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管电流对正常颅脑CT灌注参数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罗沛霖 李龙 +2 位作者 解晋军 王海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7-282,共6页
目的分析管电流与正常颅脑各灌注参数及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低电流颅脑CT灌注扫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所有拟行颅脑CT灌注检查的受检者,按管电流随机分为A组(常规剂量组)(200 mA),B组(150 mA),C组(120 mA),D... 目的分析管电流与正常颅脑各灌注参数及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低电流颅脑CT灌注扫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所有拟行颅脑CT灌注检查的受检者,按管电流随机分为A组(常规剂量组)(200 mA),B组(150 mA),C组(120 mA),D组(100 mA)不同管电流进行扫描,每组筛选10例无颅脑疾病者进行研究。在额叶、颞叶及小脑白质对称各选取3个感兴趣区,分别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噪声(SD)及辐射剂量(E),计算对比度噪声比(CNR)、变异系数(CV)及信噪比(SNR),并对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各组辐射剂量。结果各兴趣区各项灌注参数在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D组额叶、颞叶、小脑CBF及额叶、颞叶CBV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颞叶CBF及额叶CBV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各项灌注参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客观图像质量指标在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而在4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电流的降低,CV、SD有升高趋势,SNR有降低趋势。A~D组的吸收剂量分别为2.39 mSv、1.79 mSv、1.43 mSv、1.2 mSv。结论以150 mA的低管电流行颅脑CT灌注扫描对灌注参数和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与常规剂量组对比辐射剂量降低25%,可用于低剂量颅脑CT灌注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管电流 低剂量 CT灌注成像 头部
原文传递
低剂量扫描序列组合在头颈CT减影血管造影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洪璇阳 许乙凯 +4 位作者 罗沛霖 解晋军 池晓宇 胡迪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2-615,共4页
目的分析头颈CT减影血管造影中两期扫描序列参数的改变与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关系,找出合理的低剂量序列组合,控制并降低辐射剂量。方法将9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头颈CT减影血管造影检查。A组增强扫描及平扫的管电压... 目的分析头颈CT减影血管造影中两期扫描序列参数的改变与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关系,找出合理的低剂量序列组合,控制并降低辐射剂量。方法将9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头颈CT减影血管造影检查。A组增强扫描及平扫的管电压均为120 kV,管电流均为600 mA;B组增强扫描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400 mA,平扫管电压为100 kV,管电流为400 mA;C组增强扫描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50 mA,平扫管电压为100 kV,管电流为250 mA。对图像进行客观及主观分析,客观分析包括测量颈总动脉及基底动脉的CT值,本底噪声及信噪比,主观分析包括对血管进行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处理并结合轴位图像进行评分,并统计辐射剂量。结果各组头颈血管内CT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的噪声及信噪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及B组之间的噪声及信噪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噪声较高,信噪比较低。A组与B组之间对头颈血管的解剖结构显示以及颅底骨质的去除情况(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P<0.01)及B组(P<0.01)之间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评分较其他两组低。B组、C组比A组辐射剂量平均分别降低了29.7%和53.3%。结论对头颈CT减影血管造影中两期扫描序列参数作出适当的更改,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头颈CT减影造影的辐射剂量。增强扫描120 kV、400 mA与平扫100 kV、400 mA的序列组合能满足影像诊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减影血管造影 管电流 管电压 低剂量 头部 颈部 扫描参数
原文传递
国内颅脑CT灌注成像辐射剂量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6
3
作者 罗沛霖 王海林 +1 位作者 李龙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3期155-157,共3页
目的统计国内颅脑CT灌注成像的辐射剂量资料,探讨相关检查的剂量因素和影响。方法网络查询国内2005年1月~2011年1月统计源杂志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论文并测算其辐射剂量,发出颅脑CT灌注成像扫描剂量调查表到广州8家三甲医院,统计其扫描... 目的统计国内颅脑CT灌注成像的辐射剂量资料,探讨相关检查的剂量因素和影响。方法网络查询国内2005年1月~2011年1月统计源杂志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论文并测算其辐射剂量,发出颅脑CT灌注成像扫描剂量调查表到广州8家三甲医院,统计其扫描方法和辐射剂量。结果广州市内8家三甲医院均采用轴位扫描,平均扫描总毫安秒为4073mAs,平均CT剂量指数(CTDIvol)为344.7mGy;查询文献电影扫描模式80kV平均扫描总毫安秒为10798mAs,120kV为7974mAs;轴位扫描模式80kV平均总毫安秒为5911mAs,120kV为5528mAs。