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治理中的程序正义 被引量:41
1
作者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大学治理必是依法治理,而法治的核心是程序之治,因而大学治理必是程序之治,大学治理行为应体现程序公开、程序参与、程序理性、程序自洽等程序正义的理念和原则。大学要实现有效治理,须根据程序正义的原则,制定和修改大学章程及规章制... 大学治理必是依法治理,而法治的核心是程序之治,因而大学治理必是程序之治,大学治理行为应体现程序公开、程序参与、程序理性、程序自洽等程序正义的理念和原则。大学要实现有效治理,须根据程序正义的原则,制定和修改大学章程及规章制度以规范大学权力,使其按照学术规律运行,并保障各相关利益群体的权益,从而促进大学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有效治理 程序正义
原文传递
互联网时代劳动者离线权保障探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钱伟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3-10,共8页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的飞速发展,人类过渡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概念渐渐深入人心,但是其发展而带来的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侵蚀却鲜有人关注。离线权是互联网时代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一种新形式,需要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的飞速发展,人类过渡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概念渐渐深入人心,但是其发展而带来的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侵蚀却鲜有人关注。离线权是互联网时代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一种新形式,需要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保障的劳动者休息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休息权 离线权
下载PDF
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机制构建的新思考 被引量:12
3
作者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10,共10页
我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和诉讼存在实体和程序上的衔接不畅。要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必须从正确定位劳动仲裁的性质着手,并在此基础上厘清劳动仲裁和诉讼衔接的实质:劳动仲裁和诉讼不是普通仲裁和诉讼的关系,而是劳动人事争议专门机构和普... 我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和诉讼存在实体和程序上的衔接不畅。要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必须从正确定位劳动仲裁的性质着手,并在此基础上厘清劳动仲裁和诉讼衔接的实质:劳动仲裁和诉讼不是普通仲裁和诉讼的关系,而是劳动人事争议专门机构和普通法院的关系,应将劳动仲裁定位为司法性或准司法性,与此一致,裁审关系是特殊的一审和二审的关系。为此,需要重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审级制度,取消和劳动仲裁性质不相吻合的程序和制度,并赋予劳动仲裁机构保全等强制性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 衔接 裁审关系
下载PDF
就业歧视诉讼救济体系的构建——《就业促进法》第三章“公平就业”的展开 被引量:11
4
作者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就业促进法》对公平就业作出了专章规定,这是很有必要的,但原则性太强,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诉性,特别是和诉讼机制的衔接问题制约着《促进就业法》和其它法律中对公平就业的实现,这就需要完善和创新诉讼机制,要建立一个以私益诉讼(包括... 《就业促进法》对公平就业作出了专章规定,这是很有必要的,但原则性太强,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诉性,特别是和诉讼机制的衔接问题制约着《促进就业法》和其它法律中对公平就业的实现,这就需要完善和创新诉讼机制,要建立一个以私益诉讼(包括传统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为基础,以公益诉讼为补充,以宪法诉讼为后盾的符合中国国情、立体的诉讼体系,为劳动者公平就业提供全方位的、各种方式相互衔接和补充的立体的有效的保障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促进法 就业歧视 诉讼救济体系
下载PDF
“过劳死”的法律救济路径 被引量:10
5
作者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3-86,共4页
从法理上看,"过劳死"既符合侵权的构成要件,也构成工伤的构成要件,但寻求工伤救济更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本文建议修改有关规定,把"过劳死"界定为工伤,同时改革相关工伤救济程序,为"过劳死"提供便... 从法理上看,"过劳死"既符合侵权的构成要件,也构成工伤的构成要件,但寻求工伤救济更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本文建议修改有关规定,把"过劳死"界定为工伤,同时改革相关工伤救济程序,为"过劳死"提供便捷、经济的救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劳死 救济路径 工伤 工伤救济
原文传递
工伤认定申请时效的完善 被引量:10
6
作者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工伤认定是给付工伤待遇的前置程序,工伤认定申请时效是工伤申请主体申请工伤的期限,超过其期限,有关主体便丧失工伤申请的权利。因而,工伤认定时效的设置合理与否关系到工伤职工切身利益的维护,而我国工伤认定时效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 工伤认定是给付工伤待遇的前置程序,工伤认定申请时效是工伤申请主体申请工伤的期限,超过其期限,有关主体便丧失工伤申请的权利。因而,工伤认定时效的设置合理与否关系到工伤职工切身利益的维护,而我国工伤认定时效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对其性质做出界定,然后对其起算点、中止、中断等问题作出新的规定,以符合工伤立法的目的和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认定 时效 完善
下载PDF
我国工伤认定程序改革的思考——基于社会法的视角 被引量:6
7
