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麻醉药浓度和剂量对持续锁骨下神经阻滞的影响:一项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研究
1
作者 Brian M. Ilfeld Linda T. Le +12 位作者 Joanne Ramjohn Vanessa J. Loland Anupama N. Wadhwa J. C. Gerancher Elizabeth M. Renehan Daniel I. Sessler Jonathan J. Shuster Douglas W. Theriaque Rosalita C. Maldonado Edward R. Mariano () 包睿() 邓小明(校) 《麻醉与镇痛》 2010年第1期60-66,共7页
背景目前尚不明确局部麻醉药浓度或药物总剂量是否是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效果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此前仅有一项关于胭窝坐骨神经阻滞的研究,该研究报道了使用高容量较低浓度罗哌卡因发生肢体感觉完全阻滞的概率远远高于低容量较高浓度罗... 背景目前尚不明确局部麻醉药浓度或药物总剂量是否是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效果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此前仅有一项关于胭窝坐骨神经阻滞的研究,该研究报道了使用高容量较低浓度罗哌卡因发生肢体感觉完全阻滞的概率远远高于低容量较高浓度罗哌卡因,但上述现象是否仅限于腘窝处的坐骨神经,或者说是否因解剖部位变化而异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检验假设定为:在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中,以不同的浓度和速率注射总量相等的罗哌卡因,可以产生相似的阻滞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肘关节远端、中等疼痛骨科手术患者,经喙突入路放置锁骨下臂丛阻滞导管。患者经随机分组确定手术后第2天应用罗哌卡因神经周围镇痛的方法:浓度0.2%组(背景剂量8ml/h,单次追加量4ml)或0.4%组(背景剂量4ml/h,单次追加量2ml)。两组患者每小时持续注入罗哌卡因的总量均为16mg,每30分钟可能还有患者自控的追加剂量8mg。主要观察指标为自手术后次日早晨开始的24小时内患侧肢体完全无感觉的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是镇痛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给予0.4%罗哌卡因(n=27)的患者发生肢体无感觉的平均次数(标准差)为1.8(1.6)次,而给予0.2%罗哌卡因(n=23)的患者为0.6(0.9),评估差异为1.2次,95%可信区间0.5~1.9次(P=0.001)。手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0—10分,10分为最高分)在0.2%罗哌卡因组得分的中位数(25%~75%百分位数)为10.0分(8.0~10.0),0.4%罗哌卡因组为7.0分(5.3~8.9)。镇痛效果两组相近。结论在连续锁骨下神经阻滞时,除了注射局麻药物总量之外,药物的浓度和容量是另两种影响神经周围镇痛辫果的因素。容量偏小而浓度略高的罗哌卡因产生肢体完全无感觉的概率较高,这一结果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药浓度 背景剂量 随机分组 锁骨下 低浓度罗哌卡因 多中心 手术后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