结论国内颅脑CT灌注成像扫描方式和辐射剂量差异较大,需加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 灌注成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低剂量恒流控制CT扫描在初治继发性肺结核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艳琼 吴斌 +3 位作者 王耀彬 张春平 李龙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411-415,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恒流控制CT扫描在初治继发性肺结核随访中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56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首次CT检查行自动管电流调制扫描(120 kV,50~330 mA),在治疗期间的前3个月随访时行低剂量恒流控制扫描(120 kV,50 ... 目的探讨低剂量恒流控制CT扫描在初治继发性肺结核随访中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56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首次CT检查行自动管电流调制扫描(120 kV,50~330 mA),在治疗期间的前3个月随访时行低剂量恒流控制扫描(120 kV,50 mA)。分别记录和计算两种扫描方式的辐射剂量指标: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和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客观图像质量评价包括分析主动脉弓和正常肺实质的信号强度、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噪声的品质因数。采用5分制双盲法评价9种继发性肺结核CT基本病变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与自动管电流调制CT扫描相比,低剂量恒流控制CT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和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分别下降了68.2%(6.60/2.10 mGy)、69.9%(222.61/66.98 mGy×cm)、70.0%(3.23/0.97 mSv)和67.8%(8.66/2.79 mGy)(P<0.001),主动脉噪声增加了56.2%(40.52/92.46)(P<0.001)而信噪比降低了98.2%(1.04/0.44)(P<0.001),肺实质噪声增加了47.9%(48.84/93.82)(P<0.001),主动脉与肺实质的对比噪声比降低了95.0%(20.12/9.70)(P<0.001),噪声品质因数降低了94.2%(21.89/1.26)(P<0.001)。两种CT扫描方式的主动脉弓和肺实质CT值无统计学差异,对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9种CT基本病变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剂量恒流控制CT扫描比自动管电流调制更加显著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对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影响,推荐用于初治继发性肺结核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自动管电流调制 恒流控制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继发性肺结核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CT评分与合并症的关系
5
作者 罗沛霖 王海林 《当代医学》 2012年第36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CT评分与合并症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5月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17例进行CT颅脑血管造影(CTA)检查,所得图像经后处理工作站分析记录后进行评分,包括基底动脉...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CT评分与合并症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5月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17例进行CT颅脑血管造影(CTA)检查,所得图像经后处理工作站分析记录后进行评分,包括基底动脉高度、偏曲度及直径。由两名医师进行对患者合并症情况进行统计,包括临床症状体征、病史、血压、血脂,颅神经压迫及出血,将其记数并与CT评分相对比。结果 VBD基底动脉高度评分1分的有5例,2分9例,3分3例。位置偏曲评分1分的有9例,2分3例,3分5例。直径4.5~8.9mm,平均(5.83±1.1)mm。患有1种合并症的有2人,同时患有2种合并症的有3人,3种的有5人,4种的有7人,CT评分与合并症数量经统计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VBD的CT评分与患者合并症的多少无明显关联,应当引起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X线成像 CT血管造影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CT评分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CT灌注特征
6
作者 罗沛霖 洪璇阳 +2 位作者 李龙 王海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动态CT灌注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2012年3月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VBD的患者13例为观察组,同期22例临床和CT均提示无颅脑疾病者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年龄,进行动态CT灌注成像...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动态CT灌注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2012年3月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VBD的患者13例为观察组,同期22例临床和CT均提示无颅脑疾病者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年龄,进行动态CT灌注成像,在双侧小脑半球、小脑脚及桥脑白质区对称各选取3个感兴趣区,分别测量各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以及观察组基底动脉的直径。结果两组桥脑、小脑脚和小脑白质的TTP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BF、CBV及MTT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年龄和基底动脉直径与桥脑、小脑脚和小脑白质的CBF、CBV、MTT及TTP相比无显著性相关(P〉O.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显示VBD后循环灌注的特异性,作为其血流动力学方面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X线成像 CT灌注成像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