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甲长春花碱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2例 被引量:527
1
作者 张湘茹 孙燕 +2 位作者 孔维红 冯奉仪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去甲长春花碱(Navelbine,NVB)加顺铂(Cisplatin,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ce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治疗NSCLC42例。男...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去甲长春花碱(Navelbine,NVB)加顺铂(Cisplatin,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ce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治疗NSCLC42例。男性33例,女性9例。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27例),ⅢB期17例,Ⅳ期25例。24例初治,18例复治。结果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18例,进展(P)4例,总有效率47.6%。每周NVB≥25mg/m2的有效率为54.2%,<25mg/m2的有效率38.9%。中位缓解期3.3个月,中位生存期8.5个月。NVB的剂量限制毒性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占100.0%,其中Ⅲ、Ⅳ度为66.6%。注射局部静脉毒性发生率40.5%。结论以NVB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有效率高,毒性可以耐受,是一个有前途的抗肿瘤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药物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 长春花碱 顺铂
原文传递
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量表的编制 被引量:93
2
作者 罗健 孙燕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的编制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量表(QLQ-CCC),探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QOL)量表编制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学问题。方法1993年4月~1995年4月在接受化学生物治疗的中国癌症患者中,主要按照癌症患者QO... 目的编制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量表(QLQ-CCC),探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QOL)量表编制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学问题。方法1993年4月~1995年4月在接受化学生物治疗的中国癌症患者中,主要按照癌症患者QOL量表编制的Rols-Royce模式,通过指标的选择、筛选获得30个指标,经量表格式编排、预测试等程序最后确定的35个问题构成QLQ-CCC。结果QLQ-CCC主要涉及患者5个方面:躯体方面16个指标,包括7个与疾病(癌症)及其治疗无关的指标、9个与疾病(癌症)及其治疗有关的指标;精神及心理方面5个指标;社会方面5个指标;其他方面(总体主观感觉方面)9个指标,他们共同构成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QOL研究是一个新的、发展迅速的重要课题。临床QOL研究主要通过QOL量表的编制、实施及测评而得以实现。在引进参照国外有关QOL问卷(量表)的同时,编制、评估我国自己的QOL问卷,将有助于我国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工作,以推动中国癌症生活质量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生活质量 QLQ-CCC 编制
原文传递
综合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便秘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8
3
作者 何良爱 +2 位作者 徐立升 张发艳 焦兴爱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接诊时间将51例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分为干预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服用通便药物与调整饮食结构,干预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接诊时间将51例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分为干预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服用通便药物与调整饮食结构,干预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建立良好排便习惯、腹部按摩和运动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便秘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开始排便时间和大便形态恢复正常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第2周、第4周大便次数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及SGRQ总分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但活动受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解除COPD便秘患者的症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便秘 护理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54
4
作者 杨晟 何小慧 +7 位作者 刘鹏 董梅 秦燕 杨建良 张长弓 韩晓红 石远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26-631,共6页
目的:比较每周期l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每日1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合并分析PEG—rhG—CSF的2期和3期临床研究中的单中心数据... 目的:比较每周期l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每日1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合并分析PEG—rhG—CSF的2期和3期临床研究中的单中心数据,比较疗效与安全性指标。两项研究均为随机、自身交叉对照试验。56例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常用化疗方案治疗,且化疗方案相同,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100批舢g皮下注射,每个周期1次;对照周期皮下注射rhG—CSF5Ixg/kg,每日1次。结果:2个研究单中心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53例可进行疗效评价,PEG—rhG—CSF和rhG—CSF各使用53个周期。在使用PEG—rhG—CSF的周期和使用rhG—CSF的周期中,4度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减少未发生率均为94-3%(50/53),均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5%(4/53)和3.8%(2,53,P=0.678)。全组患者中位应用rhG—CSF天数为10(3~14)天。此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为骨痛、注射部位疼痛、心悸、发热和乏力等。结论:1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与连续10剂常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DICE方案治疗复发或耐药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被引量:29