作者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0期40-44,共5页
工伤认定是工伤待遇给付的前置程序,而我国把工伤认定界定为行政确认行为,因而对其实行行政救济,这样导致工伤认定程序繁琐、漫长,同时,也造成了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冲突,不利于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因而必须对现行的工伤认定程序进行... 工伤认定是工伤待遇给付的前置程序,而我国把工伤认定界定为行政确认行为,因而对其实行行政救济,这样导致工伤认定程序繁琐、漫长,同时,也造成了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冲突,不利于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因而必须对现行的工伤认定程序进行改革。完善和改进工伤认定程序的前提是对工伤认定性质的界定。从社会法的理念出发,不应该把工伤认定界定为行政确认行为,其只是社会保险机构为给付工伤保险待遇而为一种行为,为此,就要进行工伤认定机构改革,实现工伤认定机构的社会化;取消工伤认定前置程序,简化工伤认定程序;赋予法院和仲裁机构的工伤认定审查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认定 程序 改革
下载PDF
网络主播劳动关系层次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勃 倪明雪 《前沿》 2018年第4期69-76,共8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新型行业应运而生。网络主播行业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产物,其灵活、多样的用工模式与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规则难以匹配。网络主播劳动权益受损,劳资纠纷愈演愈烈。网络主播可以与平台直接发生社会关系,可以通过经纪公司... 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新型行业应运而生。网络主播行业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产物,其灵活、多样的用工模式与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规则难以匹配。网络主播劳动权益受损,劳资纠纷愈演愈烈。网络主播可以与平台直接发生社会关系,可以通过经纪公司或者中介机构与平台发生社会关系。同时,根据用工内容不同,此社会关系究竟为劳动关系还是合同关系的认定也有所争议。应引入低标准劳动关系认定模式,对网络主播行业法律关系进行分层次、类型化的认定,以实现各种不同层级的劳动权益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主播 劳动关系 新媒体 网络直播
原文传递
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的界定与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0-39,70,共11页
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是作为与社会法实体内容相对应的程序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救济则无权利,反过来,有权利就要有救济,有实体法必有与之相对应的程序法,否则权利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社会法特别诉讼具有诉讼请求多元化、当事人之间实... 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是作为与社会法实体内容相对应的程序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救济则无权利,反过来,有权利就要有救济,有实体法必有与之相对应的程序法,否则权利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社会法特别诉讼具有诉讼请求多元化、当事人之间实质不平等、诉讼程序简便高效、倾斜保护的理念等不同于传统诉讼程序的特征,而司法实践依然将传统的诉讼程序应用于处理社会法纠纷,导致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的构建势在必行,应当从基本原则、管辖制度、审判组织、举证责任、诉讼费用制度、审限制度等方面对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进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法纠纷 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 倾斜保护
下载PDF
当今社会法的反思与再认识——兼论社会法与经济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关今华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22-33,共12页
目前理论界关于社会法的争议一直不断,而基础理论研究亦很缺乏。本文从当今社会法的现状与异化的认识出发,结合当今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现实问题,反思中国社会法是保障法还是乞讨法的基本认识;并且从社会法与经济法、民法和行政法之间的关... 目前理论界关于社会法的争议一直不断,而基础理论研究亦很缺乏。本文从当今社会法的现状与异化的认识出发,结合当今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现实问题,反思中国社会法是保障法还是乞讨法的基本认识;并且从社会法与经济法、民法和行政法之间的关系中,探讨当今社会法的思维走向,提出对社会法的定位的新认识:社会法应当是真正意义上的民生民权基本保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法 民生保障法 民权
下载PDF
《民法典》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范分析与实施路径
11
作者 章淑娴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26,共13页
