期。如果这一时期各方面的基础都打好了,就会有利于以后的发展。为此,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与教育,历来总是为家庭和社会所关注。教育,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及方法,对于社会的变革最为敏感,反映社会的经济、政治、学术以及风俗习惯的转变与发展很迅速,也很准确。
关键词
青少年教育
世说新语
儿童青少年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门阀制度
教育内容
教育思想
家庭教育
门第观念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袁枚诗选》前言
10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2-50,共9页
文摘
诗人袁枚,是清代乾隆年间诗坛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因他不但有较为进步的诗歌理论“性灵说”,且有大量能体现这一理论的诗歌创作。清代姚鼐在《袁随园先生墓志铭并序》一文中对袁枚诗文风靡一时的状况作了这样介绍:“(枚)为诗多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效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清史稿·袁枚传》和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关键词
袁枚
诗歌创作
诗歌理论
随园
性灵说
乾隆年间
清代
近体诗
诗选
八股文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晋南朝的浙江文坛
11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42-47,共6页
文摘
东晋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北方的文坛也比南方活跃。那时地处江南沿海的浙江,虽也有过袁康、赵晔、褚陶、孙惠诸人的文学活动,但对整个文坛影响不大。西晋末年,由于北方长期战乱,中原士族和劳动人民纷纷移居江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也随着他们的南迁带到了江南,与江南固有的经济、文化两相结合。自东晋在江南建立政权直至南朝覆亡的二百七十多年间,与北方相比,南方所受的战争破坏较少,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同时又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于是南方的经济。
关键词
玄言诗
东晋南朝
谢灵运山水诗
浙江
诗歌创作
江南
文坛
宫体诗
相结合
文学活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心雕龙·情采》注译(附简析)
12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79年第4期18-23,共6页
文摘
圣人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姿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
关键词
情采
书辞
辞人之赋
注译
丧言不文
创作论
文体论
形文
文质
辞采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心雕龙·神思》注释(附简析)
13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0年第2期42-45,共4页
文摘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
关键词
心存魏阙
神与物游
思接千载
伊挚
三都赋序
轮扁
《神思》
《文赋》
独照之匠
献功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揭露宋江的假象 提高识别投降派的能力
14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1期33-37,共5页
文摘
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革命大旗,是晁盖、吴用、三阮等举起来的。他们的第一次革命造反行动,就是劫取生辰纲不义之财。后来晁盖一行烧了家园,反上梁山,和封建统治阶级彻底决裂。上了梁山以后,他们提出了“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革命造反口号,把斗争矛头直指包括皇帝在内的整个封建统治阶级。同时打造船只,扩建军队,准备“大弄”。接着又和清风山、桃花山、二龙山等各路农民起义军会师。
关键词
宋江
农民起义军
梁山泊
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
投降
假象
北宋王朝
反革命
造反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谈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其教学
15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82-86,共5页
文摘
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问,无论从事哪门课的教学,或者哪门课中某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会涉及到如何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技巧的问题;结合教学进行德育、美育教育的问题;对不同程度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的问题。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文学
文学批评
作家作品
山水诗
文学创作
文学史
谢灵运
基本知识
思想学术
田园诗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造化钟神秀 花蛤献奇纹
16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新天地》
2007年第11期27-27,共1页
文摘
我收集了一些花纹奇特的花蛤贝壳,并给其中一部分拍了照。我把这些照片给熟人看,有几位竟然以为是某个抽象派画家画在贝壳上的作品。我告诉他们,这是贝壳的自然花纹,他们都非常惊奇。以往吃花蛤,我从未注意过贝壳的花纹。2006年初夏,有一次洗蛤,对贝纹多看了几眼。
关键词
花蛤
贝壳
花纹
神秀
相互补充
发现美
画家画
抽象派
雨花石
江南水乡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我为老伴吹葫芦丝
17
作者
周
舸
岷
出处
《新天地》
2008年第8期25-25,共1页
文摘
一天,我在书房阅报,老伴在厅里跟人聊天。听到她在跟人说葫芦丝的声音优美极了,听了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大自然之中使人心旷神怡,又说可惜我们老周只知道唱京剧、拉京胡,要是他会吹葫芦丝有多好……她的话使我内心一动,我想:凭我音乐上的一点小聪明,虽然年事已高,若能用心苦学,会吹葫芦丝还是有可能的。
关键词
葫芦
声音
京剧
京胡
音乐
宁静
书房
回忆
内心
学校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金华北山之游──徐霞客后期旅游探险生活的序幕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独树一帜的袁枚游记文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东晋没有典型的玄言诗吗?——从《兰亭诗》看东晋玄言诗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京剧学唱与汉语语音知识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清谈家的言语修养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有寄无求与无求有得—袁枚晚年生活心态与事业述评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贾宝玉和袁枚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青少年教育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袁枚诗选》前言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东晋南朝的浙江文坛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文心雕龙·情采》注译(附简析)
周
舸
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7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文心雕龙·神思》注释(附简析)
周
舸
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揭露宋江的假象 提高识别投降派的能力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略谈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其教学
周
舸
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造化钟神秀 花蛤献奇纹
周
舸
岷
《新天地》
2007
0
原文传递
17
我为老伴吹葫芦丝
周
舸
岷
《新天地》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