5
作者 石远凯 +8 位作者 何小慧 张频 董梅 黄鼎智 杨建良 张长弓 刘鹏 杨晟 冯奉仪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5-469,共5页
背景与目的:复发或耐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鄄Hodgkin蒺slymphoma,NHL)目前尚无标准的解救化疗方案,DICE、ESHAP、MINE和EPOCH等常见的解救治疗方案缓解率仅为30%~70%。本文旨在观察DICE方案作为解救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或耐药中高度恶性NH... 背景与目的:复发或耐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鄄Hodgkin蒺slymphoma,NHL)目前尚无标准的解救化疗方案,DICE、ESHAP、MINE和EPOCH等常见的解救治疗方案缓解率仅为30%~70%。本文旨在观察DICE方案作为解救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或耐药中高度恶性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5例复发或耐药的中高度恶性NHL患者,其中T细胞和B细胞NHL分别为14和21例,既往接受过以CHOP或CHOP样方案为主中位6周期(2~12个周期)的化疗,采用DICE方案进行解救治疗。结果:35例患者接受了中位4周期(2~7个周期)的DICE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总的客观有效率为74.3%,完全缓解率为31.4%;中位缓解时间为4个月(1~30个月),中位至治疗失败时间为7个月(2~3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3~51个月),实际2年生存率为33.3%。T细胞和B细胞NHL的有效率分别为85.7%(12/14)和66.7%(14/21),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0%(7/14)和19.0%(4/21)(P=0.073)。LDH升高和伴有巨大肿块是影响解救治疗疗效的高危因素(P<0.05),DICE解救疗效是复发耐药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71.4%和8.6%。结论:DICE方案是复发或耐药中高度恶性NHL安全有效的解救治疗方案。LDH升高和伴有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联合化疗 解救治疗 DICE方案
下载PDF
环磷酰胺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被引量:22
6
作者 石远凯 +5 位作者 韩晓红 吴世凯 潘峰 爱萍 邱跃 冯奉仪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25-427,共3页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CTX3.7±0.2g/m2第1天静滴,白细胞(WBC)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CTX3.7±0.2g/m2第1天静滴,白细胞(WBC)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CSF4.5±0.6μg·kg-1·d-1,直至采集结束前一天,WBC恢复至2.5×10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采集用CS3000plus或Cobe血细胞分离机,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达到5×108/kg以上时停止采集,检测APBSC中的CFUGM、BFUE及CD34+细胞。结果:20例患者动员后第9±1天WBC最低,为(1.1±0.5)×109/L,第10±1天时开始给予rhGCSF,持续6±1天,第13±1天时开始采集APBSC,持续4±1天。采集的MNC为(8.4±1.9)×108/kg,CFUGM为(18.7±10.3)×104/kg,BFUE为(18.5±8.7)×104/kg,CD34+细胞为(20.9±5.7)×106/kg;无严重毒副反应;18例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者造血功能均获满意重建。结论:CTX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安全、高效的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RHG-CSF 外周血干细胞 血液动员
原文传递
370例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韩颖 秦燕 +9 位作者 何小慧 杨建良 刘鹏 张长弓 立强 桂琳 宋永文 孙燕 石远凯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6-461,共6页
目的分析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和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370例初治晚期DLBCL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点、分期、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等特征。结果... 目的分析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和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370例初治晚期DLBCL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点、分期、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等特征。结果370例DLBC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5岁,男女比例为1.3∶1。在接受治疗的361例患者中,单纯化疗280例,化疗联合放疗65例,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16例。中位随访89个月,全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2.9%。单纯化疗组、化疗联合放疗组和化疗联合AHSCT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6.8%、58.5%和87.5%,化疗联合放疗组与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联合AHSCT组与化疗联合放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活动状态评分(ECOG PS)、Ann Arbor分期、有无B症状、有无大肿块、有无结外受侵、Ki-67指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治疗方式以及是否使用利妥昔单抗与晚期DLBCL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ECOG PS评分≥1分、Ann Arbor分期为Ⅳ期、伴有B症状、伴有大肿块、Ki-67指数〉90%、CD5阳性、血清LDH水平升高、血清β2-MG升高以及一线治疗未使用利妥昔单抗为影响晚期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晚期DLBCL采用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年龄、分期、B症状、大肿块、ECOG PS评分、Ki-67指数、CD5表达、LDH水平、β2-MG水平及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为晚期DLBCL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晚期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托烷司琼预防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因高剂量化放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何小慧 石远凯 +5 位作者 杨建良 张长弓 刘鹏 爱萍 艾斌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6-460,共5页