《民法典》补全老年人行为能力,为老年人从家庭生活进入到社会生活提供基础性保护,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有效手段,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的规定具有普遍性、基础性,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 《民法典》补全老年人行为能力,为老年人从家庭生活进入到社会生活提供基础性保护,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有效手段,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的规定具有普遍性、基础性,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基本前提,《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则在《民法典》的基础上,结合老年人的其他合法权益,将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有关规定予以落实,以实现对老年人的特别保护。但《民法典》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非简单的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一方面《民法典》为老年人权益保障“奠基”,即为老年人重新进入社会提供基本法律条件,同时从民事生活的角度为老年人提供权利保障,另一方面,《民法典》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其他法律协力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提供保障,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对于《民法典》中有关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基础性规定,还须加强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并有待行政法、司法解释等对其进行细化规定,老年人权益保障要求行政机关的积极作为,还需要在程序法上设置与弱势群体相配套的行权“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权益保障 民法典 民事生活 实质正义
下载PDF
社会法特别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探究
12
作者 蔡潇琳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在社会法特别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影响案件裁判结果的公正性,关系到社会成员权益的维护及社会法立法目的的实现。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在社会法纠纷解决时主要适用传统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这与社会权... 在社会法特别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影响案件裁判结果的公正性,关系到社会成员权益的维护及社会法立法目的的实现。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在社会法纠纷解决时主要适用传统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这与社会权救济存在冲突,影响救济效果。基于社会法纠纷的性质,社会法特别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应以倾斜保护弱势群体、公正与效率并重为价值原则,通过一般规则、举证责任专属与自由裁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理设计,以妥善解决社会法纠纷,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证责任 社会法特别诉讼 社会法纠纷 社会权
下载PDF
产权概念的再认识——所有制、所有权、产权辨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6期13-18,共6页
所有制、所有权和产权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归属关系,是人们之间最根本的经济关系,处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层次,决定社会的性质;所有权是经济关系的法律表现,但它是直接表现这种根本经济关系的,所... 所有制、所有权和产权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归属关系,是人们之间最根本的经济关系,处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层次,决定社会的性质;所有权是经济关系的法律表现,但它是直接表现这种根本经济关系的,所有权主要回答物和其他资源的归属关系以及根据其运用要求获取现有的经济利益;而产权则是在所有制基础产生的占有、使用、收益等关系,处于社会经济运行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 所有权 产权
下载PDF
人民调解组织解决集体劳动争议刍议 被引量:5
14
作者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6-47,共12页
近年来,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时有发生。这些案件多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涉及人数多,冲突性较强,处理难度大,有的甚至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当前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缺失的状态下,很多集体劳动争议得... 近年来,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时有发生。这些案件多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涉及人数多,冲突性较强,处理难度大,有的甚至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当前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缺失的状态下,很多集体劳动争议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人民调解由于其性质、特征等和集体劳动争议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解决集体劳动争议也是职能和任务,因而发挥其在解决集体劳动争议中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集体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调解层面,防止劳动关系矛盾升级。为此,需要明确将集体劳动争议纳入人民调解组织的受案,分层推进,并加强处理集体劳动争议技能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劳动争议 人民调解组织 调解
下载PDF
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构建的多维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盛蕙婷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4-173,共10页
