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0排探测器CT单心动周期扫描应用于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 被引量:8
1
作者 严诚 +4 位作者 国锋 朱硕 邹奕轩 徐士杰 陆秀良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uCT960+宽体探测器CT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成像(CCTA)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收治的接受C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63例和同期正常窦性心律的患者63例。采用5分法评... 目的:探讨uCT960+宽体探测器CT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成像(CCTA)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诊断科收治的接受C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63例和同期正常窦性心律的患者63例。采用5分法评估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比较2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主动脉根部CT值、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radiation dose,ED)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心律不齐组和正常心律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要,2组患者的主观评分、冠脉各段CT值、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律不齐组ED约为正常心律组的150%。结论:用uCT960+宽体探测器CT对心律不齐患者行CCTA时图像质量与正常心律的患者无差异,且辐射剂量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探测器CT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 图像质量
下载PDF
顺产过程中的盆底组织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谷雪莲 杜洪灵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0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盆底功能障碍是妇科常见疾病,顺产会导致肛提肌撕脱,盆底肌肉力量减弱,这些损害严重影响产妇健康。顺产的方式、助产器械的使用都会影响顺产的进程从而造成盆底损伤,因此在顺产过程中临床医生对骨盆及其软组织损伤的判断至关重要。研究... 盆底功能障碍是妇科常见疾病,顺产会导致肛提肌撕脱,盆底肌肉力量减弱,这些损害严重影响产妇健康。顺产的方式、助产器械的使用都会影响顺产的进程从而造成盆底损伤,因此在顺产过程中临床医生对骨盆及其软组织损伤的判断至关重要。研究顺产盆底组织的力学变化及损伤情况,为临床医生制定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围绕顺产对盆底的损伤及通过生物力学模拟顺产得到易损部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产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力学 易损部位 综述
下载PDF
自由呼吸状态下宽体探测器CT单心动周期冠脉造影的可行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陆秀良 +4 位作者 朱硕 国锋 徐士杰 邹奕轩 严诚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4期622-628,共7页
目的:探讨心率<75次/min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320排CT冠脉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的可行性,并评价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共有94例心率<75次/min的疑似冠心病患者,采用联影320排CT以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单个心... 目的:探讨心率<75次/min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320排CT冠脉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的可行性,并评价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共有94例心率<75次/min的疑似冠心病患者,采用联影320排CT以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单个心动周期扫描行CCTA。根据患者呼吸方式分为2组:屏气组47例,自由呼吸组47例。测量各组患者主动脉的信噪比(SNR),左主干(LM)近段和中段、前降支(LAD)近段、回旋支(LCX)近段、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及中段的对比噪声比(CNR),主动脉、LM和RCA的CT值及主动脉的标准值。由2名放射科医生以5分法对94例患者进行冠脉18分段图像质量进行双盲评价,分数≥3分符合诊断标准。结果:2组患者的CNR、SNR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屏气组和自由呼吸组冠脉节段评分5分者分别占68.8%、67.4%,4分者分别占18.0%、20.3%,3分者分别占10.2%、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由呼吸组辐射剂量少于屏气组(P<0.01)。结论:对于心率<75次/min的患者,采用自由呼吸与标准屏气进行320排宽体CT进行CCTA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对于该类患者,自由呼吸CCTA是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造影 心率 自由呼吸 标准屏气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研究顺产肛提肌损伤与盆底疾病的发生 被引量:2
4
作者 谷雪莲 杜洪灵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2-738,共7页