背景与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因接受高剂量化放疗预处理而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单用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效果欠佳,而5-HT3受体拮抗剂使用的剂量、频率以及是否需联合其他止吐剂,尚无明确定论。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托烷司琼(欧必亭)联合地... 背景与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因接受高剂量化放疗预处理而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单用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效果欠佳,而5-HT3受体拮抗剂使用的剂量、频率以及是否需联合其他止吐剂,尚无明确定论。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托烷司琼(欧必亭)联合地塞米松、苯海拉明与单药托烷司琼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transplantation,APBSCT)患者接受高剂量化放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1998年12月~2002年9月,68例接受APBSCT的患者非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苯海拉明(A组)和单药托烷司琼(B组)治疗,对高剂量化放疗所致恶心呕吐进行治疗。治疗方案:A组40例,采用托烷司琼5mg静注,每日2次;地塞米松5~10mg静注,每日1次;苯海拉明20mg肌注,每日1次。B组28例,采用托烷司琼5mg静注,每日2次。结果:A、B两组急性恶心的完全缓解率(CR率)分别为55.0%和46.4%,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5.7%,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呕吐的CR率分别为77.5%和78.6%,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2.9%,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延迟性恶心、呕吐(第2~6天)的CR率和有效率较B组明显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部不适、便秘、头痛和头重感,不良反应均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烷司琼 预防措施 自体干细胞移植 高剂量 化疗 放疗 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单抗联合化疗在Ⅱ期和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雨桃 高禹舜 +7 位作者 毛友 姜军 杨琳 杨建良 胡兴胜 秦燕 石远凯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0-485,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联合化疗在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13例Ⅱ~Ⅲ期NSCLC患者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联合化疗在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13例Ⅱ~Ⅲ期NSCLC患者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治疗方案为每21 d为1个治疗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截至2019年12月2日,全组患者影像学评价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1.5%和100%。治疗后分期下降率为61.5%(8/13)。手术切除率为38.5%(5/13),显著病理缓解(MPR)率为60.0%(3/5),完全病理缓解率为20.0%(1/5)。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的3~4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8.5%)和白细胞减少(23.1%),未见明显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接受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结论对于Ⅱ~Ⅲ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围手术期安全性好、MPR率高等特点。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是Ⅱ~Ⅲ期NSCLC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新辅助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原文传递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建良 石远凯 +7 位作者 何小慧 董梅 刘鹏 张长弓 秦燕 杨晟 桂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 评价占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方案在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2种或2种以上的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采用GEMOX方案进行解救化疗的27例淋巴瘤患者,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相关的预测指标... 目的 评价占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方案在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2种或2种以上的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采用GEMOX方案进行解救化疗的27例淋巴瘤患者,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相关的预测指标.结果 24例患者可评价近期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4例(16.7%),部分缓解(PR)7例(29.1%),稳定(SD)6例(25.0%),进展(PD)7例(29.1%),总缓解率为45.8%.在获得CR和PR的11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霍奇金淋巴瘤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个月(95% CI为1.6~14.4个月),11例获得CR和PR患者的中位PFS为19个月(95% CI为11.1~26.8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出现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16例(59.3%),出现Ⅲ~Ⅳ度血小板减少11例(40.7%).前次化疗方案的敏感性与GEMOX方案的缓解率相关,前次化疗敏感患者的GEMOX方案缓解率为83.3%,前次化疗不敏感患者的缓解率为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GEMOX方案对于经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淋巴瘤患者有较高的缓解率,患者耐受性好,部分患者能获得长期生存.