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强调在民事诉讼法中建立满足社会法纠纷需求的民事特别程序,是应对社会法纠纷解决、弥补社会法程序空缺的关键之举。从历史溯源看,劳动争议处理经历了从民法向劳动法的转变。建立独立于民事诉讼的社会法特别诉讼是实... 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强调在民事诉讼法中建立满足社会法纠纷需求的民事特别程序,是应对社会法纠纷解决、弥补社会法程序空缺的关键之举。从历史溯源看,劳动争议处理经历了从民法向劳动法的转变。建立独立于民事诉讼的社会法特别诉讼是实现劳动法向社会法发展的理想图景;从现实需要看,社会法须建立与其实体内容相适应的诉讼程序是其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不仅能协调社会权救济与传统诉讼程序的冲突,更能够发挥社会权从确立到实现的工具理性;从发展趋势看,从传统诉讼法到现代诉讼法的转变与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的建立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法诉讼 特别程序 社会权
下载PDF
工伤认定举证责任的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4
16
作者 《中国劳动》 2010年第7期21-24,共4页
工伤认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关系到工伤劳动者权利的保护能否得到实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即工伤认定实行有利于工伤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倒置,但在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关系到工伤劳动者权利的保护能否得到实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即工伤认定实行有利于工伤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倒置,但在工伤认定行政诉讼中却发生改变,使得工伤认定中举证责任最终由工伤劳动者承担,立法目的和实际运行发生巨大偏差。从要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构工伤认定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认定 举证责任 分配 冲突 工伤认定程序
原文传递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废除还是改革、完善——《就业协议书》性质和改革的再思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8年第6期25-28,共4页
高等学校《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就业协议书)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产物,对其性质和改革的看法众说纷纭。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其性质,最终要实现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同一,在这个前提下,从尊重历史和现实出发,既要承认就业协... 高等学校《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就业协议书)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产物,对其性质和改革的看法众说纷纭。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其性质,最终要实现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同一,在这个前提下,从尊重历史和现实出发,既要承认就业协议书的存在,又要根据新的实践对其进行改造,而不是简单将其抛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协议书 性质 改革 废除
下载PDF
公益诉讼:妇女有效维权的新途径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悦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10,共4页
新时期妇女权益保护日益受到挑战,呈现新的特点,传统法律包括妇女权益保护法律和三大诉讼法,在妇女维权方面具有局限性。这就需要创新思路,完善法律,创新维权机制。公益诉讼是妇女有效维权的新途径、新尝试,可有效地提高妇女维权工作的... 新时期妇女权益保护日益受到挑战,呈现新的特点,传统法律包括妇女权益保护法律和三大诉讼法,在妇女维权方面具有局限性。这就需要创新思路,完善法律,创新维权机制。公益诉讼是妇女有效维权的新途径、新尝试,可有效地提高妇女维权工作的水平,但要设计相关程序和制度来配合公益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公益诉讼 维权 新途径
下载PDF
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的规范分析与程序建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4-73,共10页
社会权是介于公益和私益之间的集体性权益,以其为核心产生的社会法体系具有公私法交织的独特属性。在社会法纠纷多发频发背景下,我国并没有形成解决社会法纠纷成熟的诉讼程序,仍在适用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主要用以解决人身... 社会权是介于公益和私益之间的集体性权益,以其为核心产生的社会法体系具有公私法交织的独特属性。在社会法纠纷多发频发背景下,我国并没有形成解决社会法纠纷成熟的诉讼程序,仍在适用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主要用以解决人身权、财产权纠纷的诉讼程序,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实体与程序不适应等诸多问题。基于社会权和社会法纠纷的性质,应当根据程序相称原理,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诉讼程序,明确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构建的基本方向与大体框架,理顺社会法特别诉讼的基本原则,建立专门的社会法纠纷解决机构,设计专门的诉讼程序,保持与普通诉讼程序的相对独立性,完善社会法体系,改善民生,为社会建设提供司法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权 社会法诉讼 特别程序 程序相称原理
下载PDF
身份关系的流变及保护的基本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关今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59,共6页
目前理论界和民法界对现代社会身份制度不存在争议,而对人身关系法应调整哪些身份关系,尚未形成共识。本文从身份及身份关系的流变史的研究中,寻找身份制度从古代到近现代的确立、发展及其形态变化;提出了现代身份和身份关系保护的基本... 目前理论界和民法界对现代社会身份制度不存在争议,而对人身关系法应调整哪些身份关系,尚未形成共识。本文从身份及身份关系的流变史的研究中,寻找身份制度从古代到近现代的确立、发展及其形态变化;提出了现代身份和身份关系保护的基本价值,为未来人身关系法调整什么样身份关系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关系 身份关系法 流变 基本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