目的模拟阴道分娩及休息时骨盆韧带肌的生物力学特性,探讨阴道分娩时肛提肌损伤、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方法建立正常的骨盆-韧带-肌肉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腹压和载荷下肛提肌应力、应变分布及损伤情况;计算Ⅰ、Ⅱ、... 目的模拟阴道分娩及休息时骨盆韧带肌的生物力学特性,探讨阴道分娩时肛提肌损伤、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方法建立正常的骨盆-韧带-肌肉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腹压和载荷下肛提肌应力、应变分布及损伤情况;计算Ⅰ、Ⅱ、Ⅲ型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腔脏器脱垂的应力、应变分布及损伤情况。结果腹压为1 kPa,载荷为3、5、8 kPa和腹压为1.5 kPa,载荷为3、5、8 kPa情况下,肛提肌最高等效应力分别为14、29、43、86、144、230 kPa;Ⅰ、Ⅱ、Ⅲ型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腔脏器脱垂的应力为1.69、1.01、0.70、1.58 MPa。结论阴道分娩造成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和耻骨尾骨肌中部受损,与盆底功能障碍肛提肌损伤部位一致。用科学方法找出盆底在阴道分娩时的精确损伤部位,为临床医生预防盆底疾病和制定产后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产腹压 骨盆 韧带 压应力 位移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快速定量相位对比法在诊断下腔静脉阻塞布加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5
作者 郑信德 杨春 +2 位作者 路欣 张利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0期74-76,共3页
目的应用快速定量相位对比法(PC)研究下腔静脉阻塞的布加综合征(BCS),并与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的定性指标进行比较,探讨PC定量值在诊断下腔静脉B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DSA确诊的下腔静脉阻塞BCS行快速定量相位对比法及MRV检查,获... 目的应用快速定量相位对比法(PC)研究下腔静脉阻塞的布加综合征(BCS),并与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的定性指标进行比较,探讨PC定量值在诊断下腔静脉B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DSA确诊的下腔静脉阻塞BCS行快速定量相位对比法及MRV检查,获取PC定量值及MRV定性值;另选取35例体检发现的肝脏局灶性病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亦行快速定量相位对比法及MRV检查。结果PC法的定量参数(搏出量,顺向流量,平均流量,平均速度,峰值速度)诊断IVC阻塞BCS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7,0.7788,0.7665,0.9159,及0.8947。平均速度诊断IVC阻塞BCS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88.57%,85.71%及87.14%。对于IVC阻塞BCS的诊断效能,平均速度(PC法的一种定量指标)与MRV比较,两种方法C无统计学差异(P=0.0768)。结论PC法定量值可用于IVC阻塞BCS的诊断,并可提供IV阻塞BCS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磁共振成像 相位对比法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研究骨盆及韧带的损伤 被引量:1
6
作者 严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为了探究骨盆及韧带的生物力学及顺产时骨盆、韧带最大受力点,采用有限元的方法 ,建立女性骨盆模型,对骨盆施加不同的腹压,模拟顺产对盆底产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包括骶骨、尾骨、骶髂关节、髂骨、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韧带、骶棘韧带... 目的为了探究骨盆及韧带的生物力学及顺产时骨盆、韧带最大受力点,采用有限元的方法 ,建立女性骨盆模型,对骨盆施加不同的腹压,模拟顺产对盆底产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包括骶骨、尾骨、骶髂关节、髂骨、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耻骨弓韧带、耻骨上韧带的女性盆底有限元模型。在Abaqus 17.0中对施加0.5、1、1.5、3、5、8KPa腹压的骨盆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相应的力,然后以等值线图的方式生成应力和位移云图。结果在顺产状态下,位移最大的是尾骨尖、上关节突、S1椎体上缘、应力最大的是坐骨大切迹、髋臼、骶翼。结论通过对骨盆及韧带进行相关有限元分析,初步确定了顺产时骨盆及韧带的损伤部位是骶骨、尾骨、坐骨大切迹和骶髂关节韧带,可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产腹压 骨盆 韧带 CT 压应力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对混合型肝癌(≤5 cm)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陆秀良 倪小艳 +3 位作者 长武 杨春 曾蒙苏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5期789-794,共6页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的定量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混合型肝癌是否存在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的定量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混合型肝癌是否存在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术前行磁共振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混合型肝癌(≤5 cm)的患者67例,根据是否存在MVI分为MVI阳性组(n=26)和MVI阴性组(n=41),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MVI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VI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68±0.571)×10^(-3)mm^(2)/s vs(1.432±0.315)×10^(-3) mm^(2)/s,P=0.009)];瘤周强化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DC值是混合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HR=5.421,P=0.025)。ADC值预测混合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AUC为0.685(95%CI 0.539~0.756)。当ADC截断值为1.378×10^(-3) mm^(2)/s时,约登指数为0.4。结论:ADC值是混合型肝癌(≤5 cm)MV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MVI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肝癌 表观弥散系数 微血管侵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