对前次化疗敏感的淋巴瘤患者,GEMOX方案化疗的获益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药物疗法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疗效比较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鹏 姜时雨 +7 位作者 何小慧 秦燕 桂琳 杨建良 杨晟 温霆宇 石远凯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4-241,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6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给药方案分为R-CHOP样组或CHOP样组,分析比较不同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6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给药方案分为R-CHOP样组或CHOP样组,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8例患者,R-CHOP样组78例,CHOP样组80例。R-CHOP样组和CHOP样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期、B症状、大肿块、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病理类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LMR)、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Ki-67指数、骨髓受侵等临床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0个月,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6.2%和19.2%,1年、2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5%、59.0%和19.2%。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为7个月,中位OS为15个月,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7.5%和12.5%,1年、2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0%、32.5%和13.8%。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明显优于CHOP样组(均P<0.05)。在>70岁患者中,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优于CHOP样组(均P<0.05);在Ⅲ~Ⅳ期患者中,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优于CHOP样组(均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PI评分、LDH水平、β2-MG水平、ECOG评分、LMR和PLR与DLBCL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LMR和PLR是老年DLBCL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R-CHOP样化疗方案一线治疗老年DLBCL患者的疗效优于CHOP样方案,ECOG评分、LMR和PLR为老年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老年 临床特征 疗效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化疗后预防性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晟 何小慧 +7 位作者 刘鹏 董梅 秦燕 杨建良 张长弓 韩晓红 石远凯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化疗后预防性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持续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中招募的受试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试验组患者皮下注射100仙... 目的分析化疗后预防性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持续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中招募的受试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试验组患者皮下注射100仙g/kgPEG—rhG—CSF1次,对照组患者每天注射5I,Lg/kgrhG—CSF。结果在53个化疗周期中,rhG—CSF使用时间为(9.57±2.10)d;使用时间为7~11d者44例(83.0%)。体质指数和基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与rhG—CSF使用时间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基线ANC与rhG—CSF使用时间有关(P=0.019)。rhG—CSF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痛,不良反应均较轻,无因不良反应死亡患者。结论化疗后预防性使用rhG—CSF的中位时间为10d;基线ANC低的患者需要预防性应用rhG—CSF更长时间。临床试验注册美国临床注册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预防
原文传递
炎性指标在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韩颖 秦燕 +8 位作者 何小慧 杨建良 刘鹏 张长弓 立强 桂琳 孙燕 石远凯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250-1255,共6页
目的探索炎性指标,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晚期DLBCL患者的... 目的探索炎性指标,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晚期DLBCL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点、分期及预后等特征。按照NLR的cut-off值为5,PLR的cut-off值为300,将全组患者分为低NLR组(≤5∶1)和高NLR组(〉5∶1)及低PLR组(≤300∶1)和高PLR组(〉300∶1)。采用Kaplan-Meier方案比较不同NLR组和PLR组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结果共计纳入研究患者361例,中位随访89个月。全组患者5年OS率为42.9%,5年PFS率为31.3%。低NLR组5年OS及低PLR组的5年OS率和5年PFS率均明显优于高NLR组及高PLR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NLR组5年OS率比高NLR组5年OS率为48.2%比24.1%,P〈0.001;低PLR组5年OS率比高PLR组5年OS率为45.4%比29.8%,P=0.003;低NLR组5年PFS率比高NLR组5年PFS率为35.1%比17.7%,P〈0.001;低PLR组5年PFS率比高PLR组5年PFS率为33.2%比21.1%,P=0.006)。单因素分析显示NLR〉5∶1、PLR〉300∶1、年龄〉60岁、ECOG PS评分〉1分、Ann Arbor分期为Ⅳ期、B症状、大肿块、结外受侵部位〉1个、Ki-67指数〉90%、LDH升高及β2-MG升高对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5∶1、Ann Arbor分期为Ⅳ期、B症状、大肿块、ECOG PS评分〉1分、Ki-67指数〉90%及β2-MG升高为晚期DLBCL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 结论对于晚期DLBCL患者,NLR及PLR指标为简单可行的预后指标。与PLR相比,NLR的预测价值更高,是晚期DLBCL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晚期 炎性指标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施薇 石远凯 +8 位作者 何小慧 董梅 张长弓 杨建良 刘鹏 秦燕 杨晟 桂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978-981,共4页
目的常规化疗方案治疗高度侵袭性的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效果不佳,该研究评价了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国人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 目的常规化疗方案治疗高度侵袭性的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效果不佳,该研究评价了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国人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内科使用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的20例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结果,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价。结果截至2009年5月,中位随访17(4~36)个月。20例患者共完成62周期A方案,29周期B方案化疗。共17例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88.2%,7例达完全缓解(CR)(41.2%)。15例患者采用改良Hyper-CVAD方案作为一线化疗方案(75.0%),一线治疗的有效率为100.0%,CR率为50.0%(7/14)。解救治疗的有效率为33%,没有患者达到CR。晚期病变、合并结外受侵是影响Hyper—CVAD方案取得CR的不利因素(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Ⅲ-Ⅳ度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95.0%、75.0%和40.0%。全组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改良Hyper-CVAD方案治疗中国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毒性反应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淋巴母细胞 药物疗法 联合 可重复性 结果 安全
原文传递
不同三代新药与铂联合一线双药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玲娣 张湘茹 +7 位作者 李峻岭 王子平 王燕 郝学志 胡兴胜 孙燕 石远凯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527-153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三代新药与铂联合一线双药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的1112例晚期NSCLC患者应用4种三代新药(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和多西紫杉醇... 目的探讨不同三代新药与铂联合一线双药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的1112例晚期NSCLC患者应用4种三代新药(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和多西紫杉醇)与铂类(顺铂和卡铂)联合一线双药方案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和多西紫杉醇双药方案的ORR分别为35.6%、35.4%、25.9%和37.4%,长春瑞滨方案的ORR均显著低于其他3种方案(均P〈0.01)。顺铂和卡铂双药方案的ORR分别为35.2%和33.5%(X^2=0.352,P-0.569)。非老年患者4种三代新药双药方案的ORR分别为34.8%、35.3%、23.2%和37.1%,长春瑞滨方案的ORR较低;鳞癌患者紫杉醇双药方案和吉西他滨双药方案的ORR分别为45.5%和28.4%(X^2=5.250,P=0.026)。4种三代新药联合卡铂方案的ORR分别为36.2%、16.7%、15.4%和32.0%,紫杉醇方案的ORR显著高于吉西他滨和长春瑞滨方案(P=0.018和P=0.034)。获益患者去除后续治疗的影响后,4种三代新药双药方案的PFS分别为(3.67±0.19)、(2.95±0.18)、(3.05±0.36)和(3.40±0.37)个月,紫杉醇方案的PFS显著长于吉西他滨方案(X^2=7.037,P=0.008);而卡铂双药方案的PFS[(3.65±0.20)个月]显著长于顺铂双药方案[(3.05±0.14)个月](X^2=6.102,P=0.014)。结论晚期NSCLC患者应用不同三代新药与铂联合一线双药方案化疗的ORR相似,与顺铂相比,卡铂双药方案可延长患者的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于燕霞 石远凯 +5 位作者 何小慧 立强 董梅 冯奉仪 孙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8期2714-2716,共3页
目的对非特异性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TCL-U)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探讨治疗方法的改进。方法收集1995年至200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有完整病例资料的78例 PTCL-U,所有病例均按修订的欧美淋巴瘤分类(REAL ... 目的对非特异性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TCL-U)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探讨治疗方法的改进。方法收集1995年至200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有完整病例资料的78例 PTCL-U,所有病例均按修订的欧美淋巴瘤分类(REAL 分类)和 WHO 2001年分类进行病理分型,并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确诊时中位年龄39(9~75)岁,男58例,女20例,临床分期Ⅰ/Ⅱ期占41%,Ⅲ/Ⅳ期占59%,结外受累占50.2%,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占38.0%,结外侵犯2处以上占29.5%,有 B 症状者占37.2%,国际预后指数(IPI)≥2分者62.8%;一线放化疗者34例,一线化疗者43例,单纯放疗者1例。首程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55.1%、部分缓解率为25.6%、进展+稳定率为19.2%,13例患者在一线治疗缓解后进行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存活患者中位随访58(1~116)个月。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总生存率为41.4%和33.8%。缓解后移植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1.5%(常规剂量治疗者为52.3%,P=0.894)。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因素包括Ⅲ/Ⅳ期病变、LDH 增高、骨髓受侵、行为状态不佳。多因素分析显示 LDH 增高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淋巴瘤 IPI 和 PTCL-U 预后指数可以预测生存。结论 PTCL-U 发病时多为晚期、易侵犯结外,中危、高危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一线治疗缓解后行ASCT 安全可行,需要探讨新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外周 预后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原发肾淋巴瘤五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3
17
作者 艾斌 石远凯 +3 位作者 何小慧 立强 董梅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8期1421-1422,共2页
回顾分析5例原发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36岁,最初所有病例均误诊为肾癌,4例为B细胞来源,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4~112个月).回顾性分析的结果表明,PRL是一种罕... 回顾分析5例原发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36岁,最初所有病例均误诊为肾癌,4例为B细胞来源,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4~112个月).回顾性分析的结果表明,PR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恶性淋巴瘤,以成人发病为主,男性占优势,易误诊为肾癌,病理类型多为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综合治疗是取得长期生存的最佳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淋巴瘤 回顾性研究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全身照射加足叶乙甙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石远凯 雷英衡 +8 位作者 张红志 潘峰 吴世凯 罗克桓 韩晓红 爱萍 吴冠青 冯奉仪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58-661,共4页
目的评价全身照射(TBI)加足叶乙甙(Vp16)作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预处理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例诱导治疗缓解的中高度恶性NHL进行AHSCT,其中23例为首次缓... 目的评价全身照射(TBI)加足叶乙甙(Vp16)作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预处理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例诱导治疗缓解的中高度恶性NHL进行AHSCT,其中23例为首次缓解,1例为第3次缓解。自体骨髓移植(ABMT)10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14例,采用TBI800(700~850)cGy/Vp16757(323~1140)mg/m2作为预处理方案。结果中位随访22.5(2~92)个月,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者AHSCT后的1年无病生存率(DFS)为867%(13/15),3年、5年、7年DFS均为800%(12/15),诱导治疗达部分缓解者移植后667%(4/6)获长期无病生存,AHSCT前复发者无长期生存,全组无移植相关死亡。APBSCT较ABMT可使造血功能快速重建。结论首程诱导治疗缓解的中高度恶性NHL行AHSCT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TBI/Vp16是NHL患者APBSCT的一个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全身照射 放射疗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 NHL
原文传递
吉西他滨联合异环磷酰胺对铂类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少轩 何小慧 +8 位作者 董梅 郏博 杨建良 杨晟 张长弓 刘鹏 秦燕 桂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32-636,共5页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异环磷酰胺(GI)方案治疗铂类方案化疗失败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接受GI方案治疗的27例铂类方案化疗失败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其预...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异环磷酰胺(GI)方案治疗铂类方案化疗失败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接受GI方案治疗的27例铂类方案化疗失败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其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2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其中部分缓解(PR)10例(37.0%),稳定(SD)13例(48.1%),进展(PD)4例(14.8%),有效率为37.0%,疾病控制率为85.2%。27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7个月,其中10例PR患者的中位PFS为10.6个月,中位缓解时间为5.5个月。27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7.4个月,1年生存率为72.6%。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其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7.0%,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8.5%,Ⅲ~Ⅳ度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为3.7%。多因素分析显示,吉西他滨剂量强度是影响患者PFS的主要因素,是否接受后续治疗是影响患者OS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GI方案治疗铂类方案化疗失败后的晚期鼻咽癌患者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药物疗法 吉西他滨 异环磷酰胺 治疗效果 预后
原文传递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和高危乳腺癌 被引量:9
20
作者 石远凯 潘峰 +6 位作者 韩晓红 何小慧 吴世凯 刘鹏 爱萍 冯奉仪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890-893,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剂量化疗 (HDC)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治疗复发和高危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3例复发和高危乳腺癌患者进行了HDC联合AHSCT治疗 ,其中 7例为既往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患者 ,2例为姑息性乳房切除术后的Ⅳ期... 目的 探讨高剂量化疗 (HDC)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治疗复发和高危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3例复发和高危乳腺癌患者进行了HDC联合AHSCT治疗 ,其中 7例为既往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患者 ,2例为姑息性乳房切除术后的Ⅳ期患者 ,4例为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腋淋巴结转移 10个以上的Ⅱ、Ⅲ期患者。4例进行了自体骨髓移植 ,6例作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噻替哌 5 0 0 ( 2 5 0~ 60 4 )mg/m2 、环磷酰胺 4 9( 3 3~ 6 0 )g/m2 ,8例加用卡铂 80 0 ( 4 0 0~80 0 )mg/m2 ,2例将噻替哌换成足叶乙甙 83 0 ( 80 0~ 860 )mg/m2 。移植后 12例行内分泌治疗 ,2例姑息切除术后和 4例根治切除术后患者行胸壁和乳腺淋巴引流区放疗。结果 中位随访 8( 1~ 4 7)个月 ,7例复发转移患者诱导化疗后 4例完全缓解 (CR)、3例部分缓解 (PR) ,PR患者移植后亦获CR ,7例无病生存 1~3 1个月 ;2例姑息切除术后患者诱导化疗后 1例CR ,1例进展 (PD) ,PD患者移植后获PR ,经局部放疗后分别无病生存 5和 2 2个月 ,4例根治切除术后患者移植后均持续无病生存 1~ 4 7个月。结论 HDC联合AHSCT是复发和高危乳腺癌一种值得继续探索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造血干细胞移植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